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初版后记 长篇传记文学《风流才女――石评梅传》,即将出版。这是我的第三部长篇作品。 其间,感慨良多,零零乱乱,不成文章。且记在后,以为后记。 一 一个人的童年,应该是产生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时代。应该背着小书包,接受 妈妈的抚摸,听着妈妈亲切地嘱咐,蹦蹦跳跳上学去。 我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着念书,渴望着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渴望着和那么 多的同学一块玩耍。 但是,我却不得不扛着扁担,扁担上挂着一串绳子,腰上别着把小镰刀,每天迎着 初升的太阳,经过大连金州的七里村、八里村,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家乡东边的大和尚山 去打柴,负责八口之家烧火做饭用的柴禾。 偶尔有一天能带上一块玉米面饼子进山打柴,那么,这天山谷间便有我的欢声笑语。 但是,经常早晨只有一碗玉米面粥来充饥,中午没有干粮带。人小,干活,饿得快,一 碗粥,一泡尿,肚里早已空得慌,只好坐在山腰上哭。那时,我只梦想能有一块玉米面 饼子!眼看天黑又怕狼,只好咬着牙,流着泪,一步一步住家挨。 为了能念书,有时我一天上两趟山,砍两担柴。积攒下足够的烧柴,我终于上学念 书了。那时我已经十一岁了,却已经当了三年的小樵夫。 哦!家乡黄海之滨的大和尚山,那山中肃穆恒静的谷壑密林,那山谷密林之中幽寂 古朴的寺庙古刹,在在都印满了我儿时的足迹,流下过我多少辛酸的泪呵! 十一岁,我入了八里小学二年级,后来又转入七里小学,终于实现了我渴慕日久的 学生生活。感谢上帝赐给我一位温柔善良的乡村女教师,她像姐姐,又像母亲,寓情育 于教育事业之中。她给了我爱,给了我温暖,她使我苦涩的童年,添上了许多欢悦的色 彩。 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换了个用野蛮手段进行“教育”的王姓教师。一个班, 六个学习小组。他居然把我开除“组籍”!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小组,我被遣送安置在全 班最后一个座位上。可我是全班个子长得最矮的一个。后来,他逼使我必须把同座位一 个各科成绩均在零分分数线上的、有痴呆症的同学帮助到60分以上,不然就永远把我开 除“组籍”,让全班同学将我孤立起来!于是,我不得不被迫辍学,转入金州纺织厂子 弟小学。那位王姓教师,如同那位乡村女教师一样,永远深刻在我孩童时稚嫩的心灵上。 呃!一个人童年时心灵的创伤,一辈子也是抹不平的呀!不过,它可以更早地激发 我去认识人生,思索人生。它可以缩短一个人的童年期,更早地越过这个年龄段,而提 前进入少年、青年的行列。 后来,当我发现评梅当年也是寓情育于教育事业之中时,我的心被震动了。我写石 评梅传是歌颂评梅,同时也倾注了对我儿时那位乡村女教师的深深的爱。 二 1962年我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第一次来北京游玩,到过陶然亭公园。我在高石 之墓前伫立了许久许久。我反复吟诵评梅题写在高君宇墓碑上那大气磅礴、光彩照人的 诗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我反复揣摩评梅题写在这首诗后面的几句感情深沉浓烈的话语,――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 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梅 在荒家的四周我镇日踟躇徘徊,是悼亡当年那位灵魂高洁、命途凄艳的少女吗?是 缅怀远逝的古亭梅魂吗?是寻觅陶然亭畔评梅的泪痕,足迹,春恨,梦影吗?对于一个 年轻的中文系大学生来说,虽然激动感奋,然而束手茫然,一无所知。因为,任何一部 文学史,对石评梅这位“五四”新文化开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居然只字末提。 二十年后,有关高、石的材料相继问世出版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邓颖超同志对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高度评价和赞美。我借重这些材料和评梅的作品,决心为一代风流才 女的坎坷悲艳的一生,写一部传记文学。              柯兴              1986,3,2,于京郊复兴庄   小勤鼠书巢 Luo Hui Jun 扫描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