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展笑尝新 黄昏灯梦,隔雨望冷,泥淖载涂,风雪未远。此际立书肆窗前,徘徊不忍遽去, 新书展笑,全收眼底。方寸间感有无限温暖,但果用何种言语始可描绘万一?雨果 (旧译作嚣俄)在《悲惨世界》LesMiserables 中写小女儿戈赛蒂,为人作婢,圣 诞节夜出门汲水,见玩具摊头烛炬辉明,凝伫多时,自谓有此精美人形,虽女王不 易也。胜利既已匝年,欧美近期出版之书,舶来纷如潮涌,一时未能尽购,购亦未 必能尽读。人世惆怅,大抵如此,只可就耳目所及,略述数端。 一入肆中,首先印象为英国新书之少,与美国出版界之活泼蓬勃气象,迥不相 侔。偶有可读之书,则纸墨恶劣,装订简陋,仍未脱战时装束。盖此次战后,英国 创痛巨深,元气伤耗,影响匪浅。图籍杂志恐非俟二三年后不能恢复旧观。战初, 书籍与奢侈品同科,购者须付买税,嗣经书商联合反对,始行作罢,纸张来源有限, 配给极为严格。书面纸板供给日亦减少,印刷装订业工人多应征入伍。凡此皆为造 成书荒的原因。作家稿本辄在书商手中搁置经年,无法付排。于是文士在寻求作品 主题时多着眼于材料之持续价值,庶几书出之后,不致已成明日黄花。如对当前时 事或现实问题有所表示时,即在报纸或广播中发表,而不耐写成专书。其次,纸张 既异常缺乏,英国作家多写小书,印刷装帧求诸简易,不无予人以率尔操觚之感。 唯有成名作家如朴瑞茨雷J.B.priestley 、蕊祥嘉・魏丝忒Rebecce West 诸人仍 能随时随意出书。再次,外国名家新近作品甚少译成英语印行者,即如旧日印行之 巨著,如托尔斯泰之《战争与和平》等,在伦敦书肆中已难觅到。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 版之古典名著亦有三分之一绝版,溯忆1940 年12 月29日伦敦市之大轰炸,圣保 罗教堂附近之各书商堆栈大部付之一炬,书籍存底损失至少在300 万册以上。其他 各地屡遭德机轰炸,文物古籍毁失者不可胜计。在此我惨遭战祸之国人定当赋予以 十分深厚的同情也。 以工业与科学言,美国的成就是立于世界的顶端的;以一般文化言,它正是一 个初过青春期走向成熟途径的国家。有如入世渐深事业初就的大学生,他的兴趣已 不能再为呆板的教科书和浅薄的电影文化范围所限制。他从世界和历史学习了许多 的智慧,而正在有野心地用科学方法将人类思想的各部门整理成为系统,虽然他还 不能一径迈前,独立创造。在近年美国出版物中,我们已看见不少学术性的研究著 作。从这些书里,美国以肯定有力的声音向世界宣诉说:“继往开来,含英咀华, 吾人之新大陆文化业已逐渐具形扩展为新传统。”例:如华尔德夫妇Charles A.BeardandMary R.Beard 合撰之TheRiseofAmericanCivilization 对美国文明之崛起与美国精神有 详尽的阐释; 如铎夫曼JosephDorfman 在他今年出版的新著TheEconomicMindinAmericanCivilization 中将美国经济思想史之源流宗派一一叙述;如芝加哥大学出版部于1944 年刊行《 美国语大辞典》Dictionaryof American English OnHistorical Principles 4 大 册,共2000 余页,为《牛津大辞典》副主编克莱格Sir Williarm Alexander Craigie 十年来辛勤工作之成果,其依据字辞的史则一如《牛津大辞典》;如门肯H.L.Mencken 氏独力巨著之《美国语言论》及其补编TheAmericanLanguageandSupplementⅠ- Ⅱ 对美国语之过去、现在和未来,解释详明,旧词新语之材料搜集蔚为大观。 昔日美人谈英语文学者,大半皈依于英国文学;近二十年中则对其固有作家放 谈无忌,推崇备至。一方由于英国文坛老成凋谢,此次欧战期间年青作家如诗人奥 登W.H.Anden (1936 年与德小说家托玛斯・曼之长女结婚),小说家依修午德Christopher Isher -wood(二人久慕古中国之名,曾于1938年春夏间来华作各战场旅行,归后 合著《战地历程》Journey To A War 一书,封面为叶浅予《为仇恨而生》之漫画 ;奥登之十四行诗与依修午德之小说,卞之琳兄均曾选译)等相率在美避难。