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谈谈“鉴赏辞典热” 自从《唐诗鉴赏辞典》一炮打响以后,这几年各种各样的“鉴赏辞典”蜂拥而 上,形成我国出版史上从未有过的“鉴赏辞典热”。现在,从《诗经》、《楚辞》, 唐诗、宋词、元曲,到各种古典文学名著,差不多都有鉴赏辞典,到底一共出了多 少种,恐怕已很难统计。而且“撞车”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既有《古文鉴赏辞典》, 又有《古文鉴赏大辞典》;既有《中国新诗大辞典》,又有《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而有关《红楼梦》的辞典,竟有四五种之多。 有人对这种现象颇有非议,认为是“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资力”。 但我却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毫无疑问,在短短几年之内,一窝风地推 出这许多辞书,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粗制滥造、抄袭剽窃之作,表现出某些出版社 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心理,这是值得深刻检讨的。但从积极方面看,我国的古 典文学浩如烟瀚,为了普及阅读和开展学术研究,不妨有一些这方面的辞书,作为 辅助读物加以正确指导。即使同一题材,也不妨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互相比较, 优胜劣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质量,活跃学术空气。须知, 任何一部好的辞书,决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总需要在积累和磨炼中逐步完善。解放 前,《辞源》、《辞海》、《辞通》、《辞林》……也是争奇斗妍,层出不穷。但 经过读者的鉴别和时间的考验,最后还是《辞海》和《辞源》站住脚跟。然而《辞 海》和《辞源》仍旧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反复修订,自我更新。可见,这一工作是永 远无止境的,我们只能要求辞书越出越好,精益求精,编得各具特色,而不必过于 计较品种多寡和题材重复,认为太多了,可以休止了。 目前的鉴赏辞典,大致上可分两类:一类偏重于赏析,严格地说,这不是辞典, 而是名篇的选注和讲解;另一类偏重于训诂,即把作品中的疑难问题,包括典故、 名物等等一一加以考证和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求得全面的鉴赏。应该说,前一类 具有普及性,后一类着重学术性。例如《金瓶梅》这部古代小说,现在已有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的《金瓶梅鉴赏辞典》,就是属于前一类,它有《人物篇》和《情节 篇》,都是根据原著进行摘引、缩写和讲解,主要是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而即 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鉴赏辞典》,除了同样有“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这两大内容帮助赏析外,还分“方言俗谚”、“诗词韵文”、“历史典故”、 “官制礼仪”、“戏曲曲艺”、“宗教哲学”、“风俗游艺”、“饮食服饰”、 “陈设器用”等十余个门类,对《金瓶梅》一书中的难解问题进行全面的考释,它 实际上也是对明代社会生活进行一次百科全书式的分类研究,它的学术价值已经超 越了鉴赏《金瓶梅》一书。所以这两本同名同姓的辞书,具有不同特色,读者完全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mpanel(1); “鉴赏辞典热”该不该降温?我认为,最好不要用“降温”或“升温”的提法, 而应该让出版社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近几年的利弊得失、经验教训,从而使出版 辞书这一严肃的工作永远置于恒温之中。 《新民晚报》1990 年1 月12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