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黄楚九和“上海大世界”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黄楚九和“上海大世界” 黄楚九(一八七二―一九三一),浙江余姚县人。十五岁时跟随母亲闯荡大上 海。三十五岁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豪之一。一八九0年开办中法大药房。一九一七 年创办大昌烟草公司,不久又创办了福建烟草公司。并插手娱乐业,开办“新新舞 台”。一九一三年开办“楼外楼”游乐场。一九一五年开办新世界游乐场。一九一 七年开办“大世界”游乐场。一九一九年开办“上海夜市物券交易所”,同时开办 “日夜银行”。一九二七年投资房地产失败,急恨交加,从此重病身。一九三一年 一月十九日在气恨中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死后,他的资产合价仍有六百多万元。 一代宗师的后裔 浙江省余姚县,东临波涛汹涌的大海,南靠巍峨挺拔的四明山。川流不息的姚 江流贯全县的东西,用她的乳汁世世代代无偿地哺育着两岸的华夏子孙。在这风景 秀丽的余姚县,明末清初时曾经出了一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黄梨州)。时隔 一百八十多年,黄氏家族又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就是大企业家黄楚九先生。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乳名小三子。一八七二年四月九日(清同治十年岁 次壬申三月初二)出生在余姚县历山镇桃园村。其父名叫黄知异,为黄宗羲的后代 子孙。 黄氏家族世代行医,尤以医治眼科疾病出名。黄知异承继祖业,为余姚县远近 闻名的眼科医生。 黄知异的原配夫人已经生有两子一女。长子楚琳,次子楚善。这两个孩子从小 贪玩,不爱读书,不求上进,令黄知异十分失望。黄楚九为黄知异小妾蒋氏所生。 蒋氏出身贫贱,年轻貌美,鹅蛋型的脸上长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得到丈夫 的宠爱。当生下黄楚九后,在家庭才有了一定的地位。黄楚九出生后,活泼可爱, 两只眼睛酷似母亲,清澈明亮,炯炯有神。算命的说,三公子是大富大贵之相,额 角宽广,准头(鼻子)危耸,地角(两颊下端)饱满,将来一定大有出息,会给黄 家光宗耀祖。 黄楚九二三岁时,聪明过人,对于事物反映非常机敏。懂得观察父母的脸色行 事。当他淘气时,只要蒋氏使一个眼色,他立刻就乖乖地停止了。母亲教他识字时, 一教就会,还认识一些中草药名字。蒋氏曾在丈夫面前夸奖小承乾,说他的三儿子 脑瓜子灵,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丈夫听了,点头得意地笑了。 由于黄家世代为医。黄知异的医术高明,桃园村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来求医。 因而黄知异的门诊很兴隆。每当丈夫忙着给患者看病,蒋氏总是在一旁殷勤地侍候, 充当丈夫的助手。小承乾瞪着一双眼睛,好奇地观看,在潜移默化中,对医学产生 了兴趣。 承乾长到五六岁时,黄知异将他送到历山镇的一所私塾里去念书,学习《百家 姓》、《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小承乾很快都学会了,背得滚 瓜烂熟。接着又学习“四书”、“五经”。老师只是让学生背诵抄写,很少讲解。 小承乾对老师只读不讲很不满足,回家对父亲抱怨:读了圣贤书不知其意,读了又 有什么用?黄知异听了以后,觉得孩子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白天行医,晚上给三 个孩子讲书。别看承乾年龄最小,在三个儿子中,他最聪明,领会得最好,回答问 题最快,所以经常得到父亲的表扬。 mpanel(1); 黄知异讲书时,不管讲孔孟圣贤的哪部经典,最后总要联系到祖先黄宗羲的学 说,总要加上一句“吾家先祖梨洲公如何如何说”。 黄宗羲(一六一0―一六九五),字太冲,号南雷,学者们都称他为梨洲先生, 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黄宗羲的父亲名叫黄尊素,是明末“东林” 名士,后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而死。黄宗羲十九岁那年,到京都诉讼父亲的冤案,袖 内暗藏长锥,当堂将仇人许显纯扎伤。明思宗称他为忠义孤儿,释放他回家。清兵 入关后,他避难到南方,召募义军,成立“世宗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命 为左副御史。明亡后一直隐居,致力于著书立说。清康熙年间中举,被称为“博学 鸿儒”。清政府曾屡召他进京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他的两个弟弟黄宗岭、黄宗 会也是奇才,黄氏三兄弟有“浙东三黄”之美称。 黄氏祖先出了如此杰出的人物,难怪黄知异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十分赞同 黄宗羲的思想和学说,经常向孩子们讲述黄宗羲的“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使小 承乾从小就受到熏陶,滋润着他的幼小心灵。因此黄楚九从小就极富同情心,常常 把母亲给的用来买早点的铜板送给沿街乞讨的小孩子或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承乾越来越喜欢读书。放学回家后,经常翻看父亲的藏书 柜,不管什么书,都必拿过来认真读一读。