一方 由于美国文学传统既已树立,源流广阔,渐有可说。以《T ・S ・爱略特之成就》 一书(1935 年)闻名之麦席埃孙F.O.Matthiessen 费时十载,写成《论美国之文 艺复兴》,1941 年出版,全书678 页,对爱默生,巢鲁Thoreau ,霍桑,墨卫雨 Melville,惠特曼五大家均有谨严的评价,有人许为继Liv -ingston Lowes 教授 之The RoadTo Xanadu (柯勒芮己诗论)而后仅有之文学批评佳著。其他如欧文Irving, 爱伦坡Poe ,马克吐温,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 等人,亦多有专书论述之。 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除了不朽的名家名著以外,其沉浮晦显,往往无常,难 以理喻。近年英小说家屈罗洛朴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忽然风行英 美,一时纸贵。郎当书店RandomHouse 及牛津大学出版社重印屈氏小说多种,令人 想起前两年白朗黛姐妹The Bronte Sisters 卷土重来的情景。去冬曾写拙文介绍 屈氏载《新语》第二期。今年在别发书店,见到英国出版的LucyPoate Stebbins 母子所著《屈氏家乘》The Trollopes , TheChronicleof a Writing Family,传 记甚详;另有牛津出版的小册子,系英女作家鲍恩ElizabethBowen 撰论屈氏者― ― AnthonyTrollope , ANewJudgement,写成短剧对话体,于去年5 月4 日在英 国电台广播。其次,亨利・詹姆士与墨卫尔,亦重受美国读者的热情所垂注。Philip Rahv 与CliftonFadiman 各自选辑一本詹姆士短篇小说集。其《波士顿人》小说 一卷系针对波士顿文化(代表中上阶级)的讽刺,原未收入纽约版全集中,刻已重 付印行,墨卫尔的海上小说Moby Dick ,Typee ,Omoo 亦复人手一编,不胫而走。 在英国,1941 年春吴尔芙夫人投水自杀后,社会震动;旧日以《印度航程》 A Passage To India 知名小说家福斯特E.M.Forster ,乃重趋活跃。福氏文笔清 劲有锋,迥异恒泛,固从未尝获致读者应予的估价。比年所写论吴尔芙夫人及我的 信仰What I Believe 两小书颇为脍炙人口。丁尼生Tennyson 及吉百龄的诗集, 近经奥登选印,顿在书坊中销行甚畅。此外英史家屈卫宁G.M.Trevelyan 所撰《历 史与读书》与桂冠诗人梅士斐尔之《罗色蒂诗笺注》ThanksBefore Going 各有可 取。T.S.爱略特近刊诗集名FourQuartets,计收长诗四篇,其中之《东柯刻》EastCoker, 已由李嘉兄译出,在笔者所编《民歌》――诗音丛刊中发表。奥登精选所作诗,题 为The Collected Poetry ofW.H.Auden,1945 年出版,共225 篇,新咏计有廿余 首。 当今美国文坛之小说家,除辛克莱,刘易士,康敏斯E.E.Cummings,挪德纳RingLardner, 汉敏威,敦・帕索斯,福克纳Wm-Faulkner,瓦尔甫ThomasWolfe (1938 年卒) 等仍旧拥有读者大众外,女作家如爱伦・格拉斯戈EllenGlasgow,抛特Kather- ine Anne Porter ,年青新进如加德威尔ErskineCaldwell (《烟草路》作者),发锐 尔JamesT.Farrel ,俄哈诺JohnO ’Hara,史坦贝克Steinbeck ,萨洛杨Saroyan 及凯因JamesM.Cain 亦皆甚负时誉。 mpanel(1); 在1941 年逝世之安德生SherwoodAnderson 对后辈作家仍有极大影响。辛克 莱自1940 年起陆续撰写一部长篇分本小说,以第一卷《世界末日》之名作全书名 ――World ’s End Series,采叙述故事及报道体裁写第一次大战以来在动荡中的 世界历史。