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父与子 那正是春天,河水解冻了,哗笑般地翻滚着,载了经冬积下来的污垢和枯叶流 向远方去……鸽铃忽沉忽细地响着,人们的心就都像浮在水上。 我偶然翻开一本朋友的书,是这样起始叙述他的故事。我最爱头十个字,这第 一段温厚明朗而又带着一种向往的笔触不是恰好令你怀念屠格涅夫小说的风味?此 刻我预备写一篇短文,于是由屠格涅夫而记起他的《父与子》(1861年)。是的, 这本书我读了已经20 年了,可是我永不能忘。故事的主人翁是巴查洛夫Bazarof , 一个秉有破坏偶像反抗权威的性格的青年。他的友人柯沙诺夫Arcadi Kirsanof 也 是属于子代的;父代的代表者是柯沙诺夫的父亲和叔父,正与巴查洛夫成一鲜明的 对照。“虚无主义者”Nihilist 这名称就给作者在这本小说里引用了而在旧俄时 代变作通用名词。其时暴风雨前的平静,在我们看来,又与现代在动荡中的中国何 等神貌相似。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已然如此;于今过了20 年,我相信与我旧日同等 年青的读者如果也拿《父与子》来读,他会立刻怀有同样的亲切真实的感觉。今日 在中国更有无数的人,他们丰富的生活或战斗经验本身就是一部意味辛辣的小说, 也许像《父与子》这类著作读来已感劲道不够,有如尝了出气的茅台酒不觉其为芳 冽。 父与子。广义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题目。一世代为30 年,父与子两代由于 时日与环境的嬗递,在思想上必然存有绝大的差别,何况处于日新月异的今日。狭 义来说,20 世纪的人渐渐由“家”走进了“群”,一天托儿所制度普遍推行,则 父与子之关系相视如友,将必失去延续或者对立的迹象。我今以此为题,有些友人 一定要说短短一篇文字为什么总要扯上些困恼着多少人的重大的问题。其实我在这 里,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打算介绍一本通俗的小书而已。因为这正是春天,假日恰 逢周末,许多人趁着清明期近回乡展墓去了,许多人舍不下这等暖晴季节出门往 “天堂”(苏杭一带)旅行去了,完全一派国泰民安的太平景象――可是仿佛还有 更多更多的人在同一的国土上打来打去,忘记了好天气。那么,好容易从写字间走 出来,享受一下自己的阳光和空气,而又无意于郊外远足的人,我愿意推荐给他这 本美国克莱恩斯・戴ClarenceDay (1874―1935 年)所写的《侍父生涯》Life With Father。 《侍父生涯》一书是1935 年畅销书之一。1939 年林赛Howard Lindsay与克 鲁斯RusselCrouse 改编为舞台剧,自是年11 月8 日在纽约帝国剧院Empire Theatre 演出以来,迄今8 载,卖座不衰。美国人因为生活的宽裕,近20 年来戏剧以喜剧 为多,但此一剧本对美国观众何以会有如此持久的号召力,应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 点;明白了这,我们也就可以从而知道了《侍父生涯》原书趣味之所在。这是一本 完全美国风而处处流露着人性的喜剧。最通俗最古老不过的主题:“爸爸爱妈妈吗?” 然而原著和改编的剧本的风格都是上乘之作,故事情节写来是那么自然,有趣,可 爱。父亲毕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作事合乎逻辑,勤劳,无私,爱子恤妻,完 全是美国传统的神经中枢。他的短处是缺乏幽默和想像,但他具有一切家长应具的 品德。读者和观众会觉得可笑,但不能不颔首称诺,说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多多少 少,他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做儿子的看了会想到这老戴先生有几分像他的父亲,做 父亲的看了,会想到有几分正像他自己,做母亲妻子的看了,会高兴地笑出声来, 说“正是他,正是他。”克莱恩斯・戴在年青时参加过美西战争(1898―1899 年), 就此得了关节炎,成年躺在床上,除承继他父亲的商业外,陆续写成了几本家庭生 活回忆的书。笔头柔和生动,讽刺与同情兼而有之。久病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酸楚 自怜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侍父生涯》。老戴先生是一个19 世纪末叶中产之家 典型的父亲。喜欢吃点好的酒菜。骑马为的是减少体重。偏见多,性情急,而事事 不肯服输。试着教太太记流水帐,终于不成功,不相信病痛,可是看见太太病了, 又是从心里往外地那样难过。想到就要做到,在儿子身上费了许多理想。电话初发 明,家中装了一只是件大事,可又真有点不惯。 袜子破的次数太多,太太不肯就补,笨手笨脚只有自己来。自己以为是一家之 主,实际家庭里还是得听太太的主宰――一次太太高兴不待同意,就结伴往埃及游 历一番,等等。这样的家长在今日的工业美国已经不多,但不能说是没有,因为在 美国那样产业社会里仍然无可否认地保持着父系家庭的心理在。所以,这本书终于 成为美国通俗文学中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最近,海瑞・利文Harry Levin 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Monthly 一月 号中,写了一篇现代文学的文章,题为《无父生涯》Life Without Father ,旨意 精萃,颇堪一读。题目显然是从《侍父生涯》脱胎而出的,他说到此剧之成功盖有 两点可予一般观众以一种自我满足的矛盾感:一、这一代的美国人觉得经了许多年, 他们毕竟长大了,也做到了他们父亲的地位,世界多小,他们多重要。父亲的时代 过去了,他生前认真的起居习惯也再不必像那样认真了。有时因为时代不同,在亲 切中但觉可笑。二、到底父亲是应当尊敬的。 mpanel(1); 举世滔滔,民主自由的传统之得以根深蒂固,仍当归功于父代的维持。利文说 现代人的痛苦在于意志与现实生活之不能协调,旧理想失去时效,而新理想又树立 未坚,畏于狂信,故此现代文学的主流正表现着这种精神痉挛游离的状态,恰好称 之曰“无父生涯”。如杜思退易夫斯基,普鲁士特Proust,卡夫卡FranzKafka,乔 易士Joyce 之作品皆为例证。 《侍父生涯》①原书英文简明易读,是假期中最佳的读物。书肆中有美袖珍版 本,价法币6000 元。世间如果有健康的幽默一语,因为你读了只觉得自然可笑而 并不是一味有闲的风格,此书应是这一类代表作之一,与幽默大师所主张的究竟不 同也。 (1947 年3 月) ① 《侍父生涯》有羊枣先生的中译本,题为《我的爸爸》,生活书店版,近 来美国书坊间有戴氏著作合刊本,将《父亲与上帝》、《侍父生涯》、《侍母生涯 》三书辑成一卷。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