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章 唐蕃古道 黄河源头的“女儿国” 这个女国名苏毗,女王达甲瓦,丈夫号金聚,是羌族的部落,最先居住在青海 河源一带,迁徙到西藏后以逻些(拉萨)一带,她们的疆地北接于阗(新疆西南的 于田),南靠吐蕃(西藏山南一带),西境天竺(印度),东邻多弥(青海通天河 一带)。 沿青藏公路再往前走,就到日月山了。这日月山山名就是由于唐文成公主在此 山抛日月宝镜而得名。提起文成公主,不得不提起文成公主的“夫君”吐蕃赞普松 赞干布;而提起松赞干布就不得不提起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论赞。而提起朗日论赞 就不得不提起朗日论赞攻破的“女儿国”。 羌族部落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最早驻黄河源头的“女儿国”。 提起“女儿国”,人们可能会记起《西游记》中那个“女儿国”,那里的女人 喝了泉水就可以怀孕。那是在新疆。 谁也想不到青海最早还有一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比《西游记》中的 “女儿国”更加真实一些。 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领地:青海果洛附近(黄河发源地一带)就是女儿国 的辖地。 而黄河上游的青海贵南拉乙亥乡又发现了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 化属中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形态大约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阶段。黄河上游的甘 青地区出土的彩陶最多,从甘青古文化可窥探这样一幅母系社会的生活情景:女酋 长带领女人们点燃篝火,迎接打猎归来的男人们。 传说,周穆王在青海昆仑山不仅游览了黄帝的殿堂,而且还到西海――青海湖 边石室与西王母――母系社会的女酋长幽会。在云雾缭绕的瑶池之上,周穆王许诺, 三年后会有期!不知这会不会是“女儿国”的前身。但另有说法是“女儿国”是由 古青唐(西宁)迁徙过去的。 这个女国名苏毗,女王达甲瓦,丈夫号金聚,过去是羌族的部落,现已融进藏 族等民族。最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带,迁徙到西藏后以逻些(拉萨)一带为中心 逐步扩大领地,成为一个大国。她们的疆地北接于阗(新疆西南的于田),南靠吐 蕃(西藏山南一带),西境天竺(印度),东北与多弥(青海通天河一带)为邻。 真是一个大国伫立于许多小国和部落的割据风雨烟云中。 不知苏毗女国是不是母系社会的最后的定格。 公元五八六年,“女儿国”遣使向隋文帝朝贡,《隋书》称为“女国”。 在这个国家中,国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执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参与 政事。 苏毗有两个都城,女王达甲瓦驻年卡宁波(今日喀则一带),小女王弃邦孙驻 儒那堡寨(拉萨河源地区),这个地方离现在的拉萨还有百多里,今天的拉萨地区 当时名卧马塘,只是女王属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纪初,苏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 的领地,一些贵族不服,他们暗通南邻的吐蕃赞普密谋叛反,这就为较先进的吐蕃 灭掉苏毗提供了机会。 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九世纪在青 藏高原建立,是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农业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奴 隶制政权。雅隆农业部落之所以发展强大起来,可能与青海羌人无弋爱剑的后裔带 去了河湟先进的技术有关。吐蕃过去也是羌族的部落,迁到西藏较早,民住条件自 然好些,今天的南琼一带。从约五世纪末吐蕃第八世创普(吐蕃的首领)起,冶炼 矿石取得银、铜、铁;又制造木犁用牛力开垦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开始有 了农业。