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陈毅元帅之 文武全才之谜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1 文武全才之谜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既是横刀立马的将军,又是对酒当歌的诗 人,文武全才,于此观止。陈毅的出现,如同为神州大地增添了一首诗,一首英雄主义 的赞美诗! 1.1 儒将的由来 四川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陈家是“耕读传家”、“义门世家”。陈毅出生时,陈 家还有良田40亩,属于上中农。但整个家室明显的在败落。陈毅的祖父、父辈们都憧憬 着陈家的中光发达,对陈毅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陈毅三岁背诵《三字经》,五岁由 父亲课读《千字文》,半年后,进入私塾就学。九岁随家迁至成都,因为祖父和父辈们 都认为时势变了,科举已经废止,新学堂已经兴起,陈家要重振家声,只有学“声光化 电”,搞工矿实业,而这些,在乡下远不如都市便利。 在都市里上学,每天都途经陆军部四川兵工厂门前,里面的机器都是德国进口的, 附近还有一座大铁桥,加上来去利川途经重庆看到过的大轮船、大兵舰,使陈毅对科学 和工业的神奇力量惊叹不已。他越发坚定了去走前辈所希望他们走的道路,学好“声光 化电”,重振陈家。 天有不测风云,时局混乱。1911年秋,陈毅和胞兄孟熙回到乐至乡下外婆家寄读, 这时,他遇见了一位终身难忘的老师――陈玉堂。在他的指点下,陈毅打下了坚实的诗 词格律的基础。1913年,回到成都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就读,该校校长冯湛恩是成都 有名的古文家,在学生中倡导古文的学习,在此期间,陈毅读了《古文观止》、《古文 辞类纂》、《千家诗》、《唐诗集解》以及《西游记》、《封神榜》等书籍。传说有一 年中秋节,陈毅跟着母亲去亲戚家,在那里陈毅得到了一本一直想读的书,便像得到了 宝贝一样,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劳累,一个人躲在小屋子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吃饭 的时刻到了,主人三番五次地催他吃饭,他都象没有听见一样,仍然坐在那里看呀看的 十分入神。主人和母亲都知道陈毅见了书就着迷,所以也不见怪,就把一碟糍粑和一碗 芝麻酱面条端到他的面前。 陈毅一面看书,一面吃着糍粑,由于心思全在书上了,本来吃糍粑应该蘸糖,他却 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了墨,一连吃了两口,还没觉出来。当他还要再吃的时候,母亲 走进来了,见陈毅吃得满嘴都是黑墨,不禁啊了一声,亲友们闻声赶来,个个乐的捧腹 大笑不止,从此,家乡的人们都亲切地称陈毅是“喝过墨水的人”。正是这些书籍的学 习使陈毅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老文明,奠定了陈毅的文化基础。 由于陈毅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19年10月陈毅从免费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毕业并到了法国马赛开始了留学生活。 初到马赛,他觉的是到了天国一样,社会秩序安定,城市清洁繁荣,对法国文明佩 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中国古代文明是一钱不值了,再也不想读古书、作古诗了。也就在 这时,陈毅认识了蔡和森,不久,两人成为好朋友,陈毅开始接触社会主义,但比苏俄 的成功更有吸引力的还是眼前的这个“天国”一样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他崇拜资本主 义的自由、平等、博爱。此时,他一心扑在补习法文上,也不想什么“主义”、“思 想”。 然而,现实是真正的教育者。陈毅在勤工俭学的工厂,看到了真正的马赛,工人悲 惨的生活教育了他,他在以后所写的《我两年来旅法勤工俭学的实感》中喟然而叹: “我才知道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此时的陈毅,思想进程发生了转折。他想在法 国勤工俭学日后当个文学博士,要自己走出一条路子来,走出一条“文艺救国”的道路, 做一个站在革命组织之外支持和参与革命的文学家,他认为这样来去自由,可以不受组 织规定的约束。他读了大量的法国以及西欧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巴尔扎克、雨果、卢梭 那样的名家作品,这使他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了解,文学修养也得 到了进一步提高。 mpanel(1); 1921年底,陈毅等留法学生因闹学潮被遣送回国。1922年春,他回到重庆任《新蜀 报》主笔。这时,他已从法国学潮中认识到个人奋斗是软弱无力的,经蔡和森介绍,加 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当该报主笔期间,陈毅找到了一个为共产党做有力助手的工作, 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文学才华的天地,心情极好,写出了大量诗文,抨击军阀统 治,在重庆知识界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时,陈毅又结识了肖楚女, 成了知交,由于谈论文章,陈毅被四川军阀“礼送出川”。到1923年10月,经陈孟熙介 绍,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入学不久,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虽然事业的道路确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坚定了,但依旧热爱文学的他的“文学 家”之梦并没有定。 入党不久,经上级批准,陈毅担任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委员会西部区中法大学支 部书记,这是陈毅在党内担任的第一个职务。虽然已是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但他也是学 生,他必须读书,以便将来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陈毅最爱的是新文化的一套书籍,科 玄论战的若干文章他非常感兴趣,报上一有他就收集。