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十一篇 游太和山日记 太和山即武当山。相传真武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亦以传授武当派拳术著 称。 山在湖北均县西南境,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池、9井等自然风景。 其山中殿宇规模宏大,现保留有太和、南岩、紫霄、遇真、玉虚、五龙等六宫,复 真、无和二观。全山游程达60公里。 下笔之初,该篇日记即对太和山(武当山)地区的行政区划予以记叙,并对其 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绘,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 幽艳异常”。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颇佳。 从“第一山”之米芾书法写起,寻紫霄宫,摩展旗峰,对山中异品榔梅亦有所 记载。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笔下生花,至天柱峰,则尽力描摹峰高险绝。继而,对 金顶之幽绝亦赞不绝口,文中还有有趣的索取榔梅果实情节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 动人。描写滴水、仙侣二岩时,已是游踪将止,但其意兴之浓,不逊于前。 武当乃道教名山,霞客笔下的仙观玉宇也处处透出道教风味,对各祠、殿的描 绘也精练纯粹。更有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烟柳的再现,显示出一种对名山仙道 的美好情感。 十一日 登仙猿岭。 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 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盖二县界址 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 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 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 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 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竟止 坞中曹家店。 十二日 行五里, 上火龙岭。下岭随流出峡,四十里,下行头冈。十五里,抵 红粉渡,汉水汪然西来,涯下苍壁悬空,清流绕面。循汉东行,抵均州。静乐宫当 州之中,踞城之半,规制宏整。停行李于南城外,定计明晨登山。 十三日 骑而南趋, 石道平敞。三十里,越一石梁,有溪自西东注,即太和下 流入汉者。越桥为迎恩宫,西向。前有碑大书“第一山”三字,乃米襄阳即宋代著 名书画家米芾笔,书法飞动,当亦第一。又十里,过草店,襄阳来道,亦至此合。 路渐西向,过遇真宫,越两隘下,入坞中。从此西行数里,为趋玉虚道;南跻上岭, 则走紫霄间道也。登岭。自草店至此,共十里,为回龙观。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 去尚五十里。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慕中。 从此沿山行,下而复上,共二十里,过太子坡。又下入坞中,有石梁跨溪,是 为九渡涧下流。上为平台十八盘,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溪,即溯九渡涧,向 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诸路也。峻登十里,则紫霄宫在焉。紫霄前临禹迹池,背倚展 旗峰,层台杰殿,高敞特异。入殿瞻谒。由殿右上跻,直造展旗峰之西。峰畔有太 子洞、七星岩,俱不暇问。共五里,过南岩之南天门。舍之西,度岭,谒榔仙祠。 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亦高 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将 梅嫁接于榔,成此异种云。 共五里,过虎头岩。又三里,抵斜桥。突峰悬崖,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上。 五里,至三天门,过朝天宫,皆石级曲折上跻,两旁以铁柱悬索。由三天门而二天 门、一天门,率取径峰坳间,悬级直上。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 华山悬空飞度也。 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日将晡bū黄昏,竭力造金顶,所谓天柱峰 也。山顶众峰,皆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天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 峰顶平处,纵横止及寻丈。金殿峙其上,中奉玄帝及四将,炉案俱具,悉以金为之。 督以一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啻御夺。余入叩匆匆,而门已阖,遂下宿太和 宫。 十四日 更衣上金顶。瞻叩毕,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鹄hú天鹅峙,远者 罗列,诚天真奥区也实在是未受人世礼俗影响的中心腹地!遂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 峡中。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迥觉幽胜。三里余,抵蜡烛峰右,泉 涓涓溢出路旁,下为蜡烛涧。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 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 余求榔梅实,观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携出三四枚,道流 即道士株连破家者数人。 ”余不信,求之益力,出数枚畀bì给予余,皆已黝烂, 且订约定无令人知。及趋中琼台,余复求之,主观仍辞谢弗有。因念由下琼台而出, 可往玉虚岩,便失南岩紫霄,奈何得一失二,不若仍由旧径上,至路旁泉溢处,左 越蜡烛峰,去南岩应较近。忽后有追呼者,则中琼台小黄冠即小道士以师命促余返。 观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两枚,少慰公怀。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出 而视之, 形侔móu相同金橘,漉lù渗以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珍谢别去。 复上三里余,直造蜡烛峰坳中。峰参差廉利棱角锋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动。既度, 循崖宛转,连越数重。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既而闻梵颂声,则仰见峰顶遥遥 上悬,已出朝天宫右矣。仍上八里,造南岩之南天门,趋谒正殿,右转入殿后,崇 崖嵌空,如悬廊复道,蜿蜒山半,下临无际,是名南岩,亦名紫霄岩,为三十六岩 之最,天柱峰正当其面。自岩还至殿左,历级坞中,数抱松杉,连阴挺秀。层台孤 悬,高峰四眺,是名飞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