到第二十八世赞普时,改进农业,兴修水利,牧地与农田相接,国力日渐 兴盛。到第三十世赞普时,杂养牛与骡,定物价蓄积干草,牧业开始发达。 mpanel(1); 就在这时苏毗发生了内乱。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赞普论赞弄襄与苏毗谋反的贵族 盟誓,亲提一万精兵渡雅鲁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从此苏毗领土被吐蕃占有,因 为这一胜利,他受尊号为朗日论赞,意思是“政与天比高,盔与山比坚”。苏毗的 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论赞赏赐的大批奴隶和土地,成为吐蕃的重要大臣。 朗日论赞重用这些新臣引起旧臣的不满。到朗日论赞晚年时内有旧臣离叛,外 有羊同(又称香雄在今阿里一带)、达布、工布、娘波等国和苏毗的残部孙波从四 面起兵攻击。朗日论赞后来被叛臣毒死。 就在这决定吐蕃兴亡生死攸关的时候,出现了西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松赞 干布(弃宗弄赞)。就是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大业,并娶了唐文成公主。 关于苏毗“女儿国”也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一般有许多的美丽的传说。 在《西游记》中的“女儿国”里没有男人,女人只需喝一个泉中的泉水就可怀 孕。而青海的“女儿国”故事比这个还要美好:相传刚开始的“女儿国”也跟那个 “女儿国”一般没有男人,女儿只要到黄河源头的星星滩中去洗个澡就可以怀孕。 看那夏日源头星星滩,有无数的涡,那里面有多少的谜在回旋? 星星滩上常常风雷雨雹滚动,雾气氤氲成一片,这个时候是洗澡最好的时候。 据说“女儿国”的后裔一年一度的洗澡节就是因这个风俗而起的。 后来由于“女儿国”越来越强大,征服了不少的羌族部落,俘虏了不少的男人, 所以“女儿国”中才有了男人,只是他们开始的地位就似蚂蚁王国中的工蚁、公蚁 一样。女王就像至高无上的蚁王一样。 日月山,“唐蕃要衢” 站上山顶,望一望,只见日月山东麓的雨水、山溪全流入湟水汇入黄河;西麓 的雨水、山溪则百流,汇入青海湖。那“分天地泣鬼神”的磅礴之势中,青海的东 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就这样被日月山“活生生”地给“撕裂”开了。那,似乎是 恋人之间的一种生死离别…… 青藏公路弯了一个大拐儿,雨雾迷离中,就看到路右边那个巨大的俄博,这是 这一路我见到的第一个大俄博。它,是进入牧区的标志。 在青海你经常会看到图腾“日月同辉”。看样子不论是青海的哪一个民族, “日月同辉”是一个’至用的图腾。可是这个“日月山”却是还有另一种含义。 看一看海拔约三千五百米的日月山紧紧夹着青藏公路,似不敢出一口大气的样 子,我的咽喉似乎立刻被人扼住了。我立刻明白这被称作“唐蕃要衢”是太恰当不 过了。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日月山就从原来的大唐进入吐蕃了。因为过去曾以日月山 为大唐与吐蕃的一道界线。 攀上日月山顶,定了定神,再向东西两边眺望,那全然不同的两种感觉如此清 晰!东边干打垒式的黄土庄廓点点隐现、冬小麦片片翻动、树木高高矮矮地走来走 去;向西看,除了几列子电线杆如几列模特儿高挑挑地在空旷的“舞台”上展示自 己的伶仃以外,竟没有一棵树木、一间房屋可以依赖,更找不到任何一种比草更高 的什么,那真正是一片无垠的草原,向天收成一个芳草萋萋,白雾迷离的意境。一 只藏鹰从草原的上空飞过,留下一个孤独的影子,这影子似乎是草原上最高的什么。 日月山就是这样将东边的田原与西边的草原毫不含糊地分开,并让它们形成鲜 明的对比,那是怎样的一种收势与放势!似乎是一个人身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那是自然界怎样的一个奇观呀!不论你觉得怎样的不可思议,青海的东部农业区与 西部牧业区就这样被日月山“活生生”地给“撕裂”开了,那似乎是恋人之间的一 种生死离别!整个的天地都充溢在一种悲剧美的氛围之中。日月山的这种属于西部 男子汉的蛮横与粗犷在这特定的地方却让人感到:不讲道理也可以是一种可爱!且 是一种不可以用语言尽述的可爱! 雨下大了,再一望,只见日月山东麓的雨水、山溪全流入湟水汇入黄河;西麓 的雨水、山溪则西流,汇入青海湖。看来倒淌河只一条,倒淌溪却有千条万条。东 边的水与西边的水分出那么一种磅礴之势,似乎“世界”都可以这样区别开。原来 这日月山还系入海水系与内陆河流的分水岭。