在中法大学期间,陈毅着重学文 史哲,一面做党的工作,一面就“自己发展”搞文学创作。他继续为《新蜀报》及北京 的各报刊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还有译作和评论。逐渐同沈雁冰、郑 振铎、王统照等著名作家发生了联系,后来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文学研究会”。1925 年春,陈毅与金满城等人还组织了一个文学小团体“西山文社”。当时,共产党的经费 困难,党员要资助党,还要帮助困难的同学,这也是陈毅只好经常卖稿子的原因。 在以后的岁月里,陈毅逐步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文学,就 是行军打仗也不会忘记。有一次在行军途中,他坐在马背上看着书,信马由僵地走着, 路过一池塘,马匹脚下一滑,“嗵”的一声把陈毅抛入池塘中,大家慌忙把他拉上岸, 手忙脚乱地帮他擦拭身上的泥水。陈毅笑着说:“你们尽拣次要的,快,赶快先看看我 的书搞坏了没有。” 勤务员抢到书,原来是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书的末页上,写着:“我们 需要的不是圣水,而是烈火”。 在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时,挺进茅山孤军作战,但走到哪里都不忘本,回皖 南向项英汇报工作时,有时还带着法文版的小说。…… 正是这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和锻炼,才成为 文武双全的儒将,也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象《梅岭三章》一样感人的壮丽诗篇。 1.2 “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1927年8月初,陈毅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顺江东下,苦苦追赶南昌起义的部 队,终于在8月10日,找到了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他立即接受了周部长的委派,去 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 临行前,周恩来握着陈毅的手说:“这个团是我们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训练严 格,战斗力强,在北伐中是很有战斗力的,战无不胜,是最出色的前锋,有铁军、铁团 之称。这个团现在是贺(龙)叶(挺)军里一个主力团,有两千多人,你要好好地去把 工作做一做!” “是!”陈毅坚定地回答道。 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认识陈毅,了解他的才能。他拍拍陈毅肩膀,仿佛歉意 地补充一句:“派你干的工作小了些,你不要嫌小!” “什么小哩!你叫我当连的指导员我都干!”陈毅爽快而真诚地说,“只要拿武装 我就干!过去,跟着武汉军分校的部队走,我才不高兴!什么消息也不知道!现在叫我 到打仗的队伍里去,我愿意去!我可以完成任务!” “只要拿武装我就干”,说出了陈毅对于中国革命要靠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 的觉悟。这是他亲历四川保路运动屠杀、里昂护校斗争被武装押送回国、北京惨案、万 县惨案、九江被迫放下武器,并结合宏观的认识所得出的宝贵结论! 陈毅就是怀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七十三团团部,在这里陈毅面临第一个考验 ――作为共产党的党代表和政工干部能否取得官兵们信任的考验。这个团毕竟还是国民 革命军,官兵们对蒋、汪不满,对共产党比较有认识,但对政治工作人员,许多人还是 持保留态度。陈毅自己对武汉时期某些政工人员的满嘴空话与“五皮主义”(皮带、皮 靴、皮包、皮手套、皮马鞭)也很反感,所以能够理解官兵们看不起“狗皮膏药”的情 绪。他自觉地塑造共产党的政工干部的形象。不高高在上,常到班排谈心。盛暑行军, 又加某些地与群众受了欺骗宣传逃避一空,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他都能和官兵们一 样,挨饿走路,还扶助病号,帮士兵背枪。官兵们渐渐相信他的讲话了。 还在陈毅刚走进七十三团团部上任,尚未坐稳时,门口就跑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 人,面带惶恐: “报告团长,我的一百二十块毫洋的伙食钱给勤务员背起跑了,我连现在伙食钱发 不出去了!” “勤务员是什么人?”团长黄浩声追问。 “这个勤务员是我的表弟,以为可以相信,不料拐款逃跑。”年轻人怯生生地回答。 “你是怎么搞的!你为什么不自己背伙食钱?”团长厉声喝斥道:“现在经费这么 困难,你这是失职,我要枪毙你!” 部队从南昌撤出以来,战斗频繁,给养补充十分困难,120块毫洋,够一连人开一 个月饭哪,团长怎能不动肝火呢! 参谋长余增生看着陈毅,说:“指导员,你刚到,这个事情你的意见怎么样?” 陈毅思考片刻,说:“现在要准备打大仗,由公家补发给他算了。他已经把钱丢掉 了,你有什么办法?不然,他到哪儿去搞这么多钱呢?一连人总得吃饭。” 黄团长气恼地摇摇头最后说:“那好,叫辎重队发给一百二十块毫洋。” 刚才低垂着脑袋的年轻人,这时才敢抬起头。 陈毅走到年轻人面前问:“你是哪个连的?叫什么名字?” 他两腿一碰,高声回答:“七连连长林彪。” “林彪同志,你既然是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让人再 拐跑了怎么办?” “是!”林彪感激地回答,“感谢团里的决定,今后,我一定自己背伙食钱!” 以后,陈毅到各连去抓工作,来到七连时,林彪总会提起那天的事,对陈指导员帮 他说情,再三表示谢意。 顺便说几句,后来为什么一年多没提林彪当营长?对了,一是他开过小差,脱离部 队大半天,后因半路遇人拦截搜腰包,他挨了打,还险些砍了脑壳,万般无奈,才又找 回部队的;二是他不重视政治工作和政治机构;三是他喜欢任用私人,搞小圈子。到井 冈山后,他那位拐款逃走的表弟又被抓到,林彪不但不罚他,还亲自把他接到连部,让 他背驳壳枪,两人形影不离,亲热得很;四是经常破坏纪律,搞几个人在一起谈私话, 打鸡子,吃吃喝喝。 林彪当时经常发牢骚,说自己是黄埔几期,连长当得太久了。一直到上井冈山后, 因为领导成员伤亡大,迫不得已,才提他当了营长。再以后,因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被 叛徒营长表崇令打死,周子昆同志又负伤不在,只好把林彪提起来当团长…… 对陈毅来说,更严峻的考验是在战场上。打会昌;七十三团打的是攻克敌人主阵地 制高点的恶仗,敌人炮火浓密。