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血战诺曼底(6) 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希特勒。 他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 7 月2 日,龙德施泰特元帅再次被解职,由比隆美尔年长9 岁的克鲁格接任西 线德军总司令。 几个月前因车祸受伤一直在家养病的克鲁格,不知西线的深浅,决心贯彻执行 希特勒寸土不让的方针。 他来到隆美尔的指挥所,劈头盖脸地一顿教训,责令隆美尔不得擅自直接向希 特勒请示。 两人大吵一架,越吵越凶。 克鲁格说:“到现在为止,你还没有真正指挥过比师大的部队! ”隆美尔回敬 道:“你也得在战场上与盟军碰头! ”克鲁格自1940年以后从未与盟军交过手。 几天后,圣洛、卡昂落入盟军之手。 德军防线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7 月12日晚,克鲁格元师带着一副凄惨内疚的神情来见隆美尔,早先的威风已 荡然无存。 他同隆美尔的观点一致了,而此时隆美尔已同德国军队中的密谋分子建立了联 系。 隆美尔准备联合克鲁格向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 7 月15日,他的参谋长、密谋分子斯派达尔将军给西线总司令克鲁格起草了一 份形势报告,请隆美尔审阅签字。 隆美尔读罢,又加了一段:“我军在各处英勇抵抗,但这场敌众我寡的战役即 将接近尾声。 在我看来,最后采取政治措施已势在必行。 作为集团军群司令,我认为我有责任说明这一点。” 接着一挥笔,签上名字。 克鲁格元帅也签了字。 7 月16日中午,隆美尔的一位老部下询问局势真相。 隆美尔说:“实话全告你吧! 克鲁格元帅和我已给元首送去最后通牒,讲明我 们在军事上赢不了这场战争。 敦请他做出决定,考虑后果。” “要是元首拒绝怎么办? ” “那我就敞开西线。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英国人、美国人必须先于俄国人到达柏林! ”第二天,即 7月17 日,隆美尔来到党卫队第1 装甲军司令部。 军长迪特里希是希特勒最忠实的走卒。 隆美尔故意当着他人的面问他:“您愿永远执行我的命令吗? 甚至这些命令与元首的命令相抵触的时候? ” mpanel(1); “您是头儿,”迪特里希伸出手向隆美尔说道:“我只听从您的,不管您干什 么。” 两人密谈了一阵。 隆美尔驱车回自己的指挥所。 隆美尔沉默了一阵,对副官说:“我已把迪特里希争取过来了。” 但两个小时后,2 架英国飓风式战斗机突然飞临头顶。 一阵炮弹过后,车子翻进沟里,隆美尔被抛出汽车,躺在人行道上。 他头部受伤,一块头皮被弹片掀起,已不省人事。 克鲁格接过了隆美尔的职务。 3 天后,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狼穴”里遭炸弹谋杀,险些丧命。 就在这时候,盟军正准备给德军致命一击,突破诺曼底海岸阵地。 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海滩争夺战中,伤亡惨重,损失了5 ?2 万人,但占领了整 个科汤坦半岛、圣洛和卡昂。 盟军虽未突破德军的封锁,却大大扩展了滩头阵地,更多的生力军源源登上诺 曼底。 其中有巴顿的第8 军、第15军、第20军等;柯林斯的第7 军攻克瑟堡后已挥师 南下,抵达圣洛附近。 英军在卡昂的桥头堡像磁石一般,把德军吸在卡昂周围。 德军遍体鳞伤,可还在使出吃奶的劲儿,想顶住这扇通向巴黎的大门。 盟军将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仔细分析了战略形势,认为突破德 军封锁的时机已到,决定蒙哥马利从卡昂发起攻势,占领法莱斯,砸开通往巴黎的 大门;布莱德雷集中兵力在圣洛西南方突破德军防御,尔后让巴顿的第3 集团军穿 过突破口,直扑布列塔尼半岛根部的阿弗朗什,然后向左转动巨大的车轮,冲向南 特、勒芒,进入法国腹地,迂回到诺曼底的德国B 集团军群后面。 显然,巴顿不能老呆在英国而不了解在法国的战况;而离开英国时间一长,肯 定会被德国人察觉,发现其中的秘密。 如何才能让“坚韧”计划继续欺骗德国人呢? 1944年7 月6 日,巴顿乘一架飞机在“奥马哈滩”附近的一个简易机场着陆。 巴顿一下飞机,就站在一辆吉普车上,向几百名热情洋溢的美国士兵发表了一 番演说。 他一开始就提醒士兵们不要说曾在法国见过自己,因为他是“盟国的秘密武器”。 之后说:“我为能在这里与你们并肩作战感到骄傲。 让我们把那些德国佬打个落花流水,向柏林进军。 到了柏林,我要亲手用枪打死那个纸糊的杂种( 指希特勒) ,就像打死一条蛇 一样。” 巴顿到了法国,坐立不安,怒气冲冲,担心“所有的光荣都被别人拿走,而自 己却无事可做,只能看着树上的苹果长大”。 他向新闻记者阐述他的理论: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在圣洛突破德军防线,突 入法国中部,包围德国。 这种想法正好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的计划一致。 以此为由,巴顿被“撤职”了,发配到法国,“第1 集团军群”司令由老将麦 克莱尔中将担任。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