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寻找关汉卿 呼唤成兆才 --记两首没有上市流行的歌词 (一) 我曾经向几位荣获戏剧“梅花奖”的青年试问点滴文艺知识,回答使我颇感悲 哀。几朵“梅花”都只知关之琳,不知关汉卿;只知成方圆,不知成兆才。 此文开篇,先得向一些年轻朋友作一番ABC似的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今北京 市)人。早年曾作太医,一生未当官员。寄身梨园,浪迹青楼,嘻笑怒骂皆成戏文。 写作《窦娥冤》、《救风尘》、《智斩鲁斋郎》等六十余种剧本。揭露封建社会黑 暗腐败,矛头直指皇亲国戚、贪官污吏、衙内公子、地痞流氓。敢为受害平民百姓 鸣冤雪恨,尤其是同情民间妇女的苦难遭遇,歌颂她们的斗争精神。早被元代野史 《录鬼簿》列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1958年又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 文化名人”。 九十年代初,天津电视台筹拍电视系列片《寻找关汉卿》,特邀我撰写主题歌 词。那时我手头正忙,推托不诸影视高深,岂敢班门弄斧。 自谦婉辞之后不久,我为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所作主题歌词《十面埋伏》 播出,反应极为强烈。引得天津电视台导演俞伟再下决心,不惜多次函电敦请曰: “《寻找关汉卿》主题歌词非君莫属。” 盛情难却,使我想起田汉先生力作话剧《关汉卿》里一个动人的“约稿”情节。 女伶朱帘秀鼓励关汉卿大胆写作杂剧《窦娥冤》,甘愿与剧作家风雨同舟:“你敢 写,我就敢演!”关汉卿回答红粉知己:“你敢演,我就敢写!” 催我动笔的俞导演,却是一位早生华发的老大哥。我拨通长途电话,慎重告诉 他:“古称《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我争取把歌词写成有韵之杂文。很可能是 ‘麻辣烫’啊!你会不会是叶公好龙呢?” 俞伟慷慨陈词:“你敢写,我就敢用!” 我拍案应诺:“好,你敢用,我就敢写!” 于是,我挥笔蘸满激情,苦吟出歌词《寻找关汉卿》-- 忧患出杰作 愤怒出诗人 世上波澜涌笔底 民间疾苦入戏文 一曲窦娥冤 千古关汉卿 升官图上无踪影 录鬼簿里占头名 同少年朋友追星族 可知这中华英才 梨园巨星 江山换年代 美丑贯古今 贪官污吏没绝种 公子行内又横行 再斩鲁斋郎 重演救风尘 阳光之下有阴影 盛世更需秉笔人 向众里寻他千百度 何处有前辈灵魂 当代汉卿 (二) 无独有偶,去岁正当纪念成兆才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某地方电视台为此筹拍电 视连续剧,也邀我撰写主题歌词。 成兆才:近代杰出的戏曲作家,评剧的主要奠基人。原籍直隶滦州(今河北滦 南县)。出身贫苦农家,曾为地主佣工。初以“东来顺”的艺名搭班,走乡串镇演 唱“彩扮莲花落”;后带班子进城,逐渐创始评剧。创作改编剧本一百余种,培养 大批优秀演员。其代表作《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反映人民心声,抨击邪 恶权势,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和浓郁的乡土特色,被誉为“民间戏圣”。 成兆才与关汉卿类型相似,题材略同。以我一支秃笔,刚作歌词吟罢“杂剧班 头”,再用歌词形式重唱“民间戏圣”,这就犯难了。弄得好是姊妹篇,弄不好是 一道汤。接不接这个活儿呢?我把犹豫心情摊给约稿人。 此公是我神交已久,却未谋面的剧界同行。他受电视导演委托,约我加盟写词, 遥隔千里打电话,特快专递寄剧本……迫切之意与天津俞伟导演催稿相仿。也是从 《十面埋伏》谈起,也是以“非君莫属”定局。 又一次盛情难却。我只好潜心钻研剧本,领会“戏圣”精神。十集电视剧内容 丰富,线索纵横。我理顺思路,调准视角,发觉贯串全剧的主线和主脑是民间戏圣 与其代表作《杨三姐告状》的成因。成兆才逆境创业,苦海弄潮,岂止一颗敬业心, 更有满腔正义感。他长期积累素材,一朝瓜熟蒂落,敢于将生活中轰动社会的命案 新闻搬上评剧舞台,加以艺术再创造,为屈死亡魂喊冤,替告状民女壮胆。因此触 犯盘根错节的邪恶势力网,迫使黑暗的统治当局下令禁演《杨三姐告状》。屡演屡 禁,屡禁屡演。成兆才为《杨三姐告状》及整个评剧艺术牺牲了家庭幸福,付出了 血泪代价,终使好戏流传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呼唤成兆才,成兆才呼唤我,回音交响,灵感奔腾, 快笔挥洒,细心锤炼,拨通长途电话,向约稿人口述歌词《民间戏圣》-- 莲花落 戏摇篮 根子深深扎民间 真话来自老百姓 戏圣出在草台班 老百姓 草台班 好人一生不平安 看戏娱乐唱戏苦 禁戏横蛮写戏难 唱戏苦 写戏难 知难而上又开篇 倾诉民间血和泪 揭露官场骗与瞒 哪怕是砸了笔砚 摔了琴弦 割了喉管 断了舌尖 禁不了好戏流传 防民之口如防川 禁不了好戏流传 余音绕梁到今天 (三) 两首歌词分别交卷,两地编导都表示满意。这里不去赘述验收歌词时那些赞语 和诺言,总之君子协定,我没设防。 殊不料从此杳如黄鹤,信誓旦旦变为后果茫茫…… 最近从旁处获悉;电视系列剧《寻找关汉卿》经费告急,筹款无效,早已停拍 散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那歌词当然伴随剧组搁浅了。 经济制约文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俞伟老大哥有苦衷,我可以宽容,并替 他痛惜前功尽弃。 “关汉卿”夭折,“成兆才”怎么了!前日我主动电询约稿人,才知那部电视 连续剧拍摄完毕,近期播出。但拙作歌词早在开拍之前就被剧组一笔勾销!还没到 审查那一关,就自己吓自己,赶紧削去锋芒。但绝不怕词作者,无须打招呼,毙你 没商量。 区区小事一桩,我仍然可以宽容。设身处地替人家想一想,玩电视不是写杂文, 娱乐圈子不是文学殿堂。在那种地方干活儿,依附性太强。哪个环节通不过,哪座 衙门没点头,都得改弦易辙,低头绕道,委曲求全。只要能够荷蒙思准通过,道义 和信诺靠边去吧。 恕我直言,用上述那些招儿,尽可拍摄其他题材,若拍民间戏圣便成悖论!拍 摄者自己的精神境界如何?与拍摄对象成兆才的铮铮风骨一比,岂不是相差太远, 甚至背道而驰了么? 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体制原因,已是根深蒂固,亟待勇者改革。正如拙词宣告: “盛世更需秉笔人”! 两首词虽短,自信不是平庸之作,何必一定要靠电视传播,自行公诸于众吧。 万恶的旧社会尚且禁不了好戏流传;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民主时代,难道还会 限制两首小词发表么?! 1995年9月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