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88 中东战争 欧、亚、非交汇点上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 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这个地区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40年来共 爆发5次较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 果,也是前苏联与美国争夺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 尖锐化的表现。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 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在早期历史上是犹 太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混居的地方。犹太人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入侵后,被大批 屠杀和逐出,流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中世纪末期以后,欧洲排犹运动的掀起,犹太人为 寻找出路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不断组织犹太人返迁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入侵巴勒 斯坦,扶植和利用犹太复国主义,使巴境内阿以民族矛盾不断加剧。但英国在1947年2 月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分别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来分治巴 勒斯坦的决议。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并趁英军撤出之机,抢占划给阿拉伯人的地 区。阿拉伯人反对不公正的决议,阿拉伯国没有成立。由此,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引发 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15日,6个阿拉伯国家在英国支持下向以色列宣战。战争初期,阿军连战告捷,以 军极为被动。美国操纵安理会安排了为期4周的停火。以色列乘机加紧扩充实力和调整 部署。 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很快就发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停火期限一到,以军首 先在中部沿海平原,接着又在北部,向阿军发动反攻。阿拉伯国家各怀异志,缺乏统一 的作战指挥。 仅10天时间,阿方就丧失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虽然有所得逞,但急需 补充兵力和物资。于是,美国又操纵安理会,在7月15日通过了无限期停火方案。10月 15日,以色列破坏停火,又大举进攻。战争直到1949年3月,阿拉伯国家先后同以色列 签订停战协定为止。以色列通过这次战争占有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受英法资本控制的而在战略和经济上都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了夺回对运河的控制权,伙同以色列发动了第二次中东 战争。 10月29日晚,以军分4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岛。埃及在西奈半岛只有6个营的兵力,以 军在法国海、空军掩护下与埃军展开激战,占领了一些设防较薄弱的地方。10月31日下 午,英法空军出动大批轰炸机猛烈轰炸埃及的城市和机场。11月6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 埃及塞得港登陆,但遭到埃及军民的抗击。战争期间,世界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法、以 侵略,支持埃及斗争的浪潮,侵略战争也使英法的财政经济状况恶化。在埃及人民的抗 击下,英法被迫于6日午夜停火,而以色列5日就已宣布停火。英法和以色列军队在12月 和次年3月,先后撤出埃及。这次战争宣告了英法在中东殖民统治的崩溃。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又一次蓄谋已久的战 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战前,以色列为了隐蔽对阿方发动全面进攻且首先对埃军空军 实施突然袭击的战略企图,对阿方成功地实施了一连串战略欺骗,麻痹了对方。5日晨, 以色列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首先出动空军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突袭了埃空军14个机 场,另外还击毁了许多地对空导弹基地和雷达站,埃空军遭到覆灭性打击。随后,以军 又突袭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一些机场,以空军顺利地夺得制空权。以色列地面军 队在首次空袭进行半小时后,在空军掩护下占领了加沙地带,然后兵分两路。西线以军 朝苏伊士运河地区进发,于8日全歼西奈半岛埃军5个师,占领了运河东岸的全部土地。 在西线以军向埃及进攻不久,北线以军即对约旦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以军歼灭约 军4个旅,继而占领了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9日以军将大量兵力转移集结到叙以战线, 兵分三路向叙利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戈兰高地进攻。在付出极大代价后,占领了戈兰 高地大片地区。埃、约、叙分别于8日到11日同意与以停火。 这次战争虽然只经过了6天,但以军以闪电战使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是它战前的4倍。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叙为收复失地,进行了长达6年的军事准备。苏、美为控 制中东国家,都竭力维持阿以之间“不战不和”的局面。埃、叙军民对此十分不满。埃、 叙领导集团为解脱内外困境,并看到战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向以色列开战,从而爆发 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下午,埃、叙两军乘以军过赎罪节,从西、北两线 同时向以军发动突然袭击。西线埃军先头部队在地面炮火和空军支援下,强渡运河成功。 随后埃军8万人通过运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线,继而收复西奈第二大城市坎塔腊。埃军 击退了以军装甲部队的3次反扑,控制了运河以东10至15公里的地区。北线叙军以3个师 的兵力于埃军发动进攻的同一时刻,在空军掩护下,在戈兰高地分3路向以军阵地发动 全面攻击并突破以军防线,包围了戈兰高地重镇库奈塔腊,最远处向前推进了35公里。 以军为了改变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决定先稳往叙以战线,解除对以色列本土的威胁, 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埃及。10日西线埃军停止进攻。以军抓住这一战机,在北线集中约10 万人的兵力对叙军实施猛烈反突击,突破叙军阵地,叙军被迫退出戈兰高地。随即以军 越过1967年停火线,进犯到离叙首都约30公里地区,并沉重打击了援叙的伊拉克和约旦 的装甲部队,掌握了北线战场主动权。13日埃军又发起进攻后,以军增援西线,双方在 运河东岸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交战,埃军作战失利。15日,以军发现西岸埃军两个 军团的结合部防卫薄弱且后方空虚,立即派出一支装甲特遣队偷渡到运河西岸,摧毁了 埃军的地空导弹阵地和高炮阵地,后续过河部队沿运河向南发展进攻。埃军西岸兵力不 足,东岸部队不敢调回,处境十分被动。24日以军完成了对苏伊士城、埃军第三军团的 包围。阿拉伯国家在战局不利的形势下,与以色列达成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政治上是一次冲击,打破了阿以关系的僵局。战后双方开始就用 土地换和平的可能性举行了谈判。 它在军事上则显示出战争的导弹―电子时代的到来。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趁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处于分裂不和之机,在美国的支持下, 以摧毁巴解武装力量为战略目标,发动了对黎巴嫩大规模入侵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先后 出动兵力达12万人。战争头二天,以军连续空袭黎境内南部多处巴解组织目标和贝鲁特 机场,第三天以军大批地面部队入侵黎巴嫩,在长达53公里的战线上的多处巴解部队据 点被以军攻占。不久以军推至距贝鲁特24公里处。驻黎叙军与以军很快也发生交火,并 在贝鲁特上空进行了空战。9日,90架以军飞机空袭贝卡谷地,叙军的地空导弹基地连 被摧毁。经一系列战斗后,叙军被迫撤至距以色列北部边界炮火射程之外的地区,叙以 双方宣布停火,但巴解仍在战斗。12日在贝鲁特遭到猛烈轰炸一天后,以色列和巴解组 织同意开始停火。 可是以军与叙军和巴解游击队仍发生大规模战斗。自7月24日以后,以军除在被围 的贝鲁特以外地区与叙军发生个别战斗外,开始了对贝鲁特西区巴解组织进行大规模重 点进攻,巴解总部遭到空袭,巴解部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但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双 方再次同意停火后,8月21日,在联合国部队监护下,巴解部队从贝鲁特分散撤往8个阿 拉伯国家。这次战争急剧恶化了中东地区局势,同时也加速了以高技术武器为核心的军 备竞赛。 通过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几乎占有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 部分领土,却无力使其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永久合法地位。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 阿以冲突早日和平解决。冷战结束以来,阿以关系趋向缓和,和平进程已出现不可阻挡 的势头。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