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一个家庭的代际革命 ――《现在进行时》序言 孙云晓 做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 近一段时间,我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如果掐着指头算,会发现似乎是超负荷 运转。偏偏在这样的时候,牛志强先生塞给我一部约二十万字的书稿,并以真挚的 感情说:“很值得一看。”起初我有些犹豫,但终于被朋友真诚的推荐引动了好奇 之心,居然放下手头一切事情,一口气读完了这部非同寻常的书。 说真心话,多少年了我很少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震 撼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琐事,来自花季女儿和中年妈妈的心灵对白。我敢说, 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现在进行时》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是一部真实记录了世 纪之交一个中国家庭代际革命的奇书。 请看女儿向母亲提出的问题: “一、你真的是私生子吗? 注:如果是,你不忌恨她不能让你很体面地来到 世间? 二、你真的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吗? 注:如果是,我倒非常钦佩我的爸爸,他能够冲破世俗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 是世俗,不是我这样看! 三、你真的铭心刻骨地爱过除我爸爸之外的另一个男人? 注:如果真是那样,也不要紧,没有谁规定结了婚的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感情世 界。 ……” 几千年来,中国的代际关系是“父为子纲”,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教导子女, 因此,“听话”成了父辈叮嘱孩子最多的忠告。孩子连父母的名字都不敢叫,岂敢 追问父母难言的经历?然而,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我曾 主持过一项大型调查研究,访问了四十一位著名学者,并出版了《向孩子学习》一 书。我们的结论是: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 一种相互影响,成年人既有责任指导孩子,也应当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现在进行时》恰好是一个鲜活典型的例证。 写这样一本书固然需要才气,更需要非凡的勇气。从一定意义上说,敢于直面 人生,尤其敢于直面自己的心灵,才使《现在进行时》这本书有了独特的价值。女 儿马霞(书中名称王霞)写道:“一个假期,我和妈妈在炎热中充满激情地完成了 这部书稿。我和妈妈有了更进一步的沟通,我打开了我的心扉,我献出了少女的日 记,我让妈妈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妈妈李春艳则说:“我要感谢女儿,她成 就了我,并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让我向一个合格的妈妈奋进。”父亲马阿林也不是 局外人,欣然地表示:“为干大事的母女俩,我心甘情愿地服务着。” 谈代际关系自然不能不谈到教育。长期以来,在无数个学校和家庭里,教育似 乎抓得很紧很紧。可仔细审视一下,却发现“很紧很紧”的是升学考试,而真正的 教育却被荒废了。《现在进行时》的第一篇,不就是从分之差,没进“重点”》吗? 这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淘汰的教育,它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 而让少数精英成为可能有人格缺陷的脆弱的成功者。 牛志强先生是《现在进行时》一书的助产士。我们一起讨论教育问题时,他曾 对我说,社会良知、独立人格、道德自律和自由精神,应成为知识分子的四大支柱, 也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我赞同他的这一见解,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人的解放, 是健康人格的培养,而这个教育的核心许多年来实质上被荒废了。这是不是民族命 运的悲哀与隐患?我常常想,对人帮助最大的是教育,但也极有可能,错误的教育 构成对人的最大伤害。在这种或者有利或者有害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往往起着加速 或缓解的作用,这是否值得广大父母深思呢?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进行时》一书从一个家庭的角度,用两代人共同探索的 方法,尝试着破解代际革命的难题。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莹莹的 泪光,随时可以听见切切的呼唤,那是为浓浓的亲情流泪,那是为人格的尊严呐喊。 曾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十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而十岁――二十岁是对 父母的轻视期。这成为解释“代沟”现象的理论依据之一。教育家们倡导父母要 “读懂孩子这本书”,自然是必要的。但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节目做嘉宾 时,我也向中学生呼吁:“请读懂父母这本书,或许,父母之书比孩子之书更厚重 更有营养!”《现在进行时》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子共读性极强的范本。也许 可以说,这称得上一部新的教育诗篇。如果拍成电视连续剧,也将一波三折引人人 胜,犹如一颗让人回味无穷的橄榄果。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是健康活跃的,那么,这个社 会必定是蓬勃向上前途无量的巨人。《现在进行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优质的家庭 细胞,它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当然,不是每一对母女或父子都可能写书的,也不必 要都采用一种模式。增进代际交流,培养亲子感情,学习彼此长处,带动全家进步, 是每一个家庭的共同愿望和明智选择。如果借鉴作者一家的成功经验,或许会有更 多的家庭走上化“代沟”为“代桥”的幸福之路。 但愿奇书带来奇迹! 1999年5月2日于北京 (序文作者为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作家,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副研究员)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