黄知异知道后,不仅不加以训斥,反而 给予鼓励和嘉奖。他见长子楚琳、次子楚善成天在外面胡闹,只有三子承乾好学上 进,有时将两个大孩子叫来,严加训斥,让他们好好向弟弟学习。哥俩在父亲面前, 不敢反抗,但转身背着父亲辱骂承乾,内心里更加恨他。 小承乾在父亲的藏书中,发现一部名叫《治眼七十二症方》,为黄家祖传手抄 本医书。蒋氏一再叮嘱儿子,要认真阅读这部书,这是黄家祖传治眼疾的秘方,学 通了之后,将来继承父业。小承乾是最听母亲话的乖孩子。他上学回来后,就在家 里攻读这部医书。 黄家治疗眼疾,可谓远近闻名。他们把小小的一双眼睛的疾病,区分为七十二 种症状,并有条有理、分门别类地总结出各种眼病的主要症状及病因,例如“两目 平空昏”、“目赤大红角”、“临卧不见物”、“上下皮肿硬”等等症状,然后再 对症下药,攻朴相济,疗效自然就会很明显了。黄知异治眼疾名声在外,上门求医 的人很多,常常使黄知异应接不暇。每当这个时候,蒋氏就成为丈夫的好帮手,而 承乾也常常围着父母转,学习中草药名,看父母如何治疗眼疾。这为小承乾继承父 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承乾念书时,“大奶奶”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楚珩。她眼见亲生的两个儿 子不务正业,便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刚出生的小儿子身上,想让他与承乾争个高下。 可是,楚珩太小不谙事。而承乾一天天长大,越发显得有知识,明事理。黄知异将 四个儿子相比较,心目中选好了接班人。他在妻妾面前说道: “儿子都是亲生的,我没有正出、庶出的偏见,将来谁有才干谁就是黄家的眼 科医生继承人。现在看来,老大老二不学无术,四儿子太小,唯有三儿子承乾聪明 好学,我认为今后继承祖业者非他莫属!” 小承乾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议论,更加刻苦学习医道,经常看父亲如何给病人看 病、把脉、看青苔、开处方、抓药等等。有时来了病人,父亲看完病后,他在一旁 也给开一剂处方。等病人走了以后,他再拿给父亲看,有的得到父亲的首肯;有的 有错误,父亲帮他改正过来。后来,黄知异为了培养他,有些小孩来看眼疾,就让 承乾来诊断、开处方,最后由自己把关。由此承乾学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黄知异还指导承乾练习毛笔字,这是学习中医、开药方必须要练的。小承乾每 天清晨,用毛笔醮清水,在清砖上练字,还将《治眼七十二症方》用毛笔一字一句 抄写一遍。有了这部书,以后他走到哪里随身带到哪里,使他受用了一辈子。 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二年),承乾满十五岁。春节刚过,黄知异积劳成疾, 患了肺病,卧床不起,日夜咳喘不停,有时还咳血。据有关文章记述,黄知异深知 自己病情严重,在世之日屈指可数,便留下遗嘱,并单独把蒋氏母子叫到身边,说 道: “我不行了,就把承乾托付给你了。我不在了,你们母子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你们好自为之吧。” 黄知异断气前,对守候在身边的蒋氏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意思是放心不下三儿 子承乾。直到蒋氏呜咽着连连点头表示已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他才咽下最后一口 气,离开了人世。 黄知异去世之后,“大奶奶”为一家之主,完全不把蒋氏母子放在眼里,动辄 呵斥、辱骂。她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更令人可气的是,黄楚琳、黄楚善从小 不学无术,对医术一窍不通,却挂上“世代祖传眼科中医师黄楚琳、黄楚善”的牌 子,利用祖先的声望,糊弄病人,而指使蒋氏母子充当他们的下手,遇到疑难病人 由她们去治疗。承乾觉得这实在是欺人太甚。父亲一死,看来他们兄弟的手足之情 已经到头了。他将“楚九”之号改为“础玖”,借字明志,以此来激励自己。 蒋氏在黄家门里,只是个小妾,地位卑下。丈夫一死,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原指望有个儿子,在黄家占有一席之地,而儿子也不被重用,窝憋在这个家里,那 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蒋氏一想到丈夫临终前对她的嘱托,应当把承乾调教出个模样 来,不然的话,将来愧对黄家列祖列宗,也无颜去见九泉下的丈夫。恰好,黄知异 生前的几位好友,见蒋氏母子在黄家受着窝囊气,便劝他们离开黄家,出去闯一闯。 这样,承乾才会有出头之日。蒋氏听了,正合她的心意――是应该带孩子出去见见 世面。有人介绍,上海、宁波一带很繁华,有不少人去了都发了大财。蒋氏毅然下 定决心,要带儿子到上海滩去闯一闯,如果把儿子培养成人,出人头地,也算对九 泉之下的丈夫有个交代。 小楚九闯荡大上海 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二年)夏天,刚满十五岁的黄楚九,跟随母亲蒋氏,离 开了余姚县历山镇桃园村,先乘船到宁波,再由宁波乘轮船到上海。 上海,七百多年前,只是长江口上的一个鱼村,古称“沪读”。渔村中只有几 十户农民、渔民或盐民。这里因为河流纵横,水陆交通便利,逐渐形成水上码头, 商业活动开始兴起。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这里设立了海关,航运和贸易日益繁 荣。但是上海成为大都市,还是一八四三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上海被迫“开埠” 之后。