第一次上战场的陈毅开始时不知所措,他自己后来说简 直象《夏伯阳》里的政治委员会富曼诺夫一样,被敌人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但他清醒 地意识到这是一种考验,立刻奔上最前线,冒着敌火鼓励部队,和团长站在一起指挥作 战。这就赢得了许多老兵的称赞,老行伍出身的团长黄浩声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了。 1929年1月1日,漫天大雪。为了粉碎敌人三省会剿井冈山的阴谋,军委接受了毛泽 东委员的建议,沿着山间小路兼程急行军,顺利占领了大庾城。当时已任红四军政治部 主任的陈毅率领的二十八团,按照毛委员的部署,派出一个营占领新城,向南康、赣州 警戒。团主力在大庾城北高地集结,三十一团占领梅关,防御南雄方面的敌人。二纵队 和军委就在城里边。因为部队行军神速,估计敌人还不能来,准备在大庾城住一夜。 不料,下午四点多钟,新城方向打响了,枪声越逼越近。 毛泽东对陈毅说:“我们到城外看看去!”两人爬上小山一看,糟糕,二十八团的 队伍退下来了! 毛泽东焦急地皱起眉头:“无论如何要抵抗啊,不抵抗不行哪!”他说着坐在田埂 上,语气严肃、沉重:“这一仗无论如何要打好,不打好,我们以后就很不好办!” 这时,一个青年军官提着枪退下来,毛委员一眼认出,呼地立起身,大声喝道: “林彪,你为什么不抵抗,你跑到哪儿去?!” 林彪收住脚步,脖子一梗,反问道:“还有什么好抵抗的!” 站在毛委员身边的陈毅火了:“你是团长,总要打几个反冲锋把敌人压下去!不然 收不拢队伍!” 林彪根本不理。突然,近处又是一出密集的枪声,树上积雪纷纷落下。林彪浑身一 颤,提起枪,呼地一下子从毛泽东与陈毅之间冲过去,跑向他们身后一片怪石陡立的安 全地带。 陈毅愤愤喝道:“林彪,你怎么跑了!毛委员还没有走,你为什么走?你回来!你 是怎么搞的!” 林彪头也不回,爬过陡石,往山坳坳里一蹲,再没露头! 群龙无首,部队纷纷后退,情况危急万分! 毛泽东问:“陈毅,你有什么办法?” 陈毅没说话,他迎面拦住一个刚退下来的大个子排长,指着山顶上一个小石堡,厉 声命令道:“你立即带部队冲上去,无论如何坚守住小石堡,在那里打排枪,掩护大部 队撤退!你看,毛委员还在这里,你要是怕死,你要退下来,我就枪毙你!” 大个子排长看看毛委员,稳住神,用力地点点头。他一马当先,领着部队拚力反冲 锋,终于攻上山头,在小石堡附近巩固了阵地。 天渐渐黑了,敌人不敢在山林中过夜,主动后撤了。枪声渐稀,部队开始安全转移。 陈毅站在小路边,在最后撤下的部队里细细寻找,他要找到刚才临危受命的排长,他要 代表军部和全体红军战士,当面嘉奖他的英勇精神!可是,部队过完了,也没找到他。 陈毅后来才从一名战士那里听说:排长在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其他同志撤离时, 被一颗子弹射中了胸脯…… 这接踵而至的第二个考验,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上极少遇到的严峻而深刻的考验,并 不是每一个革命者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关键就在于对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有超过一 切的认识和感情。 60年代初期,陈毅曾给身边工作人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23年11月,正在北京西山中法大学上学的陈毅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 产党,成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刚建党时的50余名党员,发 展成为有500多名正式党员的组织,陈毅也逐渐地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当时,陈 毅有一位同学,看到只有极少数成员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建立新 中国,铲除剥削和压迫,觉得不可思议,曾对陈毅说:“如果你们这几十个人的共产党 能在中国革命成功,我在手掌心里给你摊鸡蛋吃!要不咱们一起好好做学问吧。” 陈毅笑着说:“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会发展壮大,只要我们奋斗目标 代表着新生事物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革命肯定会成功!到时你可不能食言 噢!” “决不食言,后会有期。”这位同学十二分自信地对答。 谁知事情真巧,这位二十多年一直未再见过面的老同学,却在四九年十月一日举行 开国大典后的北京街头相遇了。看出是陈毅后,这位老同学先是赧颜地一怔,然后赶忙 开口说: “恭喜恭喜!可喜可贺!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 “怎么祝贺呢?咱们说话算数,你先给我在手掌心里摊一个鸡蛋吃了再说!”陈毅 笑着打断他的话。 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陈毅也正是从转入党组织的那一天起,就抱定了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 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吃上手掌心里摊的鸡蛋,“只要拿起武装我就干,”正是毛泽东“枪 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的具体化。 1.3 三顾“茅麓” 1937年813战役以后,上海失守,镇江、南京等地先后沦陷。侵略者的魔爪肆意伸 向我江南腹地。苏南地区狼烟四起,战火弥漫;人民生灵涂炭,血流成河。1938年1月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六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陈毅肩负重任,带着党中央的命令和 “抓紧有利时机,猛烈地发展创造模范根据地,扩大新四军的影响”的指示,亲自率领 新四军一支队一、二两个团挺进苏南敌后,着手开避以茅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 地。 初到茅山,陈毅在解决干部思想问题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群众对新四军 的怀疑逐渐消除了,僵持的关系开始解冻,不少人对新四军寄予莫大的信任。陈毅选取 茅山地区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纪振纲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三顾“茅麓”,为新四军扎 根茅山奠定基础。 