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文字生活的新生 如果我们从前当真有过这么一个仓颉,那末仓颉就是第一个过文字生活的人了, 因为他既然是黄帝的“史”,总不见是自备资斧或枵腹从公的吧。 从此以后,这门生活就不住的翻新花样:有的替人做文字的佣工,也同别的佣 工一样靠工资过生活,上至内庭供奉的文学侍从,下至同门房跟班一律看待的私人 书记,都属这一类;有的简直把文字作商品,跟顾客作现钱交易,上至卖碑谀墓, 下至挂招牌,订润格,都属这一类。总之,无论什么方式的文字生活,都是“自古 有之”,不见得“于今为烈”。 但是这门生活是一向就叫人瞧不起的。从前人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就无非因其“人”靠“文”为生的缘故。 现在则只消提出“文字商品化”五个字,也就立刻判定了这门生活的罪状。 不过,我们仔细查一查自来文人的生活,就可晓得这样的判决未必一定是公平。 因为说“文字”和“生活”两件东西决不应该连在一起,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叫文人简直不要生活,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又一是要文人做文字工作时别谋生 活。 是的,我们查一查从前文人的诗文集,不但没有稿费可拿,版税可抽,并且还 得自己拿出钱来刻。但是他们是怎样写成这些诗文的呢?这里边就有个分等了。 在那种“资本”雄厚的文人,他从蒙童馆慢慢爬上翰林院,先得垫一笔大大的 本钱。到了翰林院待诏应制的时候,虽然也不论字算稿费,却已有俸银可以养活, 及至散馆放外缺,这才不但从前的老本可以捞回 ,并且可以终身不愁衣食,于是 他就有闲情别致来做他的“不朽之业”了。 至若资本不厚,或者官运不亨,那末下焉者就不得不做马二先生,自将铺盖挑 进文瀚楼,选选墨卷,偷闲到湖上看看女人,买几个制钱的处片嚼嚼,到底饱不了 肚皮。 上焉者就算做到昌黎先生那么的文名,也还免不得卖碑谀墓。然而卖碑谀墓就 要算是文人的一大耻辱了,而其实跟前一种文人比较,也不过生意规模的大小不同 而已;究竟谁是清高,谁是卑鄙,那也没有什么尺度好做标准。 到了现代,情形当然又两样:“文字”和“生活”这两个词儿的连结更不能不 密切。故若社会上暂时还需要文字这东西,而文人们又不愿受人豢养的话,那末我 们似乎不便借口“文字商品化”的恶谥根本否定文字的生活;问题只在你所出的是 何等商品,你的商品是什么质地,你的商品能有几何社会价值。 清代诗人赵翼的《后园居诗》有一首道: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做墓 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须,补缀成一 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 铢。此文倘传后,孰能辨贤愚?或且引 为据,竟入史册摹。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又一首道:频年苦贫乏,今岁尤艰难。内子前致辞:“明日无朝餐。”一笑谢 之去:“勿得来相干,吾方吟小诗,一字尚未安。待吾诗成后,料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