似乎是“一切”只要从这日月山过, 那么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这边与那边,居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面”,截然不同的 “两个世界”。 那个巨大的俄博在山下看时是一个大的石堆上放满了树枝。它有一根立在中间 的主经幡,上面牵出无数的布条子,成一个大圆。那每一根布条子似乎都有近十米 长。那经幡悲壮地刺向青天,让人感到再向前走将进入一个与过去感觉完全不一样 的圣地。那褂满了各种色彩的布条子,在风中剥剥做响,震荡出一种苍凉与悲壮渲 染出一种博大的气势。而从山顶上看那种气势全然没有了,只如一个平面的“日月 同辉”的图腾,只是更加地显示东边与西边的不同。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再向里走,我还是我吗?或许,就在此刻,我已不是 原来的我了。我已被那磅礴之势分开还是聚合?一时里竟有些儿恍惚。 从这个分界我向日月山深处看去,便望出一个大的弧度,拗动在天与地之间。 我忽然发现那从不被我注意的界线,那总也朦胧的界线,似一条透明水晶的光带子, 镶嵌在苍茫的天与地之间――远方居然晴着,那分界竟是被远山后的夕阳染成血红, 褪向金黄,再褪向鹅黄,最后溶成一片昏黄。山界的上边被一条湖蓝讨了,下边被 钢蓝村了。那众山先是一片迷雾,后是隐退了……一切都是隐隐绰绰的,唯有界线 那么美丽那么透明地显示在天地之间,并如巨大鲨鱼翻身一般留下一个美丽的弧度。 那是怎样的一个明暗交织的弧度?不由地望痴了,那种分天地的气势展示出一种惊 心动魄的悲壮。 界线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美丽! 一个人独自撑着一方天,伫立在日月山上,看两边溪流成烟成雾,漫起滔滔红 浪。想日月山可是独自在这里立涕久之? 面向西,俄顷之间,觉一股浸凉之气,一下子从毛孔中长驱直入,直达肺腑, 更进骨髓,而身上汗水,霎时收尽,陡觉凉快中有几份寒意。再转向东,后面的毛 孔又一下子打开,更有长风直入,直入骨髓,与生命中的另一寒意在骨中扭成一团。 津液汩汩自丹田透出,后面的凉却推出前面的热来。 我恍惚看到了我的细胞在风中的投影,它们都带上正负两极,微红微白,雪花 在里抚动,泪水在里隐动,阴阳鱼儿在里游动。 在这种分裂之中人的情感达到一种饱合,达到一种泪水的饱合。而这样的气势 的冷峻与残酷中却更有一种缠绵的柔情在天地间萦绕、弥漫、渲染。由不得你不为 自己的灵魂深处的什么而微微颤动,由不得你不为情感深处的什么而深深憾动。 那两边的田原与草原有两种不同的气场。它们在日月山的上空被一种神力撕扯 着。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之间的缱绻柔情恍惚是一个一个透明的气圈儿,我分 明看到那交合之心气脉在流转,看到隐现的阴阳鱼痛苦地不要别离。苍凉在我的生 命中渐渐地充满我膨胀我向两极分裂我。我恍惚第一次明白自己还有阴阳两极。 这样的撕裂中我感到自己生命中那些触角都充满悟性。那轻病在我的生命中那 样轻柔地探索着、繁殖着,蕴酿出一种内力,如发芽的种子,展现出一种一往无前 的内劲,似乎真的要将我血淋淋地撕扯开。 日月山就是这样闻名于世的! 日月山就是这样成了古代边防重地和“茶马”互市的地方。 而“日月同辉”:“囗”是这里的汉族藏族蒙族回族人民的一个永远的图腾。 古堡,哈拉库图 那古堡似乎有“心”。“心”里面萦绕着一股悲壮之气。几簇冰草瑟瑟地将那 悲壮之气向未知的方向扩散,让人的精神为之凛然。 哥舒翰下令将吐蕃的三万俘虏全部斩首,有违令者绝不宽宥。石堡城下的山沟 竟被尸体层层填满,血雨腥风令刽子手们都不寒而栗…… 日月山因山顶土质红色而古称赤岭。 一种传说是将士的鲜血染红的。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一种传说更加离奇:说赤岭很久很久以前如同火焰山一般燃着熊熊大火。这火 中住着许多的怅鬼冤魂。火苗如毒蛇吱吱地喷毒。这道火墙别说东边的人过不去, 西边的人过不来;就连东边的太阳也过不去,西边的月亮更回不来。 传说归传说!不能归入正史。但细细看日月山上的土,还真的赤红赤红的如同 着过火的样子,而偶尔显出灰白色,真的似是烧出的灰烬的感觉。 青海古时是古特提斯海。这赤岭是不是洋中脊火山喷发地带?我心里狐疑万千。 公元七三四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唐与吐蕃遣使于赤岭划界立碑,双方 保证:“不以兵强而害义,不以为利而弃信。”