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冢中琵琶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七位最重要的诗人 作家之一,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净像其他六贤阮籍,嵇康、山涛、 向秀、王戎、刘伶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 法从文字去追探他在诗创作上的成就。 幸而,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 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成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 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 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家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 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 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成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 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 的别名,阮成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 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 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 目。阮成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 《广陵散》随着阮咸的逝世,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 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 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 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 “礼岂为我辈设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那是“抗怀物外,不为人役”的境界,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 来”的境界,也是“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的境界。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代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 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 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 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向晋武帝进谗 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 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 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 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 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可惜,他在追胡婢时是不是弹着琴,唱着情 歌,就不可考了。而这种狂放不拘的生活,正是魏晋时代寄情林泉的艺术家,最 真实的写照。 我一直认为像阮成这样放浪形骸、不顾礼法、鼓琴狂歌、清淡无为的人,他 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 道这位“礼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家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 手中传扬的《广陵散》由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 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于 这种胸怀,他们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 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 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 “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 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 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