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节 大西洋海战的结束 一、德国海军“狼群”战术的彻底失败 1、德国海军“狼群”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1943年5 月23日,邓尼茨决定从北大西洋撤回潜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此 停止了潜艇战。德国海军依靠潜艇在大西洋战场又继续战斗了两年,直至德国投降 为止。 1943年5 月31日,邓尼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认为潜艇战出现的紧急情况,主要 是“敌人空中掩护力量的极大增强”和盟国水面舰艇使用的“新式定位装置”。因 此,他希望在技术上找到解决方法。1943年5 月底至6 月初,德国潜艇装备的防空 武器有了很大的改进。第1 艘装备新式高射武器的“U ―441 ”号潜艇就击落了1 架“森德兰”式飞船。第1 艘装备20毫米口径四联装高炮的“U758”号潜艇也成功 地击退了盟国舰载机的几次攻击。德国还改进了音响跟踪鱼雷(即袭击螺旋浆的 “寻的”鱼雷),以对付盟国的驱逐舰。8 月份采用了一种名为“哈格努克――万 策”的示波器,10月还采用了“纳克索斯”检波器,对付盟军新式定位装置起了很 大作用。德国潜艇损失也明显下降。邓尼茨还加速实施潜艇建造计划,采取船体分 段建造法。 准备从1943的夏季至冬季重新开始对盟国运输队进行作战。在战争的最后两年, 德国领导人也多次研究了潜艇战的问题。德国海军潜艇舰队司令部对当时的战略形 势及战术要求都作了总的估计。邓尼茨认为,德国必须继续进行交通线作战,即使 不能取得吨位战的胜利,也可“确实牵制敌人很大的兵力” 并可经常了解敌人防御的发展情况和战术手段的变换。德国统帅部寄希望于建 造和发展新型潜艇,以及潜艇战发生重大的变革。1943年9 月,这种新潜艇在首次 袭击“ON―202 ”号和“ON―18”号运输队的两次作战中,确实取得了令人鼓舞的 战果。当时,德军统帅部认为1944年夏秋季将有大量的XXI 型潜艇准备服役。然而 事与愿违,盟国对德进攻力量的不断加强,并于1944年6 月在诺曼底的登陆,使德 国海军重新对运输队进行作战的希望化成了泡影,德国海军潜艇战终于遭到了彻底 失败。 2、德国在大西洋潜艇战的瓦解 1943年5 月,邓尼茨从北大西洋撤回潜艇后,6 月间,在北大西洋没有1 支护 航运输队受到袭击。7 月份,德国海军86艘潜艇试图突破比斯开湾,其中5O艘被发 现,17艘被击沉,6 艘被迫撤回。1943年6 月至8 月,德国海军潜艇在地中海以外 的所有海区中击沉盟国运输船58艘,其半数是在非洲南部沿岸和印度佯击沉的。德 国为此损失潜艇79艘,其中被飞机击沉的58艘。1943年9 月和10月,德国在北大西 洋恢复潜艇战,但盟国64支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的2468艘,仅损失了9 艘。这次潜 艇失利后,邓尼茨被迫放弃了大群潜艇机动作战战术。1943年10月8 日,英国和葡 萄牙达成协议,接管亚速尔群岛的两个空军基地。从此以后,盟国的空中掩护遍及 整个北大西洋上空,北大西洋交通线的护航体系更加完善。 1944年头3 个月,德国海军潜艇损失更大。盟国横渡北大西洋的105 支护航运 输队的3360艘运输船,只有3 艘被击沉,德国海军潜艇却损失36艘。 邓尼茨因而取消了对护航运输队攻击。194 毛年3 月底,邓尼茨奉命以40艘潜 艇组成1 支艇群在沿岸海区活动,以防盟军进犯西欧。到5 月底,在比斯开湾各港 口集结了70艘潜艇,以北大西洋只留下3 艘潜艇,而这3 艘潜艇只是继续担负气象 报告的任务,德国放弃在北大西洋的潜艇战。德国海军潜艇曾集中在法国西部港口, 以抗击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结果作用不大。8 月中旬,盟军从诺曼底向内陆突迸, 逼近布勒斯特、洛里昂和圣纳泽尔等西部港口。德国海军潜艇转移到挪威。从此以 后,来往于英国的船只,除可利用环绕北海岸的航线外,还可以重新利用环绕爱尔 兰以南的旧航线。从8 月下旬起,德国海军潜艇从挪威或德国绕过苏格兰和爱尔兰 以北,进入沿岸附近航行频繁的海区,远至英格兰南海岸的波特兰岬。德国海军潜 艇虽然可以利用通气管潜航,减少了空袭所遭受的损失,但在1944年9 月至12月的 4个月中,在英国近海海区也仅仅击沉14 艘船只。 1945年头几个月,德国海军潜艇舰队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一方面是新潜艇服 役;另一方面是德国暂停了在大西洋的远距离作战和使用通气管潜航。1945年1 月, 德国服役的新潜艇达30艘。其中若干潜艇是新式改装潜艇,潜航航程较长,航速也 较快。3 月份,德国潜艇舰队数量达到高峰,计有463 艘,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大型 潜艇。 mpanel(1); 3 月份,盟国开始加强对德国军事设施轰炸,严重影响了德国潜艇的生产。飞 机在波罗的海的布雷也阻碍了德国海军潜艇的试验和训练,从而阻碍了不断增长的 新式潜艇服役。 3 月,盟军越过莱茵河,同苏军向柏林进逼。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中,德国 海军潜艇主要在英国东海岸和东北海岸外活动,战果很小。但在这些海区活动的新 式潜艇却没有1 艘被击沉。5 月,德国宣布投降,共交出潜艇159 艘,另203 艘潜 艇被其艇员自沉。 在5 年半的战争期间,德国建造和编入现役的潜艇共计1188艘,损失781 艘 (包括3 艘前意大利潜艇),在海洋中被击沉632 艘,其中绝大部分(计500 艘) 是被英军击沉的。德、意、日三国海军潜艇共击沉盟国船只2828艘(共约1470万吨), 其中绝大部分是德国海军潜艇击沉的。德国海军潜艇还击沉盟国战斗舰艇175 艘, 其中大部分是英国海军战斗舰艇。盟国损失的船只中61%是没有护航的船只,9 % 是掉队的护航队航只,只有30%是护航队中的船只。在有空中掩护时,护航队船只 的损失是非常小的。 二、英、德海军在比斯开湾的封锁与反封锁 1、比斯开湾的战略地位 自1940年6 月德国占领法国比斯开湾以来,约有六分之五的潜艇以比斯开湾港 口为基地在大西洋活动,至1944年8 月1 6 日德国海军潜艇才从比斯开湾基地撤往 挪威,其间活动达4 年之久。