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鲁迅研究书录》 几年前,就听说南京图书馆的纪维周同志在着手编辑鲁迅研究专著书目这样的 工具书了。我当时就觉得,纪维周同志担当此任,是最适当的人选: 早在50 年代初,他就在报刊上发表短文,对鲁迅生平、著作进行介绍,30多 年来,未曾少懈,是一位勤奋的鲁迅资料研究家;他又在图书馆工作,查阅资料更 比馆外人方便得多。因而,我相信这部书是能够编得好的,对《书录》的问世,不 胜企望。当然,在相信与企望的同时,我也有点殷忧: 自1981 年鲁迅诞辰一百 周年以来,鲁迅研究专著的出版,无须讳言是跌入了谷底了。当此之时,这样的工 具书,出得来吗?我的殷忧,看来并非虚妄:从纪维周同志编辑此书的1984 年, 到书目文献出版社以2900 册的印数,慨然开机,于1987 年7 月印出第一版,其 间为此书而“找婆家”就花掉了3 年时间。拿现在的出版周期来讲,虽然不算最长 的,也难说效率很高了。写到这里,实在得感谢书目文献出版社,感谢他们出版了 这样一部大工程,大气魄,同时有功德的著作。他们是无愧于社会主义出版家这个 称号的。 虽然,对这部大书编撰的消息闻知已久,而一旦这部七百余页,百余万言的16 开本巨编摆到我的案头,我仍然惊叹欣喜之至。几十年来,编辑鲁迅研究专著的工 具书也曾出现过。起码,纪维周同志本人,1956 年就草编过一次,收书四十余种, 同这本《鲁迅研究书录》相比较,粗略得可怜。尔后,沈鹏年同志有《鲁迅研究资 料编目》出版,其中收录此类书目,也仅五百余种,且以后未能补充重版。到了80 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上、下两册《鲁迅研究资料索引》行世,收书是更多了, 可惜体例远无《书录》完整细密。 因而可以说,这《鲁迅研究书录》,无疑是自1922 年到1983 年六十年间, 集鲁迅研究专著之大成的纪程之编。所收书中的1426 种有关鲁迅研究的书刊,从 广度、深度上展示了近六十年来几辈鲁迅研究工作者耕耘的辛劳和丰硕的收获,也 从某些侧面说明了鲁迅研究之所以成为当今“显学”的原因。 固然,每个鲁迅研究者,哪怕是专门从事这一门类的专家,不可能、也不必读 尽这1426 种书刊,但却有必要经常翻翻这部《书录》。《书录》为喜读鲁迅作品 的读者,也为有志于鲁迅研究的人们,提供了全面的、便捷的、清晰的工具和路标。 像当年《书目答问》一样,《书录》一编在手,可以省却多少东寻西觅的功夫!更 不用说,它对于鲁迅研究的深入开展将起到多么巨大的促进作用! 《书录》最大的特色是收罗宏富。它既收研究专著,也收有历年所编鲁迅研究 期刊和工具书,而后者又往往是书目工具书所不收的,似乎有点各不相扰的味儿; 它既收研究专著,又收通俗读物,连几十页的小册子也收存无遗,而后者又往往被 不屑一收;它既收内地历年的出版物,又尽其所能地收录港澳地区有关出版物。更 值得称道的是,它在收录观点正确的专著的同时,对于观点不同的,甚或观点明显 谬误的也不使漏脱,连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御用班子编著的著作,或者“四人帮” 本人如张春桥、姚文元昔年之著,也一一录存。这种编辑办法,正是工具书的本色 :巨细不遗,正反兼收。这使我想到,我们一些工具书或资料汇编一类的著作,往 往着意舍弃畸形年代产生的观点错误的著作或文章。有的编者,竟然可以对同一人 的著作大加删削,“去芜存菁”,美其名曰爱护作者、尊重作者,岂不知却给作者 帮了倒忙,割裂了历史。非历史主义或反历史主义的编撰办法之不可取,就在于它 实际上取消了历史,因而它不可信,信不得。纪维周同志说得好:“因为这是工具 书,它应客观反映情况。至于图书的好坏,自然要靠研究者自己去鉴别。”“客观 反映情况”,保证了《书录》的科学性、翔实性和可信性。 1426 种鲁迅研究书刊的分类问题,《书录》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 60 年来,研究鲁迅的专著论文,量大面广,几乎可以涉及到鲁迅生平和著作 的一切方面。倘若分类太粗,自然会查阅不便,倘若分类不当,则又失去工具的意 义。曾见过同类书目,用编年体。自然,这也不失为一法,但可能只适合用于书目、 论文不多的专题,若用于收书众多的书目,势必成为理不出头绪的糊涂账。纪维周 同志先把全书分为10 大类:鲁迅传记及有关资料、鲁迅研究总论、鲁迅思想研究、 鲁迅著作研究、鲁迅专题研究与辑录、其他有关鲁迅的资料、鲁迅作品今译与改编、 鲁迅与青少年读物、鲁迅研究的专刊、研究鲁迅的工具书。