外国人在上海设置了各种“租界”,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然而“租界” 也将西方的经济、文化等一齐带来,给上海带来耻辱也带来繁荣。所以,上海被称 为“东方巴黎”,是中国的经济、贸易、工业、金融和文化中心。很多人都要赶到 上海来淘金。 黄楚九跟随母亲来到上海。这一年,上海已“开埠”四十四年了。在码头上, 一边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还可以看到密如蜂窝的棚户区。在黄浦江 上,停靠着插着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国旗的轮船,泊满了班轮、货轮、煤轮、 平底货船、舶船、帆船等各式各样的船只。在这些船只和江岸的隙缝之间,停着许 多小船。船上住着一家家渔民,男人在补网,女人在摇橹,光着身子的孩子用绳子 拴着,在船板上嬉戏。还有靠岸边的一些小船,船上穿着褴褛的船民领着龌龊不堪 的孩子,向正要下船或上船的人们讨钱,哀求着。 她们母子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只能在南市区一家小客栈住了下来。半个多 月后,经人介绍,在小客栈附近租到了一间价格便宜的房子。蒋氏将楚九送到城隍 庙前的清心书院去念书。为了母子二人的生活,蒋氏在住房前挂出“眼科中医师黄 知异”的招牌。当时,上海南市区穷苦人比较多,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有病 只好硬挺着。蒋氏挂牌行医,收费低廉,还自制了一些医治常见病的中成药出售。 蒋氏把在黄家几十年从丈夫那里潜心学来的本事全都用上了。 蒋氏的门诊开业以后,治好了不少病人,自制的一些中成药治疗效果明显。这 样,上门来求医买药的人逐渐多起来了。门诊的收入除了供给儿子读书之外,两口 人生活还可以维持。蒋氏勤俭持家,忙里忙外,日子过得很清苦。她的愿望是认可 自己苦一点也要把儿子培养成才。可是来到上海不久,蒋氏发现儿子读书并不专心, 常常在外面闲逛。放学之后,很晚才回家。有时在家里手拿本书,两眼发愣。这使 她十分焦虑,可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黄楚九从外面回来,将他最近的一些想法告诉了母亲。他说,他最近认 识一位青年,他白手起家,成为一位富豪。他就是上海有名的“浆糊大王”。 租界里有条宝善街,有位外地来的青年,无依无靠,流落街头,身无分文,整 天在街上游荡,想寻找一条谋生之路。他在走街串巷时,发现一些店铺经常需要粘 贴各种东西,或贴商标或封固信函,因手头没有浆糊而到处去借。这位青年看见了 这种情形,便有了主意。他脱下身上穿的外衣,到当铺当了一百文铜钱,花三十多 文钱买了一只瓦盆,六十多文钱买了面粉,余钱到茶炉打来开水,将浆糊调好,然 后在马路拣来别人扔的香烟盒,每只都装满浆糊,分送给各个店铺。老板很满意, 有的店给三两文铜钱,有的不给钱。给的他很高兴,不给的他也不要。这样,一天 可收回一百多枚铜钱。第二天,用这些钱再买面粉和开水调成浆糊,仍然按店铺分 送,大的店铺当场给钱,有的店铺暂时不给钱,留到月底结算。这样过了两三个月 以后,他已积存几百文铜钱。接着再向福州路等处扩展,也受到店家的欢迎。每月 可有上千枚铜钱的收入。等到一年以后,收入即达到上万枚。然而,这位青年并不 满足,第二年,他又发展到二马路(今九江路)、三马路(今汉口路)一带,后来 他越送越远,生意越做越大,没几年功夫,他终于成了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浆糊 大王”。如今这位青年早已娶妻生子,买了房子,成了富翁。 黄楚九认识这位“浆糊大王”以后,对他十分崇拜。他决心要向他学习,在上 海干出点名堂来。他向母亲介绍了“浆糊大王”发家致富的情况以后,蒋氏明白了 儿子的想法。有关文章这样描述了这场母子对话。母亲说道: “发家致富可以有很多道路,不愿念书也可以,但是必须由勤致富。古语说,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母亲不指望你大富,将来能小富也就算没有辜负你父亲 的一番苦心了。”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要学习那位‘浆糊大王’,在几年内发家致富。他能 做到,我也能做到,决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黄楚九的想法,得到母亲的赞同以后,就不再去读书,而是跟着她一起行医售 药。蒋氏在家看病,儿子外出卖药。这一年黄楚九刚好十六岁。他为人热心,待人 接物很机敏。他从小跟随父亲学医,对医道颇有研究,医术也不错。来看病的人都 管他叫小郎中。黄楚九的相貌长得很像他的母亲,眉清目秀,长圆的脸庞上一对清 亮的眼睛,笔直的鼻梁,宽阔的额角。有的人用宁波话打趣说:“相貌像阿娘,银 子好打墙。”蒋氏听了很高兴,心想说不定有一天我家承乾真会发财哩! 黄楚九在城隍庙的得意楼前摆摊行医卖药,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唱无锡滩 责的艺人袁仁仪、说唱艺人杜全林,都和他比较要好,情同手足。他们利用说唱的 方便,在唱词中宣传黄楚九。杜全林是卖梨膏糖的,艺名叫“小热昏”,在城隍庙 前家喻户晓。他在兜售梨膏糖时,就编了这样的唱词: 又香又甜的梨膏糖啊, 啥人吃了我格梨膏糖, 保险叫伊身强力又壮, 弗信请依去问黄楚九, 黄大医师验方最灵光。 呜啊呜哩哐,呜啊呜哩哐…… 经过宣传,黄楚九的名声不胫而走。他还常常免费为一些穷人治病送药。城隍 庙一带都知道有一位年轻的黄医师,医术高明,药效神速。 黄楚九出售的丸药有四神丸、圣灵解毒丸,还有秘方鸡肝散、明目菊花散、清 净膏、珍珠虎液膏、九龙丹、破瘤完功丹等十几种中药,皆为祖传秘方精制而成。 他看到上海滩上抽大烟的人很多,便开动脑筋,制成了“戒烟丸”,很是畅销。这 样,黄楚九的生意做得红火,挣了一笔钱。没想到却招来一场灾难。 