德国海军潜艇进入比斯开湾后,大大缩短了潜艇往返 战场和基地的时间,增加了潜艇在海上作战的时间。在此之前,德国潜艇从本国基 地经北海,绕航英国北部进入大西洋,必须先在海上航行450 海里,而从比斯开湾 基地出航,可以节省一星期的航渡时间,连作战半径仅3100海里的250 吨Ⅱ潜艇, 也能用于大西洋作战。德国利用比斯开湾基地的修船厂来维修潜艇,大大提高了潜 艇的出航率,还可使本国的造船厂摆脱繁重的修理任务,以集中力量建造新潜艇。 德国空军在法国西部建立基地后,可为潜艇海上作战进行侦察引导、提供掩护和保 障勤务。而且比斯开湾海区水深,不利于英国布设水雷障碍封锁潜艇。英国采取了 各种封锁方法,除了利用海岸航空兵、反潜舰艇以及潜艇直接封锁外,还使用航空 兵、水面舰艇和潜艇布雷。英、美空军对德国海军潜艇基地和潜艇制造中心进行轰 炸。德军为了突破封锁,展开扫雷勤务,组织舰艇兵力护送和航空兵掩护,提高潜 艇对反潜兵力抗击的能力,改进通过封锁区的行动方法等。双方围绕比斯开湾的封 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十分激烈。 2、英、德海军的封锁与反封锁作战 在比斯开湾海区担任对德国潜艇封锁的主要兵力是英国海岸航空兵第19大队, 指挥部设在普利第斯。从1943年6 月起,第15大队(指挥部设在利物浦)也参加了 比斯开湾海区的对潜封锁。英国海岸航空兵在行政管理、技术发展与训练方面隶属 空军领导,在作战指挥方面,隶属海军部领导。1941年7 月前,海岸航空兵第19大 队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停泊在布勒斯特港内的德国大型水面军舰的行动。7 月以后, 转入搜索和攻击进出比斯开湾基地的德国潜艇,破坏德国在比斯开湾海区的航运。 1940年至1941年,英国海岸航空兵在西经6 °以西(6 °以东为英国潜艇巡逻区) 的比斯开湾海区组织了两条巡逻线,由单机采用交叉搜索法进行连续巡逻,并建立 了3 个定时巡逻区,还在布勒斯特港外建立了监视德国海军大型水面军舰的空中巡 逻。1942年4 月,第19大队兵力增加后,以锡利岛为起点,用扇形搜索法进行全昼 夜巡逻。1942年夏季,还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西组织补充巡逻区。1943年2 月至5 月,第19大队在比斯开湾海区组织了代号为“吊舱”的空中巡逻,将巡逻区划分为 内区(宽125 海里,位于西经10°以东)和外区(宽200 海里,位于西经15°以西)。 巡逻区长为240 海里,分6 个地带,由1 个中队飞机巡逻。巡逻方法采用蛛网形搜 索法。1943年3 月,英国将空中巡逻进行一些调整,取消了外区巡逻,把兵力集中 在北纬44°30'~48°30’,西经7 °~10°30’之间,横宽约150 海里的海区巡 逻。 1940年6 月法国投降以前,英国海岸航空兵对潜搜索与攻击能力较低,没有单 独击沉过1 艘德国潜艇。当时飞机装备的MKI 型对海搜索雷达,发现水面状态潜艇 的距离仅为3 海里,在能见度良好条件下,潜艇甚至能用目测先期发现飞机。飞机 携带的反潜炸弹只有100 磅重,杀伤威力不大,很难给潜艇构成威胁。飞船携带的 250 磅反潜炸弹,只有在距离潜艇外壳6 英尺以内爆炸,才能给潜艇重创。飞机装 备的MKIX型瞄准器只能在3000英尺以上的高度使用,对于攻击象潜艇这样的小而易 于规避的目标,实际上没有效果。 因此,从1940年秋至1941年12月,英国海岸航空兵没有取得多大战果。仅在1941 年11月30日才首次击沉德国“U ―206 ”号潜艇,当月还击伤了3 艘潜艇。12月, 德国海军有71艘潜艇出入比斯开湾,1 艘也没被英军发现。 1942年6 月,英国海岸航空兵全部装备MKⅡ型改进的对海搜索雷达,部分飞机 安装了“利”式控照灯,以空投深水炸弹代替反潜炸弹。在改进深水炸弹的装药和 发火装置后,对潜搜索和攻击能力显著提高。如果说1942年飞机由于采取扇形搜索 法后,在6 月前发现潜艇次数逐渐增多,那么7 月后,由于解决了夜间攻击问题, 击沉潜艇数也显著增加。1942年7 月,通过比斯开湾的德国海军潜艇有60艘,被发 现20艘,被击沉2 艘。8 月份,通过巡逻区的潜艇数有77艘,被发现39艘,被击沉 1艘。9月份,通过巡逻区的潜艇总数为90艘,被发现40艘,被击沉2 艘。10月起, 德国装备了新型雷达搜索器,可在30~40海里的距离上发现英国飞机雷达的信号, 而英国改进的MKⅡ型雷达飞机飞行高度为1500~2000英尺时,发现大型舰船的距离 也仅13海里。因此,潜艇早在被飞机雷达发现前就能下潜规避。1942年最后3 个月, 海岸航空兵搜索与攻击效果又明显下降。3 个月中通过比斯开湾的潜艇291 艘,被 发现的仅49艘,没有击沉1 艘。1943年,英国海岸航空兵组织“吊舱”空中巡逻, 在西经15°以西组织外区巡逻,因此大部分潜艇通过内区后在外区又遭到航空兵截 击。1943年3 月,由于英国调整了空中巡逻组织,第19大队又使用装有MKⅢ型厘米 波雷达的飞机加强夜间巡逻,再次提高了搜索和攻击效果。4 月份,英国把巡逻区 向西北推移,并规定飞机中队固定的巡逻计划,以保障不间断的进行搜索。德国由 于海军潜艇在大西洋遭受巨大损失,将潜艇调往亚速尔群岛海区活动。因此,英国 海岸航空兵指挥部决定,将原在北大西洋担任护航警戒的第15大队兵力配属给第19 大队,以加强比斯开湾的巡逻。1943年6 月以后,英军搜索与攻击潜艇的效果又显 著提高。6 月份发现德国潜艇57艘,占通过比斯开湾潜艇总数(83艘)的68.8%, 攻击26艘(占发现总数的45.6%),击沉2 艘。7 月份发现80艘,占通过潜艇总数 (88艘)的90%,击沉11艘(占发现数的13.7%)。8 月份后,德国改变了渡湾战 术,并采取了各种反封锁措施,英国封锁的效果再次降低。 英国水面舰艇对德国潜艇的封锁收效不大。1943年6 月,英国第2 护航舰艇群 5艘慢速护卫舰参加对德潜艇的封锁。6月24日,撞沉德国海军1 艘受伤潜艇“U ― 119 ”号,击沉“U ―449 ”号。7 月30日,与海岸航空兵的巡逻飞机协同击沉了 3艘潜艇。1944 年6 月下旬,击沉4 艘潜艇。