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蚕神 蚕神在民间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传说 中的司蚕桑之神。 中国是最早发明种 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 桑占有重要地位。汉以前,蚕已被神化,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东 汉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见《后汉书・礼仪志》注引《汉旧仪》;北齐改祀 黄帝,北周又改祀黄帝元妃西陵氏(即缧祖),均见《隋书・礼仪志》。这都是官 方祀典中所记的蚕神,并未被百姓所接受。 民间祀奉的蚕神,则是蚕马神话演化而来的蚕女、马头娘。其远源是《山海经 ・海外北经》所记的“欧丝”女子,该书谓:“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 欧丝。” ①这是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即为女身;尚未与马相联系。《荀子・赋篇》有赋 五篇,其四《赋蚕》中有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②言蚕身柔婉而头似 马。但《周礼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 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贾公彦疏谓:“蚕与马同气者,以其俱取大 火,是同气也。”③后人据此将蚕与马相糅合,造出人身马首的蚕马神。最早记其 事者,据称为三国吴张俨所作之《太古蚕马记》,一般学者疑是魏晋人所伪托。其 事具载于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云:“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 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 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 而去,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 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 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 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 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 行。……邻女走告其父。……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 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 者,丧也。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④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为蚕 神。宋戴埴《鼠璞》卷下《蚕马同本》条云:唐《乘异集》载,蜀中寺观多塑女人 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 孜讲仙 为马明菩萨。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引《原化传拾遗》所记“蚕女”事,基本据干宝 《搜神记》,但对之有所增益。云:“蚕女旧迹,今在(蜀)广汉,不知其姓氏。” 并在故事中增加蚕女之母,改《搜神记》之“女戏于马曰”为“母誓于众曰”;且 谓女化为蚕后,“父母悔恨,念之不已。忽见蚕女垂流云,驾此马,侍卫数十人, 自天而下。”谓父母曰:“太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义,授以九宫仙嫔之任,长 生于天矣,无复忆念也。乃冲虚而去。”⑤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六“蚕女”, 全文抄《原化传拾遗》,只个别字句稍异。中云:“今其(指蚕女)冢在(蜀)什 邡、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蜀之风俗,诸观画塑 玉女之像,披以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⑥旧时除四川有蚕神庙外,其他 省区也有蚕神庙祀马头娘。”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云:“北高峰,石磴数百级,……山半有马明王 庙,春月,祈蚕者咸往焉。”⑦在干宝《搜神记》后不久,南朝宋东阳无疑之《齐 谐记》又记另一蚕神,云:“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云是蚕室(疑为‘神’字 ――引者注),若能见祭,当令 仙0 倍。” 梁吴均《续齐谐记》和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更详,《续齐谐记》云: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上南角(《荆楚岁时记》作宅东南角),举 手招成。成即就之。妇人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 宜作白粥泛膏于上祭我也,必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 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⑧这里没有记载其姓名,又出于吴县, 当与蜀地之蚕马说异源,是另一蚕神。其后,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宋陈元靓 《岁时广记》、明陈耀文《天中记》等,均转录此文,但均未言塑像祭祀之事。 道教也崇奉蚕神,但称其为“玄名真人”所化。《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云: “有一真人名曰月净,……上白(灵宝)天尊曰:‘今见世间人民苦乐不均,衣无 所得,将何救济?’天尊悯其所请,乃遣玄名真人化身为蚕蛾,口吐其丝,与人收 什,教其经络机织,裁制为衣。”⑨据此,蚕神不仅管蚕桑,还管机织成衣之事。 注: ① 《山海经校注》第24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② 《百子全书》第1 册《赋篇第二十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 《十三经注疏》上册第842 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④ 《搜神记》第172 ~173 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⑤ 《太平广记》第10册3945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⑥⑨ 《道藏》第18册196 页,第6 册249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 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⑧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5 册168 页,第1042册558 页,台湾商务 印书馆,1985年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