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初露锋芒的希特勒(2) 到了维也纳,他第二次报考艺术学院,结果仍然未被录取。 此后的五年里,他一直生活在维也纳。 对于富人来说,维也纳这个奥匈帝国首都是个尽情享受的天堂,是个寻欢作乐 的场所,但对希特勒这个空手闯世界的青年来说,这里则是一个艰辛和痛苦的地方。 他后来多次对人说,这五年是他贫困与不幸的五年,是一生最悲哀的五年。 那时,他没有正当职业,主要经济来源是那每年300 克郎的孤儿抚养费。 为了糊口谋生,他开始当小工,帮人干些扫地、扛行李之类的杂活。 后来当所谓“小画家”,画一些风景画或明信片请人帮他出售。 所得收入非常微薄,不足以填饱饥肠。 他经常从一个街头流落到另一个街头,白天在小酒馆或候车室里以廉价食品充 饥,夜间便睡在公园长椅或随便哪家的大门洞里。 有一段时间,他还进了流浪汉收容所,掉进了被人看不起的社会最底层。 希特勒在维也纳虽然囊中羞涩,却有非常充裕的空闲时间。 他除了逛公园、进剧院之外,经常光顾宫廷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 他翻阅过荷马史诗、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但丁的《神曲》、斯蒂夫勒、易卜 生和左拉的作品。 在德国作家中,他读过维兰德、赫尔德尔,歌德、席勒、荷尔德林、赫贝尔、 苏德尔曼、霍普德曼等人的作品。 除了文学著作外,他还阅读了大量政治、宗教和军事书籍。 其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泛德协会主席恩斯特・哈泽写的宣扬大德意志主 义的《德意志的世界政策》、法国贵族戈平写的鼓吹种族主义的《人种不平等论》、 英国社会学家豪斯顿・张伯伦写的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十九世纪的基础》、英 国哲学家斯宾塞写的反社会主义的《综合哲学体系》、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写的 宣传战争不可避免的《人口论》、德国军事家克劳塞茨写的强调战争是万物之父的 《战争论》。 在所有书籍中,他对那些宣传反犹主义的论著怀有特别兴趣。 他后来承认,他当时研究了能够得到的全部反犹主义文献,包括社会上私下流 传的反犹小册子。 宣传反犹主义的杂志《东方天坛星》,希特勒是每期必读,甚至还专门拜访过 该刊发行人兰茨,以表示自己的倾慕之情,致使兰茨后来能够夸口说希特勒是他的 学生。 希特勒在维也纳生活的岁月,正是他世界观形成时期。 屈辱的流浪汉生活和大量的反犹书籍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他在总结这一段生活时曾经说过:“当我刚刚踏进维也纳时,我还是一个对未 来充满幻想的孩子。 而当我离开维也纳时,我已是一个彻底的反犹主义者,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的死敌,我的思想是泛德意志的。” 1913年4 月,24岁的希特勒失去了孤儿抚养费,又到了服兵役的年龄。 他虽然生为奥地利人,却看不起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经常以德意志人自居。 mpanel(1); 为了逃避在奥地利服兵役,他于当年5 月离开维也纳,移居到德国巴伐利亚邦 首府慕尼黑。 同在维也纳时一样,希特勒在慕尼黑没有固定工作,主要靠卖画为生。 上午,他在房间里作画;下午,穿上燕尾服出门,或去图书馆,或到咖啡店同 人们闲谈。 慕尼黑的物价比维也纳低,他这段日子过得还悠闲自在。 1914年8 月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很受鼓舞,从青年时代就郁积在心头的种种怨愤一扫而光, 感到自己那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终于有了发泄机会。 8 月3 日,他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要求作为志愿者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 他的要求很快获得恩准。 战争中,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团部当传令兵,因表现勇敢曾两次获奖。 其中一次获得了一枚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奖章,但他的军衔从未超 过下士。 1916年10月7 日,他在松姆战役中腿部受伤。 1918年10月13日,在同英军作战时又中了毒气,致使眼睛一度失明。 希特勒在后方医院养伤期间,德国首都爆发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 逃往荷兰。 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表示接受协约国的停战条件,正式承认战争失败。 当希特勒从医院牧师那里得知这一消息时,立刻感到天昏地暗,眼前又变得漆 黑一团,跌跌撞撞回到病房,一头扑在床上,放声大哭起来;他固执地认为,德国 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因为背后中了那些在柏林搞革命和搞共和的“卖国贼 们”的暗箭。 为了打倒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给战败的德国报仇雪耻,希特勒当晚决定放弃 当艺术家的梦想,立志将来要做一个政治家。 伤好出院之后,希特勒又回到慕尼黑,一面冷眼观察形势,一面筹划今后的前 途。 正在这时,当地驻军决定吸收他为情报员,以调查慕尼黑左派组织活动情况。 他愉快地接受了军方的委托,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现在,希特勒重新 考虑是否加入德国工人党的问题。 ――泉石小说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