一天,黄楚九正在得意楼前卖药,突然来了几个衙役,把他的药摊子给砸了, 并把他拘捕到县衙门,不容本人申辩,痛打四十大板,打得黄楚九皮开肉绽,然后 鸣锣游街示众。 黄楚九被抓走后,他的好友到门诊所报信。蒋氏听了甚为焦虑,不知如何是好。 邻居们出主意说,这种事不必着急,要想救黄楚九,赶快多凑银两,疏通衙门放人。 蒋氏拿出看病、卖药积攒的钱,还有邻居、朋友的赞助,总算凑足了一千两银子, 设法打通了衙门关节,将银子送给了县知事王欣甫。王知事说,黄楚九在街上卖春 药,有伤风化,所以被抓;得了银子,又说该犯被抓以后,经过教育态度较好,决 心痛改前非,提前释放。 蒋氏亲自去县衙将儿子接回家,给他治伤调养。黄楚九弄不懂自己犯了什么法, 无缘无故被抓被打。有人告诉他,这是做生意不懂当地的“规矩”,没有孝敬城隍 庙一带的地头蛇和巡捕,特别是青帮,如果不“孝敬”他们,必遭皮肉之苦。要想 在上海滩上安身立命,首先要补上这一课。 当年在城隍庙一带得势的青帮,经常在得意楼喝茶聚会。青帮头子黄金荣就是 这里的常客。 黄金荣比黄楚九大几岁,祖籍也是浙江余姚县人。其父在苏州县衙当捕快,后 全家迁居上海市区张家弄。黄金荣少年时期曾在城隍庙得意楼喝茶,结识了城隍庙 一带的地痞流氓,整天和他们厮混在一起。后来当上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队长,与青 帮头子杜月笙等人结为把兄弟,依仗帝国主义势力,广收门徒,欺压人民。蒋介石 在失意时,也曾拜在其门下。一九二五年,黄金荣与杜月笙等开设“三鑫公司”, 贩运鸦片,并从事证券交易所投机活动。一九二七年与杜月笙积极参加蒋介石四一 二反革命政变,雇佣一批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枪杀 共产党员。黄金荣等还常常与县衙和巡捕们勾结在一起,在商店门前打架斗殴,抢 劫偷盗,欺行霸市,敲诈勒索,无恶不做。黄金荣一方面指使他们干坏事,另一方 面又去告密,并由他亲自带人去破案邀功,前门抓进来,后门又偷偷放掉。这样抓 抓放放,既可从中渔利,又得到步步高升的机会。 黄楚九从县衙被放出来后,在得意楼前摆摊卖药,重新开张。这回他学会了在 上海安身立命之道。在开张之前,先买了几瓶好酒和几条好烟,外加红包,亲自去 各处打点。重点是黄金荣处,该孝敬的都孝敬到了。以后,又隔三岔五地请客送礼, 这样才平安无事,再也没人来找他的麻烦了。 开药房发家致富 黄楚九和母亲,一个在家行医看病,一个在外摆摊看病卖药。母子俩节衣缩食 奋斗了二年,积攒了一笔钱,在三马路租了一幢石库门房子,开了一个中药铺。取 名“异授堂”,意思是为了纪念父亲知异公在天之灵的恩授。开张时,披红挂绿, 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十分热闹。店堂里挂着“妙手回春”、“仙丹灵药”之类的 匾额。好友袁仁仪、杜全林等都赶来祝贺。巡捕房的巡捕、地痞流氓也赶来贺喜。 黄楚九已经明白了社会上的一些习俗,首先向巡捕、流氓等人点烟倒茶敬酒,并向 他们手里塞红包。他们拿到了实惠,又吃喝一顿,才扬长而去。这样,异授堂才能 顺利开张营业。 异授堂开业后,保留了黄氏一家看病的传统,穷苦人、老人、小孩免费看;店 内备有药炉、炭火;还有热水、水杯等供患者使用。黄楚九母子对病人热情,服务 周到,治疗效果也好,上门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黄楚九和父亲所学的是中医。他每天忙于看病抓药之余,常常翻阅中西医书籍。 在阅读过程中常把中西医作比较,发现中医有很多地方不如西医。中医只讲“五脏 六腑”,而“五脏六腑”中缺少脑脏,这是很不圆满的。西医却比较周全,并很重 视大脑,专门设有脑科。黄楚九认为必须改“五脏六腑”为包括大脑在内的“六脏 六腑”才比较科学。 黄楚九对西药也很感兴趣。他发现,中药每剂都要开十几味,煎熬两三次,每 次要喝一大碗苦药,成年人还可以,小孩或老人喝起来就费事了。而西药只是一小 片,衣服纽扣般大小,吞服非常方便。另外,中药的药效比较慢,对治疗慢性病比 较合适,但对有些急性病,中药就不如西药见效快。特别是针剂,几针打下去,就 药到病除。黄楚九看到在上海,西药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市场上有走俏的趋势, 便下决心在经营中成药的同时,还要销售西药。 销售西药,投资很大。缺少资金,怎么办?一位朋友介绍,有一位姓张的寡妇, 很有钱,可以向她借钱。黄楚九便托人介绍,认识了这位富婆。第一次向她借了大 洋三百元,借期两个月。刚到两个月,黄楚九就付较高的利息还钱,富婆很高兴。 接着又借四百大洋,借期也是两个月,这次提前三天归还,除付高额利息之外,还 送给两瓶补药。富婆更加高兴,确信黄楚九是个讲信用的人。其实,黄楚九这两次 借的钱都放在家里,他怕投入周转,一旦到期收不回来。就失去信用,为了取得富 婆的信任,放长线钓大鱼,他将借款分文未动,贴上利息,及时归还原主。一个十 多岁的年轻人,如此工于心计,实在不凡。 经过两次考验,富婆对黄楚九已经很放心。接着,她一次又借给黄楚九三千块 大洋,借期延长到一年。有了这笔钱,再加上自家的积蓄,黄楚九准备进一步扩大 经营。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黄楚九将“异授堂”从三马路迁到法租界大马路 (今金陵东路),改名为“中法大药房”。除了继续销售中成药之外,开始研制销 售西药。 中法大药房开张时,黄楚九大肆宣传,张灯结彩,宾客盈门。为了突出本店兼 售西药,请人做了一块外文招牌: GREAT FASTERN DISPENSARY 商标定为“万象”,其图案是大象背上驮着一盆万年青。用其“万象更新”、 “万年常青”之意,象征着中法大药房生意永远兴旺发达,吉祥如意。 中法大药房开张不到一年,资本积累达到一万元,药店的营业员增加到七人。 为了扩大营业面积,黄楚九又把中法大药房从大马路迁到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 街口。