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近代卷 第 107 篇 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北通地中海,南通红海,是连接大西洋、印度洋和 太平洋的重要航线,每天有成亿吨的货物在这里通行,所以被称为“国际航道”。 苏伊士运河是在1869年开通的,在此之前,通行的船只必须绕道非洲南端 的好望角,这样就增加了5500―8000公里的航程。 那么,有没有人在1869年之前就想过凿通这条运河呢?当然有了。 早在4千年前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世纪初)的法老索斯特立斯的时 候,就已经开凿了一条运河,但运河的路线与今天不尽相同,它北段是利用尼罗河 的支流,中段是一个大湖泊―苦湖(现在叫戈尔柯湖),埃及人只在南段开凿了一 段很短的运河,由克莱斯马港(现在叫苏伊士城)通入红海。这条运河是苏伊士运 河最古老的先驱。公元7世纪,腓基尼航海家首次环航非洲的一支船队,就是从这 里出发的。人们称这条运河为“法老运河”。 7世纪以后,这条运河历经沧桑。7世纪上半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为了把 埃及的谷物运往麦加,曾挖浚疏通了这条被尼罗河泥沙掩埋的运河。 到了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下令把运河堵塞。这样,这条运河从 此被废弃了千余年。 直到1789年5月,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 拿破仑曾经计划开凿这条重要航道,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法老运河的遗迹, 进行实地勘测。但是,他的工程师们技术实在太低,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 限制,它们竟说红海的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出10米,实际上地中海的水位倒比红 海水位高出25厘米。因此,拿破仑的工程师们说,开凿这条运河是不可能的事! 接下来,拿破仑为了争夺国内权力,急匆匆地撤离埃及,开凿运河的事也就不说了。 19世纪上半期,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时,不少欧洲人劝说他下令开凿 这条运河,但阿里担心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会成为欧洲列强互相争夺的地方,那样 的话,埃及人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引火烧身,所以坚持不同意欧洲人的劝说。 法国为了加强在中东的势力,并称霸印度洋,所以他们对开凿运河特别感兴趣, 他们深知,掌握了这条运河,就等于扼住了别人的咽喉,这样会对争雄世界大有好 处。因此,他们一再鼓动埃及统治者下决心开凿。 1854年11月,法国人勒塞普受命来到埃及,他找到开罗总督府总督赛义 德,送上许多贿赂,用尽办法终于使赛义德同意开凿苏伊士运河。 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当然归国所有。随即,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 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其主要条款有:1.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 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2.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成立的“国际苏伊 士运河公司”所需要的所有土地。 3.埃及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4.公司有权免税进口开凿运河所需要的机器设置。5.埃及将获得纯利润的 15%。 很明显,这个合同对埃及非常不利,租期长,获利少,而且还要免税进口,更 重要的,开凿运河所需要的土地归公司所有,严重破坏了埃及的主权完整,对埃及 潜伏着莫大的危险。 当年,“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正式挂牌工作。 经过几年的准备,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数10万埃及民工开 始在浩瀚的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 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民工,强迫他们冒酷暑、忍寒冻,受饥挨饿,整日劳作。 1866年以前,最多时雇用民工2.5万名,后来大量采用了疏浚机,民工数才 减至1万人。据统计,在运河开凿过程中,共死去劳工12万人。所以说,苏伊士 运河可以说是埃及成千上万劳工用血汗贯通的。 mpanel(1); 在开凿运河过程中,因为沙漠中缺少水源,饮水成了问题,于是,在开凿运河 的同时,又开凿了一条引水渠引入淡水。这条淡水渠与运河并行,运河开到哪里, 它就跟到哪里,所以,实际上是开凿了两条河流,相应地工程量就增加了一倍。 按照埃及工程师里南特的开凿计划,运河基本上是南北垂直的,中间又利用了 三个湖泊,这样就可节省大量的人工。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 即便在湖区段,因为湖水太浅,又要在湖水底施工,所以整个工程难度是相当大的。 经过10年的艰苦劳动,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它全长170多公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 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 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 想把它据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 削弱。但法国克服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 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 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 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 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 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箱股票买到手,并立 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就买到了。 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了 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 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 凭借它强大的实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 奥匈帝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 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 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 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 意公约内容。 不过,实际上,英国并未遵守条约的有关条款,如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发 生战争,英国偏向美国,禁止西班牙舰队从苏伊士运河通过。1905年日俄发生 战争,英国允许俄国舰队安全通过苏伊士运河。1911―1912年,意大利与 土耳其发生战争,英国只允许意大利舰队通过运河。 所以,英国仍然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是否执行公约条文的。 苏伊士运河虽在埃及境内,但为外国人所管理,这种局面持续了100年。1 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下令收回运河主权,苏伊士运河才永远归属埃及人民所 有。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