加书签
前言 受《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明代中期就产生了大量的历史小说,大都是根 据有关史料“演义”而成,是书商为了迎合市民阶层了解历史知识的需要草率编写 而成的。它们沿袭《三国演义》的方式,依托历史,结合民间传说,按照“七真三 假”的方式演绎故事。演绎前代历史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南宋志传》、 《杨家府演义》等,演绎本朝历史则首推《英烈传》、《续英烈传》。 本书是明代两部历史小说《英烈传》、《续英烈传》的合集。《英烈传》,一 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 沈德符《野获编沁,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 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 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郭勋是他的五世玄孙,后因挟宠专权,下狱致死。 又有题“稽山徐渭文长甫编”者,徐文长为明朝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两种 说法皆不可信。 《英烈传》以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为时代背景,描写朱元璋及其“开明武烈”兴 兵灭元、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事迹。故事从元顺帝荒淫失政、天下大乱开始 写起。元代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韩山童、刘福通、方国珍、徐寿辉、张士 诚等十四路人马相继兴兵造反,元丞相脱脱镇压各路义军有功,反被奸臣陷害,饮 鸩而亡。朱元璋乃玉皇大帝身边金童下凡,自幼工于心计,有帝王之志。父母双亡 后出家为僧,后往滁州投靠娘舅郭光卿,途中邂逅邓愈、汤和、郭英等好汉。因见 朱元璋常有异象,众人立意拜从朱元璋。到滁州后,他鼓动郭光卿自立为滁阳王, 同时招揽英雄,礼贤下士,先后有丁德兴、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众多 英雄来投。滁阳王死,立其子为和阳王,朱元璋自任兵马大元帅。率众引兵四万, 以常遇春为先锋直取金陵,沿途大败元将蛮子海牙,勇夺采石矶,诛杀陈也先,占 据金陵,和阳王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主持军务,同时又得宋濂、刘基(即刘伯温) 辅佐,乘势计擒张士德,大败张士信,收降元将朱亮祖,奠定了朱元璋在江南的基 础。和阳王病死,众人议立朱元璋为帝,未从。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汉帝,与 张士诚合谋,率精兵三十万水陆并进取金陵。在采石矶,守将花云力战不利,城破 死节。陈友谅中康茂才诈降之计,大败而归。之后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被 困马家渡口,幸亏韩成舍身取火,假扮朱元璋投水身死,使朱元璋得以逃脱。最后 用刘伯温之计火攻陈友谅,混战中郭英一箭将他射死。徐达、常遇春与张士诚大战 湖州城,常遇春派人潜入张营地,放火攻杀,张军大败,张士诚乘乱逃走,徐达率 众直追至苏州城下,城破,张士诚被擒不降,自缢而死。朱元璋见大势已定,筑坛 受禅,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自称太祖。此后,太祖令徐达北伐元廷,同时派汤和 伐陈友家,派李文忠攻方国珍,派邓愈取两广,借以平定南方。陈友定、方国珍先 后兵败归降,后被杀。徐达一路定山东、取汁梁、攻河北,连败元将扩廓木儿、普 颜不花、脱因帖木儿、丞相也速,直逼燕京。顺帝见大势已去,弃城逃走。徐达平 定燕京后,又在太原、咸阳大败元军残部,居庸城下常遇春一枪刺死丞相也速。顺 帝伤亡,太子逃脱。太祖平定天下后猜忌功臣,宋濂、朱亮祖被贬,刘伯温避祸乞 归。太祖封诸子为王,镇守各地。 《续英烈传》叙述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建文帝登基,引起诸叔王不满,燕 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导致建文帝出走,燕王篡位。诸王劝早除燕 王,以绝后患,建文帝不许,降诏虽言燕王叛逆,但为皇叔,下令只可生擒,不可 暗伤。小说以建文帝出家为僧,至正统时又被迎入大内结束。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中说:“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 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从“较显”二字反映出鲁迅对这本书的重视。