定为互市,赤岭遂成为重要的贸易 集市,并正式确定赤岭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防关隘。 在日月山下东边的哈拉库图(又名哈城),是隋唐颇具盛名的石堡城,自隋朝 筑城设戍后,到唐代改设振武军。那里一大堆石头依稀可分辨是古城堡的断堡残壁。 当年,石堡城如虎踞龙盘,三面悬崖如惊翅而起的秃鹫,只有一条“腿”盘绕而下, 连岩羊都望石堡城惊叹。 唐玄宗天宝初年,赤岭上界碑才立起三个春秋,血雨腥风就笼罩了赤岭。先是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带兵越过日月山口,突然袭击致使吐蕃勇士上万尸首横陈西海草 原。吐蕃赞普闻讯大怒,命令出兵河湟,把成熟的庄稼抢收。他们把汉族的屯田区 做为麦庄,让那些戍边的唐人给他们当耕牛跑马。 唐玄宗颁下圣旨,令哥舒翰挂帅出征,十万精锐杀向河湟流域,顷刻间,五千 吐蕃精兵被贯尸割首剖腹挖心,“吐蕃麦庄”血流成河。 赞普立派遣三万壮士赴日月山东边的石堡城据险迎敌。天宝八载,哥舒翰调集 重兵进驻山口,下令搜捕吐蕃壮士的妻女。妻女声声呼唤令吐蕃壮士肝肠寸断。哥 舒翰令二勇将绕道潜伏石堡城背后,守城的靠绳索抓钩爬上山头。前后夹击,哥舒 翰攻下石堡城,吐蕃首领拔剑自刎,三万壮士统统成了唐军的俘虏。哥舒翰下令, 将吐蕃的三万俘虏全部斩首,有违令者绝不宽宥。石堡城下的山沟竟被尸体层层填 满,血雨腥风令刽子手们都不寒而栗…… 上千年的凄风苦雨,没有人真正知道石堡城边发生过多少起此类的血腥事件。 而唯知内情的石堡城却只有默默唯有默默。 细细地看那些断堡残壁,你会窥探出许许多多远古的秘密;静静地谛听那古隙 幽洞中吹出的声音,你似乎可以听到远古战场的厮杀声。那是一种苍凉的气势,似 有无数面旗帜在风中猎猎翻飞。那石头上面坑坑四四似乎凝着风凝着雨凝着那些已 作古壮士当年的雄风。 苍凉中石堡城向我展示出独属于它的重重叠叠的生命内含。 静静地谛听这石堡城,能听到一种奇怪的合声。这虽曾是古海底可不是石英石, 不会录音的,怎么会听到合声呢?唯一的解释是境由心造。 那石堡城似乎有“心”。那“心”里面萦绕着一股悲壮之气,似乎会在夜里低 声地呼唤那些惨死勇士的名字。几簇冰草瑟瑟地将那悲壮之气向未知的方向扩散, 让人的精神为之凛然。 那些大石块就那么空空地支撑着,恍惚留下苦苦地挣扎过的痕迹!似乎想演示 那沧海桑田的变化;又似乎想诉说自己经历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从那古堡的幽洞中向里窥望,却见角落中尘网重重、蛛网叠叠。一种磁音悠悠 地如四脚蛇从幽暗中蹿出,在我心头久久萦回,似是沧桑岁月留下来的特别的回音。 感觉这古堡似乎仍是有生生不息的激情。而这“激情”又被岁月的风烟蒙上那么厚 的灰尘,似乎是让人感悟那么一种平平淡淡的真实内含。 从洞中把目光拔出来,再一次将目光投向那一堆乱石。我看到一个影子从一块 巨石上奔突出来,倏忽即逝。那恍惚是一个蒙古勇士骑一匹蒙古马。 再定眼看那石上真有暗红色的阴影,这可是千年前的血渍?恍惚真有蒙古骑士 高速奔跑中撞死在这块巨石上。所有的痕迹被吸人那石中,吸得无影无踪,看不到 了,连骨都看不到了。可是我却分明感到那个骑士戴着护住颈窝的无檐帽,披着坚 固而柔软黑漆皮编的铠甲,身上背着两只弓两个箭筒一把弯刀,一把手斧,一根悬 挂在马上的铁棒,一支带有铁钩作拉人下马用的长矛,一条马鬃制成的系有活结的 绳子。 这马矮小,如同野马,很难驯养的感觉,不仅颈粗短而且身子、腿统统粗短如 耦。可是却有一种势能,勇敢、有毅力、耐力,四蹄稳妥。这就是当年匈奴征服西 羌人,征服罗马帝国的马吗?这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征服中国征服世界,成吉思汗后 裔征服青海的马吗?那中凝着一种脱动的野性。 为什么感觉是蒙古马蒙古人?而不是吐蕃人吐蕃马?而不是吐谷泽人吐谷浑马? 我也说不清。就是感觉那影动中隐现蒙古人的骨性,肩幅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野性。 还有一个真切的感觉――那是一个进攻者留下的瞬间。 再一次回望,那影动又不见了,恍是做了一个白日梦。心里对这古堡是否在这 个世界上都狐疑万千。 再看时又是那暗红色的几道,恍惚是一种速度的痕迹,淡淡地蒙尘。 再看那古堡幽幽的黑洞,里面似一只老狼窥探着,似乎这些山石都是长期埋伏 下来的,似乎那沟壑中都安排好了看不见的陷阱。 定眼再看又是什么也没有,只是几块石头,淡淡地蒙着岁月的风尘。 那“淡淡”那么自然地表达出“生命”中各种复杂的感受;那么轻松地尽述出 “生命”所历数的隐衷。似乎这是描述沧海桑田变化最妥当的一种方式。 一时里感觉这遍山的红泥土都是岁月风尘湮没的一种“表情”。 