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读墨人评点《红楼梦》 西方有句谚言:“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意谓根据个人禀赋、经历 和修养的差异,必然会对莎剧《哈姆雷特》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中国的《红楼梦 》也是如此,所以有“说不尽的《红楼梦》”之语。仅就评点批注而言,从《红楼 梦》诞生至今,有名有姓的批注者就有二十余人,尤以脂砚斋、畸笏叟、王希廉、 张新之、姚燮等人最为著名。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峡两岸有两位 文学家参与《红楼梦》的批注,这应该说是红学界也是文学界的新事、巧事。 大陆的王蒙先生批注的《红楼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我还来不及细读,暂且 勿论。今天,我要着重谈一谈的是台湾墨人先生的批注《红楼梦》(湖南出版社出 版)。 墨人,原名张万熙,江西九江人,1920 年生。他创作五十余年,有小说、散 文、诗歌和学术著作五十余种行世,其中尤以一百六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红尘》 一书,被称为近当代中国社会风云变迁的缩影,有“当代《红楼梦》”之誉。墨人 由此获得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赠的二十世纪文学杰出成就奖。他一生服膺曹雪 芹,崇拜《红楼梦》,曾出版《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一书,在台湾广为流传。评点 《红楼梦》是他的红学研究的新贡献。 墨人评点的《红楼梦》有什么特点?简言之,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曰修订,即 对《红楼梦》每一回的开头和结尾,凡与前、后回的故事情节有交叉牵连跨前延后 的地方,都作技术性调整,务使故事叙述完整,段落分明,删去“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悬念俗套。二曰修改与内容不符的回目和原著中明显的笔误 和不合理的叙述,如《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忽大忽小,时序的颠倒,族辈排行的 错乱等等,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墨人的有些改笔是耶?非耶?还有待于细细商量, 这篇短文恕不一一赘述。三曰评点批注,我统计了一下,墨人共写了四百四十余条 眉批。这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的集中展示,也是他对《红楼梦 》的思想、艺术、人物和研究方法的明确表露。我的这篇短文拟重点谈这方面的意 见,因限于篇幅,也只能择要而谈。 墨人是一位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的小说家,所以他明确声称,他不搞考证,光从 文本切入,从艺术视角着手,重点研究《红楼梦》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功与失败、 经验与教训。他的绝大部分的批语都属于艺术鉴赏、艺术评论,包括全书的结构布 局、情节推进、悬念设置、人物塑造、景物描写、语言特色等等。显然,这都是他 饱含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例如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从开卷第一回就接好的,但 曹雪芹善于造势,善于故布疑阵,所以读起来还是柳暗花明,扣人心弦。墨人的几 十条批语把黛玉必败的全过程层层剥析,揭示得条理分明,脉络清楚,好像一位导 游,既为你指点迷津,又让你饱览胜境,确实起了导读的作用。 墨人的批注,虽然走的是旧评点家的老路,但他用的是现代人的观点,现代人 的语言,为现代人提示的。如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那一回,赵姨娘闹事,探春不顾 生母情面,仍秉公办事。墨人在此处批道:“作者是写宗法社会的伦理观念,而不 是写探春不近人情。如以现代人观念批评探春便不合理。”这就是提醒读者,不要 忘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赵姨娘虽然是探春的亲娘,但她的奴婢身份并没有 完全改变,所以探春只能按则例办事,无法徇情。这是历史的局限,是不能错怪探 春的。又如第二十回,宝黛发生口角和思想冲突,墨人批道:“作者的心理描写妙 极,决非以心理描写标榜的西方作家所能望其项背。”这牵涉到中西方文学作品的 比较研究,可惜这条批语不能把中西方的心理描写的特点略加申述,以飨读者。 墨人对曹雪芹的写作技巧推崇备至,好话说尽,但个别地方也有批评,指出其 白璧微瑕之处。