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漩涡五石散 好友陈建华日前返国度假,放了一段他早年的音效作品,其中有一小节最使 我难忘,他取名为《漩涡五石散》。 这首作品的灵感是来自魏晋,因为魏晋的知识分子扬弃儒学,醉心黄老,产 生一种中国未曾有过的浪漫生活,魏晋文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环境,有许多人染上 吃迷幻剂的习惯,他们把迷幻剂称为“漩涡五石散”,又称为“寒食散”。 关于“寒食散”,在《世说新语》曾有过这样的注解:“寒食散之方虽出汉 代,而用之者,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可见中国人是早在汉朝,甚至汉朝之前就有人吃迷幻药了。 陈建华的“漩涡五石散”乐曲所表现的其实非常简单,他利用洋琴的微音做 成泡沫涌出的声音,又用笛子的孔音做成风吹的声音,听这首音效就像风吹着芦 笛,发出辽远的声音,而魏晋的文士们吃了漩涡五石散后正神游方外,使听者的 胸腔都上升起来,像要空了一般。可见音响的传染力之大实不逊于任何艺术。 然后我们谈起魏晋那个浪漫而不拘小节的时代,我问起曾在洛杉矾专研音乐 效果的陈建华,为何他挑选“漩涡五石散”做为音乐的一个实验。他的看法是, 每个人都有神游太虚的欲望,因为万象皆空实在是佛家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可 以达致。心灵有所寄托的人,不必借重药物就能魂灵出窍,到四方邀游;一般人 则不能,只好借重药物来麻醉自己,也就是为什么迷幻药历千年而不衰了。 但是吃迷幻药也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对于低层次的食迷幻药者,我们每天在 社会新闻里看得大多了,或装疯闹事,或当街脱衣,或卧倒街头,到处出丑,魏 晋文士吃迷幻药的境界稍高一筹,他们留下了一些历史故事。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人我挥中?”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趣味! “阮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日:礼岂为我辈设耶?邻家妇有 美色,当妒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乡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是何等的血 性!何等的真情! “诸阮皆饮酒,(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 围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阮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这 是何等的任达!何等的本色! 这些求逸乐反传统排圣哲非礼法的浪漫主义者,都是流行着吃“漩涡五石散” 的,虽然他们在行迹不拘之时是否吃了五石散已不可考,但是每个人都是才气纵 横、奔溢无碍是可以肯定的,陆机在《文赋》中曾对当代文学有这样的理论: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文微微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馨澄心以 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如果说吃迷幻药能使人堕落,为什么魏晋的文学艺术能有这种非儿的成就呢? 我想,“漩涡五石散”的丹方一定与现代迷幻药有所不同,通过这种药物,激发 了魏晋文学的真情与想像,也促成了后期山水田园文学的产生。 借着漩涡五石散,他们曾写下了“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技发行歌,和 者四塞”:“垂钓一壑,所乐一国”:“乘风忽登举,仿佛见众仙”:“精骛八 极,心游万仞”:“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避世者的一种表白。他们正如处身漩涡之中,立世于寒食 之际,每个人的身世都像是一首歌,随着微风在夜空里放送。 当今之世,整个环境已经改变,要避世实在太难了,吸食迷幻药企图消磨人 世苦闷的青年,也不如魏晋文士那么有个性、有风格、有才情了,使我怀想起 “漩涡五石散”这个名字时不免有一些心伤。 那种感觉就像是我坐在朋友的斗室中,听他少年时代所创作“漩涡五石散” 的音乐,好像人一卷进岁月的漩涡中,很快的就走过一段遥远的路,背后都是滚 滚烟尘了。 一九八一年八月五日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