这里商店集中,顾客很多,十分热闹,药店生意更加兴隆。 黄楚九为了找个靠山,使商店的发展有一定的保障,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张 葡萄牙国籍证,然后在葡萄牙驻中国领事馆办理了中法大药房的注册手续,在药品 包装、信封、信笺上都印上了“葡商”的字样。这样,他就摇身一变,成了葡萄牙 商人。有了外国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保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约。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初,中法大药房又搬到湖北路口提篮桥总会隔壁。 开业时,门面重新装修,还请来一个音乐班子吹吹打打,鞭炮声震耳欲聋,顾客成 百上千,湖北路口的交通为之堵塞。此时,总经理黄楚九坐上了橡皮轮包车,西服 革履,挺胸昂头,在大街上来往,令人刮目相看。过了不久,他又把中法大药房搬 到南京东路香粉弄口。过了几年,又搬到英租界的四马路,湖北路口;到一九0四 年,又迁到汉江路。黄楚九迁移店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寻求最佳的商业地点, 二是为了扩充门面。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一旦有更好的店址,他便想法设法要达到 目的。每迁一次新址,都要搞一次宣传活动,都大事张扬一番。每支付一次搬迁费 用,等于开支一笔宣传、广告费,引起新老顾客的关注,就是说,以后买药,请到 中法大药房来。 黄楚九的药房逐渐兴盛之后,便劝母亲停诊歇业,在家享福,颐养天年。母亲 见儿子有了出息,买卖越做越大,生活富裕起来,便不再在前堂出诊,只是遇有眼 科疑难病症方请她出来会诊,并拿出祖传秘方给予调治。母亲歇诊之后,最为关心 的是为儿子择媳。 这一年,黄楚九年龄二十刚出头,眉清目秀,额角宽阔,鼻梁笔直,长得一表 人才,出入坐着自备的胶轮黄包车。黄包车乌漆油亮,铜饰耀眼,篷布簇新,绣垫 软座。车夫是个穿着新衣服的精壮小伙子。风采照人的黄楚九坐在如此耀目显眼的 车上,出入于上海的大街小巷,的确引人注目。蒋氏有了如此替她争气的儿子,内 心高兴自不必说,所操心的是儿子的婚事。见提婚者蜂拥而至,蒋氏在几十位提婚 者中,选定贡家闺女为媳。贡家乃大户人家,历代书香门第,其闺女年轻貌美。在 蒋氏一手操办下,择日完婚。也该黄楚九有福,贡氏生性温良贤淑,孝奉婆母,体 贴丈夫,家中杂务均由她一手包揽,为少有的贤内助。黄楚九也十分爱惜妻子,怕 她为家务事所累,特意请了个女佣帮她干活。 蒋氏为儿子娶了媳妇,一桩大事算是落了体。然后又一心盼望早日抱上孙儿, 使黄家人丁兴旺,招财进宝。贡氏果然不负所望,头胎就为她生了个大胖孙儿,使 蒋氏和黄楚九高兴得不得了,在家中大摆酒宴庆贺,还连连在祖宗遗像面前焚香叩 谢,祷告不已。贡氏以后又生了两胎,都是女儿。使黄楚九不满足的是,他的大儿 子从小受祖母娇纵溺爱,生性玩劣,不爱读书,不思上进。 黄楚九后来娶了二房华氏。华氏进门后,也很贤慧,第二年喜添贵子。蒋氏与 黄楚九喜出望外,可是此子长到四五岁时,乃是个弱智低能儿。华氏后来所生,也 是两个女儿。蒋氏见自己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孙子,不肯善罢干休,又劝儿子娶了三 房,可是三房不能生育,一无所产。蒋氏眼看儿子在上海滩成为富豪,而家中男丁 不旺,后继乏人,甚为焦急,于是又劝儿子娶了四房。四房姨太王氏,很为王家争 气,替黄家又生了一男二女。这个老儿子虽然智商不低,但后来逐渐长大后,并不 是经商理财的高手。黄楚九眼看子息辈难成大器,甚为失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女 婿身上。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清政府和农民起义军以及洋人的势力不断争 斗。农村饥民遍野,动乱不已。农民纷纷涌进大城市,为厂商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 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消费,使城市的商品经济更加活跃。黄楚九经常关心国内外 大事,看到了这股势头,便决心大干一场,大展鸿图。 一九0四年,中法大药房迁到汉口路以后,药品增加数倍,营业室面积扩大, 又拉了几位股东入股。由此,药房改独资为合资企业。资本扩大了,股东之间也因 其利害关系而时有矛盾发生。黄楚九很善于周旋,不断采取措施调解矛盾。有的股 东急需资金,想抽走股金,黄楚九就以公平的价格买下这些股份。这样,他所占股 份越来越多,股东还感激他。当黄楚九实力雄厚以后,他又千方百计将各个股东的 股份收购回来。最后,中法大药房又成了他的独资产业,而这时的规模和资金比合 资前又扩大了四五倍。 这时,黄楚九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雄心勃勃,志向高远。虽然药房的名声很大, 生意更加兴隆,但他很不满足。他想,不能仅仅经销别人的药品和家传的几种中成 药,应当生产自己的名牌新药。不仅销售到国内,也要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当时外国医药商独霸世界的时候,敢于走出国门与外商抗衡,准备去赚外国钱的, 在国内商界可谓凤毛麟角。 黄楚九虽然已有了百万元的资产,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但他眼看着外国人发 疯似地大赚中国人的钱,很不服气,“洋鬼子能发大财,难道中国人就不会发大财?” 黄楚九时刻观察国内外的医药市场,研究什么样的药品可以赚钱,不仅能治病,还 能在国内外畅销,受到大众的欢迎。