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多疑:杀袁崇焕 思宗的多疑,在明代历史中也是有名的。在他即位不久,就曾经有一个名叫陕 嗣宗的御史上疏指出思宗的性格中有“五不自知”,其中有一条即“日涉于猜疑而 不自知”。在处理袁崇焕问题上,思宗从极度信任逐渐转为极度生疑。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县,落籍于广西藤县。由于是南方人, 思宗私下里称他为“蛮子”。明代两广并不是文化发达的地域,所以当地出身的官 员倒确有另外一种气质。像出身于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的海瑞,也曾经是一代 名臣。袁崇焕的才能,体现在军事方面。即使在他被杀之前的一段时间,思宗仍是 以为“守辽非蛮子不可”。可以说,他是明末最善于与后金军队作战的明军将领。 他是一名文臣,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却在天启六年(1626)就做上了肩 负东北防务重任的辽东巡抚。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军事才能。曾经向思宗推荐过袁崇 焕的官员吕纯如,对袁崇焕就有“不怕死,不爱钱”的评价。“文官不爱钱,武官 不怕死”,就足以开出一个太平盛世来。明代的边将中,不贪财的极少。像万历年 间著名的边将谭纶、戚继光,都非常善于敛财。明代的许多次兵变,多半是因为边 将的贪财和克扣军饷造成的。因此,袁崇焕“不爱钱,不怕死”的性格,也就决定 了他必然能够取得士兵们的拥戴。袁崇焕的军队在明末也就成为最能作战的军队。 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后,在明军与后金军队的力量对比中, 后金军队明显占据优势。幸好宁远一战,袁崇焕用新式武器红衣大炮胜了一次,暂 时使辽东战局在天启六年出现转机。但是,袁崇焕很快被魏忠贤罢免。思宗即位, 在处理完魏忠贤一事之后,便全力应付辽东战局。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重新召 还了袁崇焕。次年元月,即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等于是将辽 东的防务全部委托给了袁崇焕。然而仅仅3 年过后,崇祯三年(1630)三月十六日 的下午,袁崇焕便在京城的西市被凌迟处死,然后传首边关示众。这可说是思宗统 治期间最大的冤案。历史学家们对袁崇焕之冤死,有过许多的解释,例如袁崇焕 “五年平辽”的夸夸其谈、擅杀毛文龙、党争的后遗症、皇太极的反间计,这些恐 怕都是致袁崇焕于死地的重要原因。但是,杀袁崇焕的决定,毕竟是由思宗亲自做 出,而且立即派刑部侍郎涂国鼎前去执行,更可怕的是实行非常残忍的凌迟之刑。 对比3 年前的平台召见、君臣面晤、赐尚方宝剑,已是天壤之别。其间变化,固不 能没有思宗的心理因素。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若不是思宗素来多疑,皇太极 的反间计也未必能成功。关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阎崇年先生在其《正说清朝十二帝 》中曾经细述过,无非是效仿《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模式,让俘来的 宦官杨某偷听得“袁经略有密约”的对谈,再纵杨某逃跑。杨某一回京城向思宗汇 报,自然袁崇焕便麻烦了。况且,此事又发生在后金军队逼近京城之时。 袁崇焕在崇祯元年(1628)七月接受皇帝召对时,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 这不但让皇帝欣喜,更让在旁的大臣们惊讶。因为,在当时明朝与后金的对抗中, 明军能在辽东抑住后金军队的进攻,已属不易。“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的豪言壮语,无异梦呓。袁崇焕这么说,据他自己讲,不过是为了“聊慰上意”, 暂时宽慰宽慰思宗而已。然而,思宗是一个急于求功、遇事刻苛的主子,到时可是 要循名责实的。平心而论,袁崇焕在辽东宁远、锦州一线的防卫布置得很好。所以, 最终后金军队选择进攻的路线是绕过宁远、锦州一线,从蓟门南下,进逼京师。崇 祯二年(1629)十月下旬,后金军队10万到达遵化城下,距京师不过二三百里。十 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袁崇焕的反应是立即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增援,然后自己 也于十一月初五日率兵入关。按照当时总督京城防卫的大学士孙承宗的意见,明军 应当拒敌于顺义、蓟州、三河一线,而不应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焕先是没 有设法阻截后金军队,接着又退守京城。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的大军到达京师广 渠门外。这样,袁崇焕此举无异于纵敌深入,而京城内外的官民因此更受骚扰。一 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在先,是故意引后金军队入关的。这也是 后来袁崇焕被处死时遗体被民众“抢食”的原因。皇太极及其谋臣范文程策动了除 去袁崇焕的反间计,也许正是受当时谣言的启发。思宗对于袁崇焕的容忍与信任, 伴随着宦官杨某的入告,肯定也荡然无存了。十一月二十日,满桂在德胜门,袁崇 焕在广渠门,同时与后金军队开战。满桂退守德胜门之瓮城,而袁崇焕身先士卒, 将皇太极逼退。二十三日,袁崇焕入城晋见皇帝,请求像满桂一样,辽宁兴城祖氏 牌坊(思宗为表彰祖大寿、祖大乐的军功而建)可以让士兵入城休整,却遭到思宗 的断然拒绝。思宗真不愧是一个猜忌之主,一方面对袁崇焕有戒备之心,一方面却 在召见时脱下貂皮大衣为袁崇焕披上。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来掩遮自己的猜忌之心, 思宗的做法令人想到不久前他除去魏忠贤的心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怜的是, 袁崇焕却丝毫没有觉察。二十七日,袁崇焕击退了皇太极的军队,京师外围局势趋 于平静。 mpanel(1); 袁崇焕墓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初一日,思宗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祖大寿、 满桂三人,着锦衣卫拿下袁崇焕。祖大寿是袁崇焕部将,遂节制辽兵,率部东返, 离开战场。后来还是靠着狱中袁崇焕的亲笔书信,才将祖大寿及守辽军队召还,并 收复永平、遵化一带。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袁崇焕来整倒内阁辅臣钱龙 锡,说钱龙锡与袁崇焕两人早就密议与后金议和。议和,这对于刚愎自用的思宗来 说,在当时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此论一出,袁崇焕算是死定了。崇祯三年(1630) 三月十六日,崇祯帝命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妻妾兄弟流放到福建。《明史? 袁崇焕 传》说:“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资,天下冤之。”袁崇焕一死,辽东的战局更无人 可以收拾。因此,当崇祯三年农民起义声势明显壮大后,明王朝从此便陷入内忧外 患的双重困境之中。但是,思宗似乎从来就不会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在此之后,他 还曾密令孙传庭在崇祯十五年(1642)杀了李自成的同乡贺人龙,等于杀了一名在 镇压农民起义中颇为悍勇的将领。贺人龙被杀后,农民起义军酌酒相庆:“贺疯子 死,取关中如拾芥矣!”因此,思宗的多疑、擅杀,无异于自毁长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