最深地感受似是灵魂深处的。 转身离去,有一种阴阴凉凉的气丝丝缕缕地追我。回望那些游丝,澹澹泊泊的, 散散漫漫的,让人莫名地感到生命中的各种复杂的情感似乎是终于有所寄托;情感 中各种莫名的感受似乎终于有所附丽。天地间鼓胀着一种似是泪水的什么。 恍惚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我之所以站在这里那是一种千年前就有的“缘”,而我 与古堡要“说”的在见到的那一瞬已经完成。 远处,有风有雨呼呼地碰击着哗哗地聚散着,如无数匹战马,拗拗地拐着弯儿, 犟犟地扬蹄嘶鸣着。它们是在渴望着一场血与火的决战吗?为什么?天地苍凉中有 一个更为远古的回声袅袅地湮散着?让人不禁想起这样的诗句:“远征人兮西羌。 祁连高揭兮青海汤汤,天鸡振翼兮野马腾缰。结发从军兮吊古战场……朔风兮兮月 苍苍。为君起舞兮唱(伊)(凉)!”(清・尤侗) 近处,更多的风尘籁籁洒落,尘封出一个更加静幽更加不可以轻举妄动的世界。 我忽然觉得,这里更似是一个生命的“关隘”、“要衙”! 窕窃淑女,“藏王”好俅 唐王忙着接见其它各国的使者,似乎忘了藏使者的存在。禄东赞一天向上传一 枚金币。奇怪,凡是拿过这金币的人都恍惚中了“密咒”,开始为藏使者说话、奔 波。七天后,唐王终于召见禄东赞…… 青藏公路的东段基本上就是唐蕃古道其中一段,当年藏王的求婚使者就是沿着 这一段青藏公路走向长安的。。 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传说很多,多得如同牛毛一样。这些传说故事我从小 家住青海民族学院时就十分爱听。当时我们孩子们把“松赞干布”叫“送藏干部”。 因为民院就是向青海牧区输送“送藏干部”的,以致于那时的“系”都不叫“系” 而叫“社会教大班”。“送藏干部”我们叫得好亲,故事也说的好亲。我们每一个 人都会讲好多个“送藏干部”的故事。爸爸的书柜中有无数青海民院教师们自己下 青海的五个州百多个县收集的民间故事小集子,其中许多小集子都没有正式刊号。 那时民院老师朱刚等就是专门整理这些民间故事的。 传说松赞干布结束了战争求婚,派得力的大臣禄东赞到大唐去正式求婚。临行 前松赞干布交给禄东赞七枚印有密咒的金币,一副凝着雪山神力的宝甲,三封密信。 藏历火候年四月初八,一支驮着各种珍宝的使者队伍浩浩荡荡登程。 他们走呀走呀,走了很久很久,终于到达了长安城吉祥门外。 禄东赞拿出金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这个圈就变成一眼泉水;穿宝甲围泉走了 一圈,泉边就“长”出一个宫殿,绿树环绕,再走一圈,树林中就出现无数的仙女, 树林外就长出一道宫墙。篷头垢面的禄东赞们跳人泉水让那些仙女给他们洗澡。他 们洗澡的声音惊动了整个长安城。禄东赞换上干净的衣服,派人从宫殿中观察长安 城。禄东赞命那些仙女在宫殿窗前对着长安城跳舞。禄东赞知道唐太宗就住在长安 城里面。 长安城中有十万户百姓,四方各有一条大道直通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长安城墙 高大雄伟,女墙间士兵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天竺王的求婚使者早已到达东门外,大食王的求婚使者早已到达南门外,霍尔 王的求婚使者早已到北门外,加上不同国家不同部落的求婚使者带的千余骑已云集 在长安城外。藏王的求婚使者占的正好是长安城的西门外。各路使者都想完成聘娶 公主的重大使命,气氛热烈形式壮观,竞争十分激烈。 其它各国的使者忙着去见唐王,可是禄东赞却不紧不慢。似乎他根本不想见唐 王。禄东赞一天向上传一枚金币。奇怪,凡是拿过这金币的人都恍惚中了“密咒”, 开始为藏使者说话、奔波。 唐王忙着召见各国的使者,似乎根本不知道藏使者的存在。 唐王只是发现长安城西又多了一个宫殿,而那个神秘的宫殿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天晴时现,天阴时隐,变幻莫测。长安城里的百姓越来越多地涌出城看禄东赞的宫 殿中那些仙女跳舞。第七天,唐王终于按纳不住好奇,命传诣召见神秘宫殿的主人。 传诣者远看禄东赞的宫殿富丽堂皇,美女如云,近看却只是几顶牛毛帐房而已,越 发觉得奇怪。便带禄东赞去见唐王。 禄东赞先将各种珍宝献上,随后拿出宝甲:“陛下,我乃藏王的求婚使者。这 宝甲乃雪山神力锻造,它具有奇特的魔力!穿甲绕一个地方转一圈,就可为这个地 方的人除百病、辟百灾,并且要什么有什么,是无价之宝,谨作为聘礼,请把美丽 的公主嫁给我们吧!”唐太宗说:“远看你们藏王似财势旺盛,近看却是空空荡荡。 从各方面而言藏王均不可与我们大唐相比!看你千里迢迢而来的缘故,我给你放生。 