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世纪之辩 本世纪很不平静,战乱多,变革多,因此辩论也多。有不少辩论,在驱除谬误、 开发民智上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有很多辩论并非如此,有时甚至成为一种早就设 定结局的批判,一种居高临下的宣讲,一种不要仲裁也无法仲裁的混战。 在无序的环境中,那些自以为最会讲话的人一开口就是谎言和恶语,使人们更 害怕辩论。“何以息谤?”曰“无辩”。但在无数善良人的讷言无辩中,历史被歪 曲,是非被颠倒,理性被蒙尘。 即便是许多正派的学者,由于缺少正常辩论的训练,立论时也很少考虑到另一 些可能,另一种思路,只能正面阐述,无法应付驳难,甚至一遇到驳难就以为有人 作梗,顿起意气,造成一起起不愉快的事件。 这一切,都需要普及一种科学而正常的辩论演示,这种演示中,有平均的机会, 有公正的裁判。辩题的观点和立场只作为一种抽签而得的话题,围绕着话题而衍发 出来的逻辑力量、心理素质、平等意识、共处观念、临危风度、应时智慧等等,却 是更重要的比赛项目。 在二十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中国居然有亿万电视观众在观看这么一种辩论, 不是像中国先秦纵横家那样具有明确的政治企图,也不是像古希腊的雄辩家那样具 有深刻的哲学目的,而只是为了展示一种公平地在对手面前阐述自己观点的程序和 方法,这是这个世纪的其他任何时候都难于想象的。 这次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总的说来是成功的,但显然又不能评价太高。一切 还都处于试验阶段,可批评和可研究的问题仍然不少。例如,大概受了几届国际大 专辩论赛的影响,仪式性的表演远胜实质性的较量,事先准备多,当场急智少,各 自阐述多,短兵相接少,剑拔弩张多,君子风度少,零碎机敏多,整体智慧少。这 些毛病的改进,还有待时日。谁都知道这些毛病不属于哪个辩论队,而是属于我国 知识层的总体素质,暴露一下,是好事。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一位我认识的教授要去参加一位研 究生的论文答辩,教授夫人一听“答辩”两字就大惊失色,因为这位教授就是因为 当初多“辩”了几句而蒙罪数十年之久的。夫人大声叮嘱:“千万别再去辩了!千 万别再去辩了!” 教授夫人的喊声犹在耳侧,而今天,有没有能力参与正常的辩论,已成为判别 一个年轻人是否具备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时间过得真快。 ――读《世纪之辩》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