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智愚篇 第09节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九节 焚香邀宠 很久很久以前,玉池国有一对夫妇很不般配。丈夫五短身材,塌鼻梁,朝天鼻 孔,嘴巴大得吓人,眼睛却小得看不见,真是奇丑无比。而妻子却正相反,柳叶眉、 杏仁眼,瑶鼻樱口,身段苗条,可谓是天生丽质、婀娜多姿。但她也有一样不尽人 意的地方,那就是鼻道不通,失去了嗅觉,闻不到气味,就连香与臭都辨别不出来。 妻子嫌丈夫实在生得太丑,满腹哀怨,自叹倒霉,一点都不愿意见到丈夫,更 别提和他一起相亲相爱过日子了。所以她虽说过了门,却没和丈夫呆上几天,就跑 回娘家去,常年呆在那里,怎么也不愿回去和丈夫相聚。丈夫自然是对这位美貌的 妻子喜欢得不得了,见妻子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苦恼极了,只恨自己天生一副丑 模样。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讨得妻子的欢心,好把她从娘家接回来,再不跑回去呢? 丈夫天天思前想后,简直绞尽了脑汁。 一次,丈夫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人很多,川流不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响成 一片。忽然,一种气味穿透嘈杂直透丈夫的鼻孔。“啊,真香啊!”他不由得用力 吸了几口气。循香味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西域来的商人正在出售一种名贵的西域 熏香,价格高昂得吓人。 丈夫心里盘算着:“价钱是贵了些,不过也还算是物有所值。买上一些回去, 把妻子接回来让她闻闻,她肯定会高兴的,就不会再走了。只要能讨得妻子的欢心, 花多少钱都行啊!”丈夫这么美滋滋地想着,好像就看见娇妻站在眼前微笑,毫不 犹豫地买下了熏香。 丈夫一回到家里,就忙不迭地取出熏香点上。不久,屋里果然弥漫了一股芬芳 的异香,让人闻了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丈夫想这一下可算好了,高高兴兴地 收拾东西上岳父家接妻子去了。 可怜的丈夫只怕这次又要失败,他忘了妻子的鼻子根本嗅不到香味,是没有办 法感受到他的心意的。所以我们做事需要对问题的本质认真分析,抓住关键所在, 才好一击中的。 对牛操琴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 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 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 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 “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 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 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 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 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 头小牛“哞(mou )哞”的叫声。 mpanel(1);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 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 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 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 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 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 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 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 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 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 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 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 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 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 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 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 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 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 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 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 “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 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 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 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 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 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 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 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惠施与船家 惠施的学问很渊博,那是没得说的了,魏王经常听惠施讲学,十分赞赏惠施的 博学。而且,惠施对魏王也很忠诚。 那一年,魏国的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接到诏令,立即起身,日夜兼 程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准备接替宰相的职务。