1944年7 月1 日至8 月4 日,在比斯 开湾和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护航舰艇群击沉的潜艇有7 艘,重伤3 艘,被飞机击沉2 艘,其中“U ―333 ”号是7 月31日在锡利岛附近被护卫舰的刺猬弹击沉的。这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刺狠弹击沉的第1 艘潜艇。 英国海军潜艇也参加对比斯开湾德国海军潜艇的封锁。1940年8 月20日,在洛 里昂出口航道上击沉“U ―51”号潜艇,英国海军在战争期间损失的75艘潜艇中有 3艘是在比斯开湾沉没的。英国用于比斯开湾布雷的主要兵力是航空兵,也使用水面 舰艇和潜艇布雷。1940年前出动的布雷飞机架次少。1941年3 月底,英军以快速布 雷舰“阿波迪尔”号在布勒斯特港外布了约3000枚水雷。9 月,为了阻止德国大型 水面军舰出港,海岸航空兵在布勒斯特港口等海区布设了106 枚水雷(主要是非触 发沉底水雷)。另外,从1941年7 月至12月,轰炸航空兵在比斯开湾各潜艇基地以 及卡特加特海峡等海区,共布设了528 枚水雷。1942年1 月至6 月,轰炸航空兵从 波尔多港的吉伦特河到但泽湾共布设3468枚水雷。9 月以后,轰炸航空兵每月布雷 约1000枚。1942年9 月,德国“U ―600 ”号在驶离拉帕利斯时触雷重伤,“U ― 165 ”号返航时在洛里昂港外触雷沉没。10月9 日,“U ―171 ”号在洛里昂港外 触雷沉没。1943年4 月14日,“U ―526 ”号在洛里昂触雷沉没。自1943年7 月起, 英国加强了在比斯开湾各港口的布雷封锁,每月布雷数量不少于480 枚。但是,由 于德国海岸雷达圈组织严密,能及时发现布雷飞机,扫雷效率高,经常清扫潜艇进 出的航道,使德国潜艇触雷损失较少。 从1941年8 月1 日起至年底,英国对比斯开湾潜艇基地轰炸,出动851 架次飞 机,投下1175吨炸弹、10吨燃烧弹。英国损失飞机11架,但布勒斯特港内德军舰艇 没有受到重大损伤。德国战列舰“桑贺斯特”号、“格尼斯诺”号和重巡洋舰“欧 根亲王”号驶离布勒斯特。1941年11月和12月,英国飞机轰炸洛里昂和波尔多,德 国海军潜艇也没有受到损伤。1943年1 月7 日,英国战时内阁同意海军部提出对比 斯开湾潜艇基地进行大规模轰炸的计划。据统计,直至中夏,英、美先后在洛里昂 投弹4500吨,在圣纳泽尔投弹2000吨。结果是潜艇基地的潜艇地下掩体毫无损伤, 也没有1 艘潜艇在轰炸中受损。相反英、美空军飞机损失严重。英国海军对北部海 区(北海和挪威海)的封锁,自1939年9 月至1945年5 月共击沉德国海军潜艇82艘。 三、德国海军“桑贺斯特”号战列舰的沉没 1、作战企图 1943年9 月1 日,德国海军以主力舰“桑贺斯特”号战列舰驻泊挪威西北沿岸, 并定期驶往阿尔滕峡湾和特隆赫姆港以及该海区其它基地内。同年4 月,“桑贺斯 特”号编入了德国海军分舰队出航熊岛。9 月上旬,“桑贺斯特”号参加了对斯匹 次尔根的“虚张声势”战役。 该战役的目的不是消灭在岛上防御的百余名挪威军队及其军事目标,而是出海 进行演习,提高德军士气,特别是提高军队在德国统帅部心目中的威信。 2、作战经过 9 月8 日凌晨,战列舰“桑贺斯特”号、“梯比兹”号和七八艘舰队驱逐舰, 在海军上校库梅茨指挥下驶抵艾斯峡湾出口附近。接着分为三路:一路(3 艘舰队 驱逐舰)转向格尔林峡湾;一路(1 艘战列舰和2 艘舰队驱逐舰) 占据艾斯峡湾区正中阵位;另一路(1 艘战列舰和其它舰队驱逐舰)驶向阿得 文特峡湾。驶至阵位后,开始向对岸射击,射击持续约30分钟。一支德军登陆部队 在巴伦支堡(位于格尔林峡湾海岸)东西两个方向登陆,登陆后迅速向市区推进。 这次战役只遇到轻微的抵抗。英国和挪威在该岛经营的煤矿和港埠建筑物被毁。 战役结束后,德国海军战列舰驶向安全的挪威诸峡湾。 1943年下半年,德国海军在挪威北部海区集中水面舰艇,“桑贺斯特” 号、“梯比兹”号、战列巡洋舰“希尔海军上将”号、“吕佐夫”号,重巡洋 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2 ~3 艘轻巡洋舰以及8 ~12艘舰队驱逐舰。1943年9 月,意大利与盟军签订休战协定。盟军解除地中海的压力后,11月,恢复驶往苏联 北方港口的护航运输队。德国为了破坏这条交通线,派出“桑贺斯特”号出航实施 破袭。 1943年12月25日,德军远程侦察机发现盟军一支护航运输队驶往苏联港口。25 日夜间,德国海军少将贝依指挥“桑贺斯特”号(舰长是海军上校金茨)在5 艘舰 队驱逐舰的护卫下出海。德军判断北极夜间能见度低,袭击海区距己方基地近,1 艘战列舰出航容易达成隐蔽突然的效果。在26日中午袭击完毕后,还可以返回阿尔 腾湾锚地隐泊。 当时,盟军有两支护航运输队,一支是东行的“JW―55B ”,由19~20艘运输 船组成,由10艘舰队驱逐舰和3 艘较小的舰艇警戒。另一支是西行的“RA―55A ”, 由22艘运输船组成,担任警戒的是10艘舰队驱逐舰。近程的掩护兵力由海军少将柏 涅特率领的巡洋舰支队(包括3 艘重巡洋舰和几艘舰队驱逐舰)从摩尔曼斯克驶出, 远程的掩护兵力由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费雷瑟爵士率领的战列舰支队(包括新建成的 快速战列舰“约克公爵”号、“牙罗加”号和4 艘驱逐舰)。26日晨,巡洋舰支队 位于美德幸日岛东南;战列舰支队位于北角以西270 海里的海面上。 英国海军部得知“桑贺斯特”号出航的消息后,及时转告了费雷瑟,命令“JW ―55B ”改向东北方向航行,从西行的“RA―55A ”护航运输队抽调4 艘驱逐舰与 巡洋舰支队协同加强对“JW―55B ”的掩护。 26日上午9 时30分,“桑贺斯特”号被柏涅特少将的巡洋舰支队发现。 柏涅特一面报告费雷瑟上将,一面命令加快巡洋舰航速,迎击德军舰艇。此时 护航运输队改变航向,向熊岛梢北的浮水区驶去。费雷瑟率舰队立即驶向“桑贺斯 特”号和挪威各峡湾之间的阵位,切断其退路。顷刻,巡洋舰开始炮击,“桑贺斯 特”号进行还击。但“桑贺斯特”号的还击不够有力,可能企图对护航运输队进行 突击,也可能是惧怕遇到其它大型警戒军舰。炮战约至10时30分,“桑贺斯特”号 退出战斗,利用复杂气象和低能见度朝东北方向撤退。炮战中,“桑贺斯特”号的 雷达、射击指挥仪和测距仪被击毁,舰员略有伤亡。英国海军巡洋舰无一损伤,重 新恢复对运输船队的掩护。12时15分,“桑贺斯特”号两次被巡洋舰发现。德军舰 艇从东向护航运输队接近,被护航运输队先头的巡洋舰拦截。经过短促战斗后, “桑贺斯特”号再度南驶,企图逃离。