如说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十首怀古诗,游离主题,“稍嫌累赘”, 确有些道理。但第七十六回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联句那一段,墨人批道:“五十回 ‘芦雪亭争联即景诗’已够热闹缤纷,湘云黛玉亦大展才华;此回再写湘云黛玉联 吟,稍嫌卖弄。七十五、七十六回均写中秋赏月,其实可以并作一回,我之所以未 并,在于保持章回的匀称。”当然,敢于向权威挑战,这种精神值得钦佩,但我认 为,墨人此批未妥。 须知曹雪芹写小说惯于用对比手法,芦雪亭联句之热与凹晶馆联句之冷,恰恰 形成强烈对照,暗示贾府韶光已逝,败象渐显。综观七十五、七十六回写中秋赏月 文字,均有加重压抑气氛、平添凄凉色调的作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评论,过去的评点家历来分扬林抑薛与扬薛抑林两派。 而且很多人都固执己见,以偏概全,好的一切皆好,坏的一切皆坏,犯了绝对化、 有失公允的毛病。墨人虽然也属于扬林抑薛一派,但他以平常心冷静地客观地看待 一切事物,所以能看得深,看得透,避免意气用事,而且能抓住一些本质的问题。 如第四十二回宝钗教育黛玉那一段,墨人的批语写道:“宝钗满脑子世俗思想、功 利观念,与黛玉诗人气质,至情至性,相去甚远。这是本质上的冲突,较之爱情冲 突更甚。作者切实把握了这一重要关键。”又如对王夫人和贾政,墨人有一条批语 云:“王夫人先屈死金钏儿,再屈死晴雯,又将芳官等三人让拐子带走,乃大糊涂 人,非大善人。她的外貌忠厚,内无心机,与贾政的方正迂腐,作者着笔不多,但 很成功。”(见第77 回)”这些批语者坚持两分法,公正客观,符合实际,富有 说服力。 墨人对后四十回的评价,认为并不亚于前八十回,特别对调包计、黛玉焚稿、 贾府抄没、贾母王熙凤结局等章回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所以他认为: “高鹗‘辑补’后四十回信而有征,‘续写’云云,则是胡适的猜测、武断。 其所以如此,因胡适毕竟是学者,非小说作家。”(见第5 回批语)是的,过 去大陆的红学家几乎都沿袭胡适的观点,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程伟元的续作。但 笔者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中必有曹雪芹的部分残稿,高、程是根据残稿辑补而成的。 《红楼梦》之所以能以全璧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后四十回中的关键几回写得好,写 得感人肺腑,所以整个作品树立起来了,站稳了。现在看来,笔者与墨人先生的观 点竟然大体相同,不谋而合。当然,对后四十回的总体评价,还有不少争议,过分 抬高或过分贬低,都是不恰当的。 mpanel(1); 墨人对曹雪芹的思想渊源,或者说《红楼梦》的主题,也有他独特的看法。他 认为: 他(指曹雪芹)的思想渊源于老庄(原文如此,似应改为老子),又深受庄子、 阮籍、嵇康等人影响,所以《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走的是道家出世派的路子。 《红楼梦》一开始就制造了一个道家神话,宝玉出家后又被封为“文妙真人”, 这更是道家出世派的封号。书中虽然也谈儒学,也谈佛理,但那只是衬托(又见墨 人《论曹雪芹思想与红楼梦写作技巧》一文)。 谈到曹雪芹的思想渊源,首先由于传记材料极为有限,无法详谈。即使谈《红 楼梦》的主题思想,也因问题复杂,不是这篇短文所能谈清楚。但鲁迅早就说过: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 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用 《易》来理解和诠释《红楼梦》的早有人在。但无论哪一种单一的思想、单一的主 题都不能包涵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和立意是多重的、复合 的,所以每个人只能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某个角度作出自己的 理解和诠释,不必强求一律,也不必强加于人。墨人先生的观点完全可以保留,也 应该受到尊重。至于他附会贾宝玉所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为道家生化理论”(见第二回批语),以及推测曹雪芹“亦通命理”(见第八十 六回批语)等等,别人也可以不同意,可以各抒己见。 总之,《红楼梦》是道地的中国文学作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 神财富。非常高兴台湾墨人先生批注的《红楼梦》在大陆出版,希望两岸学人共同 努力,进一步夺取红学研究的新成果。 《书城》1996 年第3 期,略有修改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