10 大类,虽然不一定 十分确切,但基本上也就囊括了千余种书刊的内容了。10 大类中,书刊多寡不一, 有的甚少,有的极多,这就有必要再加分类,比如鲁迅著作研究一类中,就分设了 鲁迅作品研究与介绍、论鲁迅的创作、鲁迅全集研究、鲁迅小说研究、鲁迅杂文研 究、鲁迅的散文与散文诗、鲁迅诗歌研究、鲁迅书信与日记研究、鲁迅作品教学9 个方面。9 个方面之中,又视书目性质与多寡再加细分,以鲁迅小说研究方面,又 分出了总论、《呐喊》与《彷徨》、《故事新编》研究。这样,已可谓之很细了吧! 并不。鲁迅小说研究,成果甚多,于是又在《呐喊》与《彷徨》之下,再设《阿Q 正传》研究,《故乡》研究,《狂人日记》、《药》、《祝福》研究。工具书讲究 分类的精确详细,利于检索,《书录》是做到了的。 《书录》的另一特色是每部书刊前边,均写有简短的提要文字,这些文字,或 交待版本源流,内容大要,甚或连装帧设计的特点,亦尽行写出。这些文字,不照 搬所录书籍的内容提要,而经编者以自己的眼光作客观的评价,并在一些地方,进 行了简明切要的考证。应该指出,长时期以来,二三十年代的图书,现在几成珍本, 借阅十分困难,大抵被藏之深阁,一般读者、研究者无由翻览;港台刊本,不仅原 本难觅,有时连书目也渺然不可知。《书录》的提要、图书目次之设,足以使读者 大开眼界。笔者孤陋寡闻,以前听说过有一部《鲁迅家乘及其轶事》的书稿,也从 别人的论文中看到对此书的引文,但此书系何书,却一无所知。这次翻览《书录》, 从提要部分始得知,这是168 页的墨抄本,1958 年5 月由陈云波先生自刊。“编 者的稿本是在生活处于困境下编写的……这部《鲁迅家乘及其轶事》则包括四个部 分:鲁迅家乘、鲁迅轶事、鲁迅故家的补充、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的补充”。据提要 说,陈云波的编著还有多种,“由于编者生活困难,就向各大学图书馆和有关学术 单位联系,愿意将手抄本奉送,只取得一些抄写费来维持生活即可。《家乘》一稿 现藏北京图书馆”。读了这段似乎是提要之外的话,《家乘》之谜始得冰释。这真 得感谢广见博闻的纪维周同志,为陈云波这位在困境中孜孜不倦,为鲁迅研究默默 作出贡献的名不见经传的学者记上一笔。而且,这题外的话,更折射出在极左路线 时期,我们曾经怎样漠视和无视学术研究成果,如何不珍惜、不支持既无地位,又 无权势的学人了。内容提要之外,编者甚至还在每部书刊目次之后,附有参考资料, 设想周到,颇具匠心。如果不是对鲁迅研究相当稔熟且确有心得者,我想是极难把 《书录》编得这样周到详密的。 mpanel(1); 一百万言的《书录》,总免不了值得补充修订的地方,诸如某些版本记录不全, 或记录了内部初印本,未能记录公开出版本,或记录了公开出版本,又漏脱了内部 初印本。至于纪念专刊、文集部分,漏脱尤多,参考资料部分,还可以收录得更完 全一些。这些瑕疵,大概是难免的,提出来,也许过于苛求。只要想一想,这百万 余言的巨编,全是编者一人,成年累月,手抄笔录,辗转搜求,四方求援而成,也 就可以理解了。近年,又相继看到纪维周同志对1983 年以后的鲁迅研究专著进行 收集编目,且在《鲁迅研究动态》上刊出,以备日后补充续编,不禁使人肃然起敬, 敬其已编成了《书录》,也敬其坚韧不拔地把《书录》作为终身以事的大事业这种 可贵的奉献精神。 研究工作,离不开资料,这是学术界尽人皆知的道理。但对于资料的搜集、整 理,却历来不被重视:专门整编资料,被视为低能,且不被承认是研究成果;出版 资料类工具书,也相当困难,起码比应时小说之类困难;它难得获致可观的经济效 益。长此以往,报应就来了:学术研究者眼界的狭窄,学术研究成果的雷同,研究 者精力的浪费。这决非是危言耸听,翻开一些书刊看看,就不难发现炒冷饭之作, 并不鲜见;早被指出的失误,又一次次重复,大概都能够从信息不通,资料匮乏上 找到原因。鲁迅研究,当然应该,也一定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所谓“说不尽的 鲁迅”,但不可怠慢的却是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实在应该有一些学者如纪维周 同志这样,乐于为人、为学术研究作嫁,也亟需有一些出版社像书目文献出版社这 样,乐于出版虽然赔钱,却于学术研究有大功德的工具书。 (1988.5.31 )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