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廉贪篇 第02节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节 李离殉法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 律比生命更重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致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 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 惭愧万分。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 国家的法律抹了黑。于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里,请求 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晋文 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再说,我们每 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 接办理的,我怎么能怪罪于你呢?” 可是李离依然长跪不起,他坚持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 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今天我有了过错,怎 么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现在出了错案,我理当承担罪责。还是请大王将我 处死吧!” 晋文公有些不高兴了,说:“你认为下属出了问题,责任在你这个上司的身上。 如果照你的逻辑去推断,那不连我也该有罪了吗?” 李离回答说:“我是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国家法律早有规定:判错刑者服刑, 杀错人者要被杀。大王信任我,将执行国家刑罚的重任交给了我,而我却没能深入 调查,明断真伪,以致于造成了错杀无辜的冤案,按法律我应受到处置,因此处死 我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不自觉伏法,那法律的尊严还能受到别人重视吗?” 说完,李离猛地从卫士手里夺过宝剑,使尽力气朝自己挥去,顿时鲜血迸溅, 气绝身亡。 晋文公阻拦不及,好长时间都唏嘘不已。 李离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法律的尊严,实践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赵奢秉公办事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 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 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 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 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 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 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 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9 个参与闹事的人。 mpanel(1);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 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 避?”他主动上门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规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 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 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 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 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 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 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 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 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才,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命赵奢统管全国 赋税。 打这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 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 赵奢不畏权势,奉公执法,人人都这样,何愁国家不强盛! 一女想二嫁 齐国有一户人家,养了一个女儿。女儿渐渐长大,到了要找婆家的年龄了,父 母便开始考虑为她选个好女婿。 听说这家要嫁女,说媒的人立即找上了门。同时来求婚的有两户人家。住在东 边的一家,家境不错,有田有地,日子过得挺富裕的,可就是儿子长得很丑。住在 西边的那一家,儿子长得有模有样,十分漂亮,可是家境不好,生活很是贫困。 这老两口想来想去,总难定夺。 父亲说:“把女儿嫁到东家去吧,女儿到了东家,吃喝不愁,住的房子又宽敞, 我们还可以跟着沾光呢。” 母亲说:“那怎么行呢?那个丑女婿我闺女看得中吗?吃得好穿得好有什么用? 还是过得一点也不开心!我看还是答应西家吧,西家儿子的相貌才配得上我闺女!” 父亲一听又不同意,说:“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连肚子都吃不饱照样过不开心! 不能让女儿跟着他受委屈。” 老两口思来想去终究拿不定主意,只好直接去征求女儿的意见。 老两口把女儿叫出来,对女儿说:“闺女呀,你年龄不小,该出嫁了。这来提 亲的两家的情况,想必你也知道了,愿意到哪一家,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好了。如果 你不好意思说出口,就露出一只胳臂来表示。” 接着,母亲开口问:“那西家的女婿人长得不错,就是家境很穷。你的意思如 何?” 母亲话音刚落,女儿就露出了右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西家。父亲不觉一怔。 父亲赶忙说:“东家十分富有,不愁吃穿,只是那女婿长得很丑。你愿意去东 家吗?” 不料没等父亲话说完,女儿又露出了左胳臂,这表示她愿意嫁到东家。 老两口都被女儿搞糊涂了,一齐问道:“闺女,你这是什么意思呀?” 女儿不慌不忙地说:“这还不清楚吗?我愿嫁到东家去吃饭,再嫁到西家去住 宿,白天夜晚各去一家……” 老两口又气又急:“这可怎么使得?这可怎么使得?” 这个女儿的想法实在荒唐,明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却偏偏不知廉耻地异 想天开。 要钱不要命 永州这个地方河多江多,所以永州人大都善于游泳。五六岁的小孩便能在河里 嬉水抓鱼,大人们的水性更是了得。 有一天,几个永州人同乘一条小船过江去。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地聊着天。 其中的一个人说自己出门去做生意几年了,现在回来看看家人。他带了一个包袱在 身边,时刻不离左右。 船到江心,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前些时一连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使得江水 猛涨,现在忽然起了风,江面上掀起了巨浪。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承受不了,船 尾破了一个大洞,江水猛地灌了进来,小船很快就沉了。 船上的人见势不妙,纷纷跳下水,游泳逃命,奋力地向前划去。 那个先前一直带着包袱的人喘着气,两手上上下下地拼命划水,可是尽管他累 得够呛,还是游得特别慢。 他的同伴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咦,你一向非常擅长游水,怎么这一次用 尽全力,却还是落在后头呢?” 那人气喘吁吁地回答说:“我跳下水之前把包袱里的一千枚大钱取出来缠在腰 里,特别沉重,所以游起来分外吃力。” 又过了一会儿,这个人越来越划不动了,眼看有沉底的危险了。他的同伴为他 着急,提醒他说:“你把钱解下来扔掉吧!”那人累得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拼命地 摇了摇头。 工夫不大,那人实在游不动了,就快要沉下去了,而其他的人都已经游到了对 岸,看着他干着急,又蹦又跳地对他大声喊道:“你怎么这么糊涂哇,眼看命都快 保不住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呢?现在丢掉钱还来得及,快扔掉钱,快扔掉钱呀!” 那人还是一个劲地拼命摇头,怎么也不肯把他的钱丢掉。最后,他终于精疲力 竭了,和他的钱一起沉到了江底。 钱是身外之物,怎么会比命还重要呢?再说,命都丢了,拿什么去享受钱呢? 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实在是要不得啊! 同族异类 在猴的家族中,有一类叫猿的,有一类叫做王孙的,它们虽同属猴族,可是不 同类。猿和王孙的性情、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山上, 彼此间很不友好,互不相容。 猿们大都很安静,举止稳重,性情温和,它们居住在一起,老幼强弱彼此爱护。 有了食物,它们彼此相让着吃;出外时,它们列队行走,很守纪律;走到溪边饮水, 都是井然有序。如果行走途中有谁不幸走失了,猿群便发出悲哀的叫声,呼唤着那 离散的伙伴。当它们遇到有危险,猿群便会马上紧紧靠在一起,让弱小的猿藏在中 间不致于受到伤害。猿对人类也很友好,它们不践踏人们种的庄稼,也不去毁坏人 们种的蔬菜。