今年5 月第7 卷出版,题作AWorldTo Win,书中主人翁仍为蓝尼・卜德 Lanny Budd――美故总统罗斯福20 年来之私人代表,1940年曾去法国访问拉瓦尔 Laval ,德国赫斯Hess 之飞英与他有关,卜德并曾来华去延安小住,本卷以他在 1942 年与斯大林元帅会晤记作结,全书未完。此书之第三卷《龙齿》Dragon’s Teeth ,1942 年刊,述1929 年―1934 年间事,曾获美普利兹文学奖金PulitzerPrizeWinner。 萧伯纳对辛氏至为推重,尝谓当代小说,渠最喜辛氏之作。 剧坛以MaxwellAnderson (新著《圣女贞德》JoanofLorraine 一剧),赫尔 曼Lilian Hellman(《莱茵河的守卫》的作者)、奥代痴Clifford Odets(小剧场 Group Theatre 之创立者)诸人的戏为最受欢迎。史坦贝克,萨洛杨于小说外兼写 戏剧。近年美国广播剧Radio Drama 颇为风行,以柯尔文Norman Corwin 为祭酒。 此类戏剧原自广播时用的小说戏剧节本逐渐发展而成一种新的独立形式。完全是以 声音诉诸听众的听觉,来传达情节和动作,以叙述人Narrator(相当于希腊戏剧中 的Chorus 的功用)和音乐来加强情调补充提示之不足。无道具,无舞台装置,无 灯光布景,故在时间上至可自由,不受限制。听众看不见动作和表情,看不见服装 和颜色,一切是以耳代目,全部听感化,这是一个绝大的缺憾。但听众安坐在家, 随意收听,可省外出往返之劳。有财力有余闲上戏院者与家中置有无线电收音机者 相较,在人口比例上恐怕是百不得一。此种广播剧的前途良堪注意,惟迄今佳作不 多见,故仍未能免于Soap Opera①之诮。 老剧作家奥涅尔在默默工作了12 年的今秋,忽以《送冰人来也》TheIcemanCometh (1939 年写)一剧,与百老汇观众重新相见。剧之主题:在身无长物可失之人, 一旦希念亦皆冰失,是直无异于死也。此剧之上演为本年美国戏剧界之盛举。至于 奥涅尔所孜孜写作的巨著:十一出有连续性的剧本――描绘一百八十年间(1754― 1932)一家美国人家与美国本身的命运――刻尚未能完稿。他恨自己的健康太坏; 他一向是酷爱法国的,德军进占巴黎一事曾经给他精神上以莫大的打击。他说:美 国是历史上最大的失败,地广物博,得天独厚,可是专门浪费掉自己的灵魂去想占 有外物,结局必至一无所有,圣经不云乎,一个人灵魂泯失,即令管领了全世界于 他又有何用呢? 谈到近年的美国文学批评,极端马克斯主义的机械论者渐见颓势。粗粗看来, 仿佛只有两派批评家。一为正统派的形式主义者TheFormalists ,专主作品本文的 肌理分析Textualanalysis ,学院研究气味甚重,如阮索摩JohnCroweRansom (著 有《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 ,1941 等书),岱特AllenTate ,麦席埃孙F.O.Matthiessen 等。一为星期书评派的《商品批评家》Commoditycritics,此派的职业性是每星期 都须向读者大众推出一两部新著的杰作,其成就自不能与前者相拟。介于二者之间 的有威尔荪EdmundWilson,杜伦兄弟CarlandMarkVanDoren ,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 吹林Lionel Triling(著亚诺德论MatthewArnold 及E ・M ・福斯特论)等人。鄙 ① Soap Opera 指无线电播送之通俗打诨杂剧而言。美国一般主妇在家无事时最爱 听此节目,以破岑寂,各大肥皂公司多利用之以为宣传广告,故有今名。广播剧Radio Drama 实较此高出多多。又美国俚语有HorseOpera 一辞,则系指马戏班或描写美 国西部骑射好斗生活的电影片。 意以威尔荪的文章,博学不炫,清新有力,最为可喜。 在30 年代中希特勒的阴影笼罩欧洲,世界有名学者文士纷纷避难赴美,如爱 因斯坦,迈瑞檀Jacques Maritain,托玛斯・曼,安德绥SigridUndset。 