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罗荣恒元帅之 攻打锦州与“林罗”之谜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4 攻打锦州与“林罗”之谜 正如刘邓大军曾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一样,在解放战争中,我东北野战军两位指挥 员林彪与罗荣桓也被人们不断神化,“林罗”成了智慧、勇敢、胜利的代名词。可是有 谁知道,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罗荣桓为了战役的胜利,曾同林彪进行过多么激烈艰 巨而又关系重大的斗争!由此结下的“林罗”矛盾,一直持续到建国以后。 4.1 代人受过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岗山时代的1930年,罗荣桓任红四军 政治委员,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军一军团,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 是军事指挥员,罗荣桓负责政治工作。 罗荣桓胸怀坦荡,肚子里能撑船;林彪心地狭窄,眼里容不了一粒砂子。罗荣桓对 林彪的为人十分清楚,遇到分歧,总是从团结出发,尽量尊重林彪,维护他的威信,但 对重大问题从不退让,坚持党的原则。 1930年端午节前,正在红四军二纵队任政委的罗荣桓突然接到前委命令,要他出任 红四军军委书记和四军政委。 罗荣桓的新任命,是毛泽东提的建议。当时,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林彪虽然打仗 有些办法,但高傲自大,个性太强,谁和他在一起都很难共事。林彪担任二十八团团长 时,几届党代表都被他闹得不欢而散。下井岗山时,上级又从三十一团调来何挺颖任二 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是一位非常好的同志,在打大余时,不幸负了重伤,毛泽东知道 后,特意嘱咐陈毅转告林彪,要好好照顾,想办法把他抬走。可是林彪根本不听,也不 派担架去抬,仍让何挺颖骑马,结果因伤势过重,从马上摔下来牺牲了。 后来,二十八团改为一纵队,党代表是谢唯俊。林彪对谢唯俊又是一肚子意见,三 番两次到前委告状,硬是把谢给挤走了。四军代理军委书记熊寿祺走后,毛泽东就反复 考虑四军政委的人选,考虑来考虑去,觉得必须选一位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有丰富的 政治工作经验,有宽广胸怀,善于忍让、谅解又能坚持原则的同志去担任。最后选后了 罗荣桓,前委也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上任后,罗荣桓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得紧,很快就解决 了部队中的团结和作战能力较差的问题,使四军的工作很快走到了前头。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罗荣桓红四军打开莲塘和良村后,又奉命转向东面去 攻打驻黄陂的毛炳文师。 由于时间紧迫,良村战斗刚刚结束,罗荣桓就带着四军主力部队,火速向黄陂赶去。 在良村只留下了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打扫战场,安置伤员,收容俘虏,运送枪支。 就在我四军主力离开良村不久,故十九路军紧追了上来。 在良村打扫战场的我军机关人员来不有疏散,结果一些俘虏、枪支又被敌人夺了回 去,我军的一些伤员也被敌人抓走了。 罗荣桓在行军途中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悲伤。虽然在敌人大军压境,敌我犬牙 交错的情况下,很难避免丢掉一些俘虏、枪支和伤员。但是,罗荣桓并没有因此而原谅 自己。 他觉得,丢掉一些俘虏和枪支固然可惜,而丢掉在战斗中拼命杀敌流了血的伤员则 不可饶恕。 