他睁大了眼睛,敞开了心扉,处心积虑在捕捉 实现他的宏愿的机遇。 一本万利的艾罗补脑汁 如今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稍加回忆就会想起,在五十年代初期,充斥大陆市 场的一种补药,就是艾罗补脑汁。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或一些老年人都吃过此药, 服后均说有效。此药的发明者,就是中法大药房总经理黄楚九。他发明此药原有一 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正当黄楚九绞尽脑汁、寻觅新药方剂时,一九0五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财神爷”来到黄楚九跟前。 一位名叫吴坤荣的药剂师,他有一张安神健脑的滋补剂处方,被黄楚九看到了。 黄楚九深明医理、药理,对保护大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根据吴药剂师的处方加 以调整、改造,又亲自配方制药;并且自己多次试眼,感到确有疗效。于是决定正 式生产和推销这种补脑汁。在试制过程中,他还接受别人的建议,在药剂中加一些 咖啡因。咖啡因是兴奋剂,作药用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虽然咖啡因属于毒性 药品,吃多了能成瘾,但在当时,医药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也缺乏医药知识,老 百姓服了补脑汁,立马有精神振作之感,人人称道这种补脑汁有神奇的效用。 补脑汁研制成功之后,还得有个名称。黄楚九经过再三斟酌,杜撰了一个“艾 罗”博士,说该药是根据美国医学博士艾罗的处方配制而成,取名为“艾罗补脑汁”, 英文名为YALESTIMU LANT REM EDY。在药瓶上贴上印有中英文名字的商标,而且还 印着一个外国人头像。每瓶药附一份英文说明书,说明此药能治各种脑病,是真正 的“补脑灵药”。 黄楚九研制的补脑药,为什么取了个“艾罗”的名字呢?这是利用当时人们崇 洋媚外的半殖民地生活的心理。经过黄楚九的打点和包装,将补脑汁变成十足的 “西药”,这样就可以畅销国内外。黄楚九在取名上还留了一手。原来“艾罗”的 英文拼写“Yale”即为“Yellow”,译为中文乃是“黄色”的黄字,亦即黄楚九的 本姓。他还在商标的外国人头像下面印上“DY.T.C.Yale”字样,看上去仿佛是 T.C.艾罗博士名字的缩写,其实“T.C.”又是“楚九”二字英文拼写的缩写, 所以T.C.Yale实际上就是黄楚九名字的英文缩写。黄楚九在补脑汁取名上表现了 他的聪明才智。 艾罗补脑汁上市之后,十分畅销。中法大药房天天门庭若市,每天的营业额高 达千元。就此一炮打响,成为热门拳头产品。由于供不应求,药房的制药车间日夜 加班加点赶制。后来,一口大铜锅即使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熬制,补脑汁还是供不应 求。黄楚九就向外商定购大桶黄色糖浆,在糖浆中配制几味安神补脑的药料,贴上 艾罗补脑汁的商标出售。 这种号称“补脑灵药”的药汁像流水般涌向市场。有时候,送到柜台的药汁刚 出锅,还热乎乎的就被顾客买走了。这种极为畅销的“灵药”,大瓶售价二元,实 际成本只需四角;小瓶售价一元二角五分,实际成本只需二角五分,获利百分之四 百。黄楚九由此大发其财。 艾罗补脑汁在上海畅销以后,黄楚九就考虑如何使它行销全国;进而打入国际 市场。他还是靠大事宣传、大做广告。他的广告并不胡吹海夸,而是从“以理服人” 开始。他极力宣传自己的中医的“六脏六腑”之说,推行“健身必先健脑”的道理。 然后再说到艾罗补脑汁为“滋养脑力之圣药”,不但可以长智慧,还可以祛百病。 最后说此药小则强力健脑,大则兴国安邦。这样,大肆宣传之后,此药的神奇名声 不胫而走,不久便摆上国内各大城镇药房的柜台,并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各国。 艾罗补脑汁为中法大药房带来了声誉,也成了黄楚九的“摇钱树”。紧接着又 推出“艾罗解毒九”、“艾罗肺疗丸”、“艾罗精神丸”、“日光丸”、“月光丸” 等等艾罗系列药品。这些药未必都是新药,只是原有的中成药,冠以“艾罗”之名, 便身价倍增,十分畅销。 “艾罗”系列产品,不仅给黄楚九带来巨大财富,也招至同行的妒嫉。有个华 洋药房的老板黄德馨,动起了要挖这棵摇钱树的念头。 黄德馨花钱买通了药剂师吴坤荣,也把艾罗补脑汁处方弄到手。他在华洋药房 推出一个新产品,名叫“真正艾罗补脑汁”,在市场上销售。他的补脑汁冠以“真 正”字样,黄楚九的补脑汁就成了“假货”,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只得对簿公堂。 中法大药房在英租界里,不仅开业时就在巡捕房登记注册,而且经常打点进贡, 巡捕们喝补脑汁是敞开喉咙灌。而黄德馨只是看别人发财眼红,并没有向巡捕房下 过大力气。两家打官司的结果,自然是黄德馨认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有位葡籍医生正在上海行医,碰巧他的名字也叫“艾 罗”。艾罗补脑汁刚出台时,他并不知道。后来,此药的广告满天飞,名声日大, 这位“艾罗”医生得知后,认为中法大药房盗用他的名字制销药品,因而向法庭提 出诉讼。黄楚九不得不二进公堂。他向法庭申诉,“艾罗Yellow”汉语译为“黄色”, “T.C.”即楚九。此药系黄楚九医生发明,与葡籍艾罗医生无关。法官见黄楚九 说得通情达理,当然还有巡捕房的证明,于是判黄楚九胜诉,准其照常经营“艾罗 补脑汁”。 两场官司之后,黄楚九不仅丝毫无损,反而名声大振。商界老板们看到黄楚九 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均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久,另一桩奇事又落到他的头上。 