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文治:名垂史册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迁都北京, 疏通了大运河,派遣郑和六下西洋……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士修大典。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 勃,想要永乐大典 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 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名《文献 大成》,赏赐解缙等147 位有功人员。 然而不久,朱棣发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 于是朱棣决定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í)和 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人文盛事。朱棣对这件事非常 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 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 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3 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朱棣。 《永乐大典》有22877 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 册,引书达七八 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 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此前的 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 卷,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 各有1000卷。《永乐永乐刻本《历代名臣奏议》 大典》的规模之大,确实是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 (1421)运到北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实 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 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然奇迹般的幸免于难。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 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 个书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 页,历 时6 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于皇史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