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关于李济之 偶读1981 年7 月版《鲁迅画传》,在《编后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特别 当我们看到1927 年1 月2 日鲁迅先生在厦门与‘泱泱社’青年的合影和1933 年 2 月17 日在宋庆龄宅与萧伯纳、蔡元培、宋庆龄、史沫特莱、林语堂、伊罗生7 人合影的原照,联想到以往的出版物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总是把林语堂、伊罗生 或‘修’成三块石头、几棵野草,或‘修’得无影无踪。 大家感慨不已,更觉得有恢复历史面目之必要。”此语说得极好,深得我心。 但就在这本画传刊载出恢复了历史面目的1933 年2 月17 日宋宅合影的背页, 也就是2 月17 日之后的第7 天鲁迅与杨杏佛、李济之的合影中,却仍然采用了一 张经过剪修的、失去历史原来面目的照片,使李济之的形象在照片上消失了。我特 意翻出1984 年版北京鲁迅博物馆所编《鲁迅年谱》第3 卷,在1933 年6 月18 日杨杏佛被刺一条的旁边,附印有这张照片,可惜很遗憾,同《画传》的处理一模 一样。我再翻1957 年8 月版《鲁迅图片集》,这才看到照片的原貌:李济之在左, 杨杏佛居中,鲁迅在右,显然是1933 年2 月24 日于新雅酒楼午餐后所摄(见《 鲁迅日记》)。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注明李济之的名字。一张历史照片, 30 年间,或隐姓埋名,或干脆剪掉,这不能不使我也“感慨不已”,同时也“更 觉得有恢复历史面目之必要”了。 李济之,字受之,后改济之。1896 年6 月2 日生于湖北钟祥鲁迅1933 年2 月24 日与李济之(左一)、杨杏佛(中)合摄于上海县。1918 年官费留学美国, 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几门专业,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 硕士和哲学博士(人类学)的学位。1923年归国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年27 岁。1928 年,蔡元培在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任院长,广泛罗致人才。在丁文江、杨杏佛、李 四光等人推荐下,李济之入史语所。1948 年,李济之随史语所迁台湾。自1928 年到先生逝世的1979年,51 年间致力于考古学的研究与实践,曾著述一百四十余 种,对我国考古学多有贡献。先生虽长居台湾,但对大陆考古成就异常关注和给予 好评,在防止祖国文物外流的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李济之,无疑是一位爱国的 卓有建树的考古学家。 李济之与鲁迅的友好往来,大约绵延10 年之久。1924 年夏,鲁迅应陕西省 教育厅之邀有陕西讲学之行。同时被邀同行的就有年仅28 岁的在南开大学执教的 李济之。在陕期间和返回北京之后,李济之和鲁迅都保持了联系,看得出来,鲁迅 对于这位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考古学教授是颇有好感的。现把1924 年《鲁迅日记 》中,特别是旅陕期间的往还摘抄如下: 7 月16 日:“午后同李济之、蒋延黻、孙伏园阅市。”7 月17 日:“午同 李(济之)、蒋(延辅)、孙(伏园)三君游荐福及大慈恩寺。”7 月18 日: “同李济之、夏浮筠、孙伏园阅市一周,又往公园饮茗。”7 月20 日:“赠李济 之《小说史略》上下二本。”8 月1 日:“上午同孙伏园阅古物肆,买小土偶人二 枚,磁鸠二枚,磁猿首一枚,彩画鱼龙陶瓶一枚,共泉三元,以猿首赠李济之。” 鲁迅在陕12 天,曾数次偕人阅市,但相偕三次以上者,惟李济之、孙伏园二位, 鲁迅在陕又曾数次阅古物肆并购小件出土古物,但以所购之古物赠人者,又惟李济 之一人受赠;《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册,由新潮社于1923年12 月和1924 年6 月 分别出版,鲁迅来陕,亦据此书演讲。在陕期间,以此书赠人仅一次,而受赠者又 唯李济之一人。由以上数端观之,鲁迅对李济之是有好感的,是很觉相得的。尽管 李济之还很年轻,而且也未尝十分“著名”。 在回京途中的1924 年8 月10 月,鲁迅曾“寄李济之信”;归京后, 8月29 日,有“孙伏园、李济之来”。越半年,1925 年2 月23 日,鲁迅以小说集《呐 喊》一册寄李济之;次月3 日又有“得李济之信”的记载。 mpanel(1); 1928 年,中央研究院成立。院长蔡元培先生广泛罗致人才。如前所述,李济 之为考古组的主任。鲁迅先生亦被约请为特约撰述员。在5 年之后的1933年1 月17 日,中央研究院举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成立大会。蔡元培、宋庆龄、杨杏 佛、鲁迅等九人被选为执行委员。7 天之后,民保盟北平分会宣告成立,选举出九 位执行委员,李济之列名其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旨在反对国民党白色恐怖,营救 被关押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是在反动统治下 进行合法斗争的群众组织。在此重大问题上,李济之采取了同鲁迅一样的立场,此 足见李济之的政治态度和社会影响。 无庸置疑,鲁迅先生是引李济之为同志的。正是中央研究院和民权保障同盟, 使这两位相识10 年的同志又走到一起。这也就有了《鲁迅日记》1933 年2 月24 日的记载:“访蔡先生。午杨杏佛邀往新雅午餐,及林语堂李济之。”同时也就有 了鲁迅、杨杏佛、李济三人合影的留布于后世。同年6 月,民权保障同盟总于事杨 杏佛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后,同盟被迫停止活动,鲁迅、李济之的往还始中断,但他 们各自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为民族而奉献和努力,则仍然是一致的。 (1990.3.10 )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