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越吟的古韵 ――鲁迅的《辛亥游录》 鲁迅少作游记,我只从过去的选本中看到这一篇。首段写绍兴城外的一处名胜 禹祠,次段叙海边观潮情形。都用文言。这当然是在胡适谈文学改良之先的事。我 一向以为,中国文言让今人读来,虽难顺畅,它的精湛和典雅却是最有精神的。我 不通古典,只粗读一些,也稍受熏习,下笔述游,便在白话中掺点文言的味道进去, 谓之杂糅。续弹旧调,或许为方家所不屑。鲁迅记禹祠,只用去二百余字,换了通 俗白话,如何写得完? 此篇《辛亥游录》,枝叶全由古典的根蒂来,韵致直似唐宋人做出的那些,竟 至可以从文字间看出柳子厚、苏东坡的影子,且令我对旧游的绍兴山水向往,仿佛 又坐入乌篷船,在轻细的拨桨声里穿过水巷,直朝鉴湖悠悠荡去。稽山门已不存, 只成了百姓嘴上的一个旧名称。禹祠的光景如前。“老藓缘墙,败槁布地,二三农 人坐阶石上”这十几字,真是画里的越中风景。禹王庙高大的墙身,挂了湿绿的苔 藓,苍碧的树色来配暗红的祠垣,静穆感蓦地就笼紧了心。“二三农人坐阶石上” 一笔,几多闲逸!我记得的,是祠前一塘水,静浮丛密的莲叶,数只覆着乌篷的首 尾都细的小船泊在那里,缓缓的低语声是在倚船喝着花雕酒的渔人口中响着的。 mpanel(1); 鲁迅的游心,不受任何框束。他摆脱概念的牵绊、理性的羁缚,只求在寻幽中 得趣,似乎回到生命的原初状态。他的目光朝“叶碧而华紫”的一叶兰落去。微雨 乍霁,松杉卉草间闪出樵人影,数句“求药长生”的互答,也如一段山中的谐谑。 纵观海潮,最宜道尽气象。张宗子、周作人摹状钱塘潮,皆具声色。鲁迅只下 略略几笔:“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倏及目 前,高可四尺,中央如云,近岸者挟泥而黄。”巨潮奔涌,他的兴趣却一偏,向堤 岸杂树、水滨鱼蟹、芦荡野菰留意,尤见心神的微细。游踪亦不忽略。他的赏景的 履迹是浮显在段落中了,心灵融入风景的过程也就依稀可睹。 记游本是一种单纯化的写作,正该见出文体的自由、性情的放逸。意义的深刻 似非它的所求。游步山水,听俚歌俗唱,看野老曝日,撮于纸上,能悦耳目,殊属 可喜。打量千古江山,作家的眼光固应含着思想,更不可缺失感情。年轻的鲁迅, 解读山水之际,何尝不是在表露恋乡的心曲呢?灯下对佳作,我在进入文学的阅读 中,默自体味着风月的清纯,犹如遥闻舟上一曲越人歌。欲知鲁迅对于辛亥风云的 态度,无妨去读他的《阿Q 正传》或者《药》。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