罗荣桓历来都非常重视伤病员的救护工作,这一次由于军情急迫,没时间具体安排, 只好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政治部和供给部,却不料出了差错。罗荣桓心情非常沉重,好几 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在黄陂消灭了毛文炳师的四个团以后,红军主力转移到兴国枫边、城冈地区,隐蔽 休整。 在休整期间,罗荣桓等同志在城冈召开了四军军委会议,毛泽东和中央局的一位负 责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罗荣桓在会上深刻检讨了在良村战后丢掉伤兵、俘虏和枪支的 问题,自己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可是,作为军长的林彪,却装成没事人一样坐在一边, 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mpanel(1); 会后,中央局在没有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免除了罗荣桓的军委书记,让林彪接任 了这一职务。 罗荣桓对于中央局这一过重的处分,一点也没有计较,他觉得自己应该负责。 4.2 打不打长春――与林彪初次交锋 1946年,四平保卫战后,我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撤退到吉林北面舒长,蒋军猖狂向北 进攻,林彪对东北局势失掉信心,打电报给哈尔滨的东北局,提出要去辽南打游击。罗 荣桓知道了十分着急,当时哈尔滨的机关准备撤到佳木斯,火车都准备好了,如果林彪 再去南满,东北局分成两摊子,局面更难收拾。他说总司令不顾全局怎么能行?马上派 人去舒兰劝说。接着,高岗和谭政代表东北局,接林彪回哈尔滨。东北局利用八天停战 时间,召开“七七”会议,总结了工作,稳定了局面、罗荣桓才放心去莫斯科开刀,切 除长了肿瘤的左肾。 1947年,东北我军发动了夏秋冬三次攻势,歼灭蒋军30万人,解放了广大城乡,50 万蒋军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及附近据点。 为了全歼东北之敌,加快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央军委在1948年2月祝贺冬季攻 势胜利的贺电中,明确指示我东北部队马上做好南下作战的准备。但是,当时担任东北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林彪,对中央军委的指示却全然不听,他在四月的吉林会议上,提 出了“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五月间他又命令两个纵队去打长春机场,没有成功, 又提出“久困长围”的口号,致使部队徘徊于长春、沈阳之间,几个月无所作为。 对于林彪这一做法,中央军委多次来电批评,政委罗荣桓也多次严肃劝他南下,但 林彪还是无动于衰,因为他怀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罗荣桓对他一向以团 结帮助为主,但此时林彪兼任东北局书记和政委,大权独揽,对他的规劝根本就听不进 去。 磨破嘴皮,说服不了林彪。罗荣桓只好提议召开东北局常委会讨论。 会上,林彪再次强调围困长春的方针,说目前长春粮食已十分困难,再围下去,敌 人必然会突围,我们可以围而歼之。 罗荣桓说:“粮食缺乏,饿死的是老百姓!敌人有空运,粮食弹药都不缺!我们再 围下去只会浪费时间。中央军委的几十纷电报都要求我们南下作战。如果我们不执行 ‘关门打狗’的指示,让卫立煌集团40多万人跑掉,不论跑到那里,都会给今后的全国 解放增加困难。” 常委们一致拥护南下打锦州的方针。林彪无奈,只好同意给中央拍电报,汇报东北 局常委会讨论的结果。可是7月22日给军委的电报发出后,他又借口粮食困难,汽油不 足,西线铁路被大水冲坏等等理由,仍然按兵不动。 罗荣桓坚决拥护南下方针,他日夜忙着指挥战勤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在冀热辽地 区准备了一亿斤粮食,足够几十万部队食用,准备了足够的弹药、汽油,准备被服,作 为后勤保障工作等。