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看病的感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已经私下把白衣天使(有些)称为大白狼了。当然这 种称谓有失公允但大概也折射了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有一次我在电台作直播节目, 热心的听众、读者在电话中询问:“申力雯你最怕什么?”当时我差点脱口而出 “我有恐医症”,可是最终我还是谨慎地选择了较为温和的词“怕生病”。 去医院是患者不得已的选择,患者与医生护士的关系是一种公平合理的供需关 系,患者在医疗消费中理所当然地得到尊重和满意的服务,本质上是对生命本体的 尊重。 在医院,当我经历了排队、挂号、划价、交费等诸多复杂的程序后,终于从一 个神秘的窗口郑重地捧出了一堆包装时髦的洋药、新药,实在令人心惊肉跳。尤其 当我知道了白衣天使(有些)从这些患者不堪负重的药费中得到价值不菲的回扣时, 真让我目瞪口呆,欲哭无泪。 真正使我对医院产生惧怕的是一次血的教训。我因发烧去和平里一家医院看病, 输液后我竟然昏天黑地地大失血了,险些丧命!我真纳闷儿从那个倒置的瓶子里流 入我血管中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在昏迷中我想起了飞机上的黑匣子,幻想医院应 有个白匣子,人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前不久新闻界报道了北京一家声名赫赫的大医院把一个过期的心脏起搏器放入 一患者的心脏里,如果这位患者是与众多的患者一样,一切就无声无息了,但他却 有幸碰到了几个偶然:正好患者的家属是这家医院的大夫,正好这时这位大夫走进 了手术室,正好这位大夫看到了心脏起搏器上的英文说明……于是他惊异了!愤怒 了!正是这诸多的偶然才得以偶然地泄露了这“神圣”的秘密。这可能是一种偶然, 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事实。医院仅仅靠医德来规范医疗行为显然缺乏力度,祈望它 尽快走上法制轨道。 有幸的是一次偶然的诊治使我的“恐医症”冰释了。我因患牙疾曾去过几家医 院,有的用模糊治疗无济于事,有的白衣天使用污染过的器械敲击患者的牙齿,吓 得我夺路而逃。最后终于下决心起大早排队挂号去离家很远的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 院。 我坐在诊椅上,医生请护士在左右关照着,我打量着站在面前的这位大夫,他 高高的个儿,洁白的口罩遮住了他脸上的神情,但露出的一对眼睛像明净的窗子, 一尘不染,从挂号大厅里知道他的名字叫赵奇。尽管他先后给我治疗过几次,但走 在街上我仍然没有把握准确地认出他,他会像所有的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消失在 茫茫的人海中。尽管如此,我依然能感受到他儒雅的学者气质和学院派的清新。在 他的环境里他能自如地创造一种严肃从容的氛围,也许他刚刚被人打扰过,也许他 刚刚接过电话,但他总是能速捷地进入医疗状态,一切与医疗无关的东西都被他切 断。在这个时刻他只是医生。他说,如果不舒服请抬一下左手,千万别碰我的右手 ――他举了举右手上的工具,不然会伤着你的舌头。他竟然知道我习惯性的反应。 我下意识地伸了伸舌头把它安放在妥贴的角度,暗示自己的右手不可轻举妄动。杀 神经时他告诉我,注射一针麻药如有心慌请说话。声音依然是平静的,此时这平静 的声音瞬间变成一种音乐和药物融化在一起,缓解了我的紧张。当他用一根极细的 针一滴一滴把种药注入到牙体的罅隙中时,你会感到医生的手是一个流动的能量, 患者在温暖的能量中会尽快康复,并把这能量投射到社会中,创造一种生生不已的 光的循环。依我的俗见,以他的年龄和实力本可能是躁动的,我不禁要问,为什么 不去合资医院里挣钱不是更多嘛?他说,没想过。声音依然是平静的,平静得有一 种令人回归田园的安详与恬淡。最后当我的牙被填充时,医生引导患者从不同角度 的力量从轻到重的咬合直到填充部分不高不低很舒适地成为我身体中的一部分,此 时医生好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医疗行为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模式,更不是枯燥的机械 操作,而是心理、艺术、审美、环境、文化、信息的自然渗人,对患者展现了丰富 的人性的关照。 这种看病的感受很舒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