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盐之故乡巡礼 一、黑色的路上   掠过内江的城角,转向西南行,黄土路变成红色的了,虽然仍有起伏,路面却 更较平滑,满路都是一些挑盐的(fu)子,驮盐的牲畜,载盐的大车。他们流着汗, 暴露着青筋,挑着盐,赶着牲畜或拉着大车,爬一个山坡,再过一个山坡,几条拉 车的绳子是几条地面的平行线。上坡的时候,人也和绳子成平行线了。盐就是借了 这些脚从自流井走到富顺,走到荣县,走到威远,走到内江,更远的走到贵州和湖 北。人群里也杂着一些空担子的挑(fu),空背篓的牲畜,载煤的大车:他们是去 取盐。生活的鞭子赶着千万条的腿在以自流井作轴心,辐射出去的许多路上急急地 终年地奔波,自流并就像一只蜘蛛,以它作中心组成了繁密的网,靠了这网,将它 吐出来的雪白的盐送到远远近近的各处。   一个挑(fu)一天可以赚多少钱呢?我随便问在我身旁走着的一个(fu)子。 得来的回答是,从自流并挑盐每担八元多,到内江可以卖十元多,到隆昌可以卖十 一元多;内江往返需要两天,隆昌需要五天,每天有六七角钱,似乎比卖一天花生 只赚一两角钱来已很不少了。但他们还得除去不可少的费用,昂贵的饮食和店钱, 这样,重担挑负一天的报酬所余已无几了。何况因战事起后沿海的产盐区沦陷了, 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每天早晨盐库门前如赈粥厂门前似地挤满了人,这些人常常 有空着手回去的,于是不得不多停留一天,多花一天的开销─一店钱和饭钱。   从内江约走出了三十五公里,在一个山坡上看见远远的林立的天车,已踏入我 们后方的工业区了。又五六公里才到了市里,这个蛛网的中心。 二、盐做成的新装   自流井和相距七八里的贡井现在已合并为自贡市。市内是栉比的房屋,宽敞的 马路,新式建筑的银行,辉煌的百货商店:这一些把它装饰成了一个新都市。随着 商业的发达,文化的幼芽也渐渐被培植起来了,有几个书店和两家报纸。《新运日 报》上并有一个称为《涟漪》的颇为不坏的副刊,那是在张伯苓先生接办的蜀光中 学里一部分青年教师支持下出版的。   是谁使这两个荒凉的村镇化成新的都市呢?盐,是盐将它装饰起来了,从几百 丈地下出来的白盐将这古老的村镇换上了新装;林立的商店,巍峨的银行,新式的 医院,都因盐而繁荣起来了。直接用盐管理局经费办理的还有曾提到的《新运日报》 和颇有南开风的蜀光中学。   盐是这里唯一的出产,做盐工是居民主要的活路。全区有四千左右的盐井,有 十几万的盐工。虽然盐井有的是废井或停推了,每年仍可产盐三百六十万担,占着 全川产量决定的地位─―二分之―左右。自“盐产加运”的口号提出后,产量更见 增加,一九三八年已到四百五十万担,一九三九年经济部核定产六百五十万担,虽 因敌机轰炸,各盐井曾一度停推,但约计仍可达到或超出这数字的。   所以,自流井是盐之故乡,她是完全因盐而繁荣起来的,全川二分之一的盐, 是从这里产出。她就用她出的这些盐给自己换上了都市的新装。 三、梦也想不到盐是这末难   水井和火井从很久就渴望一看,所以到后顾不得蒙蒙的细雨即找尚和别的几位 友人到大坟堡一带看盐井。   在这里先记一篇帐罢。井是有许多分别的:水井专产盐水,火井专产煤气,也 有水火并产或煤气煤油并出的。水井有岩盐水井和黑黄水井三种,前者是藏于约二 百八十丈地下的岩盐层,必先注入清水,深后再提出煮盐。黑水井普通约深二百五 十丈,水色深黑,有猛烈的硫化氢气味,每十斤水可煮盐四十三两,最淡的也可得 二十两左右。黄水井约深一百五十丈左右,含盐较少,浓水十斤可得二十四两,淡 的仅七两左右。我们去看的是一个黑水井。   高高的天车架在空中,俨然是―个工厂,进去却窄狭污秽,飞溅的黑色的卤水, 散布着猛烈的硫化氢气味。系着约两丈长的竹筒的汲卤的铁绳,通过天车系在转动 机上,三个工人看守着这部机器,整整需要八分钟才汲上一筒卤水来。除了用机车 就是使人力或畜力,那样每汲一次就需要半点钟了。   出来后又转到一家灶户看火井,二十四口锅,几个盐工守看,每个锅都沸着, 有的已煮成半锅雪白的盐了。满屋里罩着白茫茫的水蒸气,天然瓦斯和卤水发出的 气息非常刺鼻,几乎不能在里面停留,但几个工人是得终日守在那里的,无怪乎他 们常染有眼疾和肺病了。   在自流并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灶户用天然瓦斯煮盐。一个火井就是一笔很大的财 产,每月可以有几千的收入,这好像是一件很便宜的事了。但凿一个井得几年的工 夫,几万元的投资,因为并没有科学的根据,甚至倾家败产什么都凿不出来的也有。   吃海盐的人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里盐是这末难。从几年凿成的几百丈深的盐井 里汲出污秽的黑水,费许多力,许多麻烦,而仅仅煮出百分之十九的盐。   四我们一百斤比他们一百斤轻多少?   据说有一万万三四千人仰给于川盐,现存的产量当然是不够的。所以有的地方 食用于身体有毒害的硝盐,有的地方盐卖到一元多一斤,在终南山中更因为没有盐 吃而许多人颈间生一个大肉瘤。和产量同样的成问题的还有质量的不卫生,矿盐虽 比海水含微生物较少,但每―格兰母也有八千三百个,若再加以渗和泥秽,则更不 能胜什了。煮盐的火力普通约―百零八度,不足以消灭所有微生物,这是一个影响 民族健康的问题。   久大盐厂的迁川,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自然都有很大的意义。在到后的第三 天便约着去参观这新法制盐的工厂,同去的还有刘和丁。   厂内有许多瓦砾还未除尽,那是敌机暴行的痕迹。但一切部门却早又倔强地动 作起来了。这里一切给我了一种新的感觉,煮盐和士法已不同了,卤水由水户供给, 灶火利用煤炭。卤水经过晒卤台,浓度增加后即开始注入几丈长的长方形盐锅中煮 煎。现在共有八只锅,每只一天可煮两吨卤水,从招待我们参观的唐厂长的谈话中, 知道久大现在仍有不少的困难,因燃料卤水供给的限制,他们无法完成每年产量六 十万担的计划。这一天就因为卤水太少,只能一只锅开工。因封建地方的成见太深 的缘故,土著盐商对他们非常歧视。刘记起昨天一个盐工说“久大盐轻”的话对厂 长说了。他很幽默地说:“不知我们一百斤比他们一百斤轻多少?”大家都轻松地 笑了。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仍然这个问题,刘说因引岸制度的旧习,久大的运销也受限 制,他们只能在军盐上销售。封建地方性的守旧和排外,在制盐技术的改进上确乎 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都深深地这未感觉着。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