纪振纲是一位华侨大亨,早年曾在北洋军阀时代出任过高级官员,因内部倾轧,他 感到失望,转而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在茅山开办“茅麓”公司。为了这个“四十万投资, 二十年经营”的公司,他呕心沥血。不仅自任经理,经营生产销售,而且组织了一支二 百多人的自卫队,配有二十多挺轻重机枪和大批新式的步枪,达到了每人装备一长一短 两支枪,还有两门迫击炮。成为一个集军人、土绅、政客、民族资本家于一身的实力人 物,交际广泛,影响极大;出入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是个有钱、有权、有势的举足轻 重的人物,各方头面人物都敬重他几分,老百姓则畏惧他几分,避而远之。他与另外一 支叫“大麓”的以陶华阳为首的土匪部队积仇多年,誓不两立。曾数次交锋,血溅茅山, 可谁也没有吃掉谁。对于日本鬼子,他从来没碰过,更不敢同国民党的军队对立。 正是纪振纲这样一个有名人物,一时成了敌伪我三方面都要争取的对象。鬼子对他 表示亲善,要将他的自卫队改编为伪军,而他因自己经营的茶场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 经营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日商的排挤,加上他尚有民族自尊心,所以耻于做日寇的 帮凶;国民党第三战区派代表几次上门谈判,对他封官许愿,企图收编他的队伍,加以 控制,而他认为一旦受国民党管辖,自己的势力就会大大削弱,早晚要被吞并,成为国 民党刀俎下的鱼肉,所以推三托四,不肯就范。 陈毅十分重视这支力量。有的同志看中了他们精良的武器装备,主张“吃掉”。陈 毅分析了纪振纲的情况,对参谋处干部讲:“现在几方面都在拉纪振纲,如果他投靠了 鬼子或国民党,对我们的抗日斗争威胁很大。必须抓住时机,千方百计把他争取过来。” 参谋处同志认为此人很难说话,但陈毅仍然坚持亲自安排,邀请纪振纲见面。 纪振纲坐了八人大轿,带着一百多人的卫队到镇江宝埝镇来了。陈毅热情地接待他, 笑着说:“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让我们好好叙谈叙谈。”纪振纲随声寒暄了几句。 陈毅爽朗地说:“先生不愿做亡国奴,武装自卫,我钦佩先生的民族气节。” 纪振纲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竟如此谦虚坦率,初来时的傲慢神情被恭敬所代替, 连忙说:“陈司令过奖了,鄙人旨在经商,无心卷入军界,来去自由,不受约束。” 陈毅诚恳地说:“日寇侵吞中国的虎狼之心国人皆知;国民党消极抗战,大家心中 早已有数。先生想洁身自好,自由经商,走中间道路,恐怕时局不允许。我们共产党领 导的新四军,到茅山的宗旨是打日本鬼子,希望先生能和我们携手团结,互相合作。” 陈毅将心比心的态度打动了纪振纲,他说出了几句真心话:“国民党把你们新四军 推到日寇的钢刀之下,你们虽然纪律很好,但人少枪少,装备太差,凭你们这些人能打 败鬼子吗?”话中又流露出怀疑和悲观,不想加入任何一派,只想经营好自己的茶叶公 司。 陈毅针对他的实际思想,不厌其烦地多次做工作,希望他至少能保持中立,不投降 日本鬼子,因此三次去茅麓公司登门拜访;派出文工团进行慰问演出,让新四军部队和 纪振纲的自卫队一起联欢,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情。纪振纲手下的一名军官感慨地说: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如今,陈司令‘三顾茅麓’,请纪司令合作, 真是难得的一片成意啊!” 纪振纲从陈毅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胸怀,真诚待人的品格。 又看到我新四军纪律严明,对百性秋毫无犯,对抗日事业一片忠心,对他的部下亲如弟 兄,思想上震动很大,行动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他心悦诚服地对陈毅说:“你们新四军 称得上是‘王者之师’呀!” 有一次,鬼子大部队到茅山地区“扫荡”,纪振纲得知风声,急急地赶到新四军驻 地向陈毅通风报信。他劝陈毅说: “鬼子兵力强过你们几倍,且武器精良,倘若硬拚,肯定要吃大亏,陈司令还是换 便衣回避为好。”陈毅镇定地对他笑笑: “谢谢先生的好意。我们新四军就喜欢啃硬骨头,专打鬼子。” 陈毅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粉碎了鬼子的“扫荡”。以后又 奇袭新丰车站,接连打了几次大胜仗。纪振纲大为佩服,捐助了新四军几百套棉衣。不 久,应纪振纲的请求,陈毅派部队配合作战,一举消灭了“大麓”的残匪,为民除了害, 也消除了纪振纲长期以来的一个“心病”。这一下,他对新四军完全信服了,主动协助 新四军站岗,担任警戒任务。 从此,纪振纲对陈毅越发敬重,他对新四军干部说:“你们陈司令是个了不起的人 物,真是文武全才”1938年7月7日,在陈毅亲自筹备下,镇江、丹阳、金坛、句容四县 抗敌委员会总会成立,纪振纲当选为主任。 1939年初,日寇加紧扫荡,占领了茅山,在山顶修筑工事,设立据点。在石马桥成 立了维持会。纪振纲的自卫队失去了立脚之地,国民党顽固派又趁机软硬兼施,威逼利 诱纪振纲就范,委任他为苏南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纪振纲受到左右夹攻,处境十分困 难。陈毅写了一封信给他,要他赶快离开茅麓公司,提出:如愿到皖南新四军去,愿意 护送;如愿到国民党地区去也为之饯行。纪振纲回信说,到皖南去吃不消,三战区他也 不想去。并说已和部下商量,决定把部队交给新四军陈司令指挥。 开始,陈毅不肯接受,派人劝说他和新四军一起坚持敌后斗争。纪振纲直截了当地 说:“你们可以打游击,而我却有财产、家小要照顾,我决定到上海去做生意。陈司令 对我的教育帮助,我终身难忘。今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绝不做亡国奴,也不当汉奸。 请陈司令接收改编我的部队,以表明我的抗日态度。”经他词恳意切地再三请求,陈毅 才同意了他的意见。纪振纲亲自来告辞,并解下随身佩挂的一支镶有金边花纹的勃朗宁 手枪,递给陈毅,连声说:“这小小的礼物,请陈司令留下作个纪念吧!” 纪振纲带了个头,当地不少国民党区长、乡长和各个游击队司令纷纷靠拢过来,一 大批开明的地主、绅士主动接近我新四军。他们说:“纪振纲都相信新四军是可靠的, 我们更没有怀疑了。” 就这样,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旗开得胜,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地在茅山地区站稳了脚 根。 