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卷 第 21 章 “三大主义”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十一章 “三大主义” 陈独秀于1915年6月中旬从日本返回上海,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楼一楼一底 砖木结构的楼房,和阔别一年、患病咯血的妻子高君曼团聚在一起。20日,老朋友亚东 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陈独秀等设宴洗尘。 9月15日,由陈独秀主撰的《青年杂志》出版。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苦苦的沉 思、求索,所获结论是: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这是他办杂志的原因。 1916年9月1日,陈独秀将杂志名称改为《新青年》。陈独秀在自己办的杂志上发表 的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便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他“涕泣陈辞”,寄希望 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 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他提出6项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 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6项标准的主线是科学与民主。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和哲学,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所谓民主,它的对立面便是封建专制,科 学与民主是检验一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 唯一准绳,凡违反科学与民主,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 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1916年秋冬,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积极发动了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主将 是陈独秀,急先锋便是留美学生胡适。 胡适名洪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