小说是 在历史的基础上编写的,客观上反映了元代末年民不聊生的政治局面,揭露了当时 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以朱元璋为中心,引出众多风云人物,用简洁的 笔墨生动地塑造出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花云、韩成、刘伯温、朱亮祖等英雄人 物,又以这些人物为重点,安排了一系列精彩场景,使故事引人入胜,如:常遇春 独占采石矶、花云太平府死节、韩成舍身救主、徐达被困牛塘谷等。人物形象的塑 造也很鲜明,作者着力描写的中心人物是朱元璋,他雄才大略,广纳豪杰,善用人 才,实际成了农民阶级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理想政治的一种化身,寄托着他们的全 部希望。他以“真命天子”的身份出现,遇到危难,总有神人相助,辅佐他的众多 将士也都是玉帝特意派来的星宿。这些传说通过朱元璋本人和身边其他的人不断加 以神化,故能形成一股凝聚力,团结众多人才,以逐步完成他争夺皇权的使命,实 现他的政治野心。小说对朱元璋的虚伪狡诈、猜忌功臣也有涉及,这就使得这个形 象更趋完整。除朱元璋之外,其他人物,如刘伯温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常遇春英勇善战,胡大海豁达卤莽,元顺帝昏庸无能,陈友谅阴险残暴,等等,都 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以历史为线索,加入许多神话传说的内容,如:朱元璋金童下凡,刘伯温 法伏猿降,朱亮祖魂返天常,常遇春柳河弃世,元太子铜桥脱险,二城隍梦告行藏, 等等。另外还有铁冠道人、周颠等似人非人、似神非神的神秘人物穿插其中,使小 说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这些东西现在看来都是荒诞不经的,宣扬的是一种天 人感应的宿命论理想。但以民间神话传说入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司空见惯的,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为广大市民 阶级所喜闻乐道。 描写草泽英雄发迹变泰,投合了市井平民的口味,再加上这些神话传说符合市 井阶层的欣赏心理,所以虽然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不高,但它在民间却颇为流 行,特别是在我国戏曲、曲艺界影响很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至今还在上演其中的 许多精彩剧目,如《朱洪武打擂》、《三请徐达》、《智取北湖州》、《常遇春求 驾》、《采石矶》、《战太平》、《九江口》、《刘基辞朝》等。平话也有专说 《英烈传》的,如《常遇春反武场》、《徐达被困牛塘谷》等。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因为过分注重史实,力求事事有依据,故而使整部小 说显得叙事多而描写少,缺乏必要的文学性,特别是后半部分,几乎成了史实纪闻。 小说记叙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在《元史》、《明史》、《南村缀耕录》、《皇明纪 事录》、《国初群雄事略》、《吴中故语》、《明良记》、《庚已编》、《高坡异 篡》等正史、野史及笔记中找到依据,缺乏进一步的想象和发挥,缺乏典型人物、 典型情节的锤炼,故而失去了小说的意味。而那些虚拟的情节,如神话传说,处理 得又不佳,人工雕琢的痕迹明显。 本书将史料演绎成小说,“急就章”的特点也很明显,无论是人物描写,还是 情节安排,摹仿因袭前人著作的情况较为严重。如第十一回“兴隆会吴祯保驾”, 叙滁阳王旧将孙德崖父子设兴隆会于百凉楼,诳朱赴宴,吴祯保驾前往,席间吴通 舞剑要行刺朱元璋,反被吴祯所杀,一看即知与《史记・鸿门宴》如出一辙。又如 第十九回“陈友谅鄱阳大战”,叙鄱阳湖口,刘基设计火攻陈友谅水师,令原陈友 谅部将丁普诈降以为内应,刘基设坛祭风,朱兵乘风举火攻杀。这几乎是《三国演 义》赤壁之战的翻版,只是长江赤壁换成了鄱阳湖口,诸葛亮换成了刘基,黄盖换 成了丁普。总的说来,小说缺乏独创性。 由于前人对此书重视不够,所以《英烈传》的各种版本出入较大,并且错误百 出。《英烈传》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杨明锋刊行的《皇明开运英武 传》八卷,卷一题“原板南京齐府刊行”。齐府指朱元璋七子朱搏被封为齐王,后 被贬为庶人,子孙居南京,称齐府。其次是日本内阁文库藏《新刻皇明开运辑略武 功名世英烈传》六卷,北京图书馆藏崇祯本《皇明英烈传》六卷。我们没有对各种 版本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考证,只是以较为流行的致和堂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各本, 参校改正调整,同时尽量保持原书面貌。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