这给与了美国知识界很大的冲动,美国俨然以保存欧洲文化自命,同时对本国 固有传统更加有坚强的自觉。以美国各方面为主题的书籍出版甚多。此一倾向反映 于文学批评者,就是勃鲁克斯,亚当士J.DonaldAdams ,麦克立许ArchibaldMacLeish, 琼斯Howard Mumford Jones 及孟福德Lewis Mumford 一派的呼声。他们异口同声 地说,现代文学太不健康,美国必须摆脱欧洲的不良影响而树立新的自主的茁壮的 文学传统。他们对普鲁士特Proust,乔易士Joyce ,爱略特T.S.Eliot 全部否定。 但是他们的论断太涉空泛,即在他们的一生中也没有什么足以自傲傲人的作品。现 代文学的病态无庸讳言,然须知其根源与现代人类精神物质生活息息相关。人在病 热呓语中,要他勉强作健壮如常状,是违反生理不可能的事。现代文学正充分反映 了甚或有意暴露了这种病态,而其主流之精神则日与病魔搏斗,时刻辗转向前,寻 求新境。 人类一旦果对自己所作所为恢复信心,文学亦必能忠实于它的任务,引领鼓舞 人类走向全新的世界。左翼小说家发锐尔JamesT.Farrell 在他去年出版的批评文 集《吓坏了的市侩们联盟谈》TheLeagueofFrightenedPhilistines 中痛斥勃鲁克 斯,麦克立许等人,说他们从前守旧得要命,现在勃鲁克斯居然也自称为社会主义 者,说他们想追跃白璧德IrvingBabbit 和摩尔PaulE.More的传统,可是他们的学 问还差得远呢。 美国的商业文化十分发达,所以在严肃的文学作品和通俗读物(如侦探小说) 而外还有许多畅销书BestSellers ,主要为新闻报告性质的著作和小说化了的历史 传记。这些书本身所用的材料就对读者具有一种夸张的吸引力,作者整理成书,并 不十分需要艺术的完整性,娓娓道来,自有动人之处。 印刷术的进步,摄影的广泛应用,在书籍的面貌与精神上都刻划下深深的痕迹 (如奥登和依修午德合著之《战地历程》即为一例),插图书籍日渐增多,照片文 字互相说明之出版物屡见不鲜。甚至现代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抒写手法上也很受摄影 术的暗示和影响。谈天说地,指东话西,忽而驰马看花,忽而轻车缓步,正如照像 机镜门的一开一阖,人间景象尽入寸幅之间,有意却亦偶然。此固因近代生活之匆 遽,一般读者无暇来鉴赏作品中更高的艺术性,而作者中驷之才为多,亦既备受时 代意识的重压,客观上很难容许他有更大魄力或耐心来写成完整的艺术作品。 今日时代的冲击动荡太大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尚未能由机械文明的束缚中走入 完全自主的境地。人类对工业和科学的态度最初是骇异好奇,然后是由感叹而屈服。 时至今日,与原子弹发明相配合的,世界一家的政治社会组织尚未出现。美国虽然 握有最大产业和最新武器,但它是一个建筑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对世界上新理 想新社会组织仍怀有根本的矛盾和惶惑两种心理在。所以,美国在世界上是有举足 轻重的自觉,但仍未获有同等的自信。 客金斯Norman Cousins 撰的《近代人过时了》Modern Man is Ob-solete (谈原子能意义)和温辛特・信Vincent Sheen 著的《阋墙之争》This House AgainstThis House ,1945 年两书均论及美国的苦闷。如人类果然不能和平相处,终会给自己 带来了毁灭。为减低第三次大战的爆发的可能性,人类必须以远大的眼光勇于自救。 美苏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体系皆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抵触之处虽多,将来未 必全不相容,一切须看善意的努力如何而定也。 (1946 年12 月)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