英国海军巡洋舰“诺佛克”号被德军舰艇203 毫米炮弹击伤,舰尾炮塔毁坏,弹药舱灌水,军官死1 名,水兵伤亡12名。柏涅特 马上向费雷瑟报告。费雷瑟判断海上除“桑贺斯特”号外,没有其它德军舰艇威胁, 决定缠住“桑贺斯特”号,阻止其驶入基地,迫其向英国海军战列舰“约克公爵” 号方向逃窜,战列舰进行截击。 英国海军各巡洋舰在“桑贺斯特”号北面以炮火和鱼雷突击,逼其南驶。 “约克公爵”号由西南驶向“桑贺斯特”号,形成钳形夹击。“桑贺斯特” 号指挥官不明情况,陷入英国海军巡洋舰和战列舰两面炮火以及驱逐舰的两面 鱼雷齐射的夹击之中。16时15分,在挪威海岸附近,“桑贺斯特”号遇上费雷瑟的 战列舰支队,便实施机动,先向东北而后又向东驶去,企图避开“约克公爵”后。 “约克公爵”号紧迫不舍,于16时50分开始射击,主炮直接命中德军舰艇。同时, “桑贺斯特”号以280 毫米主炮还击。德军舰艇由于行动迟缓,先被命中数弹。后 来虽对“约克公爵”号进行数次齐射,并击中两发,但效果不大,仅击毁“约克公 爵”号前桅和主桅。“约克公爵” 号发射了几发照明弹给自己和巡洋舰分队照明,使巡洋舰分队得以从北面逼近 “桑贺斯特”号。“桑贺斯特”号加速脱离“约克公爵”号的炮火射程,仍被“约 克公爵”号命中。18时24分,英军和德军战列舰距离增大到110 ~115 链,双方才 停止射击。此时,“桑贺斯特”号舰首炮塔被击毁。弹药舱失火,后被扑灭。18时 45分,英舰队驱逐舰又对其两舷进行鱼雷攻击,命中3 雷。“桑贺斯特”号第1 号 锅炉舱被炸毁,航速大减。19时1 分,英战列舰“约克公爵”号重新接近“桑贺斯 特”号,再度射击。“桑贺斯特” 号舰内起火,弹药爆炸,飞机库及飞机燃烧,顷刻即失去操纵能力而开始旋回, 航速再度大减。19时28分几乎停止不前,只得慢慢地逃向西南。19时32分,“约克 分爵”号停止射击,巡洋舰“牙买加”号受命以鱼雷击沉德军舰艇。此时,柏涅特 率领巡洋舰支队自西北驶近“桑贺斯特”号,再次用鱼雷攻击。19时40分,“桑贺 斯特”号沉没。英舰队驱逐舰救起德军舰艇舰员36名。英国海军两支编队随即开往 苏联北方基地进行修理和补充,1944年4 月3 日返回本国海区。 3、作战简评 此次战役,是英、德大型水面舰艇围绕着交通线展开的。德军采取的是袭击战 术,而英国采取的是机动兵力和护航兵力合击的战术,处于防御中的进攻态势。英 国海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既有对护航运输队进行近程掩护的巡洋舰分队,又有远程 掩护的费雷瑟战列舰支队,用以对付挪威各峡湾的德军。 这两支兵力展开得当,既便于阻止德军舰艇返回基地,又便于随时对德军舰艇 进行夹击。英军情报保障及时。英国海军部及时获得了“桑贺斯特”号出航的消息, 能根据德军舰艇活动情况调遣和部署兵力。费雷瑟第二次励斗之所以能实施正确指 挥,也是由于巡洋舰分队不断通报敌情的结果。 英军舰队之间密切协同。此次战役中,英国各舰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对德军舰艇 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突击。巡洋舰和战列舰以及舰队驱逐舰互相配合,不断削弱德军 舰艇,使其无法逃脱,最终达成了击沉德军舰艇结局。 英国海军部队训练有素。舰队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所采取的战斗队形,与在昼间 条件下的战斗队形无异。英军使用雷达设备掌握了整个战区敌情,因而能够得心应 手,准确地打击德军。相反,此次战役中德国海军侦察不力,不了解海战区情况, 不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支队到达何处,不了解英巡洋舰支队的编成,也没有准 确掌握护航运输队的位置,致使未能绕过护航运输队的掩护兵力。“桑贺斯特”号 同样装有雷达设备,但没有掌握在光学仪器视距范围以外的全部情况。 这次战役,双方都没有使用航空兵,主要是能见度低,战斗接触时间短促,来 不及调动飞机。英军也未出动航空母舰。战役证明了舰队驱逐舰在有限的能见度条 件下对大型军舰进行鱼雷攻击,特别是在近距离上同对从敌舰两舷实施攻击,是非 常有效的。英国海军舰队驱逐舰对“桑贺斯特”号前后两次鱼雷攻击就是采取这样 的方法,既限制了“桑贺斯特”号的机动规避,又能击中其水下要害部分,使之迅 速沉没。“桑贺斯特”号的沉没,改变了北海战区的战场态势,削弱了在英国海上 交通线上的威胁。德军在该战区用以作战的兵力仅有潜艇、轻型水面舰艇和为数不 多的海岸航空兵了。英国海军从而得以将其战列舰“伊丽莎白”号、“华利安”号 和战列巡洋舰“荣誉” 号及航空母舰“光辉”号开往远东与美海军协同作战,加速了对日军的反攻。 所以“桑贺斯特”号的沉没,不仅对于盟军取得大西洋海战的胜利有直接影响, 而且对盟军取得在太平洋战场反攻的胜利,亦有间接的影响。 四、英国海军袭击“梯比兹”号战列舰 德国海军“梯比兹”号战列舰是1939年4 月1 日下水,1941年5 月开始服役。 8月,在波罗的海进行战斗训练时,遭到苏联空军攻击负伤。1942 年3 月至1943年 9月,曾数次短时间出航。其中,1942 年7 月在攻击“pQ―17”号护航运输队时, 遭受苏联潜艇“K ―21”号攻击负伤。1943年9 月至1944年10月底,该舰停泊在阿 尔滕峡湾,遭受英国海军袖珍潜艇、航空母舰舰载机和岸基飞机的不断攻击,被迫 转移至特朗瑟附近。 1、作战经过 阿尔滕峡湾是挪威北部深入大陆的最大峡湾之一。“梯比兹”号停泊在阿尔滕 峡湾一端的考峡湾。为防止英国海军潜艇突入,德军布设了两道防潜网,并在战列 舰附近设了950 米长的防鱼雷网,防潜网附近经常有值班舰艇。 战列舰锚地附近还组织了多层的对空火力掩护。1943年9 月22日,英国海军袖 珍潜艇“X ―6 ”号和“X ―7 ”号突入该峡湾,隐蔽地通过了栅网防潜障碍和战 列舰的直接防护网,上午9 时许攻击了战列舰,炸毁了发电机,炸损了燃料舱。该 舰在峡湾进行修理。德军加强了锚地警戒和防御。英国海军部为防止“梯比兹”号 返回德国海区,加强了对该舰在修理中的监视。当航空侦察结果表明“梯比兹”号 已完成返回本国海区的准备时,英国飞机,包括驻北部机场的苏军飞机,对阿尔滕 峡湾和特朗瑟附近据点进行了疲惫战列舰和德军对空防御的间歇性空袭。