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议会大厅中与错别字的决战――法国全国听写大赛散记 这不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战斗,它倒更像是一场奥林匹克竞赛,但参赛者不凭 发达的肌肉、彪悍的体格,而是凭借聪明的脑瓜、强劲的记忆和笔下的功底。 1993 年法国全国听写大赛的总决赛于12 月11 日在国民议会所在地――波 旁宫扇形的会议大厅――举行,有幸通过选拔进入决赛的共141 人。 据我的了解,一年一度的“听写”赛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初衷是唤起公 众的注意,共同捍卫法兰西语言的纯洁以及使用的标准化。 随着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波一阵阵地袭入欧洲,自诩为文化大国的法 兰西面对美式工业化文化滔滔不绝的巨澜显得忧心忡忡。美国俚语、词汇大量涌入 法语,造成法语在使用上的混杂及其国际用语地位的动摇;同时由于广播、电视、 卡通读物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爱读书;加之学校语言教育质量的下降, 许多人虽会听会讲法语,但却写不好法文,一动笔则错字连篇。 众所周知,法语作为拉丁语系的一种拼音语言,其拼写与读音有着较多的共同 规律,一般情况下,能读就能写;故而学校教育在指导学生规范拼写时做的努力不 大。久而久之,一些词的拼写在许多人心目中便模棱两可;另外,广告中词语大量 的故意错用(在这点上,我国的广告业倒是学得不慢,如“酒”[ 久] 经考验、 “码”[ 马] 到成功,等)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误导作用。 为提高法国人的正确拼写意识,不光说好漂亮的法语,而且写好优雅的法文, 《读书》杂志、三大辞书出版社、两家广播电视台与一些工商企业联合发起了全国 性的听写比赛。所谓“听写”,本是小学生语言训练的基本作业之一。记得我在学 校学法语时,老师就常常给我们做听写,读一段文章,让同学们逐字逐句地默写下 来,看谁的拼写错最少。 一篇听写,如能将拼写错误压在三个以下,就可以得“优秀”了。 当然,法国全国比赛的听写课文要远远难得多了。我早就风闻听写比赛的难度, 到巴黎后曾在图书馆借到过以往各年的“试卷”,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决赛 时所念的文章由语言学家精心炮制,不但内容离奇,而且文字刁钻古怪,内中充满 了语法“陷阱”,连篇都是让人“一不小心就会钻进去的圈套”。 比赛组委会的工作搞得一年比一年有声色,近几年的决赛地点均选择在历史文 化的“圣地”:国家图书馆阅读大厅、巴黎大学索尔邦学院梯形大剧场、卢森堡宫 参议院大厅……真不知道今后会不会“进军”总统府。据说,来年的决赛要定在纽 约的联合国会议大厅,看来,法国人宏扬法兰西灿烂语言的下一个战役要打到“死 敌”美国佬的家乡去了。 每次决赛时,组委会还往往邀请一些议员、部长、影视明星、工商巨富作为嘉 宾,参加“安慰赛”,让他们在现场同决赛选手一起经受大赛的考验,故意“出” 他们的“丑”,以期更多地吸引公众的注意。 在法留学四载,每年一到听写决赛的日子,我一定准时地打开电视,收看比赛 实况,并在主持人的“照本宣科”下,乖乖地跟着一笔一划地默写。无奈水平有限, 每年的错误都在30 个以上。 课文听写的前一半,青少年和成年选手都要做,后一半则专门由成年选手来做。 每当念到一半时,电视主持人“老师”便会告知一声:“青少年组听写到此为止。” 接下去的那一半,“圈套”更多…… 决赛之后,稍事放松,主持人便公布答案。借助于电视屏幕,书写的“正解” 一目了然地现于观众眼前。语言专家们也在此时被请出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评点关键词语,令正选选手和特邀嘉宾悲喜各异,有的懊悔莫及,有的得意洋洋, 有的望洋兴叹,有的开怀大笑。 mpanel(1); 1993 年的决赛共决出成年专业组(语文工作者)、成年业余组、青年组(17 岁以下)和少年组(14 岁以下)四名冠军,他们的错误分别为0 、0 、2 、3 个, 而少年组第三名的错已达5.5 个了。 一年一度与错别字的决战总是令我亢奋不已。法国人始终如此“疯狂”地在捍 卫自己语言文化的传统,确实令人敬佩;对比中国,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不也相当 繁重吗?看看我们的图书,有多少新书是别字连篇,错误百出啊,看看满大街店牌、 广告、招贴上比比皆是的错别字,实在叫人触目惊心。面对“歌午餐厅”,面对 “欢渡春节,男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