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1)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比较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朱元璋 认为元朝灭亡正是由于权威下移,君主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 坚决贯彻。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政治体制,确保不会出现主荒臣专的局面。 改革政治体制。在明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 辅政的政治体制框架,只是相权的形式和职权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 沿用汉唐旧制,直接承太祖像袭元朝旧制,在中央设三大府:中书省,下统六部, 职掌行政事务;大都督府,统管军事;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 置平章政事,总管地方事务。但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 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 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 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洪武刻本《皇明祖训》,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 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 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 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 帝汇报。“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 元璋惟恐后世子孙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训》中明文规定不许变乱旧章: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 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君权,主要手法是分化、 弱化大臣之权,他对地方行省、中书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变革莫不如是。朱元 璋罢丞相,是对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相,六部直接将全 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皇帝兼行相权。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 朱元璋每天要看200 多份奏章,处理400 多件政事,相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 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不过, 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明代中后期皇 帝为所欲为,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 设立特务组织。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强了对大臣的监视。开始时,他派遣一些 检校、佥事明骑马武士俑等人暗中侦查大臣的举动,也没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当 时最著名的特务是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专门刺探别人的阴事,“四人以伺 察搏击为事”,“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 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营私舞弊、结党乱政。事无巨细, 家长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恐怖情景。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回家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 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告诉他昨天诗 作得不错,只是并没有“嫌”他迟,不如改成“忧”字更好些。钱宰听后大惊失色, 吓得直磕头谢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大臣们都提心吊胆,就连李善长、徐 达这样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mpanel(1);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成 为他实行特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锦衣卫隶属 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 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故又称“缇(tí)骑”。明初“缇骑”只有数百人,明 中后期达到十几万人之众。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锦衣卫木印,成为 “诏狱”,直属于皇帝,权力很大。锦衣卫职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太祖 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所断治,所诛杀为多”。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为明代后来的皇帝做了一个恶劣的开端。永乐十八年(1420), 成祖朱棣在锦衣卫外,另设东厂,因设于东安门北而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 宪宗设西厂,由汪直统领。正德初年,权阉刘瑾奏设内行厂,自领之,职权更广, 虽锦衣卫、东厂、西厂亦在侦缉范围之内。正德五年(1510),随刘瑾被诛而内行 厂废止。终明一朝,西厂、内行厂存在时间不长,而锦衣卫、东厂则存至明亡。这 些特务机构,成为维护皇权的重要手段,但更多的时候是被专权的太监如刘瑾、魏 忠贤等人所利用,成为打击报复大臣的有力武器,不知有多少忠臣惨死其中。 朱元璋所进行的这些制度更张,尽管后世或臧或否,评价不一,但基本实现了 他的初衷,也算称心如意。只是有一件事,却困扰了他近30年,迟迟无法解决。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