1944年4 月3 日,英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在英国海军分舰队机动兵力的保障下,在阿尔滕峡 湾航道上展开,于4 时30分和5 时30分起飞两批舰载机(42架轰炸机)对“梯比兹” 号进行了约1 小时的袭击,投掷了近40吨炸弹,未遇到德军战斗机的抗击。德军战 列舰的各种火炮射击也不及时,结果,德军战列舰全部高炮受损,舰腹部和前甲板 被炸坏,炸死100 人,炸伤200 人,使得该舰再次丧失战斗力。英军损失轰炸机3 架、战斗机1 架。这是在欧洲海战区的第一次密集使用航空母舰飞机的战役,它比 歼灭“俾斯麦号”时使用的飞机要多。这次战役又一次证明了航空母舰的作用,证 明了任何隐蔽的海军停泊区,只要进攻一方组织适当,均可用潜艇和航空兵对停泊 区实施突击。 1944年5 月和7 月,英军对“梯比兹”号又进行了空中攻击。8 月份,英军对 挪威一些军事目标实施了5 次空袭,其中主要是空袭德国海军战列舰。由于天气影 响,加上德军舰艇利用烟幕隐蔽,英机无法查明空袭结果。9 月15日,“梯比兹” 号又遭空袭受重创。此时,苏军在最北部推进,将德军驱逐出了基尔肯纳斯。德军 统帅部决定将该舰自阿尔滕峡湾转移至特罗姆瑟海区,然后再伺机南撤。10月29日, 在“梯比兹”号驶向特罗姆瑟途中,英军轰炸机空投枚5.5 吨炸弹,使其丧失了航 行能力,后由拖船拖至特罗姆瑟。11月12日,由英军各机场起飞32架携带5.5 吨重 磅炸弹的重型轰炸机,从10时30分至12时11分对“梯比兹”号进行3 次攻击。2 弹 直接命中,4 弹在舰旁爆炸。数分钟后,“梯比兹”号在特罗姆瑟西4 海里处的哈 考衣岛南端沉没。 2、作战简评 “梯比兹”号的沉没,是德国海军大型军舰进行巡洋作战遭受失败的最后一幕。 这次作战,“梯比兹”虽号被炸沉,但英国海军仍存在不足。航空母舰飞机的空袭 进行得不够连贯,从一次空袭到另一次空袭相隔数月之久,未能达到连续突击,迅 速歼灭的目的。“梯比兹”号转移至特罗姆瑟海区时,未派任何机动编队进行堵截, 任其继续南航。 在反击“梯比兹”号的斗争中,苏联海军北方舰队除了派遣潜艇与英国海军潜 艇协同对阿尔滕峡湾进行近程封锁,还给英军统帅部提供了关于阿尔滕峡湾的侦察 情报,协助英国海军部研究当地的气象条件,为英国空军利用苏联机场提供了便利。 德国海军“梯比兹”号的被歼,主要原因是德国海军作战指导错误,导致该舰 处于孤立被动劣势状态,特别是脱离了航空兵的活动范围。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基本 兵力移至挪威西北,只考虑便于北方交通线上的积极活动,而缺乏航空兵的掩护。 五、诺曼底登陆战役 1、双方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1)盟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1941年6 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9 月3 日,斯大林根据当时欧洲战场的形势, 致函丘吉尔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以争取盟国之间密切的战略配合和有效的 军事合作,改善东线战略形势,造成对德国夹击态势。1942年6 月11日至12日相继 发表了英苏和美苏会谈公报,明确指出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 达成充分的谅解和完全的协议。但当时,英国在递交苏联的备忘录中对于承担的义 务作了一些保留。1942年7 月20日至25日,英、美在伦敦会议上正式决定1942年秋 在北非登陆,即实施“体育家”(后改为“火炬”)作战行动,而把在欧洲开辟战 场的事推迟到1943年。1943年1 月14日至24日,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了攻占 西西里岛计划,把对欧洲的进攻又一次推到1943年8 月至9 月。1943年3 月,英国 成立了以陆军中将摩根为首的计划参谋部,开始拟订在欧洲登陆的“霸王”作战计 划。1943年5 月12日至15日,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把欧洲登陆的时间定于1944年 5月初。1943 年8 月14日,在魁北克会议上批准了“霸王”作战计划,但对“霸王” 作战计划的总司令人选问题存在分歧。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 日,英、美、苏三 国首脑德黑兰会议确定于1944年5 月初发动“霸王”战役。1943年12月5 日,罗斯 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就职后,对“霸王”作战计划作了某些修改。由于登陆舰艇数量 不足和其它准备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等原因,将登陆时间由5 月初改为6 月初。 此次登陆战役的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沿岸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 场,为从欧洲西部展开进攻,配合苏德战场,最后击败法西斯德国创造条件。 登陆地域选择在法国北部从奥恩河口到科坦丁半岛南端的诺曼底地区。 该地区距英国海岸较近(宽约100 海里),其东面塞纳湾南岸地区与英国本土 南海岸遥遥相对,英国南部及西南各港口设备较好,港湾广阔,可容纳较多舰艇, 便于船舶集中和起航。同时盟国设在英国的空军基地也较近,便于发挥盟国空军的 威力。诺曼底的海滩条件和内陆地区的条件良好,德军防御薄弱,便于登陆,但是 诺曼底地区缺少良好的港口,科坦丁半岛东部有河网沼泽地和遍布树篱的田地,不 利于部队行动。 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指挥: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副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泰德, 参谋长美国陆军上将史密斯,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拉姆齐,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 将利马洛里,没有专任陆军司令。