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就人而言,各人的性情、兴趣、才能、需要不同,则各人读书的方法,即有不 同。 就读书而言,则不同学科的书籍,应有不同的读法。如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方法 与读社会科学书籍的方法,必有不同处。又如读文学书的方法,与读史学书、哲学 书的方法,亦不尽相同。从前梁任公著《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一书,选出中国几种 重要的经书和子书,提示其内容大旨,指出读每一种书的特殊方法,更足见读书的 方法,不但随人而异,而且随书而异。 因此,一人既有一人读书的方法,一书也有一书的特别读法。所以贵在每人自 己根据他平日读书的经验,去为他自己寻求一个最适宜、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而 每遇一种新书,我们也要贵能考查此书的特殊性质,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去把握它, 理解它。 故本文不能精密的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指示特殊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此事须有个别的指导,只能概括的就广义的读书的方法,略说几句。 读书,若不是读死书的话,即是追求真实学问的工作,所谓真实学问,即是活 的真理,真的知识。而真理或知识即是对于实在或真实事物的理智的了解,思想的 把握。换言之,应用思想或理智的活动,以把握或理解真实事物,所得即为知识、 真理、学问。故读书即所以训练思想,应用理智,以求得真实学问。读书并不是求 记诵的博雅,并不是盲从古人,作书本的奴隶。 书广义讲来,有成文的书和不成文的书,对于成文的书,用文字写出来的书, 贵能用自己的思想于字里行间,探求作者言外之意。所谓不要寻行数墨,不要以词 害意。至于不成文的书,更是晦昧难读,更是要我们能自用思想。整个大自然,整 个人生都是我们所谓不成文的书。能够直接读这种不成文的书,所得的学问,将更 为真实,更为创新,更为灵活。须以读成文的书所得,作读不成文的书的参考。以 读不成文的书所得,供给读成文的书的指针。这样,我们就不会读死书,这样,我 们就可得真的、活的学问。中国旧日的书生,大概就只知道有成文的书,而不知道 有更广博、更难读、更丰富而有趣味的不成文的书。更不知道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 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所以只能有书本知识,而难于得到驾驭自然,指 导人生,改革社会的真实学问。所以无论读哪一种的书,关键在于须自己用思想。 要操真实学问,首先须要有一个基本的确切认识。要确切认识:真知必可见诸 实行,真理必可发为应用。要明白见得:知识必然足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学术必然 足以培养我们的品格,有了真知的见,认识透彻了,必然不期行而自行。一件事, 知道了,见到了,真是会欲罢不能。希腊思想史家尝说: “理论是行为的秘诀”一语,最足以代表希腊人的爱智的科学精神。所谓“理 论是行为的秘诀”,意思就是要从理论的贯通透彻里去求行为的动力,要从学术的 探讨、科学的研究里,去求征服自然指导人生的丰功伟绩。我们要见得,伟大的事 功出于伟大的学术,善良的行为出于正确的知识。简言之,要走上真学问纯学问的 大道路,我们首先要能认识知先行后;知主行从的道理,和孙中山先生所发挥的知 难行易的学说。必定须有了这种信念,我们才不会因为注重力行,而反对知识,因 注重实用,而反对纯粹学识,更不会因为要提倡道德而反对知识,反对科学。反之, 我们愈要力行,愈要实用,愈要提高道德,我们愈其要追求学问,增加知识,发展 科学。 求学应抱为学问而学问,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亦即学者的态度。一个人不可 因为将来目的在作实际的政治工作,因而把学问当作工具。须知一个人处在求学的 时候,便应抱学者的态度。犹如上操场时,就应该有运动家的精神,受军事训练时, 就应有军人的气概。因为每一样事,都有其标准,有其模范。要将一事作好,就应 以模范作为鸽的。所以我们求学就应有学者的态度,办事就应有政治家的态度。譬 如,曾国藩政治上、军事上虽说走错了道路,然而当他研究哲学时,则尊崇宋儒, 因为他认为程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正宗。学文则以司马迁、韩愈为其模范,以桐城 古文为其依归。治考证学则推崇王念孙父子。他每做一门学问,就找着那一门的模 范来学。一个人在社会上作实际工作,无论如何忙迫,但只要有一个钟头,可以读 书,则在那一个钟头内,即须作纯学问的探讨,抱着为真理而学问的态度。要能领 会学问本身的价值,感觉学问本身的乐趣。唯有抱着这种态度,才算是真正尊崇学 术,方可以真正发挥学术的超功用之功用。 我刚才已经说过,读书,做学问贵自用思想。因为读书要能自用思想才不会作 书本的奴隶。能自用思想,则不但可以读成文的书得益处,且进而读不成文的书, 观察自然、理会人生,也可以有学术的收获。所以我首先须要很简略的讲一点,如 何自用思想的方法。因为要知道读书的方法,不可不知道思想的方法。 关于思想的方法,可分三方面来讨论: (一)逻辑的方法: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大都来自数学方法,特别 几何的方法。