在上海突然冒出个美国流氓,自称名叫小艾罗,其父为老艾罗。他声称艾罗补 脑汁是他老父所发明。他是老艾罗的合法继承人。黄楚九未征得其父同意,大量生 产此药,侵犯了老艾罗的专利权,要求黄楚九赔偿损失。黄楚九明白这个美国流氓 是来敲他的竹杠。本想再次打官司将其搞臭,但又一想,已经打了两场官司,担心 “艾罗博士”乃是子虚无有,真相传出后会砸了艾罗补脑汁的牌子,便灵机一动, 将计就计,把这个美国流氓请到大饭店,盛宴款待,并请来许多商界名流作陪。据 有关文章描述,这场宴会的场面和宴会后的交易,十分有趣。黄楚九向来宾们介绍 说: “这位就是发明艾罗补脑汁的老艾罗博士的儿子小艾罗先生。小艾罗先生远道 从美国赶来,与鄙人商谈进一步扩展业务事宜。今天承蒙各位同仁在百忙中应邀出 席作陪,本人不胜感激和欢迎。现在,请大家举杯,为小艾罗先生的健康,也为在 座的各位同仁的健康和财运亨通,干杯!” 美国流氓假艾罗也举杯答道: “OK!干杯,大家都健康,都发财!” 酒足饭饱之后,黄楚九将其送到宾馆,向假艾罗说道: “小艾罗先生,请开个价吧!” 假艾罗自知理亏,原想敲诈一万大洋,但怕人家不给,只说出了一千。 “好,一千就一千,马上给您。” 一千块大洋,也不是个小数目,美国流氓不费多少力气即得到了。他正在得意 之时,黄楚九说道: “请不要着急,您已经得到了银元,但要给我开个手续,写明您是艾罗博士的 儿子。申明艾罗补脑汁今后归中法大药房独家经营,一切专利、权益均转让给中法 大药房,其他人从此不得过问。” 美国流氓本是讹诈,只要有了钱,干什么都行,一切按黄楚九所说照办不误。 黄楚九破了点小财,却换得了“真正的”艾罗博士发明的补脑汁的独家生产与 经营权。有了这张字据,黄楚九又发动宣传机器,大肆张扬。凡有来客,说起此事, 他都将字据拿出来让人看,说明今日才真正得到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从此,艾罗补 脑汁名声大振,中法大药房的门槛都要被顾客踏平了。 黄楚九的财力雄厚了,他首先想到如何扩充、拓展事业。由于地盘受限制,黄 楚九开始动中法大药房左邻民国茶楼的脑筋。 民国茶楼也开设在英租界三马路湖北路口。中法大药房与它为邻已有多年。茶 楼生意一直很好,有很多阔佬都到这里喝茶聚会。还有流氓、地痞、帮会黑道上的 人也把这里当成聚会的场所,到这里分赃聚赌,宿娼亵妓,抽吸鸦片。一天,没想 到有两伙流氓在这里谈判,话不投机,双方扯出家伙拼杀起来。砸凳掷壶,杯盘横 飞,打成一团。结果打死三个,重伤一个,其余皆逃之夭夭。老板向巡捕房报案。 巡捕把酿成三条人命案推到老板报案迟误之过上,责令他出资收殓,并承担那受重 伤的流氓送医院治疗的费用。 经过这场浩劫,民国茶楼老板无心再经营了。他想,说不定哪一天,又来流氓 斗殴,他实在是承受不了。正好黄楚九要扩展地盘,经人介绍,民国茶楼老板将他 的茶楼卖给了黄楚九。黄楚九将中法大药房扩充为八开间门面。职工、学徒增加到 四十多人。过了不久,黄楚九又花了六万元巨款,将八间门面统统推倒,造了一幢 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楼洋房。楼上为制药部,楼下开设门市部。这样一来,不仅生 产规模扩大,而且产销连成一体。在药业同行中,中法大药房在上海药业的地位首 屈一指。 黄楚九成了大财东,将橡皮胶轮黄包车换成了小汽车,这在上海也曾轰动一时。 上海开始有小汽车是在一九0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有个匈牙利人叫黎恒的运出 两部小汽车到上海。黄楚九于一九0六年就有了私家小汽车,在当时的上海,的确 是凤毛麟角。小汽车就是财力的象征。黄楚九经常乘着乌黑发亮的小汽车,飞驰于 南京路,故意地招摇过市,为的是给中法大药房做广告,说明他生意做得好,老板 暴富。生意好,必定货色好。由此,拥向中法大药房的顾客也就更多了。 具有“迦门头脑”的人物 黄楚九靠“艾罗补脑汁”发家致富之后,并不满足,他又与副经理徐斌才商量, 开发新的药品。 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与英帝国主义缔结新约,计划十年禁绝 鸦片。国内宣布禁烟政策,群众要求禁烟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清政府虽然宣布禁 烟,但实际上吸毒者越来越多。中外商人大量贩毒,官僚政客,富豪巨贾,不少人 都成了瘾君子。一九0九年(宣统元年),万国禁烟大会在上海召开,与会者有四 十一个国家。国内外开明人士要求禁烟者日益增加,上海人民更是大声疾呼,要求 禁售、禁吸鸦片。 这场禁烟运动被黄楚九看中,成了他大发利市的好机会。他和徐斌才说,趁当 前禁烟的声势日渐高涨之时,如能生产一种戒烟药,必定大受欢迎,生意也一定会 做得好。徐斌才很明白黄楚九的用心,他和几位药剂师反复研究,也未研制成吃了 能够戒毒的新药,请示黄楚九怎么办。黄楚九本人也是个瘾君子,吸食鸦片成瘾后, 感到体力日衰,面黄肌瘦。他认为吸食鸦片有瘾后,最难受时是烟瘾上来之时,这 时候如能吃点代替鸦片的药,定能使烟瘾缓解一下。徐斌才说,稍稍加一点吗啡如 何?黄楚九认为可以。这样,天然戒烟丸算是试制成功了。每丸主要成分是:积壳 若干,广陈皮若干,吗啡零点零零零四克。 每当吸毒者毒瘾发作,寻死觅活地难熬之时,只要服下“天然戒毒九”,立刻 就能消停一时。 黄楚九一面大量生产“天然戒毒九”,一面在报纸上大登广告。他说,他本人 原是身强力壮、面色红润、血气方刚的青年,自从吸食鸦片成瘾后,感到体力日衰, 面色黄暗。服后已戒除恶瘾。上海不少市民,看到广告,真是喜从天降,人们纷纷 前来买药,迟了唯恐买不到,生意旺得不得了。 “天然戒毒九”上市之后,很受吸毒者的欢迎。当他们的鸦片瘾上来之后,吃 几丸“天然戒毒丸”,症状立刻缓解。不知底细的人以为这是药理上产生奇效,殊 不知吸吗啡照样有瘾。谁要是吃上了“天然戒毒丸”,就是由吸鸦片改吃吗啡,从 此天天离不开这毒丸了。黄楚九就是用这种骗人的药,使中法大药房每年获利十多 万元。 