1.4 与国民党区长称兄道弟 陈毅初到茅山时,住在乾元宫,就听当地群众反映,原国民党句容二区区长樊玉琳, 为人正派,给地方做过一些好事,但日军侵占苏南后,国民党不战而逃,丢下了地方政 府和人民不管,樊对此十分不满。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他隐居在家,闭门不出,陈毅 为了广交朋友,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县古隍村,请樊 玉琳来茅山乾元宫叙谈。 樊玉琳听说茅山到了军队,不知是吉是凶,正在纳闷,忽见两个穿灰色军装的士兵 前来敲门,更是吃惊,“丘八上门,不是好事”,便硬着头皮出来见面。不料来人举手 敬礼,然后毕恭毕敬递上一封信。樊玉琳接过一看,信封正中写着“樊玉琳先生启”六 个苍劲有力的字,左下方是“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缄”。拆开一看,顿时心 头一块右头落地,不觉轻松起来,原来信上称他为“玉琳兄”,邀请他到茅山乾元宫叙 谈,下面署名是“弟陈毅”。问了来人,才知道陈毅就是新四军一支队陈司令。于是就 随着两名新四军战士来到茅山乾元宫,当即受到陈毅热情款待。 陈毅对樊玉琳说:“新四军挺进江南,人生地不熟,这就要仰仗地方各界人士鼎力 相助,樊兄在句容一带颇有声望,还望能多多支持我军工作。” 樊玉琳为陈毅这种虚心热忱态度所感动,连忙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贵军到 江南打鬼子,鄙人理应出力效劳。” 陈毅与樊玉琳谈了一个通宵。樊玉琳感到意气很相投,来时心头还忐忑不安,此时 却由衷喜悦:茅山来了真正的抗日部队,救国救民有了希望。在陈毅的开导下,他同意 参加新四军。 为了培养地方干部,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工作,陈毅和樊玉琳等人联名,发起筹 备成立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这个机构名义上是群众性的武装 组织,实际上是带点政权性质的统一战线组织。经过一个短时间的筹备,1938年7月7日 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于镇江县宝埝镇正式成立了。大家推选茅麓公 司经理纪振纲为主任。由于纪振纲怕吃苦、怕日伪找麻烦,不敢驻会办公,不久,就由 樊玉琳接任主任。从此,樊主任的名气,就越来越响亮了。 樊玉琳不负陈毅的期望,坚持随军行动,每到一地,宣传抗日救国、新四军是人民 的军队的道理。他动员亲友、家乡人参军,积极筹办部分给养,认真做好优待军烈属工 作,在敌伪多次“扫荡”中,毫不退缩,博得了新四军干部及地方群众的好评。 在一片赞扬声中,樊玉琳一桩心事涌上心头:他耳闻目睹共产党为国为民、吃苦在 前、冲锋在前的种种动人事迹,打心眼里佩服,自己也想参加共产党,但自己过去是国 民党员,这个愿望能实现吗?在又一次宿营茅山附近一个村庄时,他鼓起勇气向陈毅提 出了这个问题。 陈毅爽朗地笑着对他说:“你有这个愿望好呀,为什么不行呢,有了这个觉悟就行 嘛!” 樊玉琳听到陈毅这几句话,激动得几乎掉下眼泪。陈毅接着语重心长地和樊玉琳讲 了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要他的思想不要停留在抗日救国上,而要树立为劳苦大 众献身,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樊玉琳不住地点头,表示一定不辜负陈毅的 教导。此后,他更加刻若学习,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许多党员帮助下,这个“统 战对象”于1939年春参加了共产党。 在陈毅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樊玉琳迅速成长为苏南一位有名望的地方干部。他在苏 南先后担任过镇江县县长、茅山地区专员、保安司令等重要职务。他遵照上级党委指示, 广泛开展帮会工作,他名下有几千徒弟很利于开展工作。一提到“樊司令”日伪军就头 痛,但广大群众却对他非常热情。由于群众的拥护支持,他长期坚持敌后斗争,以后又 随军转战大江南北,担任过苏皖行政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为党为人民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 在茅山地区的溧阳县有一个名望很高的地主陈湘甫,早年做过国民党的中级官员。 回乡后,只想将祖宗书香门弟的家风保留下去,没想到家出败子,儿子陈练升一天里不 是牢骚满腹,就是花天酒地,老子的训斥如耳旁风,《四书》、《五经》束之高阁,一 向以清高自诩的陈湘甫恨儿子不争气,却无法使浪子回头,不免整天摇头哀叹。 针对这样一个地主,陈毅的统战政策自然也未“放过”他。 陈毅全面地分析了父子两人的情况,认为陈湘甫当过前清秀才,知书达理,清高且 要面子,可以与他交往,发掘他内心的正义感,陈练升年轻幼稚,有爱国之心,只是苦 于无报国之路才一时误入歧途,可以首先把他教育过来。于是陈毅抓住陈练升对新四军 的好奇心,邀请他到部队里参观。在闲谈话语中,潜移默化地告诉他共产党是怎么回事, 新四军是干什么的。受到新四军环境气氛熏陶感染的陈练升渐渐地变了,牢骚少了,建 议多了,言语中还不时出现一些新的名词,生活方面也收敛了许多。看到儿子精神面貌 的改变,陈湘甫是既高兴又忧虑,高兴之中夹着烦脑。儿子卷入政治旋涡,非儿戏啊! 正在他政治思想动荡不平之时,陈毅直接找他来面谈,提高他的认识,事实胜于雄辩, 陈湘甫终于完全放弃了国民党所宣传的“共产共妻”等许多谣言,转而积极支持儿子参 加新四军,鼓励他好好工作。陈练升在以后的斗争中,逐步改掉了旧习气,成长为一名 好干部,并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共产党领导的溧阳县县长。 1941年2月,国民党四十师占领溧阳游击区,大肆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共产党 是“奸党”。在一次训话中,用枪逼着陈湘甫在百姓面前公开发表反对共产党、新四军 的声明,以达到离间新四军和群众关系的目的。 此时的陈湘甫已不是过去对共产党抱有敌视心理,冷眼旁观,避而远之的陈湘甫了, 他已认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本质,看着国民党士兵的枪,慷慨陈词:“做父母的都‘望 子成龙’,我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养不教父之过’,而新四军陈毅司令却担当父 职,把我那吃喝嫖赌的儿子培养成打鬼子的好手。对此,我感激新四军!而你们,”他 指着国民党军官; “你们不打鬼子,专与抗日救国的新四军作对,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天地良心, 你们扪心自问吧!” 