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27 章 研究会谈对策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十八章 研究会谈对策 在提出《现场调查纪要》稿子的同时,蒙方也提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飞 机失事遇难人员安葬的纪要》稿子,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事人员驾 驶的,1971年9月13日夜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空,于同日夜2时在肯特省 伊德尔莫格县苏布拉嘎盆地试图降落时失事的“三叉戟-1E”型飞机旁9人遗体 按下述方式安葬:1、9人遗体于1971年9月16日11时安葬在距失事地点 西1.1公里的无名高地的东坡,东经111°17′40″,北纬47°41′ 20″。 2、将死者逐个装入木头棺材,并排合葬在一个1.5米深的大墓穴里。由于 没有得到了解他们姓名的具体材料,在墓上树有1―9号的木牌。 3、参加安葬遇难人员的,蒙古方面有(人员名单同前一纪要),中国方面有 (人员名单同前一纪要)。 代表蒙古人民共和国方面边防内务军事务管理局处长桑加上校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中国驻蒙特命全权大使许文益 1971年9月16日于温都尔汗 我看了蒙方起草的《纪要》稿子,感到蒙方的意图已经比较清楚,他们采取友 好合作的态度,安排我们进行视察和善后处理,但在《纪要》上却要写上中国的军 用飞机、深入蒙古领空、没有外来影响而坠毁这些文字,目的无非为了在今后两国 的交涉中占据有利地位,假如该机是被苏蒙军击伤而坠落,则正可借此推卸责任。 这是会谈的要害所在。由于我们的惟一根据是国内的来电,看了现场之后,更加确 认这完全是一架中国民航飞机,死难者都是机组人员,“空中小姐”看上去年岁大 了一些,估计是专机的需要。当时,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些问号,但是谁也没有 讲出来。小王看到林立果的出入证,曾联想到是否是“林副统帅”的儿子,因为他 在北大外语系上学时,知道林立果是物理系的一名学生,“文革”开始时辍学离开 北大。但是,他考虑天下重名者很多,讲错了担不起责任,就闷在肚子里。这种心 理状态,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当然他当时如果讲出来, 视察现场可能进一步发现一些问题,对尸体和文件可能观察更为仔细。但是,他不 讲也是无可非议的。 我向许大使讲了自己的感觉。许大使讲,蒙方在处理死者遗体入殓和安葬方面 的确是友好合作的,《纪要》也没有像额尔敦比列格那样把我机说成是“侵犯”或 “入侵”蒙古国境,而改用“进入”一词。但是,他们强调“军事人员驾驶的”、 “军事人员乘坐的”,无非是想在政治上捞到些有利的东西,这我们不能迁就,必 须按中央指示精神,坚持“民航飞机误入蒙境”的立场,进行说理斗争。至于飞机 是否是被击伤而坠落,因证据不足,应该实事求是慎重对待。 在讨论中,集中研究了会谈的对策,决定在暂不追究飞机坠毁原因的前提下, 争取达成协议,写出可以接受的《纪要》,以便把死难者的遗物接收过来(视察开 始前蒙方提出,现场物品只看不取,死难者遗物待双方会谈结束后移交,我方同意)。 但是,在飞机的属性上,蒙方居心叵测,一场“民”字和“军”字之争看来难以避 免。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对蒙方起草的第一个文件《现场调查纪要》稿子,提了9 点修改意见。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