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日据时期台湾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上,出口商品构成变化不大,以米、糖、茶、 香蕉、凤梨罐头和酒精为大宗,进口商品相对于日据前有相当大的改变,即从最多 的鸦片贸易转为工业制成品,详见表3-1 及表3-2 。 与出商品集中的趋势相反,进口商品相当的广泛。占前几位的是肥料、纺织品、 烟酒、铁及铁制品,殖民地作为宗主国商品倾销地的作用在此得到显现。应引起注 意的是肥料输入的大幅上升,随着蓬莱种的普及和甘蔗种植业的发达,对肥料的需 求量与日俱增,1920年代中至1930年代中期,肥料成为台湾输入商品的最大宗。肥 料的大量输入助成了以对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稻作农业及蔗作农业的发展,强化了 日本殖民者对米、糖资源的控制,并使其得以在进与出两个方面影响和操纵台湾的 农业经济。 mpanel(1); 倘若将台湾进出口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进行比较,则可更 进一步了解台湾对外贸易的性质。 显然,台湾出口商品的90% 以上为初级产品,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其实就是 砂糖及其副产品),平均占出口总值的80% 。进口商品的 70%为工业制成品,食品 类进口的主要商品是烟、啤酒等消费品,另外还进口部分东南亚大米,这大概是为 了将较适合日本人口味的蓬莱米尽可能地运到日本去。这种由殖民地提供初级产品 而由宗主国提供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关系,反映出典型的殖民地贸易性质。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