一个深受国民党思想影响的老学究,在短短时间里,改变如此之大,国民党也不禁 大为惊叹陈毅的统战政策高明了。 1.5 陶勇改名 为了更好地领导部队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溧阳水西村成立了江南指挥部, 陈毅任总指挥。 有一天,陈毅通知四团团长张道庸和二营副营长朱传宣、二营政委姜茂生,一起到 指挥部来接受一项紧急任务。他们三人到来的时候,陈毅正在一张八仙桌上摊开了一张 地图,他连忙招呼大家说:“来,咱们先研究一下形势,然后再给你们谈任务。” 接着,陈毅打着手势继续说:“现在,苏北地区形势很复杂,日伪顽三种力量并存,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执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暗中与日伪勾结,摧 残抗日力量。” 张道庸他们三人等不及了:“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们说怎么办好?”陈毅问道。 “冲破蒋介石的限制,大胆地向东、向北发展!”三人一齐回答。 “对呀!向北发展才有出路!”陈毅脸上现出了异常高兴的神情:“党中央、毛主 席已经下达了指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那太好啦!”张道庸他们听了这话,心里都在动。 陈毅说:“现在军部主要负责人反对这样做,我们要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 向北发展。今天找你们来,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陈毅点燃了一支烟,继续说:“为了迷惑敌人,迅速插入敌后,顺利地开辟革命根 据地,指挥部决定将你们二营改为苏皖支队,由张道庸同志负责领导。” “那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张道庸着急地问。 “嗬,沉不住气啦!”陈毅用手指着地图说,“你们把部队迅速开到仪征,六合、 天长一带,在那里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壮大革命队伍,建立稳固的根据 地,争取尽快同西面的五支队,东南的挺进纵队联接起来。要记住,此举与打开江北抗 日局面,和为大队渡江北进有重大关系哟!” “是,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一齐回答。 陈毅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背着手在屋里若有所思地踱来踱去,他突然停住了脚步, 转过身来回张道庸:“张道庸,你改个名字好不好?” “什么,改名?”张道庸不解地问。 “对!改名。” “改名干啥?” “为了斗争的需要。”陈毅解释说,“现在,蒋介石天天在找我们的事,说我们破 坏统一战线,企图以此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 接着,他又说:“当然我们也不怕他。但是也要尽量不给他们找到借口。”陈毅把 视线对着张道庸说,“我们打着苏皖支队的旗号,你再改了名,国民党就不知道是从哪 里杀出来的队伍。” “叫什么名好呢?”张道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很愿意改名。 陈毅说:“我已替你想好了一个。前面去掉一个‘张’字,剩下两个什么字?” 姜茂生在一旁抢着说:“道庸呀!” “对,我起了个和道庸音韵相近的两个字――陶勇。姓陶名勇,乐陶陶的‘陶’, 勇敢的‘勇’,你们看怎么样?” 姜茂生和朱传宣一齐回答:“这名字起的太好了,团长,这回你可更神气了!” “那当然,陈司令员起的名字还能不‘帅’。”张道庸格外高兴,“首长,我们什 么时候出发?” “你们做好思想动员,做好准备工作,14日出发行不行?” “行!”他们三人一起坚定地回答。 陶勇率领的苏皖支队按时出发了,他们在新的地区,开始了新的战斗。这位陶勇就 是后来我人民解放军赫赫有名的陶勇将军,说起他的名字知道者不在少数,但说起张道 庸,知道者就恐怕廖廖无几了。 1.6 攻上孟良崮 活捉张灵甫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前不久,陈毅兴致满怀地写下了一首《决胜之歌》的歌词, 在部队教唱之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这歌词,表达了陈毅对解放战争必 胜的豪情。 莱芜一战,歼灭李仙洲集团共五万余众。 当时,我整个华东解放军刚刚进行过整编。中央任命陈毅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 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前委书记。 由于我军在华东战场上连续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蒋介石集中了大批兵力,派出陈 诚亲自指挥向我鲁南解放区进犯,让欧云领着八个整编师二十多个旅,分左、中、右三 路从南面向我临沂城杀来。另一路三个军九个师由“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 由胶济铁路明水、淄博段从北面向我莱芜、蒙阴进攻,妄图用这三十万人马从腹背两面 夹击我军。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连日来,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振林不分昼夜地分析 情况、研究对策。 两道命令下达了:一是加强对北面李仙洲集团的侦察,一是派地方武装在西线运河 上架桥。 在一般人看来,这两道命令都是为了保证侧背安全和尔后的机动,为了打好双方酝 酿已久的南线大战! 谁知事情却大大出乎意料:华东野战军主力,除留下三纵队和二纵队在南线继续阻 击敌人外,我军突然放弃临沂,连夜回师北上,直向李仙洲集团扑去。 临沂城,当时华东解放区的首府。放弃临沂,这是许多人想不通的。而敌人则得意 忘形,叫嚷“攻占临沂为国军在鲁南决战的空前大胜”。已经受我迷惑的陈诚,也大吹 大擂: “陈毅残部已无力与国军作战,欲与刘、邓部会合,国军正在追剿之中。山东大局 指日可定。” 其实,我华东野战军这时正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日夜兼程开赴莱芜、新泰一带。 坐镇济南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发觉我军主力有北上莱芜、新泰 的迹象,即命令刚进占新泰的李仙洲部急速回师。可陈诚只相信我军在运河上架桥,是 要渡运河与刘、邓部会师,不顾王耀武的主张,要李仙洲坚决重占新泰,向蒙阴进击, 以切断我西退之路。陈诚还说什么:歼灭华东共军主力在此一举。