可林彪仍然要等西线铁路修好才动,甚至向中央提出要华北杨成武 兵团先包围大同,牵制傅作义的兵力,东北部队才能南下。 八月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撤退东北、确保华中,坚持沈阳到10 月底,同时作好根据时局变化撤退沈阳的方针。 军情急迫,中央军委的来电更多了,批评也更严厉了。来电指出,你们100万大军 的行动怎么能取决于杨成武几万部队的行动呢?傅作义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不会认真出 关增援,我军要迅速南下,否则就要贻误战机! 到这时,林彪仍是不听,他赖在哈尔滨南面的双城,强调要等西线铁路修好后才能 行动。 9月7日,毛泽东亲自发来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令,要东北解放军置 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在九、十两个月内,歼灭锦州、榆关至唐山一线的敌人。并勉 励东北部队,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在长、沈亡敌倾巢援锦时,争取将卫立煌 全军就地歼灭! 毛主席发来了命令,林彪不敢再违抗了,心里不乐意也只好接受。他下令叫六个纵 队和三个独立师,向锦州外围进军,仍留六个主力纵队和十四个独立师,在长春、沈阳 附近和沈阳以南地区徘徊。9月21日,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离开哈尔滨,先乘火车驰向 东伪装前进。晚上10点钟,列车调转火车头,向来路上飞奔,拂晓前经过哈尔滨,开上 西满的轨道,加速前进。 次日上午,列车停在一个小站上。中央军委来电报指出平分兵力的部署是不对的, 特别是几个主力纵队太靠近沈阳,这样,沈阳之敌就不敢出来增援,会影响第二阶段的 作战计划。 林彪看着电报,皱着眉头,一脸不高兴:“又是指责、指责……没完没了!” 罗荣桓听惯他的埋怨、没有吱声。 “政委,”林彪突然问道:“你是怎么看的?” “毛主席和中央高瞻远瞩,“罗荣桓开门见山地说,“他就是要我们迅速拿下锦州, 回师歼灭沈阳出来增援之敌!应该把更多的兵力调到锦州前线,让沈阳的敌人能放心出 来。” 林彪嘀咕道: “想的不错,但锦州也不是纸糊的,里面有十几万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很强。万 一一时打不下,葫芦岛的援兵打过来,沈阳之敌再西进,我们就要吃大亏!” “葫芦岛和锦西的援兵,一定要堵住!”罗荣桓说,“我想叫二纵五师和三纵赶到 义县,让四纵迅速南下,抢占塔山和西海口,阻击葫芦岛方面的敌人!” “好吧!”如果不是刚看了中央的电报,林彪不会这么轻易同意的。 军车绕了个大圈子,停停走走,两天后才到达彰武车站,停在岔道上。 4.3 罗荣桓拍案大怒――与林彪再次交锋 在彰武期间,林彪说他身体不舒服,搬到一座幽雅的大院里休养,关严了住房的窗 户,拉上窗帘,整天呆在黑屋里。 罗荣桓负起指挥战役的重担。 一周间,锦州外围的战斗猛烈开展:9月25日,我九、八纵攻克葛义碑和薛家屯。 四纵24日攻占砬子山,29日攻克兴城。七纵27日攻占高桥和西海口,占领了塔山有利阵 地、切断了葫芦岛和锦西敌人增援锦州的道路。10月1日,我军攻占义县,全歼守敌暂 二十师一万多人。锦州前线我军6个纵队完成了分割包围锦州南北敌人的任务。在沈阳 周围的一纵、二纵两个师,五纵、六纵和十纵,也先后到达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 待机作战。 10月2日上午,罗荣桓政委和刘亚楼参谋长正在研究攻城部署,忽然听见一阵刺耳 的汽笛声。不一会儿,列车发生剧烈的震动,显然是挂上火车头的撞击声。罗荣桓站起 来,望着车窗外面人来人往,很是忙乱,喊来警卫员,问道: “发生什么事?” “不知道。”警卫员回答。 罗荣桓问:“是不是敌机又来了?” 警卫员说:“没有听见警报。”下车问过后,警卫员说是司令员命令部队准备出发, 往北开。 罗荣桓心里纳闷,问参谋长:“去哪?你知道吗?” 刘亚楼摇摇头。 罗政委沉下脸,心里很恼火,不知林彪想搞什么名堂?立即同参谋长赶到林彪的住 处。 林彪住在一座砖墙瓦屋的大院里,堂屋里关紧窗户,蒙上窗帘,昏昏暗暗。