惠施一个随从也不曾带上,他走了一 程又一程,途中,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惠施心里记挂着魏王和魏国的事情,心急火 燎,结果,过河时,他一失脚跌落水中。由于惠施水性不好,他一个劲地在水里扑 腾着,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况十分危急。正在这时,幸亏有个船家赶来,将惠施 从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请惠施上了船,问道:“既然你不会水, 为什么不等船来呢?” 惠施回答说:“时间紧迫,我等不及。” 船家又问:“什么事这么急,让你连安全也来不及考虑呀?” 惠施说:“我要去做魏国的宰相。” 船家一听,觉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汤鸡似的失魂落魄的样子,脸上露出 了鄙视的神情。他耻笑惠施说:“看你刚才落水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只会喊救命, 如果不是我赶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像你这样连凫(fu)水都不会的人,还能 去做宰相吗?真是太可笑了。” 惠施听了船家这番话,十分气恼,他很不客气地对船家说:“要说划船、凫水, 我当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你同我比起来,大概只能算个连 眼睛都没睁开的小狗。鬼水能与治国相提并论吗?” 一番话,说得船家目瞪口呆。 船家哪里懂得,这世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办法与学问,这凫水 与治国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怎么可以用不会凫水就判断人家不会治国呢? 规与矩 凡是做车轮的师傅,手边总离不了一个圆规,他习惯于用这样一件工具去测量 普天下的物件,到底是圆还是不圆。他一边测量,还要一边对人解释:“只要符合 我这个圆规的标准,就可以称作圆,如果不符合我这个圆规的标准,就应该视为不 圆。所以,你如果想判断任何一个物件是圆还是不圆,只要用我这个圆规去测量一 下,就明白了。”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原来,确定圆与不圆的标准和方法都十分明确,因此是不 容置疑的。 而做房屋家具的木匠师傅,手边也总离不开一把矩尺,他经常用这样一件工具 去测量普天下的物件,到底是方还是不方。他也是一边测量,一边对人说:“凡是 符合我这把矩尺的标准的,就是方的;如果不符合我这把矩尺的标准,就是不方。 所以,你要想知道一件东西是方还是不方,只要用我这把矩尺去测量一下,就清楚 了。” 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判定方与不方的标准和手段早就确定,因此已无需 争议了。 这个故事说明:判断是非应当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有了规矩,就可以定方圆。 对世间的任何人或事,只要规定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其是非曲直就会一目了然,从 而避免许多无意义的争论。 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人闻过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请他再尝。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 味道十分鲜美,顿使他的食欲大增。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这些菜在没 放盐时,淡而无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 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一天到晚总是空着 肚子拼命地吃盐。这样一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 败坏了。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 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 谬误。 人云亦云的八哥 一群喜鹊在女儿山的树上筑了巢,在里面养育了喜鹊宝宝。它们天天寻找食物、 抚育宝宝,过着辛勤的生活。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住着好多八哥。这些八哥平时 总爱学喜鹊们说话,没事就爱乱起哄。 喜鹊的巢建在树顶上的树枝间,靠树枝托着。风一吹,树摇晃起来,巢便跟着 一起摇来摆去。每当起风的时候,喜鹊总是一边护着自己的小宝宝,一边担心地想: 风啊,可别再刮了吧,不然把巢吹到了地上,摔着了宝宝可怎么办啊,我们也就无 家可归了呀。八哥们则不在树上做窝,它们生活在山洞里,一点都不怕风。 有一次,一只老虎从灌木丛中窜出来觅食。它瞪大一双眼睛,高声吼叫起来。 老虎真不愧是兽中之王,它这一吼,直吼得山摇地动、风起云涌、草木震颤。 喜鹊的巢被老虎这一吼,又随着树剧烈地摇动起来。喜鹊们害怕极了,却又想 不出办法,就只好聚集在一起,站在树上大声嚷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老虎 来了,这可怎么办哪!不好了,不好了!……”附近的八哥听到喜鹊们叫得热闹, 不禁又想学了,它们从山洞里钻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扯开嗓子乱叫:“不好了, 不好了,老虎来了!……” 这时候,一只寒鸦经过,听到一片吵闹之声,就过来看个究竟。它好奇地问喜 鹊说:“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你们却在天上飞,它能把你们怎么样呢,你们 为什么要这么大声嚷叫?”喜鹊回答:“老虎大声吼叫引起了风,我们怕风会把我 们的巢吹掉了。”寒鸦又回头去问八哥,八哥“我们、我们……”了几声,无以作 答。寒鸦笑了,说道:“喜鹊因为在树上筑巢,所以害怕风吹,畏惧老虎。可是你 们住在山洞里,跟老虎完全井水不犯河水,一点利害关系也没有,为什么也要跟着 乱叫呢?” 八哥一点主见也没有,只懂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管对不对,以至于闹出 了笑话。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一定要独立思考,自己拿主意,不盲目附和人家。不 然,就会像人云亦云的八哥一样可悲又可笑了。 碰运气的工匠 从前有个工匠,以打制金属装饰品为业。这只是一门很普通的手艺活儿,挣的 钱不多。工匠常常考虑:怎么样才能凭自己的这点本事赚很多很多的钱,不但可以 养活家人,还可以很快发财呢? 有一次,工匠出门去办点事,在郊外碰到一大群人正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地过 来,路上的行人都不准随便走动。原来这会儿正赶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 起站在路边迎候。 