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部到达德国之前,由英国陆 军上将蒙哥马利负责登陆部队的前线指挥。 盟军共集结了37个师,其中包括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4 个空降师,共计 287.6 万人(美军占153.3 万人)。登陆部队编成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蒙哥马利), 辖美国第1 集团军(指挥官布莱德雷中将)、英国第2 集团军(指挥官邓普赛中将) 和加拿大第1 集团军(指挥官亨利・邓肯・格雷尼姆克里勒陆军中将)。在占领诺 曼底登陆场后,再输送美国第3 集团军,直隶远征军总部。为实施此次战役,盟国 调动海军舰船共4000余艘,另运输船5000艘,飞机13700 架,其中作战飞机11000 余架。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企图是:遣送登陆兵和空降兵在塞纳湾登陆,夺取登陆场, 到战役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正面宽100 公里,纵深100 ~110 公里。登陆计划 的设想是:在预定登陆时刻(H ),在诺曼底登陆地域以8 个加强营的兵力同时在 5个登陆地段登陆(美第1集团军3 个营在犹他和奥马哈登陆,英第2 集团军和加拿 大第1 集团军5 个营在朱诺、斯沃德和哥尔德登陆),建立登陆场。另派美军突击 队2 个营及英军少数突击部队,协同参加登陆突击。在部队登陆之前,从右翼卡伦 敦西北厄格利斯附近地区空降美国第82和第101 伞兵师以截断德军由瑟堡驰援路线, 并协助登陆部队夺取犹他登陆地段。从左翼康恩东北附近地区空降英国第6 伞兵师 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并担任左翼边缘的突击作战。右翼部队登陆后,首要任务 是由该地区向西北推进至瑟堡,左翼部队是首先建立由康恩至圣罗一线的登陆场, 并向该线的东南逐渐扩展,以掩护美军向瑟堡进攻。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增援 部队上陆攻占首批目标: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和瑟堡,先占领布勒塔尼, 然后向塞纳河推进,直逼巴黎。 为了输送登陆兵第1 梯队登陆,盟国海军组成了两个特混舰队,担任输送和掩 护登陆部队的航渡和登陆作战。西部特混舰队主要由美国舰艇组成(3 艘战列舰、 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 多艘其它各种舰艇、1700艘登陆舰船),输送美国 第1 集团军上陆,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 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东部特混舰队主要由 英国的舰艇组成(3 艘战列舰、13艘巡祥舰、30艘驱逐舰、302 艘其它各种舰艇、 2426艘登陆舰船),输送英国第2 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 集团军上陆,由英国战术空 军第2 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为了支援登陆场上的部队,建立了5 个舰炮火力支援 队(共7 艘战列舰、2 艘浅水重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两个特混舰队 还各有1 个后续编队遣送第2 梯队上陆。美国海军为进行这次战役派出的作战兵力 集结在贝尔法斯特,英国海军兵力集结在格里诺克。为了压制德国空军和破坏法国 北部德军交通线,盟国空军在战役开始前数个月连续对德军机场、铁路枢纽和指挥 所实施密集轰炸。 (2)德国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德国为了抗击盟军登陆,早在1941年12月希特勒就下令以最快速度构筑“大西 洋壁垒”,从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但这项工作至1944 年还未完成。塞纳河口以东的工程完成了68%,塞纳河口以西的工程只完成了18%。 希特勒认为盟军在加来地区登陆的可能性较大,进行了重点布防。德国海军根据美、 英在英吉利海峡布雷的情况,认为盟军很可能在诺曼底登陆,但未引起希特勒和陆 军高级将领的重视。登陆前不久,希特勒判断盟军有可能在诺曼底登陆,因此对诺 曼底地区的防御有所加强。 1944年6 月,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时,希特勒又坚持认为盟军在诺曼底方向 只是牵制性登陆,而大规模登陆在加来。德军高级将领对抗登陆防御问题一直存在 分歧。隆美尔主张依靠抗登陆障碍物和海岸工事歼敌于海滩,而龙德施泰特则主张 使用配置于纵深的大部队在美、英军登陆之后实施大规模反击。 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德军最精锐的兵团(179 个师和5 个旅)被拖在苏德战场 作战。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只有58个师,编成“B ”和“G ”两个集团军群,隶 属于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西线”司令部。支援这支部队的有第3 航空队(160 架战斗机)。“G ”集团军群由布拉斯科维茨指挥,防守卢瓦河以西的法国地区: “B ”集团军群由隆美尔指挥,防守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岸。“B ”集团军 群包括有第7 、第15集团军和独立第88军共38个师。