林彪半 身靠着床头躺着,看见罗政委和刘参谋长进来,好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起来从公文包 里取出一份电报,递给罗荣桓。 电报上写着:9月30日,蒋介石飞到北平,为确保锦州,抽调博作义部林伟俦的六 十二军,黄翔的九十二军及独九师,调山东王伯勋的三十七军,由海上运兵,已经有5 个师到达葫芦岛了。 林彪说:“葫芦岛和锦西的敌人,已经增到11个师,锦州不能打了。” 听见林彪又唱起老调,罗荣桓激动地说: “昨天刚打下义县,又提出不打锦州,怎么向中央交待”“情况变了嘛!”林彪板 着脸说,“我已经向军委建议,还是回去打长春。” “所以你就下令开倒车?”罗荣桓生气地说。 林彪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罗荣桓忍不住严厉地责问: “司令员!这样重大的事,应该先和大家商量再作决定啊!” 林彪一向专横惯了,现在大权在手,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听不得逆耳的话。他板 下脸,不快地说: “商量个啥?明摆的事吗?” 罗荣桓坚持不让:“主席和军委三令五申,要我们打锦州,现在又不打,如何交待? 不但部队士气受影响,而且敌人知道我们北撤后东西夹击,还要受损失的!” 林彪狡辩道:“敌人害怕我们攻城,正愁我们不撤,怎么还会出击?” “敌人不是傻瓜,蒋介石看出我们的弱点后,肯定不会失去这个有利的战机的!部 队不能安全撤回,你考虑过没有?” 林彪仍固执地说:“放心!蒋介石刚丢了济南,已成了惊弓之鸟,绝不敢出来的!” 罗荣桓见他如此不顾中央的命令,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火气,指着他喊道: “主席要我们敢打没有打过的大歼灭战,我们可不能‘怕’字当头啊!” “你说谁‘怕’字当头?”林彪被揭了疮疤,顿时恼羞成怒,拍着桌子大声责问。 罗荣桓真火了,他怒吼道:“战役打响了,锦州的外围据点都扫清了,你一听说葫 芦岛和锦州来了增兵,就不敢打下去,这不是怕敌人是什么?” 罗荣桓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他和林彪相处很久,但平时耐心说服,以团结和维 护林彪的威信为重。这次两人大吵,甚至拍了桌子,周围的工作人员不由全惊呆了。 林彪被问得哑口无言,停了一会说道: “反正锦州打不得,敌情变了,中央也会实事求是的。” 罗荣桓警告他: “你想过没有?这是违抗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破坏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不打锦州 撤回去,就会推迟东北的解放,影响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林彪觉得理亏心虚,无言以对,他又问刘亚楼: “参谋长,你的意见呢?” “我同意政委的意见,锦州非打不可。”参谋长说。 林彪只好气呼呼地叫秘书到机要科,追回那份不打锦州的电报。 秘书打完电话后报告说,电报已发过了。 林彪感到心虚,做了个无可奈何的手势,问道: “怎么办?” “写个检讨,重新表态!”罗荣桓说。 林彪没说话,刘亚楼点了点头。 罗荣桓当即又起草了一份电报,主动承担责任,向军委作了深刻检讨,表示坚决按 原计划攻打锦州。 罗荣桓把电稿递给林彪,林彪匆匆看了一遍,也不吭声,和参谋长都签了字。罗荣 桓写了“加急”二字,立即让秘书拿去发了。 第二天十月三日,中央军委接连来了两封电报,严厉批评回去打长春的做法,指出 这是一个绝大的错误。分析在塔山一线有两个纵队打援,足以胜任,不用害怕。如果回 去打长春,对东北部队和整个战局都非常不利。即使打下长春,也不能取得主动地位, 只有打下锦州,才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 10月4日,毛泽东收到罗荣桓拟稿的检讨电报后,又发来一封长电,表示“甚好, 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再次分析打长 春和打锦州的利害关系,以坚定林彪的信心。毛主席严厉指出:如果不打锦州这一仗, 要犯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同时要求指挥所搬到靠近锦州前线。 