在它们居住的山林里,到处长满了野果子,当树上的果子还没成熟时, 猿们从不去破坏它,还轮流着尽心看守果树;等到果子成熟了,猿们便呼唤大家都 来,聚集在一起才开始吃,显得十分和睦温馨。山中生长的那些小草、小花,猿也 从不去侵犯、践踏、摧残,当它们要经过那些长着花、草的地方时,总是绕道而走, 尽量保护着草木。所以,猿居住的山林常常是郁郁葱葱。 王孙类就大不相同了。它们性情暴躁且放肆,即使是同一群王孙,互相之间也 不能和睦相处。它们吃起东西来,互相抢夺厮咬,谁也不让谁。遇到外出,王孙们 毫无纪律可言,既没有队列,也无秩序。喝起水来,一团乱糟糟,又是嚎又是叫。 若是有谁走散了,决没有同伴思念、怜悯它;遇到危难,更不用说,它们往往就推 出弱小者做牺牲品以便自己脱身。平时,它们恣意践踏、损坏人们种的庄稼,还以 此为乐,王孙所到之处,全被搞得七零八落。山林中,树上的果子还没有成熟,就 乱咬乱扔,它们还常常偷吃同伴的食物。山中的小花、小草,常遭王孙们的践踏。 它们肆意摧残草木,将草木折断、拉弯,直到草木枯槁了才罢休。因此,王孙们居 住的山林也就常常荒芜不堪。 由此可见,有清廉自守的主人,便有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环境;而贪婪凶狠的 主人,便不会有安宁的环境。 打草蛇惊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 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 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 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 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 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 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 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 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 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 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 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 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 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 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 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 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 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放火与点灯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 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 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比如说 “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 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 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么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 革职什么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于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为此吃了 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 手下的人怎么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 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挂在闹市街头,过往百姓围在广告牌前,议论纷纷。 人们讽刺说: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本来这只是统治者专横霸道作风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却利用这句话的双 关义,讽刺揭露他们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行径,而老百姓呢,连一点正当的行为 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与刁难。 吝啬鬼 有个人的邻居是个十分悭吝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吝啬鬼家里粮满仓、柴 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占别人的便一天,吝啬鬼家里来了客人,吝啬鬼把酒 肉都藏了起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到邻居家借了几颗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点 稀饭“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后,吝啬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喷喷的饭菜, 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其实吝啬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总希望着更加富裕。 一天,吝啬鬼忽然想起来要去祭土地神,因为他觉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 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吝啬鬼希望土地神赐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却又舍 不得投入一点点供品。面对着家中的大米、白面、鱼肉、好酒,吝啬鬼犯了难。他 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 的老酒,终于没舍得拿出来。 吝啬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邻居家换了一碗小米饭,从当天吃剩的 菜中拣了3 条小鱼,又将未喝完的半瓶酒带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门。 到了土地神住的庙中,他摆上那些不像样子的供品,认真地祈祷说:“土地爷 爷,我拿了酒、鱼、米饭来供奉您老人家,请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财富吧。让我那干 旱的高坡地也都长出茂盛的庄稼;让我那水涝的湖洼地也都收获上万石的粮食吧! 请将我的这些财富和您的保佑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年年丰收,永远获得多 多的财富吧。” 这个吝啬鬼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获得许多,还 希望保佑他的后代子孙也要得到许多。可是他供奉给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 这种只知道无止境地向别人索取,却不考虑对别人也应付出的人,会真的得到 别人的赐予吗? 修路与架桥 景差是郑国的相国。 一次,景差坐着马车带着随从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车马拥挤, 道路堵塞,景差让随从上前察看,原来前面很长一段路淤泥堆积,坑坑洼洼,车、 马每行到此便难以前进,马摔倒路边,车陷进泥里,人只好下车去拼命推拉那些车、 马,搞得十分狼狈。堵在后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见此状况,景差忙命自己的随从都 下去帮忙推车拉马,自己也亲自下车前去指挥,使混乱的局面慢慢变得有秩序起来。 又有一次,景差坐车经过一条河边,只见一个老百姓卷起裤脚走过河,因为时 值隆冬,那人上得岸来,两条腿已经冻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团。景差看到这个情况, 赶紧叫随行的人把那冻得浑身发紫的百姓扶到后面的车上,拿过一件棉衣盖在他身 上。好半天那人才缓过气来,对景差真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景差关怀老百姓疾苦的事情传开了,大家都称赞景差是个了不起的人。可是晋 国大夫叔向却与众人持相反的态度。叔向说:“作为一个相国,景差并不称职,只 不过是个庸才罢了。假如他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该对交通情况、桥梁道路了如指 掌。对泥泞的路面及时加以维修而不致于到了走不通时去指挥疏通。至于桥梁,他 该在春季就动员百姓把河沟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组织人力物力将渡口桥梁修复、 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连牲畜都不能走过河了,何况人呢?可见景差胸无全局, 不会深谋远虑,算不得称职的相国。” 看来,叔向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国之相,关心老百姓就必须从大事抓起,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中国读书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