李仙洲只好命他的四 十六军和七十三军重新赶回新泰、颜庄地区。 正当敌军六、七万人往返“游行”之际,陈毅指挥我华东野战大军已由远道赶来, 完成了对新泰、莱芜之敌的包围。 二十日夜战斗打响。我军先是歼灭了从博山南下的敌七十七师,切断了通往博山的 道路。二十一日夜,又歼灭了莱芜以北吐丝口的敌新三十六师,切断了李仙洲逃往济南 的后路。 经过连日激战,莱芜城东、城南和西边的重要高地都被我占领。敌人四面告急:王 耀武感到济南空虚,命令李仙洲向济南靠拢。敌人的统帅部也醒悟了:所谓“陈毅残部 无力再战;是自欺欺人之说。只好让空军司令亲自指挥大批飞机轰炸扫射,妄想为李仙 洲打开一条生路。 李仙洲在慌乱中,率领他的人马回师北上,当他们刚刚钻进南北不到二十里、东西 约五、六里的山沟里时,一声令下,我事先理伏在两侧的各纵队的大炮、机枪、手榴弹, 一齐向敌人开火。这时,敌先头部队又遭到吐丝口附近我军的迎头痛击。敌军一片混乱, 我军乘机从四面发起攻击,将敌军切成断段。经过六个小时的激战,全歼被围之敌。李 仙洲本人也做了我军的俘虏,他不胜感慨地说:“我早预感到你们要找到我头上来,可 他们一定要我来碰!”一个被俘的团长感慨万千,他说:“就是捉五万只鸭子,也得费 点功夫啊,何况是五万军队!真是兵败如山倒,大势所趋呀!” 战役结束的当天下午,蒋介石便带着俞济时从南京飞到了济南,把王耀武骂了一顿: “你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和一个师,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 增加了敌人的力量,这仗以后就更不好打了!” 失去了临沂“老巢”的陈毅此时却和粟裕、谭振林一起愉快地报告中央军委: “莱芜战役已于梗午结束……残敌正在肃清中。此役共歼敌计17个步兵团加24个直 属营约5万余人,另击溃暂十二师等部4个团之援队,详细战果以后续报。”“俟明晚全 部情况明了,即派十纵、九纵向博山及胶济线推进,首先攻击铁道一段,我军大部争取 三、五日休整再全力奔北。” 这时,被我三纵拦阻在南线的敌人,深怕我军“围城打援”,在临沂以北踏步不前。 陈毅又指挥我军趁机解放了新泰、莱芜、博山、淄川等十三个县城,胶济路南北连成一 片。 莱芜战役之后,蒋介石仍不死心,他先后集中了二十四个整编师,六十个旅,约四 十五万兵力,企图在沂蒙山区迫我主力决战。他们以其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整编第十一师、 第五军和七十四师等作为骨干,编成三个机动兵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特别是七十四 师,这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把这张王牌拿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形势,陈毅遵照毛主席指示的方针,为了打破敌人迫我决战的进攻计划, 决心迎击敌人的七十四师,在沂蒙山区的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把七十四师师长 张灵甫这只肥猪吃掉! 战斗在陈毅的指挥下,有计划地进行着。 在过去一个月的“耍龙灯”的高度机动中,以运动和作战来调动敌人往返奔走,诱 使敌人往返行军1000公里以上。 敌军哀叹:进入山东一个月未和解放军主力发生过战斗,只是每月行军,感到疲惫、 惶惑。解放军指战员不少因没打到个痛快仗,顺口溜传出来了:“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 小兵们的脚板啪啪啪。” 歼灭七十四师的决定传达下去,军心振奋,连队流行的顺口溜改词了:“陈司令的 电报啪啪啪,咱们的飞毛腿嚓嚓嚓!” 5月12日早晨,张灵甫率领他的七十四师,从垛庄向北面的坦埠前进,受到了我军 的顽强阻击。 到了5月13日下午,两天时间,张灵甫仅前进了三、四公里。狡猾的张灵甫,发现 坦埠附近我军有重兵集结,即行退缩,调整部署,企图在14日前全力占领坦埠。 在这个过程中,我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役的组织工作。 陈毅响亮地提出:“歼灭敌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的口号。 广大指战员立下了“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消灭七十四师立大功,红旗插 上最高峰”的誓言。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地方的同志积极支援前线,调运粮草;各级 指挥员到第一线指挥,各个作战部队都准时进入集结位置,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完成了 出击的准备,一场剧烈的阵地攻坚战展开了。 大军方集,战火纷飞。惊天动地的孟良崮战役终于打响了! 孟良崮,位于沂蒙山区。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怪石林立,地势极为险要。 5月13日晚,我军两翼的迂回穿插部队,各以一部向正面的敌人进行攻击,集中目 标,指向敌军七十四师的外围阵地,切断了七十四师与周围敌军的联系。 敌七十四师开始遭到我军攻击时,还以为我军只是一部分兵力对其施行反击,所以 仍准备十四日继续前进,实施占领坦的埠计划。后来,看到我军万箭齐发,都是指向他 的,这才觉察到我军围歼的意图。可是这时再想逃脱,为时已晚。 张灵甫在我军紧紧的正面追击和侧翼袭击下,伤亡很大,行动困难,无法打开撤回 垛庄的通路,当夜被迫收缩兵力,集结在孟良崮附近村庄防守。我军发挥了夜战特长, 继续组织攻击,占领了垛庄,断绝了张灵甫的退路。我军各部队互相配合,封闭了合围 口,张灵甫成了瓮中之鳖。 敌七十四师徒我军包围之后,蒋介石却以为他这个精锐部队处于有利地形,正是同 我军决战的好机会。于是,他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我军主力,又命令周围的敌军 向张灵甫靠拢,妄图夹击我军,与我决战,并解七十四师之围。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也 给张灵甫打气:“消灭陈毅所部,我们就能保住东南半壁江山。” 陈毅知己知彼,指挥若定。他亲临前线,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对指战员们说:“我们 一定要打赢这一仗,歼灭敌人在孟良崮一线!” 15日下午,我军调整了部署,从四面八方发起了总攻。敌人竭力顽抗,每一阵地都 要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指战员越战越猛,进攻部队象波浪般地冲锋陷阵,势如潮涌。 围歼战是异常惨烈的。敌人缩集于孟良崮、芦山及其附近山地,依托岩石,居高临 下,不断发起反击,敌人真的用上“人海战术”了,成群结队地往下打。