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2)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 当时明教的彭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 年(1338),彭莹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 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斗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 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 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 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 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其妻杨氏带着 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起义, 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 所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 王的部将。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 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 据说这是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 王的属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 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 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 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 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 教等。 《太祖实录》所载北伐灭元战略确立国号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 元年五月,他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 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国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 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 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 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路线。平 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十年(1387),他派傅 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 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 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 吴等诸多政权,然而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 了最后,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 生活造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 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没有太祖像 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 他,由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 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 人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 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 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 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逐渐被排挤,有时连 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什么,他在忍 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划统 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 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 摇身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 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 起讨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 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朱 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 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 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他特别喜南京李文忠墓欢读史书, 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的文化水 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然”。 朱元璋对此也颇为自诩,“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 生耶?”天生恐怕未必,不过与他的后天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读《尚书》时,他发 现各家注释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 果。 mpanel(1);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 有赫赫功勋。他手下的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 兴等人都是他的同乡,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 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垩(yǒuè)”, 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 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金陵,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 后,他亲自上门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 执行,因此能够在群雄先后称帝时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发展壮大。 还有,朱元璋的夫人马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是他完成帝业的 坚强后盾和贤内助。马皇后是安徽宿县人,她的父亲和郭子兴友善,临死前将她托 付给郭子兴,收为义女,郭子兴将她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来郭子兴听信谗言,猜忌 朱元璋,将他关押起来,恰巧当年收成不好,朱元璋时常挨饿。为此马氏曾偷偷将 滚热的烧饼藏在衣服内给他送去,结果烫伤了皮肉,可谓是患难夫妻见真情。她在 二人中间调和,终使嫌隙得释。连年激战之时,马氏带领将士的妻子制军鞋战袍, 鼓舞士气。当陈友谅率军猛扑而来的时候,她又将后宫的财物捐献出来,奖赏前方 作战的将士。朱元璋后来杀戮渐重,无人敢劝,马皇后时而劝谏,因此很多人得以保 全。有人传言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想要杀父,朱元璋要杀掉他。马皇后劝说道:“景 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这样朱元璋才没有下旨,后来经过调查, 果然是冤枉。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重,自知难以治愈,对朱元璋说: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担心朱元璋迁怒于医生,竟然执意不许太医治疗。当月,马皇后就去世了,年仅51 岁。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释怀,从此再也没有立后。朱 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气很大,盛怒之下再也无人敢劝。假设马皇后能多陪 伴他一段时间,朱元璋也许就不会杀戮过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