当天夜里,在罗荣桓的不断催促下,指挥所才进到阜新。 阜新以南的铁轨都扒了。部队下了车,住在城里。 4.4 战锦方为大问题 这时,蒋介石看到义县被我军攻下,10月2日又慌慌张张地飞到沈阳,将沈阳之敌 编为防守兵团和攻击兵团,亲自部署廖耀湘兵团西进增援锦州。 到阜新后,罗荣桓觉得距锦州太远,对指挥作战不利。可林彪不愿离开铁路线,他 以去年三次攻势,都是在汉城指挥的为理由,不想再向锦州靠近了。罗荣桓知道他对打 锦州还是有顾虑,说道: “不能再耽误了!我们应马上赶到前线,拿出攻城方案来。” 正在这时,中央军委又来了电报,询问指挥所到了哪里? 再次要求指挥所进到锦州附近,还要求马上拿出攻城的作战方案,限定尽速打下锦 州。 林彪心里真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他不敢再违抗命令,只好叫参谋长刘亚楼准备汽车, 连夜赶到锦州西北的马六屯。 第二天下午,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和指挥所的参谋人员一起到锦州城北帽儿 山看地形,二纵的部队就住在这儿。罗荣桓当时身体不好,刚动过手术还没痊愈,但他 放心不下,仍坚持上了山。在帽儿山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到锦州的城垣。罗荣桓举起望 远镜,仔细观察锦州的环城工事,那儿都是钢骨水泥的子母地堡。正看着,突然飞来三 架飞机,又是扔炸弹,又是扫射,来回低空盘旋。山上没有掩蔽部,警卫员催着下山, 他好像没有听见。直到把锦州的工事仔细观察了一遍,罗荣桓才最后下了帽儿山。 观察地形回来,指挥部便很快拟定了进攻锦州城的作战方案,决定用5个纵队的16 个师、1个炮兵纵队和1个坦克营作为攻城的主力,主要突破口选在北城。打援部署:以 四纵、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在渔山、塔山和红螺蚬一线,阻击锦 西和葫芦岛的援兵;以热河独八师在山海关附近佯动,钳制关内之敌;以五纵、六纵和 十纵共8个师的兵力,在新民以西和以北地区,堵击沈阳出来的援敌。 攻城方案经过中央军委批准。 十月九日,攻城的各部队开始向城郊的敌人大小据点猛攻,激战五天五夜,扫清了 敌人城外的大小据点和所有工事,攻城道路被扫清,部队直逼锦州城下。运用攻打义县 的经验,各部队采用了近迫作业,挖地道逼近城垣。 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总攻击开始了!城周围400多门大炮一齐向城里的目标开 火!炮火连天,浓烟滚滚,千军万马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猛虎般向城垣扑去。 二纵两个师攻击化工厂一线的敌人,由于受到以子母地堡群作掩护的敌人的拼命反 抗,攻了几次也没有打开突破口,伤亡也较大。三纵占领了离城1000米的配水池阵地, 居高临下冲向敌城。敌人出动步兵和坦克前来争夺配水池,飞机也来掩护。我军坦克营 也紧跟着投入了战斗,战士们奋勇击退敌人的反冲锋,一鼓作气冲到了城根。 指挥部里接到三纵进展比较顺利的电话,作战参谋立即向首长报告。罗荣桓看到三 纵的地形比较有利,便对林彪建议说: “是不是让炮火集中支援三纵,由三纵迅速突破?” 林彪听了不置可否。林彪一直认为二纵的战斗力强,而且有老红军的底子,所以让 二纵负担主攻任务。而三纵是抗战初期在山东发展起来的部队,到东北后打了许多硬仗 和胜仗。这次林彪专门从六纵调来善打基战的十七师配属给二纵,准备突破城墙后向纵 深发展,没想到二纵进展不如三纵快,心里觉得别扭。 罗荣桓看出林彪仍要坚持己见,只好再次向他建议: “还是让炮兵支援三纵为好!” 参谋长刘亚楼也同意罗荣桓的意见,建议早下命令。 林彪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他命令炮纵集中炮火击援三纵,同时要求二纵 也要加紧突击! 正在这时,机要科又送来一份电报:由新民和原流河向西北进犯的廖耀湘兵团,前 锋已占领彰武。原来这是蒋介石8日第二次飞到沈阳后给廖下的死命令。蒋介石同时还 命令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和海、空军猛攻塔山。