每一个山头、 高地、要点,往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争夺,不仅刺刀见红,甚至枪托也砸上了脑浆,到 处血染岩石,尸体成堆。敌人粮尽水绝,空投补给又大部落到解放军手上,数以万计敌 军已陷入极端饥渴难支的困境。 16日上午,陈毅再次下令发起攻击,强大的炮火首先发挥了火力,向敌人盘锯的山 头、高地猛轰,接着步兵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冲击,越战越勇,只进不退。下午,便攻 占了所有高地,敌人的官兵有的打起了白旗,统统投降缴械。骄横的张灵甫等也被击毙, 各路解放军健儿会师孟良崮、芦山顶峰,欢呼声震憾山岳。 在收拢部队,清点战果时,侦得有敌人电台活动,似有残敌隐匿。其时,黑云盖天, 山雨欲来,能见度极低,严密搜索的部队在孟良崮与雕窝之间发现了数千敌人。粟裕即 令第四、八、九纵队出动兜剿。至下午五时全部肃清。至此,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 一的七十四师被彻底、干净地消灭了。 张灵甫这个骄横一时的国民党王牌军的首领,在孟良崮山洞里打到了自己的坟墓! 粟裕打电话来向陈毅报告以上情况陈毅在电话里兴奋地说:“我在电话里向全体将士祝 酒致敬!”说完,如释重负般地坐下来,长叹了一声:“嗨呀,这三昼夜算是熬过来了。 以后我的儿子,再不能叫他去带兵打仗!”他这话引出了满屋笑声。笑声未止,电闪雷 鸣,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在这场战斗中,共击毙、俘虏敌人三万二千多人。 刀丛扑去争山顶, 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看贼师精锐尽, 我军个个是英豪。 这是陈毅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一诗中,描绘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的情景。 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在南京军官训练团发表了他的感想:“七十四师这次在鲁中 攻击匪军根据地坦埠……整个失败,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是无可补偿的损失!” 在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驻地,召开了一次庆祝大会。陈毅以宏大的气魄说:“我们 才不过吃掉了一个七十四师,江南、东南还有那么大地方没有解放,还有南京,还有上 海,还有全中国嘛!” 六月初,孟良崮战役中放下武器的敌第七十四师将校举行时事座谈会,陈毅和到会 者会见,一一握手并致慰问。当将校们谈到七十四师失败的原因时,陈毅说:“历次国 民党军失败均归咎国防部,归咎陈诚,我在此替陈诚分辩几句,其实陈诚本人也很难作 主,一切都有蒋介石老头子紧紧控制着。”陈毅进一步谈到了蒋军失败的原因,“蒋介 石自北伐中期叛变人民,走上法西斯独裁专政的道路。蒋介石的这一条反人民的错误的 政治路线,必然产生错误的战略路线。在蒋介石独裁媚外的政策与战略的双重错误之下, 国民党军队之遭受失败是必然的。例如贵军在抗战中的战功表现很好,战斗力亦堪为国 民党军队之冠。可是一到内战战场,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 因。” 正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于一九四八 年底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但使长江以北的局面大定,就是全国 的局面也已基本上解决。下面这段故事,可以作为这次战役中小小插曲的一段趣闻,也 可以作为陈毅概括蒋军失败原因的一个例证。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向徐州西南突围被华野追击包围在永城之野, 离双堆集不足七十里了,如果堵不住,让他与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合流,其后果可想而知。 正在这关键时刻,陈毅从淮海战役总前委向华野司令部打来了电话,他的嗓音很响,震 得张震耳根子发麻: “张震啊,我们这里正在收拾黄维这个老冤家,你们那里一定要把杜聿明看住,绝 不能让他跑出来了啊!” “好!好!”张震狠劲地点头,“请你放心!请刘司令员、邓政委放心!” 在鲁楼的阻击战坚持了十天十夜,杜聿明集团终于未能前进一步。村聿明见突围无 望,决定就地固守。他连连电告蒋介石,速调大军前来增援。 华野将士乘势紧缩包围圈,将杜聿明集团重重叠叠地包围在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陈 官庄地区。杜聿明的前线指挥部设在陈官庄农民陈瑞兴家里。这是一个四合大院,南房 住邱清泉,北房住中将副参谋长文强等高参,西房住杜聿明。院子中间有一棵水桶粗的 老槐树,叶落枝秃,在寒风中发出呜咽的风鸣声。 一天,杜聿明正在院子里的阳光下理发,没有突围出去的原十六兵团监察官尹天晶 来了,在院子里看了看,欲言又止。 尹天晶善观天象,深谙阴阳五行,又会江湖艺人的拆字。 有一天,孙元良对邱清泉说:“你叫他给你拆个字吧,可知吉凶。”邱清泉不信生 死报应却信吉凶,他那时不愿驻防商丘就是如此。听孙元良一说,也就写了个“笑”字, 以为不会不吉。可尹天晶看了,皱着眉头不说话。 “说嘛!”邱清泉很豁达,“穷算命,富烧香,只不过一场游戏。” 尹天晶说:“笑乃二人升天也!” 邱清泉的脸立即黑了。 在尹山晶眼里,杜聿明的指挥部设在一个不祥之地。 邱清泉正从住室出来,看见尹天晶,就想起二人升天那句话,心里不畅,说:“尹 监察官,今日天象如何?” 尹天晶走到邱清泉跟前,神秘地说:“邱司令官,说真的,这个院子不吉啊!” “嗯?”“是这样”,尹天晶在手里比划着,“这院子四院合围,而中间却是一棵大树, 即木,你看,”他在手中划了一个“A”,又在中间加一个“木”说:“邱司令官,这 不是‘困’吗?” 邱清泉心里怔了一下,来到正剃头的杜聿明面前,指着尹天晶如此这般地学说了一 遍。 “啊?”杜聿明也迷信起来,心里很是焦燥,“砍掉!”杜聿明说。尹天晶自告奋 勇:“我去组织人。” 树倒是砍了,围却是未解。尹监察官未曾想到,四合院里虽然没有了树,却依然住 着人。“A”里虽无“木”,“人”却是在的,岂不又成个“囚”字了吗? 杜聿明们岂不知自己由“困”变“囚”不是老槐树的原因,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与 大趋势,正如陈毅对敌七十四师放下武器的将校们说明的七十四师与整个国民党军队失 败的原因一样。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