其主要兵力集中在加来海峡沿 岸。在诺曼底地区只有6 个师(含3 个海防师)。海军能用于抗登陆的仅有小型水 面舰艇600 余艘(5 艘驱逐舰、6 艘舰队鱼雷艇、116 艘巡逻艇、309 艘扫雷舰艇、 34艘鱼雷艇、42艘炮兵驳船)和驻泊在布勒斯特、洛里昂和比斯开湾其它港口的49 艘潜艇。德国海军对法国北部海岸的防御计划,重点是集结扼守设备齐全的各港口, 并于海岸战略要点修筑堡垒、炮台,在水中设置阻塞障碍,在适当地区控制强有力 的机动部队。一旦盟军登陆,各路驰援,封锁登陆海滩,将登陆部队围困一偶,而 后逐次歼灭或击溃。 (3)盟军的战前准备 当时国际形势对盟军非常有利。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转入反攻,不 仅保障了由列宁格勒经明斯克、基辅至里海北岸的战线,而且1944年1 月攻入波兰, 2月越过爱沙尼亚边境,4月突人罗马尼亚。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和1943年7 月 在西西里岛相继取得了登陆作战的胜利。1943年9 月,意大利宣布投降。1944年5 月中旬,盟军在意大利中部发动大规模攻势,突破古斯塔夫防线,6 月4 日乘胜进 占了罗马。 盟军为了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进行了周密而充分的准备。盟国空军在登陆前 数月,对德国在法国北部的铁路枢纽、桥梁、公路等重要目标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 战略轰炸。在瘫痪德军的运输系统、阻止德军增援部队向诺曼底方向调动方面取得 了重大效果。登陆前,派出大量飞机和舰艇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查明了登陆地域 内的德军防御配置,掌握了较完整的情报资料。 为了示敌以假势,采取了一系列战役伪装措施。自5 月起,空袭区域逐渐缩小, 每次轰炸必在加来地区选择重要目标投弹。在德情报机关周围建立假无线电网;在 英格兰东部虚设了巴顿中将任司令官的“美第1 集团军”司令部;在德机能侦察到 的地方设置了大量的登陆舰艇、坦克和滑翔机;驻英格兰东部的部队调走后,营地 仍伪装成和往常一样;登陆前不久,飞机对加来地区的投弹量比对诺曼底的多1 倍 ;登陆日(D 日)前夕,用小型舰只和飞机进行佯动,采用电子干扰器材模拟成大 的登陆舰群和机群。正是由于盟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认 为盟军要在加来登陆,从而将德军大量预备队吸引在加来,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 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防止德军扼守与破坏海港,封锁登陆海滩,造成停泊与卸载的困难,盟军 方面还设计制造了用空心钢筋混凝土沉箱构成的人工港,为了供应地面部队所需的 油料,制定了铺设海底输油管计划。为了密切陆海空军的协同作战,早在1 年前就 开始了对登陆部队人员进行实战训练,并实施了模拟登陆的陆海空军联合演习。 2、盟军的登陆行动 6 月1 日,盟军登陆部队开始分别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为6 月5 日,由于天气恶劣,推迟24小时,各登陆编队分别从上船港到达怀特岛东南的 会合区,然后沿已清扫的5 条航线航渡,由扫雷舰作先导,火力支援舰和飞机担任 掩护。大约在通过海峡中心线时,各登陆编队由1 条航道变为可供快速舰般和慢速 舰船使用的两条航道,驶往登陆地域。 6 月6 日1 时30分至2 时30分,美、英3 个空降师第1 梯队17000 人搭乘1200 架运输机,首先空降在“大西洋壁垒”背后的科但丁半岛南端。英军第6 空降师在 臭恩河口附近着陆,于1 时30分,第101 空降师在厄格利斯附近着陆后,随即占领 犹他海滩后方地区。2 时30分,第82空降师在卡伦登通瑟堡的交通干线东面降落后, 向厄格利斯市区进攻,与第101 空降师协同作战。2 时至2 时30分,英军第6 空降 师在康恩河地区附近和奥纳河东面着陆,迅速攻占康恩河、奥纳河的桥头堡。空降 部队的顺利着陆,夺取了海滩堤道和主要桥梁,占领主要登陆地段的侧翼,阻止德 军增援,为保障登陆部队突击上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6 月5 日午夜至6 日5 时,英、美约2500架重型和中型轰炸机,对登陆地域及 其附近地区,实施了航空火力准备,投了约万吨炸弹。在登陆舰艇抢滩之前,大量 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了轰炸和扫射。5 时30分,100 余艘火力 支援舰对80公里登陆正面实施密集的舰炮火力准备,随即转入火力支援。登陆部队 各舟波在炮火掩护下相继登陆。德守军虽曾向盟军进行炮火还击,但多被盟军舰炮 火力所压制。6 时30分至7 时45分,盟军登陆部队分别在5 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 9时,除奥马哈外,上登部队基本突破德军阵地,各登陆地段都夺取了较稳固的立足 点。在奥马哈地段,由于德军猛烈抗击,盟军只前进1.6 ~2.4 公里,因为隆美尔 在盟军登陆前一段时间内下令加固了该处的防御工事,并调来了第352 师,登陆时, 该师的1 个营正在海岸进行演习。6 、7 日,盟军上陆部队达25万人,车辆约2 万 辆。 登陆过程中,美军在犹他地段因受德军所布水雷和炮火反击,损失驱逐舰2 艘、 护航驱逐舰和扫雷艇各1 艘,英军在东部损失驱逐舰2 艘、炮舰1 艘。 此外还损失渔轮及辅助艇各1 艘。6 月11日,盟军已在奥纳、维尔两河区建立 长达145 公里滩头阵地。6 月12日,各登陆地段已连成1 个统一的登陆场。 6 月14日,美军在冰岛东岸昆尼维尔增派部队登陆。18日,美军登陆部队切断 了科坦丁半岛,使德军2.5 万人陷于孤立。21日,向瑟堡发起总攻。 25日,盟军舰队向瑟堡炮轰约3 小时,德海岸炮被摧毁。26日,德守军投降。 至7 月4 日,盟军已占领由康恩北部经加蒙圣洛北部至卡达烈一线以北地区。 7 月4 日以后,盟军分5 路向南进攻,于7 月9 日,英、加军直人康恩。