你回去问问你们藏王敢不敢执行十善法规。如果敢,我们再谈是否把公主嫁给你们 藏王!” 禄东赞忙把第一封信捧上:陛下,如此一个来回,几千里路遥,路漫漫风迢迢, 何时方可回转?最快也需一年!若遇白灾则需二年!为了一件事不值在汉藏之间奔 波!藏王早给你写了一封答复的信。 唐太宗打开,却见金字辉煌:尔有法,而吾暂无,若视法而嫁女,吾愿施五千 幻术,法一日即就。幻术实乃精神之气场!无所不能,无所不到!“法”护芸芸众 生,芙芙众生护公主,众星捧月,十善法规一呼必应。 唐太宗大惊失色:“藏王口气不小!你回去问问你们藏族有没有修建高楼的技 术?有无琼楼玉宇?如有,再回来谈嫁公主。否则不谈”。 禄东赞捧上第二封信:“陛下,如此一个来回,雨雾迷离白雪茫茫……正常需 二年,若遇黑灾需三年,无需奔忙,藏王回答在此!” 唐王将第二封信打开:“中原寺刹宝殿颇多,藏地并无此技。若以此技而嫁公 主,吾愿用五千幻术建一百又八处琼楼玉宇,门皆向唐。” 唐王更加惊异:“你们那里有没有金山银海,有则嫁公主,回去问问你们藏王 吧!” 禄东赞将第三封信递上去:“陛下,如此一个来回,路漫漫其修远兮!若遇黑 灾则需三年,若遇黄灾则需四年。时光悠悠,生命短促,不需回去,回答在此!” 唐王只见信中写道:“尔有财富,吾自叹不如,然若喜财而嫁女,吾愿施五千 幻术,启四方财门,金银财宝、粮食布帛,倾刻之间滚滚涌来,何止金山银海,堪 与财神斗富。” 唐王又吃一惊。暗自思忖:看来我这女最终是要嫁藏王了!虽然天竺法王佛恩 浩荡;虽然大食王名气好;霍尔王武强体魄…… 可是一想藏区实为蛮荒之地,唐王不甘心。唐王对求婚的使者们说: 我们都是邻国,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现在我们比一下,哪国使臣最有智慧, 公主就嫁哪国。 大臣禄东赞 唐太宗李世民要求替藏王求婚的大臣禄东赞从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美女中选出文 成公主…… 替藏王到大唐求婚的大臣禄东赞,在青藏可是一个重要人物。青海各地关于文 成公主进藏等许许多多美丽的民间传说中都有他。他足智多谋,曾一度深得松赞干 布的宠幸。从某一个角度说,他是我们青藏的“阿凡堤”。凡是智力题似乎都与禄 东赞有关。 禄东赞做了松赞干布的得力大臣后,为藏王献上许多的好主意。据民间传说, 去大唐求婚都成了禄东赞给松赞干布出的主意。 求婚时唐王出的九十九道智力题也是由禄东赞而不是由松赞干布一一解出。这 些民间故事在青藏流传很广,这些智力题在青藏流传的故事中众口不一。大约就与 阿凡提的智慧故事一样是历代民众聪明智慧的集大成。 一道是如何用线穿一个九道弯的玉玲珑。禄东赞将蚁王的味儿抹在玉玲珑的一 孔上,然后将腿上系线的公蚁放在玉玲珑另一孔里,并向这个孔里吹气,蚂蚁顺了 风向着蚁王味儿的方向爬,线就穿好了。一道是九十九匹母马与九十九匹马驹,让 大家辨认哪个马驹是哪个母马下的,别国使者只知道辨认,而禄东赞放开马驹,马 驹就向自己的“母亲”跑去;一道是九百九十九根去皮首末均匀的木头,让大家认 哪一头是树根哪一头是树梢,别国使者只知辨两头秤两头,禄东赞把木头放入水中, 根在下末在上,一下子分出首末;一道是深夜将使臣诱人迷宫看谁先走出来……但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道是我小时听后再没有忘记过的一道: 唐太宗李世民要求禄东赞从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美女中选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几经波折找到了文成公主的乳妈,乳妈对禄东赞说: “唐王其实不偏心,疼女儿是平常心,就算吐蕃是饿鬼的地域,唐王也敢往里 扔。” “公主亲的是我这样人,长相习惯我当然不能告别人,只求公主找个好王子托 终身,不求千两万两金。” 禄东赞说:“这个不难!我有办法!让藏王现形任你老人家选择。” 禄东赞找了三块大石头,上面放了一口锅,锅里盛了水,水面上撒了各种羽毛, 再在上面盖上一块红木板。上罩了一口缸,缸口上钻了一个眼儿,缸的外又罩了一 个网,找了一个吹火筒,插入缸眼中,让乳妈从吹火筒中向里吹九十九口气后再向 里看。 乳妈吹够了九十九口气向里一看,只见里面是幽微洞亮的。乳妈先是看到了雪 山,接着看到了冰湖,再接着就看到冰雪之间的海市蜃楼,里面隐现出年轻英健、 潇洒不羁、气宇不凡的藏王。 乳妈说:现在我可以说了! “公主肌肤泛幽红/口中莲花香扑扑/头上旋只小蜜蜂/力颇显现贝螺纹/左 颊隐现莲花形/柳眉间有白毫相/微启朱唇现牙纹/五层衬衣罩香纱……” 乳妈唱完又交给禄东赞一小瓷盒蜂蜜:文成从小抹这种蜜!