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卷 第 25 章 阴暗“竞选”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十四章 阴暗“竞选” “行宪国大”从筹备起,就充满阴暗。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国民党与民社党、 青年党之间明争暗斗,结果选出的国大代表,形如乌合之众,在国大的会场上,更是乌 烟瘴气。上面大会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下面的代表有的闲谈,有的说笑,有的打瞌睡, 有的吹唿哨,有的吃花生米,有的喝茶,有的脱鞋弄足,有的拂袖舞拳,大打出手,蒋 介石不得不几次出面训斥。 “行宪国大”代表3045人,出席大会的只有2814人。在总统竞选前,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便把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旨意,传给蒋介石,杜鲁门希望蒋介石能够表现一下民 主姿态,以笼络民心,重树个人威信。杜鲁门又暗示蒋介石,就目前中国政府腐败状况 看来,能够拯救中国的,比较理想的人物,是自称“过河卒子”的胡适。 胡适在1938年至194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1947年南京发生镇压学生运动的“五二○”惨案,全国 60多个大、中城市学生相继举行罢课抗议国民政府暴行、华北学生也酝酿响应时,李宗 仁在北大校长胡适等帮助下,以“导”为主,恳切劝谕,北平预定的学生“六二大游行” 未得举行。于是报章大加吹捧,称李宗仁是“处置北平学潮,不用军警、不用枪支,不 用弹压,只用胡适的舌头,稳定了万丈波澜”。 蒋介石对于美国人的“暗示”,敢怒不敢言,为了对付美国人,他采取以退为进的 惯用手法,先抛出一个“卒子”,听听舆论反映,然后制定对策,再取而代之。于是在 选举总统的问题上,蒋介石便做出“让贤”的架式,列出总统候选人应具备的4个条件: (1)文人,(2)专家学者;(3)国际知名人士;(4)不一定是国民党员。 总统候选人条件公布后,国民党上层人士一下子便猜中一定是暗指胡适。但是蒋介 石这一反常的作法,却使众多“国大”代表困惑,而蒋介石的许多亲信都心领神会,于 是,他们首先摆出了胡适不适于当总统的众多理由,轻而易举地拿掉了这个“过河卒子”。 接着又提名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于右任、居正为总统候选人,吴稚晖深知蒋介石的伎俩, 遂以年事已高,不能恭政为由,改推蒋介石为候选人。是时,蒋介石见火候已到,便以 “国难当头,义不容辞”等词,“当仁不让”了。4月19日蒋介石以2430票的绝对多数, 当选为总统。 副总统的竞选,便成了各政治派系争夺点。“行宪国大”共推出6名候选人:国民党 方面有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4人,“社会贤达”方面是莫德惠,民社党方面是徐 傅霖,而副总统的主要竞选者却是孙科与李宗仁。 李宗仁在北平与学者、名人揖让往来,相处甚得,画家齐白石因无法买到米、煤, 到行辕请求救济,李当即亲自为之筹措,白石先生为此特地绘了一寿桃横幅送李。李宗 仁颇得舆论界好评,有评论说:“李宗仁在军人中实有儒将之风。”一时间李宗仁“文 武兼长”、“稳健开明”、“老成持重”、“深谋远虑”之颂扬声不绝于耳。李由此赢 得了“民主将军”的美号。李宗仁有此舆论界支持,便积极参加副总统竞选活动,认为 若竞选成功,可望桂系再兴。早在1947年10月12日,他便把程思远召到北京,手书信函 两封交程带去南京,一封给蒋介石,表示他有意参加副总统竞选;一封交吴忠信,请其 在蒋面前为他善为疏通。另有一封用红火漆密封的英文信,嘱程面交司徒雷登大使的私 人秘书傅泾波。尔后,李宗仁与南京的白崇禧电话联系,告以竞选打算,要白转报委员 长,探其口气。 李宗仁又在北平搭起助选班子,并派出高级幕僚携带重礼,去南京、上海、西安、 东北、四川、山西等地分访与桂系有点旧谊的“闻达名流”和实力派人物,争取他们对 其参加竞选的鼎力相助,美国的一些报刊也开始为李宗仁出面竞选捧场。美国驻北平总 领事柯乐博公开表示:“中国人既要走民主,实行宪政,凡是为人民所喜爱的人和有能 力的人都应出来参加竞选。” 李宗仁在1948年3月11日,在北平中南海向中外记者正式宣布参加竞选。而蒋介石对 李宗仁参加副总统角逐极不乐意。在白崇禧代李向蒋探询旨意时,蒋介石当即训示: 1、北平行辕剿匪任务重要,不可轻离。 mpanel(1); 2、我为军人,李某也为军人,两位军人参加竞选不妥。 蒋介石要白据此立即向李转告。白崇禧见蒋态度如此,也就劝李慎重考虑,并认为 即或侥幸获选,恐亦遭猜忌,若不幸而失败,更何以善其后?但李宗仁主意已定,表示: 竞选得了不回北平,不能得到也不回北平,作了破釜沉舟的架势。白崇禧既与李宗仁风 雨同舟,也就不再阻拦,并拉来时任监察院副院长的黄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