皇帝出来郊游,正高高兴兴地四顾欣赏风景,忽然觉得头上什么东西不对劲, 伸手一摸:糟了,头上戴的平天冠坏了。现在离宫又这么远,回去也来不及,这岂 不是有损皇帝的威仪吗?急中生智,他只得叫贴身的侍臣问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没有 会修补平天冠的。听了侍臣的问话,工匠马上从人群里钻出来,恭恭敬敬地说: “小人会修。”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练地三下两下就把平天冠给修好了。 皇帝非常高兴,马上叫左右赏赐给了工匠十分丰厚的财物,比他一年赚的钱还多得 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经过一座山。在山里他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吓得他转身 就想逃。可是他听到老虎的叫声中充满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着胆子仔细去瞧 了一瞧。只见老虎眼里都是泪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给工匠看,原来虎爪上扎了 一根大竹刺,鲜血直流。工匠说了句:“这个好办。”就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干起 来,不一会儿,就把竹刺给拔出来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 开,就跑不见了。不一会儿,老虎回来了,它衔来一头鹿放在工匠面前,好像是要 作为给他的酬谢。工匠高兴地收下了。 回到家里,工匠赶紧叫来妻子说:“我们要发财了,我有两个技术,可以马上 致富。”说完他将大门上那块“打制金属装饰品”的牌子取下,换上一块“专修平 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挂了上去。 皇帝只有一个,他的平天冠能坏几次呢?给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这种 碰运气的事,一辈子大概也只能遇到一回,怎么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呢?如果我们都 这样凭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焚庐灭鼠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 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 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 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 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 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 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 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 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 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 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 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 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 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 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 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 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 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 毁了。 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 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 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挖掉马肝 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 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有一个客人说:“马的肝脏有毒, 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曾经说过:”文成将军吃马肝而死‘。“迂公听了便笑起来, 反驳这位客人说:”您恐怕在说谎哩,马肝长在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话,马为 什么不死呢?“这个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点糊涂,有心跟他开个玩笑,就说:”那 您见过有一匹马活过100 岁吗?这就是因为它们肝脏有毒的缘故啊!“迂公恍然大 悟,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 马,是他从小养大的,感情远超过一般的坐骑。它也长有马肝,不是也要早死吗? 想到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现了将来某天爱马倒毙的情景,”不行,我必须回去救 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赶去。 一回到家里,迂公顾不得休息,赶紧去马厩把心爱的马牵了出来,拴在院里的 树上。又去厨房取了一把刀,坐在马旁边磨了起来。马看见主人用力磨刀,仿佛知 道他想干什么,就用悲伤的眼光看着主人,发出一声声哀鸣。迂公不忍看马,背过 脸去说:“你别怪我,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虽说有些疼,但挖掉了有毒的肝脏, 你就可以活得长久些了。”迂公把刀磨得锋利无比,抓住马缰,咬了咬牙,一刀刺 了下去,把马肝挖了出来。马长嘶一声,倒在地上死了。迂公扔掉刀,大哭不止, 边哭边说:“马肝果然是有毒啊,挖掉了它,马都还是活不成,更何况是留在肚子 里面呢!” 迂公不懂得动物的器官是不能随便摘除的,所以害死了爱马还不醒悟。如果我 们遇事不弄懂原委,胡乱听信别人的话,就会像迂公一样遭到惨重的损失。 ---------- 中国读书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