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咬文嚼字”之余 我国的文字,特别以文字组成的文学作品,常常像一段甘蔗,需要用利齿咀嚼 品味,才能渐入佳境,越吃越甜。同样,纠正错别字和病句,也要一口一口地啃, 一块块地吃,就像对待敌人一样,务必坚决、彻底,消灭干净而后快,这就是所谓 “雠校”,所谓“咬文嚼字”。 方块汉字,不但数量多,而且歧义、写法、读音也多,加上古今各地使用习惯 的不同,所以要做到准确、规范、划一,即所谓“纯洁化”,是非常艰难的。建国 以后,简体字在大陆推行了几十年,原已有了较深的群众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场合又不得不恢复繁体字的使用,这样,繁简混淆,更造成 了字体的驳杂混乱,讹舛增多,因而有“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之说。除 了繁体字和简体字互相纠缠以外,还有古体字、异体字、通假字的麻烦。 前不久,看到《文汇读书周报》上刊载著名学者、作家,从事文字工作达数十 年之久的前辈编辑张中行老先生的《动笔前想想如何?》,又引发了我关于这一问 题的进一步思考。 谁都知道,语言文字是一种动态的约定俗成的思想符号和交际工具。它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有些字和词在逐渐消亡,有些字和词在不断滋生, 有些字和词的含义起了变化,有些字和词逐步被别的字和词所取代。人民群众既是 语言文字的创造者,也是语言文字的改革者。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只有顺遂人民群 众才能奏效,才能行得通,而人民群众的活力和智慧,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只 要回想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中,上海地区新冒出来的词汇和流行语有多多 少少。“不要太潇洒”,那种反诘的语法就够巧妙了,而“潇洒”一词所包含的新 内容,更非前人所能想象和理解。“淘浆糊”这句流行语也可作多种解释,“淘”、 “掏”、“捣”三种写法互见,大概它还在发展中,具有未定型的特征。 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杂文(刊于1992 年8 月18 日《解放日报》),提到 现在有人把成语“唾手可得”、“传宗接代”、“郎才女貌”,写成“随手可得” (或垂手可得)、“传种接代”、“郎财女貌”我认为改得有理,是现代人的一种 创造。 mpanel(1); 正像“每下愈况”、“反唇相稽”、“相形见绌”、“莫名其妙”,现在被很 多人写成“每况愈下”、“反唇相讥”、“相形见拙”、“莫明其妙”,并已被社 会所认可,不视为错别字一样。至于简体字、繁体字孰存孰亡,或者两者并存,我 以为也要经过历史的检验,最后由人民群众取舍决定。过去我与台港朋友们通信, 他们都对我们的简体字难以辨认感到头痛。经过这几年的交往,现在我已经在他们 的信件中发现个别简体字了,足见日长时久,两种字体必然会在碰撞中互相吸收互 相趋同。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伟大的汉字,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靠汉字哺育成长的, 都有“恋母情结”。我相信,将来实现祖国统一,实现全世界华人的大团结,汉字 的流通范围一定还要扩大,一定会在发展中逐步做到准确、规范、划一,出现“书 同文”的局面。 “咬文嚼字”完全必要但“水至清则无鱼”,汉字的纯洁性也只能是相对的, 有限度的过分拘泥苛求是没有必要的。 《文汇读书周报》1995 年10 月28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