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乾隆下江南轶闻 乾隆六下江南,是清朝中期的一件大事。官方史书称此举为“旷世盛典”。 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僚、文人,更赋诗撰文,竭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据梁章钜《 楹联丛话》记载,乾隆甲辰(1784 年)南巡时,刚逢闰三月,杭州有一户人家贴 出对联云:“一岁双春三月闰,六巡两浙万民欢。”此联对仗工稳,浑然天成,而 颂扬之意溢于言表,深得乾隆的欢心。 当然,所谓“万民欢”云云,乃是粉饰之词;实际情况是,老百姓为了迎接銮 驾,穷于供应,百事俱废,真是苦不堪言。但此种实况,绝少形诸笔墨,记录下来, 唯无锡有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名叫黄印,在一本《酌泉录》中秉笔直书,略有透露, 留下一些亲见亲闻的珍贵史料。例如写乾隆南巡时,按站设营盘,每一营盘高约三 尺,占地三百余亩,四围植大木桩,桩内钉以木板,填以山泥、黄沙、巨石,务令 坚实;表面用细土,油灰涂抹,光润可鉴。营盘对面,又筑照墙,长近二里,绘龙 凤杂彩。这项工程,晓夜填筑,役民无算。又如皇帝乘坐的御舟所经之路,有屋者 沿河钉木桩,架板为复道,朱木为栏,曲折可观,以便纤夫拉纤。此外,沿途或设 竹篱茅舍,点缀村庄佳景,或令民居店肆油漆一新,无屋处筑墙掩之。这些费用, 有的分段摊派,有的官府出小头,民间出大头,而名义上俱开官办云。耗费最巨的 是,遍地皆彩灯,有牌坊的地方更需买木料、布匹、彩绸装饰,以至于一处灯彩, 多者费达千金。每户人家,门上都要悬挂大红灯笼,书写颂圣对联,并设香案,桌 围以黄布画团龙。当时,百工俱集,日夜劳作,皆无闲暇。各店铺以木行赔累最多, 次则绸布行、麻袋行、芦席行、窑行。“钉铁颜料,应用物件,发价扣克,得半为 幸矣。”有人曾写组诗二十四首,微讽康熙南巡,其中一首云:“两淮合口颂虞唐, 收债何曾似孟尝?用尽泥沙全不恨,太平天子不征商。”这首诗完全可以移咏于乾 隆南巡,说明这种浩繁的摊派和差役,对百姓来说,是多么深重的灾难! mpanel(1); 但后来,乾隆大概也觉察到这种“南巡盛典”耗费物力太甚,不宜再举行了, 据易宗夔《新世说》记载,乾隆当了太上皇后,曾对直隶总督吴槐江说,“朕在位 六十年,并无失德,只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为作无益害有益;如果今后皇帝 南巡,你不谏阻,就对不起朕呵!”假使这段资料可靠的话,乾隆还算是英明的了。 走笔至此,想到有关乾隆下江南的小说、曲艺、戏剧、电影、电视剧多至不计 其数,但不知为什么这些作者的兴趣都集中在武侠打斗和风流韵事上,编造一些荒 唐无稽的故事。是否可以换换口味,面对史实,写出一些关切民瘼、警世资治的作 品来呢? 《解放日报》1993 年8 月22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