截至 7月初,美、英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2万辆,补给品56.7万吨。 困登陆场狭小,盟军又展开了扩大登陆场的作战。7 月18日,英军攻占了交通 中心圣洛,切断了隆美尔指挥的德军,美、英军抵冈城―考蒙―圣洛―莱塞―线形 成正面150 公里、纵深13~35公里的登陆场。到7 月24日,地面总攻的准备工作全 部完成,第一阶段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 万人,英军和加拿大军4.9 万),德 军被歼11.4万人(其中包括4.1 万名战俘)。盟国海军受到的主要损失不是由于德 军兵力的抗击,而是由于6 月19日至22日受到暴风雨的袭击,使800 多艘船只有的 被冲到岸上,有的损坏。此外,自6 月6 日至7 月24日,由于触雷、受潜艇和航空 兵攻击、火炮射击和其它原因,损失1 艘旧式战列舰、3 艘巡洋舰、8 艘驱逐舰、 3艘护航舰和48 艘小型战斗舰艇、运输船和辅助船只。 3、作战简评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战争史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次带有战略 性战役,它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 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战后形势,起着重大作用。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 的主要原因是: (1 )美、英军成功地进行了战略战役伪装,使德军判断错误,保障了登陆作 战的突然性,对整个战役进程有重大影响。美、英军在登陆前进行了大量佯动,借 以迷惑德军,登陆开始后,在诺曼底方向用20余架干扰飞机,对德军残存雷达进行 干扰;在英国东南部,伪装集结地面部队及运输船只,作准备登陆加来模样;其空 降兵在诺曼底地区着陆的同时,还派出运输机到加来地区和科坦丁半岛实施战役佯 动,致使德军在美、英军登陆后仍以为诺曼底登陆只是一种牵制性行动。 由于德军统帅部长时间对登陆地区和日期判断错误,结果使大部分可能使用的 兵力兵器浪费在加来地区。 (2 )美、英军掌握了制空、制海权,是登陆作战成功的重要因素。美、英军 直接保障登陆的空军作战飞机达1 万余架,为德军的几十倍;海军舰艇是德军的数 十倍。而且在登陆前,美、英空军对德空军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及航空工业进行了 大规模破坏性轰炸,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上的主要桥梁均被炸毁,使诺曼底德军陷入 孤立,纵深地区的德军无法及时增援。美、英军依靠优势的海、空军兵力,保障了 登陆部队航渡的安全。 (3 )双方实力悬殊,德军处于劣势,德军指挥统一,没有一致的抗登陆方针。 在诺曼底登陆作战的43天内,美、英军先后投入9 个军、36个师,而德军除原 来防守诺曼底地区的6 个师外,因在东线遭到苏军连续3 次打击而无力西顾,仅从 西线抽调了21个师增援诺曼底抗登陆作战。德军战役司令官元权指挥海空军,其抗 登陆地役的计划,在海空军方面往往得不到贯彻。 德军负责组织抗登陆战役的“B ”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与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 施泰特,在作战方针上有着严重分歧。隆美尔认为,在美、英军掌握绝对制空权的 条件下,德军不可能进行机动防御,主张依靠坚固的海岸防御阵地歼灭敌人,并将 装甲师配置在浅近纵深内,歼敌于海岸。龙德施泰特则主张将最精锐的装甲师配置 于后方,以便组织强大的反突击。这一争执在美、英军突击上陆时还相持不下,致 使德军4 个装甲师既未用于沿海防御,又未配置在战役纵深实施有效的反击,严重 地削弱了德军的防御力量。 (4 )诺曼底战役反映了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美、英军登陆 前对部队行动和组织指挥进行了反复演练,以其优势的兵力和强大的登陆部队为第 一梯队,掌握了制空、制海权,在德军兵力薄弱的次要防御方向实施登陆,但建立 登陆场的速度平均每天只有1.9 ~2.7 公里,付出了伤亡12.2万人的巨大代价。此 外,气象也是登陆作战必须充分重视的因素。诺曼底登陆战役原定6 月5 日突击上 岸,但因天气变化,美、英军不得不冒恶劣天气于6 日突击上岸,致使空降作战、 海上运输及火力准备都遇到很大困难。 然而德军认为恶劣天气,美、英军不会登陆,更加失去警惕,也增加了登陆作 战的突然性。 (5 )美、英军的充分物资器材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了登陆战役的成功。 美、英军为保障诺曼底登陆战役成功,进行了为期半年时间的各种准备工作。 此次盟军参战总兵力达287.5 万人,飞机13700 余架,舰船9000余艘,兵力多,装 备重。 为此,美、英军队进行了大量的各种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同时,为了保 障中物资器材供应不间断,战役前建造了大型人工海港,保障了兵力和作战物资顺 利上陆。另外,美、英军为保障战役的突然性,战役前进行了周密的侦察活动,主 要是采取伪装,造成在加来地区登陆的假象迷惑德军;进行大量的水文气象调查, 选择具体登陆地点和时机;不断对德军军事设施进行轰炸,以破坏德军抗击能力; 派遣敌后侦察破坏队,袭扰牵制德军兵力;展开心理战,瓦解动摇德军士兵斗志。 特别是充分掌握了在诺曼底地区防御德军的兵力部署、军事设施等情况,对后来登 陆和战役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诺曼底登陆战役也暴露盟军的弱点。在航渡阶段,海军保障得力。在下 船开始抢占登陆场阶段,组织指挥不力,部队攻击力不强,建立登陆场的速度较慢, 影响了整个战役的进程。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