到时你若怕找不准, 你打开这盒就有酿这种蜜的蜜蜂飞来,你只需再把盒盖盖上,蜜蜂就会飞过去围了 你所要找的公主转。这样你就可百发百中地找到文成公主了。 禄东赞听完十分高兴,赏给乳妈无数的珍宝,乳妈还不要。 三天后,东门外滩上汇集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美女。 天竺王的使者、大食王的使者、霍尔王的使者……各自挑了两个他们认为最美 的美女,吵吵嚷嚷地出来了。 禄东赞带领随从绕到左侧,一边看一边唱: “第一个像仙女/飘飘逸逸似游魂/第二个似妖精/妩妩媚媚似精灵/第三个像 仕女/娟娟雅雅似琵琶/第四个像村姑/清清爽爽似代茶/第五个像闺秀/秀秀气 气似胡琴/这位大概是公主/脸色微青泛红光/口里乌波罗花香/头上旋着小蜜蜂 /脸蛋上有莲花相/额头上有度母纹/体荣天地之灵气/震慑仙魔人鬼神/黯然所 有女妙龄”。 唱罢,打开装蜂蜜的小瓷盒,只见围了那姑娘转的小蜜蜂就飞过来围了瓷盒转, 引来了更多的小蜜蜂。禄东赞盖上小瓷盒只见那些小蜜蜂便飞过去围了那个姑娘转, 转出一环金光镜绕。禄东赞便用一根新箭杆,系上一尺红绸,然后用箭齿抓住轻轻 一拉公主的裙带,公主就跟过来了。 禄东赞如愿以偿地选出文成公主,让唐王心服口服。其它国王挑出的只是一些 美女。 唐王不动声色地对求亲的使臣们说:你们都是我大唐的国亲,这些姑娘都是我 们大唐的女儿,请把你们选出的我们大唐最美的女儿们迎回贵国吧! 知道真相后,其它国使臣个个垂头丧气。 这些故事在青海流传得相当的广,种类多得几乎可以将童年时的我飘浮起来! 情悠悠,思悠悠,藏胞对禄东赞寄予了无限深情。而那穿越时光的灵慧,聪明, 与这种灵犀在尘世经受的苦难,被藏胞们演义成无数的民间故事,形成了那么博大 的一个气场!环绕着青藏高原,那么凄迷,那么美丽。 而青海有一位藏族学者说:文成之所以可能走上进藏之旅就是因了禄东赞的相 伴。而文成一到就受到冷落,禄东赞一到就被关押,就是藏王实施了“掉包计”。 传说禄东赞之所以被挖眼睛流放青海湖畔,就是为了割断他对文成的感情。 是耶非耶?这是文成公主心里的隐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或许这本就是一个 千古之谜。 值得探寻的是,禄东赞的故事为什么会与青海湖的传说有那么多的联系。 我看过几个地方的文成公主雕像,有的诚实憨厚近乎绝顶笨拙,有的慧灵颖透 近乎于绝顶聪明。那深藏在女人心底的情感可能除了她自己没有一个人能知道。 而更多的传说禄东赞护文成回国后,为新建的大昭寺选址牛奶湖(都以为牛奶 湖系魔鬼出没的地方),而触怒了松赞干布,被剜去了双眼,流放到青海湖一带。 还有一说是被群臣挖去眼睛,流放青海湖一带。有人以为禄东赞失双眼的主要原因 就是他太聪明了!“天机不可泄露”,而他屡屡泄露“天机”,怎不遭天妒。 传说禄东赞来青海湖时,青海还没有湖,只有一口井,被大石头盖着。可是有 一次禄东赞的儿子去汲水忘了盖石头,结果顷刻之间,日月山下漫成了一片汪洋。 禄东赞因眼看不见反而向水起的方向跑去,儿子一边跑一边替父亲打着汹涌的水浪, 一位阿卡忙调动南边的南宝赛山把泉眼堵住。可是青海湖却形成了。忧郁的禄东赞 最终消失在青海湖的烟波浩渺之中…… 传说终归是传说,历史终归是历史。史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的佛 堂逝去后他的孙子器弩悉弄承继了王位,权臣禄东赞执掌朝政欺上瞒下,不顾甥舅 之国以和睦为本,以武力扩士群疆,准备称霸西方。首先禄东赞调兵突袭吐谷浑, 把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逐出故乡,然后在湟水岸边扎下营房,多次挑衅,唐宝忍无可 忍,著名将军薛仁贵金盔银甲,捧着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的金印,指挥十万雄兵在青 海湖附近的大非川草滩扎下了数千顶军帐。就在这时,吐蕃权臣禄东赞一病身亡, 由他的孙子钦陵承祖业独掌朝纲。 虽然,这与禄东赞死在青海湖畔的传说相吻合,可是时间。经过出入太大。传 说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点更说明禄东赞在青海已成为两个人物,一个是历史人物禄东赞;一个是 神化人物禄东赞。禄东赞在青藏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不仅如此,禄东赞的孙子钦陵 也如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钦陵不仅用“骄兵之计”击败了汉家名将薛仁贵,而且执掌吐蕃朝政三十余年, 高坐布达拉宫把道道命令下颁。赞普器弩悉弄多少年来形同虚设。