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3 评价一个作者,或者评价一种文学现象,一定得在比较中进行。就说散文随笔, 同样是拿历史说事儿,吴思对历史思考的力度和穿透性无疑比余秋雨不止高出一筹 ;同样是写人生,哲学界人周国平成了偶像散文家,而文学界人史铁生则用散文架 构哲学; 拿杨绛本人的散文比较,毫不夸张地说,出版于八十年代的《干校六记》, 那种在现实生活的基调上散发出来的超然的人生境界,时至今日仍然几乎没有人能 够达到。但是,到了《我们仨》,还是散淡,却通篇透露出着一种刻意的游戏氛围。 再回到北岛。正如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把他前期的诗和他近期的诗加以比较, 得出哪个重哪个轻的结论一样,有些人又会不由自主地把他的诗和他的散文加以比 较,得出哪个深哪个浅的结论。因此,《失败之书》出版之后,有些读者有不满足 之感。这部分读者认为,他的题材过于狭小,叙事也过于琐碎,与原本印象和期待 中那个思想深刻并且富于哲理的北岛有落差。 北岛曾坦言:“在海外的生活,虚无的压力大于生存的压力。”有人问:所谓 “虚无的压力”指的是什么?有人问:在漂泊的日子里他的心理支柱是什么?这些 是我们特别想知道的,但这些并不一定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完全生活在不同处境中 的人是不容易进入的。有些人注意到了北岛散文中的幽默、调侃与自嘲,这与传说 中严肃得不苟言笑的北岛似乎有所不同;另一些人注意到了北岛散文中的怀旧与怀 乡,这与大家熟知的英雄般的诗句北有后的北岛也有所不同。我们不可能在北岛的 散文中寻找到宁静的、从容的温情或者夸张的、专注的激情,温情与激情都还在, 但却是淡淡的。无处不在的,惟有无可奈何的落寞。正是所谓“虚无的压力”使他 处于一种缺乏张力的、失重的状态之中。我们能不能说,“狭小”恰好是他的生存 处境的本质,而“琐碎”正是他的心理支柱?如萨特所言, “在忧郁中建立的平衡”。 他自己声称,写散文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这一交易行为与他的作品一道,构成了他 真实的生活境遇。北岛与许多与他处境相似的人相比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从来不 强调作为一个诗人的特权,却从来不放弃作为一个人生活的特权。与其说他用文字 换取生活,不如说他用生活换取生活。 一个写作者,无论如何都有一群假定的受众,当鼠标一点,这些文字发到编辑 的电子邮箱之后,他应该知道,在稍后的某一天,它们将与作者的名字一起出现在 报刊的某一版或某一页,出现在订阅者的案头或者床头。正因为如此,虽然每一个 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独特的题材,独特的写作方式,独特的语言习惯,但 他们在写作时都自然而然地意识着特定的读者的存在。 mpanel(1); 我想,读者的落差正是来自这里。我们原本并不是作者的假定受众!一个每天 操着英语却用中文写作的人,他意识中存在着的,即不是可能成为他对手的读者, 也不是可以与之倾诉肺腑之言的读者,他和我们不是以同一个坐标观照生活。从这 一角度来说,任何人都可以说北岛的散文好看或不好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 说北岛的散文好与不好。我是想说,完全无法想象,如果是我或者你,将怎样面对 那样一种生活――孤独,落寞,绝望,拮据,隔绝的屈辱,荣誉的折磨…… 另一方面,不是每个诗人都喜欢成为思想家,说一个诗人有思想也不一定是他 最愿意接受的赞美。没有谁说芒克思想深刻,但没有谁不承认芒克是天才诗人。如 果你指责一个天才诗人没思想他一定不会抗议,但如果你说他是思想家,说不定他 反倒会和你急。正因为北岛回避了宏大的题材,所以避免了云山雾罩的空话和神气 活现的大话。就现代汉语的现状来说,这绝不是一个低标准。我们可以把北岛写散 文,看成是诗人自己给自己放假,或者是写作疲倦后的散步。我愿意将其称之为 “写作外的写作”。我甚至认为,他之所以将它们结集出版,正是对于人们期许中 的那个思想者的北岛的反动。他希望以一种平常之心回到家乡,与久违了的读者重 逢。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