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 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有自发性的知识。换言 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内发而非外烁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 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只问本性,不问效用如何、目的 何在、或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只问理论的由来,不问事实上 的由来。譬如,有一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画此三角形之 人的目的何在,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是什么时候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 三角形有何利益、有何好的结果等。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合必等于两直角,就是三 角形之所以成为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就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 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 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mpanel(1); 中国人平日已养成只重一物的实用、目的、效果,而不去研究一物之本性的思 想习惯。这种思想上的成见或习惯如不打破,将永远不会产生科学知识。譬如:《 大学》上“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大串推论,就不是基于知识本质的 推论,而只是由效果推效果,由功用推功用的方法。这种说法即使是对的,但这只 是效果的研究。而效果是无必然性的,所谓成败利钝的效果,总是不可逆睹的。由 不可逆睹的效果,推不可逆睹的效果,其所得的知识之无必然性与普遍性,可想而 知。但假如不去做效果的推论,而去做本性的探讨,就可以产生纯学术知识。譬如, 对于格物的“物”的本性,加以系统的研究,可成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对于致知 的知的本质,加以研究,可成为知识论;研究心或意的本性,可成心理学;研究身 的本性,可成生理学;研究家国天下的本性,可成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由此足见 要求真学问,求纯科学知识,须注重研究本性的逻辑方法,而不可采取只问效果的 实用态度。 逻辑方法的实际应用,还有一特点:可用“据界说以思想”,“依原则而求知” 两句话包括。我们思想不能不用许多概念。我们说话作义,不能不用很多名词。界 说就是对于所用的这些概念,或名词下定义。那是指出一个概念或名词所包括的确 切意义,规定一个概念或名词所应有的界限范围。每一个界说即是指出一个概念, 或事物的本性。据界说以思想,就是要我们思想中所用的概念,都是有了确定的意 义,明晰的范围的。如是庶我们的思想可以条理而有系统。界说即是规定一物的本 性,则据界说以思想即是去发挥那物的本性,而形成纯学理的知识。一个人对于某 一项学问有无学术上的贡献,就看他对于那门学问上的重要概念有无新的界说。伟 大的哲学家就是界说大家。伟大的工厂,一切物品,皆本厂自造。伟大的思想系统, 其中所用的主要名词,皆自己创造的,自己下过界说的。一个人能否理智的把握实 在,对于肉然人生的实物的本质有无真认识,就看他能否形成足以表示事物的本性 的界说。平时我们所谓思想肤浅,说话不得要领,也就是指思想不能把握本质,说 话不能表示本质而言。单是下界说,也就是难事。怄这也许出于经验的观察,理论 的分析,直觉的颖悟,只是武断的命题。要使其界说可以在学理上成立起来,颠扑 不破,还要从各方面将此界说,发挥成为系统。无论千言万语,都无非是发挥此界 说的义蕴。总之,要能把握事物的本性,对于事物有了明晰的概念,才能下界说。 并且要能依据界说以思想,才能构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 至于所谓依原则而求知,就是一方面用原则原理作指导去把握事实,另一方面, 就是整理事实,规定材料,使它们符合原理。不以原理作指导而得的事实,或未经 理智整理不符合原理的事实,那就是道听途说,虚幻无稽,模糊影响的事实,而不 是有学理根据的科学事实。先从特殊的事实去寻求解释此事实的普遍的原则,次依 据此原则去解释其他同类的事实,就叫做依原则而求知。我们相信一件事实,不仅 因为它是事实,乃因为它合理。我们注重原理,乃是因为原理足以管辖事实,以简 驭繁,指导事实。总之,有一事实,必须能找出解释此事实的原则,有一原则,必 须能指出符合此原理或遵守此定律的事实。单研究事实而求不出原则,或不根据原 则而任意去盲目的尝试,胡乱的堆集事实,均不能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的实验,就 是根据理性的原则或假设,去考验事实是否遵守此原则。 (二)体验的方法: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要 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体验法垠忐有主观的成见,贵忘 怀自我,投入认识的对象之中,而加以深切沉潜的体察。体验本身即是一种生活, 一种精神的生活,因为所谓体验即是在生活中去体验,离开生活更无所谓体验。体 验法即是教人从生活中去用思想。体验法是要人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 命脉,以领会欣赏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观。体验是一 种细密的、深刻的、亲切的求知方法。体验即是“理会”之意。所谓理会即是用理 智去心领神会。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 特别适用。宋儒最喜欢用体验。宋儒的思想可以说是皆出于体验。而朱子尤其善于 应用体验方法以读书。他所谓“虚心涵泳”、“切已体察”、“深沉潜思”、“优 游玩索”皆我此处所谓体验方法。 (三)玄思的方法:所谓玄思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求形而上学的知识的方法。 此种思想方法,甚为难言。最简易的讲来,可以谓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 体”之法,也可以称为“由形而上观形而下,由形而下观形而上”之法。只知全体, 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 分,庶各部分可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庶可见 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着一偏。全体有二义,一就复多的统一言, 全体为万殊之一本。一就对立的统一言,全体为正反的综合,矛盾的调解。全体与 部分息息相通,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譬如,由正而反而合的矛盾进展历程,即是由 部分观全体的历程。 反之,由合,由全体以解除正反的矛盾,以复回双方应有的地位,即是从全体 观部分的历程,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 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现部分之 法。如朱于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事物之本末精粗 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就是能由部分而达全体,由支节达贯通,由形 而下的一事一物而达形而上的全体大用。又朱子复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 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这就是由 全体观部分而得到的境界。 总结起来说,我们提出的三种思想方法,第一种逻辑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条理 严密的系统,使我们不致支离散漫;第二种体验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问有亲切 丰富的内容,而不致干燥空疏;第三种玄思的方法,可以便我们有远大圆通的哲学 识见,而不致执着一偏。此处所谓逻辑方法完全是根据数学方法出发,表示理性的 基本作用。此处所论体验,实包含德国治文化哲学者如狄尔泰(Dilihey )等人所 谓“体验”和法国柏格森所谓直觉。此处所论玄思的方法,即是最平实最简要的叙 述一般人所谓辩证法。此种用“全部观部分”,“部分观全体”的说法以解释辩证 法,实所以发挥黑格尔“真理乃是全体”之说的精义,同时亦即表示柏拉图认辩证 法为“一中见多,多中见一”(多指部分,一指全体)之法的原旨。这三种方法并 不是彼此孤立而无贯通处,但其相通之点,殊难简单说明。概括讲来,玄思的方法, 或真正的辩证法,实兼具有逻辑方法与体验方法而自成为寻求形而上学的系统知识 的方法。 知道了一般的思想方法,然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那真是事半而功倍。 第一,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并且要 看著者所提出的界说,是否有系统的发挥,所建立的原则是否有事实的根据,所叙 述的事实是否有原则作指导。如是就可以判断此书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 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依据原则,发疑问,提假设,制范畴, 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第二,应用体验的方法以读书,就是首贵放弃主观的成见,不要心粗气浮,欲 速助长,要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切己体察,优游玩索,虚心涵泳。 