圣明的赞普怎肯 受制于权臣之手? 有一日,钦陵带领两千亲党去深山狩猎。他们驱糜鹿,赶虎豹,黑熊,狂欢之 后宿营幽谷。半夜,如雨的石块突然落下,亲党们被砸成血饼肉团。钦陵被砸断右 腿,用赞普亲赐利剑宛出自己的双眼又割断了自己的咽喉,一代英才惨烈死去。 由此看来,藏族人民是把禄东赞也当成一个“神职转世系统”来对待了。传说 中禄东赞的悲剧命运正好是禄东赞爷孙两人命运的综合。青藏的活佛是代代转世的, 由此更可窥代代转世的“智慧神”。而把孙子的悲惨命运加在“一生得志”的禄东 赞身上更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我想起青海诗人世奎写的诗:“格峰瑰伟锁寒烟,跃马昆仑过大川,赤岭 难融千载雪,黄河直泻九重天。” 文成公主抛“日月宝镜” 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抛下“日月宝镜”,人说抛下的是亲情。“日月同辉”表达 的当是一种阴阳大气在一种平和的交合状态中,那是一种阴阳平衡。“日月同辉” 若用来形容社会当是一种社会的“安宁”;若用来形容感情那当是“爱情”而不是 一种“亲情”。可不是?从没有听说过亲情可用“日月宝镜”来形容的。这里抛的 不当是亲情而是爱情。那么父皇赐镜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传说,当年唐太宗亲自搀扶文成公主上了銮驾,并下诏江夏王李道宗伴送,千 工百匠追随,各种宝物绫罗饰品器具等是神马神驼驮着才成行的。一路上琴瑟管弦 萦绕漫漫古道。现在,从西安到日月山不论坐汽车还是坐火车顶多三天,可是当年 从唐都到日月山据说文成公主却走了近三个月。这才是去拉萨一半的路程。这一路 风霜雪雨山高路远,更行更远更萧索,故而行程极为缓慢。何时才可以到拉萨生见 藏王?前程未卜。而生身故土难舍难分,公主摆不脱那离别愁绪,禁不住黯然神伤, 整日恍恍惚惚。“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而前路更有什么? 传说,文成公主一行人到达日月山时松赞干布派接的人来了,路两边挤满了藏 胞,燃着“火桑池”,每隔一段一个接待的“加太不”(大帐房)。捧上的酥油茶 却是盛在当地认为最珍贵的人头盖骨镶金边的碗中。献上的哈达虽是无比飘逸无比 皎洁,捧上的项链却是一串骷髅,那是用缩骨术缩小成珍珠大小的被松赞干布征服 的百多个羌族部落头人的头骨串成的项链。那是凝集着神力、法力、魔力的无价之 宝,戴上这项链你就会得天地人鬼神相助。 这是古老的吐蕃最隆重的礼节。日月山不再苍凉!空气中涌动着节日的气氛, 弥漫着柏香味儿、酥油味儿、麝香味儿。吐蕃人民的热情汇成一片使赤岭真如起了 火。他们有的叩长头;有的捧上哈达;有的捧着烤全羊、酥油茶、牛血酸奶。 文成公主受这大礼却花容失色。文成从山口向西望去,只见茫茫荒野瘴气萦绕, 离离衰草中一个一个芨芨草塔头如溺死将士仍在怒发冲冠。瑟瑟冷风带着砭骨的寒 意,穿裙人髓,如毒蛇乱蹿,令人毛骨耸然,肌肤起栗。再听那风声,如同大鬼小 鬼齐声长啸。文成公主昏了过去了。可不是?不说是冬天,就是夏天,这些芨芨草 仍是枯叶萋萋,奋然向天,只有隐隐苦绿出没其间,只有稀稀秋虫啾种类啷啷,只 有硕大的盐老鼠跳动。这情境怎不唤醒文成心里的凄清萧瑟,满腹幽怨。 只有在这时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渺小,生命的柔弱。文成公主禁不住哀怨满腹。 文成病了,发着高烧。可可西里传来的风声如死海的浪潮一般涌上心头。 文成公主知道过了这个山口自己便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与保护,走出了父母的爱, 走出了过去的一切,一种从没有过的不可用语言形容的恐怖感与失落感涌上心头。 这些传说我以为是真实可信的。因为我小时去黄教圣地塔尔寺拉练就在小金瓦 殿看到过骷髅项链、镶金边的人头盖骨碗、抽的人筋、剥的人皮。那是农奴制时的 产物!在青藏农奴制时曾一度被认作圣物被当成寺院的镇物。而日月山一过那草原 真以芨芨草形成的塔头垫子为主。 据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唐太宗担心文成公主远行想家,不仅带了千工百艺, 而且赐给她一面“日月宝镜”。这宝镜是用父皇金库中最贵重的白金造的月亮红金 造的太阳。想家时,只需拿出一照,就能从镜子中看到长安,看到父母。父皇吩咐: 到了拉萨建一座象征唐蕃友好的吉祥塔,把金日月放在塔顶上,让它与日月同辉。 西行已千里的文成公主在溟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