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莫斯科城下大决战(3) 他停了一会儿,马上补充说:“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这些部 队已经开始登车了。” 10月中旬的一天,斯大林想到远郊区的别墅去,贝利亚有些担心地说:“斯大 林同志,不能去啊! ”看到领袖迷惑不解、显然生气的目光,他又用他俩家乡的语 言――格鲁吉亚语解释说:“别墅已经布雷,必要时准备炸毁。” 斯大林发火了,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贝利亚又报告说,在莫斯科近郊某个火车站已为最高统帅准备好一辆专列,还 有大本营的4 架飞机也准备就绪,其中一架是斯大林的专机“道格拉斯”。 斯大林一言不发,他的心情无比沉重。 但他深深地感觉到,只要人民和军队知道斯大林在莫斯科,这就会给他们无穷 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留在莫斯科,直到最后一人。 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莫斯科街头又开始呈现出沉着坚定的气氛。 “坚决保卫首都”、“绝不放弃莫斯科”、“决不让希特勒匪帮闯进莫斯科”, 已成为苏联军人、苏联人的爱国主义口号,成为祖国的绝对命令。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10月底的一天夜里,斯大林决定到前线视察。 几辆汽车组成一个车队,沿着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驶出首都市区,再行 几公里后转入一条乡村小路。 斯大林想看看已经进入阵地的火箭炮( 卡秋莎) 排射,但随行人员和卫队不同 意继续前进。 斯大林听取了西方方面军一位指挥员的报告。 然后伫立在寒风中望着西方地平线上横飞的炮火发出的紫红色的闪光,久久才 离去。 在归途中,斯大林的重型装甲汽车陷入泥泞中。 他的司机束手无策。 贝利亚坚持让最高统帅坐上另一辆汽车,黎明前回到克里姆林宫。 第二天,苏联大小报纸都刊登了最高统帅斯大林视察前线的消息。 全国军民大为振奋,前方将士兴奋地相告: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 1941年11月7 日是十月革命24周年。 在国庆前几天,斯大林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说;“我们怎么安排阅兵? 比往常提前一两个小时吗? ” 莫洛托夫和贝利亚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阅兵? 这是什么时候? 从7 月22日起,德国飞机就不断轰炸首都,总参谋部的大院也挨了炸弹,死伤 十几个人。 德军已兵临城下,虎视眈眈,正张着血盆大口,恨不得要把莫斯科吞下。 mpanel(1); 斯大林似乎没有理会他们的困惑,继续说道:“莫斯科的防空部队还要再加强。 主要将领都在前线。 由布琼尼检阅部队,让阿尔捷米耶夫将军( 莫斯科卫戍司令) 指挥。 阅兵时如有德国飞机冲过防线进行轰炸,要迅速清除死者和伤员,但阅兵必须 进行到底。 让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纪录片,尽快复制后分送全国各地放映…… 报刊要广泛地报道阅兵式。 我将在庆祝大会上做报告,在阅兵式上讲话…… 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 莫洛托夫若有所思,回答说:“但这很冒险…… 很冒险! 当然,在国内外将引起巨大的反响。” “那就这么决定了。” 斯大林又转身对贝利亚说:“您去做必要的安排吧,但是除了阿尔捷米耶夫、 布琼尼和几个十分可靠的人以外,不到最后时刻,不要让任何人知道阅兵的事。”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11月6 日晚,莫斯科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庆祝大会在地铁马 雅可夫斯基站举行,斯大林做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的报告。 他指出,德军后备力量快要枯竭,苏联后备力量才刚刚开始扩充,德国比苏联 已大为削弱。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实行的闪击战已彻底破产,德帝国主义及其军队必然灭亡。 11月7 日早晨,在敌机干扰、炮声隆隆,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莫斯科红场,苏联 军民照例举行了阅兵和庆祝活动。 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斯大林以藐视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威严地屹立在列宁陵墓上,检阅了红军队伍,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在阅兵时,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苏军指战员迈着整齐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 前走过,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去迎击莫斯科远郊的敌 人。 然而,苏联军民这时的处境是最困难的。 由于西部大片国土沦丧,煤、铁、锰和南方的冶金工业都严重减产。 苏军的供应全靠战前在东部建立的第二冶金基地。 全国最大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机器制造工业中心都在作战地区,生产不能不 受影响。 到1941年11月,敌占区的人口占战前苏联人口的40%,煤产量占63%,生铁产 量占68%,钢占58%,铝占60%。 敌占区生产的粮食占38%,甜菜占84%。 许多迁移到东部的企业还没有投产。 军工企业显著减产。 例如,坦克生产1941年下半年仅完成计划的61?7 %。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