须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以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要感觉得书之 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作就是在全国甚或世界学述之内去交 朋友,去寻老师,与作者或国际友人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把读古书当作尚友 千古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故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 即从这种读书的体验里去理会,去反省,去取精用宏,含英咀华,去体验古人真意, 去绍述古人绝学,去发挥自己的心得。这就是用体验的方法去读书,也可以说是由 读书的生活中去体验。用这种的读书法,其实也就是一种涵养功夫。由此而深造有 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致 限于粗疏浅薄偏激浮嚣。 第三,应用全体看部分,从部分看全体的方法以读书,可以说是即是由约而博, 由博返约之法。譬如,由读某人此书,进而博涉及此人的其他著作,进而博涉及与 此人有关之人的著作(如此人的师友及其生平所最服膺的著作)皆可说是应用由部 分到全体观的方法。然后再由此人师友等的著作,以参证、以解释此人自己的著作, 而得较深一层的了解,即可说是应用由全体观部分的方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 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趋势,由某一学派的立场去 观认某一家的地位,由某一家的著作以代表某一学派的宗旨,由全书的要旨以解释 一章一节,由一章一节以发明全书的精义,均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 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玄思方法以读书。 此法大概用来观察历史,评人论事,特别适用。因为必用此法以治史学,方有 历史的透视眼光或高瞻远瞩的识度。由部分观全。体,则对于全体的了解方亲切而 具体,由全体观部分,则对于部分的评判,方持平而切当。部分要能代表全体,例 证全体,遵从全体的规律,与全体有有机关系,则部分方不陷于孤立、支离、散漫 无统纪。全体要能决定部分,统辖部分,指导部分,则全体方不陷于空洞、抽象、 徒具形式而无内容。 因为此种玄思的方法,根本假定著作、思想、实在,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 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实在,须用以全体观部 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总之,我的意思,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能自用思想,不仅可读成文的 书,而且可读不成文的书。知道如何自用思想,有了思想的方法,则读书的方法, 肉可纳绎推演出来。必定要认真自己用思想,用严格的方法来读书,方可以逐渐养 成追求真实学问,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即不致为市场流行的投机应时,耳 食袭取的本本所蒙蔽、所欺骗。须知不肯自用思想,未能认真用严格的方法以读书, 而不知道真学术惟有恃坚苦着力,循序渐进,方能有成,实不能取巧,亦是没有捷 径可寻的。如果一个人,能用坚苦的思想,有了严密的读书方法,那缺乏内容,肤 浅矛盾的书,不经一读,就知道那是没有价值的书了,又何至于被蒙蔽呢?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关于读书的价值,读书的神圣权利,和读书的搏斗精神。 人与禽兽的区别,虽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根据科学的研究,却只有两点: (一)人能制造并利用工具,而禽兽不能。(二)人有文字,而禽兽没有文字。其 实文字亦是一种工具,传达思想、情感、意志,精神上人与人内在交通,传久行远 的工具。说粗浅一点,“人是能读书著书的动物”。故读书是划分人与禽兽的界限, 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即所以与同时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 谈。读古人的书即所以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即可以享受或吸取学问思想 家多年的心血的结晶。所以读书实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要想不放弃此种神圣权利,堂堂正正地作一个人,我们惟有努力读书。 读书如登高山,非有勇气,绝不能登至山顶,接近云霄。读书如撑船上滩,不 可一刻松懈。读书如临战场,不能战胜书籍,利用书籍,即会为书籍所役使,作书 本的奴隶。打仗失败只是武力的失败。而读书失败,就是精神的失败。朱子说: “读书须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最足以表示这种如临战阵的读书精神,且足 以作我们读书的指针。 (本文是1943 年秋天在重庆小温泉给全体新生讲课的讲槁。)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