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3) 隆美尔发现自己进退两难。 白天,英国大炮不停轰击。 德国人开一炮,英兵就回敬十炮。 隆美尔也险些被弹片击中。 入夜,英机又像幽灵般飞来,乱炸一通,不给非洲军片刻安宁。 更糟糕的是,凯塞林和意大利人答应送来的汽油不见踪影――开往北非的意大 利油船都被击沉了。 油料一天天减少,眼瞅着即将告罄。 隆美尔暗暗叫苦,赶紧发电给柏林,让国内宣传降调子,以免遭后人耻笑。 很快,他又获悉新西兰旅正向德军的后方穿插,欲关门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战线。 蒙哥马利初战获胜,众部下欲穷追猛打,被他拒绝。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巅峰状态,而隆美尔惯于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进的追兵, 英军已多次领教,故蒙哥马利小追一阵就鸣金收兵。 此役史称阿拉姆―哈勒法之役,或第一次阿拉曼之战,双方损失不大。 德军损失38辆坦克,英军为28辆。 人马本居优势的英军可得及时补充,而隆美尔的坦克丢一辆就少一辆。 更重要的是,双方士气完全颠倒过来了。 英军因战胜“沙漠之狐”而信心“与日俱增”。 蒙哥马利也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制服了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老兵油子。 这一切都对以后的总决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如隆美尔的作战参谋日后写道:这次战斗无疑是“沙漠战争的转折点,是各 条战线一系列败仗中的第一个,预示了德国的战败”。 蒙哥马利怡然自得,坐在帐篷里给远在英军的朋友写信:“现在的比分是一比 零。 这一轮是他发的球,下一次该轮到我发球了。” 他信心十足地描绘自己的进攻蓝图,以履行来北非前许下的诺言:“把德国人 赶出北非! ”以后的一个多月里,两军均掘壕对垒。 隆美尔在战线的己方一侧构筑了层层防线,埋下44万枚地雷,由步兵、坦克和 大炮把守,号称“魔鬼乐园”。 从何处冲过“乐园”,如何对付德装甲部队,成为蒙哥马利和部下们考虑的首 要问题。 按当时通用的战术,攻方在与海岸平行进攻时,通常选择在远离海岸,切断守 军退路。 在选择打击目标时,通常从对方装甲部队开刀。 mpanel(1); 但蒙哥马利别出心裁,炮制出“稀奇古怪”的战术,准备把主攻方向放在海岸 一侧。 其好处是一旦突破敌阵,既可向南迂回,也可直抵龙门,使对方难以把握自己 的脉搏。 同时,他选敌非装甲部队为首次打击目标,以重炮和步兵猛击之。 待其装甲部队来援时,再出动在第二线的装甲部队与之展开装甲大战,以优势 兵力聚歼之。 此计划遭参谋们的非议,却得到英中东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情报参谋威廉少校建议择敌弱点,首先突破战斗力较弱的 意军防线。 蒙哥马利采纳了他的意见。 蒙哥马利关心的另一问题是如何在赤裸裸的沙漠里以假乱真,屯兵于北线,对 隆美尔打个措手不及。 为此,参谋长德・甘冈和著名的欺骗部队A 部队指挥官克拉克密切配合,连出 妙招。 他们把200 吨汽油装桶后藏在深壕里;用遮阳棚和伪装网罩在坦克、炮车上, 将其伪装成卡车。 在开进时用卡车顶着大炮倒行,扮成卡车状。 待其离去后,又在原地安放上千辆假坦克、假大炮,造成部队仍在原地的假象。 在佯攻方面,英军大张旗鼓地在德国人眼皮底下调动部队,构筑工事,铺设油 管,把电线杆架在阵地上充当大炮。 他们还利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德国间谍网,频频发出假情报,说英军不可能在 11月中旬以前进攻。 10月下旬,随着兵员和装备的源源开到,第8 集团军已成为一支兵强马壮、士 气高昂的精锐之师,有3 个军共12个师。 其中4 个是装甲师,拥兵23万。 一线坦克1440辆,其中500 辆是新式美制格兰特式和谢尔曼式坦克。 二线还有坦克上千辆。 空军有飞机1500架。 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兵器、数量还是质量,蒙哥马利都压 倒了隆美尔。 此外,他手里攥着一张足以置强敌于死地的王牌――设在英国本土的密码破译 机,掌握着隆美尔的一举一动。 在防线对面的隆美尔,此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阿拉姆―哈勒法一役失败后,他自知无力冲过阿拉曼,但又不甘心让出脚下阵 地,就挖沟埋雷,营造“魔鬼乐园”。 在南北防线纵深, 各部署了一个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装甲师:在其前方配置步 兵和炮兵。 准备依托防线中部的米泰里亚山脊,以层层拦截挫败蒙哥马利的进攻。 然而,他的兵员装备远逊于对手,仅10万余人、500 余辆坦克和350 飞机。 其中德军只有5 万人,坦克260 辆,与英军坦克之比是1 ∶6 。 况且性能不及对手,仅30辆是最新式的MK4 型。 意大利人的坦克全是老掉牙的破烂,无一辆中用。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