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泰山石刻-序   每逢看见国画的山水,不由的我就要问:为什么那小桥上,流水旁,秋柳下, 与茅屋中,总是那一二宽衣博带,悠悠自得的老头儿呢?难道山间水畔,除了那爱 看云石的老翁,就没有别的居民?除了寻诗踏雪的风趣,就没有别种生活吗?   从历史中的事实,与艺术家的心理,我得到一些答案:原来世上的名山大川都 是给三种人预备着的。头一种是帝王,自居龙种非凡,所以不但把人民踩在脚底下, 也得把山川放在口袋里;正是上应天意,下压群伦,好不威严伟大。因此,他过山 封山,遇水修庙;山川既领旨谢恩,自然是富有四海,春满乾坤了。第二种是权臣 富豪,不管有无息隐林泉之意,反正得占据一片山,或是一湖水,修些亭园,既富 且雅;偶尔到山中走走,前呼后拥,威风也是镇住了山灵水神。第三种是文人墨客, 或会画几笔画,或会作些诗文,也都须去看看名山大川。他们用绘画或诗文谀赞山 川之美,一面是要表示自家已探得大自然的秘密,亦是天才,颇了不起;另一方面 是要鼓吹太平,山河无恙;贵族与富豪既喜囊括江山,文人们怎可不知此中消息? 桥头溪畔那一二老翁正是诗人画家自己的写照,夫子自道也。   于是山川成为私有,艺术也就成了一种玩艺儿。山间并非没有苦人,溪上正多 饿汉,不过是有杀风景,只好闭目无睹;甚至视而不见,免得太欠调谐,难以为情。 艺术总得潇洒出尘,或堂皇富丽;民间疾苦,本是天意如斯,死了不过活该而已。   直至今天,这现象依然存在,虽然革命历有所年,而艺术颇想普罗。宫殿之美, 亭园之胜,所以粉饰太平;春光秋色,纳纳诗文,所以广播风雅;开山导水,修庙 建碑,所以提高文化。富贵者有命,风雅者多趣,以言平民,则肚子饿了顶好紧紧 腰带,别无办法。及至日寇逞蛮,烧山毁市,犬马古玩与古书名画,颇有车船可运; 把孩子掷在路上与河中者,则仍是平民。虽在困难期间,仍有闲情逸致,大人先生, 由来久矣。   前几年,冯先生①住在泰山。泰山不是上自皇帝重臣,下至文人骚士,所必游 览的五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