他幻想锦州解围之后,东西两军对进, 包围夹击我军主力,把这次作战称为“辽西大会战。” 我守塔山的四纵队顽强堵击敌人,阵地失而复得。现在看到彰武失陷,林彪又紧张 起来,忧心忡忡地说: “你看,补给线被切断了!” 罗荣桓看完电报,沉着地说: “廖耀湘不会认真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他这次是让蒋介石给硬逼出来的。他不走北 宁线增援锦州之敌,却跑到西北方占领彰武,不过是虚晃一枪,给蒋介石摆个样子而已。 这一点毛主席早就看透了,不用理它。” 大家听了都觉得罗荣桓分析的正确,林彪闭上眼睛一声不吭,大概觉得伤了他的面 子。 半小时后,作战科长从帽儿山打来电话报告:三纵队已打开突破口,要求把十七师 调过来,让十七师从突破口进去,迅速打掉敌人的纵深防御工事。 “太费事了!”林彪不耐烦地命令道,“叫三纵的预备队冲进去!” 参谋长正要传达林彪的命令,罗荣桓叫住了他: “等等!问问二纵的情况如何?” 参谋长问过后回答说:“还没有攻开突破口。” 罗荣桓对林彪说: “我看还是把十七师调过去的好,只有几里路,很快就能到达。他们打巷战很有经 验,可以迅速打乱敌人城内的防御体系。” 林彪不吭声。参谋长望着他,等待他的决定。 “照政委的意见下命令吧!”林彪冷冷地说。 十七师火速赶到三纵打开的突破口,立即冲进城里,插向敌人的心脏。他们炸毁一 个个地堡和工事,四面八方突击,打得敌人昏头转向。这时,二纵也突破敌人防线,攻 进了城里。城南的七纵和九纵,城东的八纵,也先后攻进城里。我军战士将敌人分割成 块,一块块围起来歼掉,进展非常顺利。 城里的敌人兵败如山倒,全乱了套。到15日下午6点钟,我军攻进老城消灭了最后 一股抵抗的敌人,胜利结束了攻城战斗。 锦州攻坚战,我军战士只用了31个小时,俘敌东北“剿共”副司令范汉杰、第六兵 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贺奎和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以下88000多人。连同攻克 外围据点,锦州战役共歼敌12万人。 锦州解放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军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保 证了“关门打狗”战略意图的实现。 辽沈战役结束后,罗荣桓在沈阳主持草拟向党中央的作战情况综合报告,提到林彪 曾一度动摇之事。文中委婉地说到,蒋军从华北调5个师海运葫芦岛,“加上锦葫原有 之4个师共计9个师,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 虑……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 报告刚起草完,正好林彪进屋,罗荣桓指着上面这几句话,请他过目。 林彪正因辽沈战役胜利而兴高采烈,看了那段轻描淡写的检讨,马上拉长了脸,将 稿子一扔,气冲冲地走了。 林彪显然不满这段揭短的话,由于罗荣桓的坚持与说服,加上刘亚楼支持,林彪不 得不同意签发上报,但心中极度不满。平津解放后,他排挤罗荣桓,邀请聂荣臻到四野 当政委。 聂荣臻不知林罗有矛盾,他对林彪说: “现在战略反攻了,应当由罗荣桓同志当。我参加了军委工作,还兼北平卫戍司令, 也不能离开,至于晋察冀的干部由你选。” 回顾历史,我们越发清楚地看到,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罗荣桓元帅坚持原则同 林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保证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战略决策的实施,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革 命原则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建树了丰功。诚如毛主席在《吊罗荣桓同志》诗中所言那样: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