黄楚九十五岁跟随母亲到上海滩混事,到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二年)三十五 岁时,已成富豪,在西药界名声显赫,为上海市屈指可数的几位财东之一。他在社 会上神通广大,身价百倍,似乎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正当这一年,他的“天然戒 烟丸”畅销国内之时,上海另一家大西药店中英药房的药剂师谢瑞卿想筹股另办一 家药房。他自己资金不足,来请黄楚九出资入股,并用他的威望,邀请别的投资人。 黄楚九正想开拓新的事业,所以很快答应下来。他不仅自己出资,还把中英药房的 老板陈烈清也拉来入股,还有商务印书馆的老板夏粹芳也是投资者。 就这样,由黄楚九、夏粹芳、谢瑞卿、陈烈清等合股开办的上海五洲大药房于 一九0七年正式开业了。开办资金为一万元,店址设在广西路福州路口,谢瑞卿出 任经理,黄楚九为终身董事。谢瑞卿研制了一种成药,开始取名为“博罗德补血药”。 “博罗德”是英语“血”的译音,笔画繁多,中国人不懂,毫无吸引力,后来改名 为“人造自来血”。这剂成药,经过黄楚九的宣传,不仅在上海,还在华北、南洋 一带打开了销路。成了五洲大药房的发家产品。 五洲大药房钱赚多了,股东们出现了矛盾。一九一一年,经理谢瑞卿借故退股, 由黄楚九出面邀请中英药房汉口分店的经理项松茂出任经理。项松茂很有才干,与 黄楚九过从较密切。黄楚九去汉口推销“艾罗补脑汁”时,曾得他鼎力相助,对他 的为人与才干铭记不忘。当谢瑞卿提出退股辞职时,黄楚九马上想到了他。便打电 报邀请他来沪出任五洲大药房经理一职。项松茂碍于情面,便来到上海走马上任。 项松茂经营的特点与黄楚九有些相似,都是开拓型的,敢想敢干,重视广告、 宣传效应。他到任后,发动一场改革,将店内的豪华摆设变卖,充实资金周转,迁 入新址,改变内部机制,设立本牌药品总发行所、门市零售部和批发销售部。一方 面扩大药品进口,一方面开拓自制成药。除“人造自来血”之外,又增添了女用调 经活血的“月月红”、“女界宝”,健胃补虚的“补天汁”,清血解毒的“海波药”, 健脑润肠的“树皮丸”,化痰止咳的“助肺呼吸香胶”等。项松茂的改革,加上这 些成药的问世,使五洲大药房的声誉大振,利润也成倍增长。 五洲大药房和中法大药房一样,在上海出名之后,股东内部不断发生矛盾。项 松茂拥有一定的实力后,决定在天津自设“五洲”分店,自行发售“五洲”本牌产 品,独立扩展业务经营。为此,他与黄楚九多次商谈,终于达成协议。黄楚九将他 拥有的五洲大药房的股份让给项松茂;项松茂将他所拥有的“新世界游乐场”的股 份让给黄楚九,再由“五洲”补偿黄楚九现金二万二千五百元,作为回收黄楚九在 “五洲”的终身董事权和终止“人造自来血”抽佣的补偿。达成协议后,双方委托 律师登报声明。这样,到一九一六年(中华民国五年)六月,黄楚九完全脱离五洲 大药房,由项松茂独自经营。 黄楚九成为富豪之后,他的生活方式也大为变样。在豪华的大雅楼饭店,有他 常年包租的房间。在这里三天两头宴请宾客。每宴除了美酒佳肴之外,有时还叫来 名妓把盏助兴。宴会上,常与朋友或谋士们谈天说地,这是他获取信息、商讨生财 之道的重要途径。他的好多生意经,就是在这里与朋友们谈出来的。例如有一天, 大家酒足饭饱之后,谈到人有百样关心,说来说去最关心的还是性命,从小到成人, 关心健康,老年人冀求长寿。黄楚九突然想到,既然这性命是人人最关心的,为什 么不能在这上面动动脑筋,开发财源呢? 黄楚九提出这个问题,他的朋友个个开动脑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建 议生产长寿保命一类的药,有人提出经办人寿保险。黄楚九听到“人寿保险”这四 个字时,眼睛放光。他本性就喜欢标新立异。搞人寿保险,在当时是很希罕的事情。 黄楚九当机立断:中法大药房兼办人寿保险业务。他还发起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团体 “同征长寿团”,意思就是一齐努力共同为长寿而奋斗。把人寿保险与开展向长寿 进军活动结合起来。怎样为长寿而奋斗呢?黄楚九大力宣传道: “要多服用滋补养身、增寿保命的药。这些药品质量最好的就是中法大药房所 销售的有关药品。请顾客们踊跃购买吧!” 黄楚九是个商人、企业家,他的一切举措最终都要落到他的生意经上。这样一 来,中法大药房兼营的人寿保险业务,客户盈门;所销售的滋补养身药品,诸如 “艾罗补脑汁”、“艾罗精神丸”、“艾罗日光丸”、“艾罗月光九”等等,畅销 一时,银元像水一样滚滚流进黄楚九的腰包。 黄楚九财大气粗,朋友们都围着他转,不少人吹捧他为“迦门头脑”。黄楚九 连说:“勿敢当,勿敢当。” 什么叫“迦门头脑”?当时上海滩势力最大的外国人主要是英、美、法、德四 国人。上海人称英国人为“大英人”,美国人为“花旗人”,法国人为“法兰西人”, 德国人为“迦门人”(实为“日耳曼”的不正规译音)。德国人以头脑精明、思谋 严密著称,所以对善于动脑子想点子的人则以“迦门头脑”赞誉。 黄楚九不愧为具有“迦门头脑”的人物。 “龙虎人丹”的故事 一九0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上海总商会通电全国,发出开展抵制日货的反 日爱国运动。全国各地商界响应上海总商会的号召,一呼百应,纷纷抵制日货。在 此期间,黄楚九作为爱国实业家,做了一件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大长中国民族工商 业志气的好事。 日本在中国大量倾销的商品大部分都受到了抵制,只有一种大众普及药品―― 仁丹,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它的踪影。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可以 见到仁丹商标的翘胡子头像。黄楚九对这小小仁丹在中国大地横行无忌愤愤不平。 他一心想研制出一种类似的新药,来与日本“仁丹”相抗衡。 一九0九年(宣统元年),黄楚九得到一张“诸葛行军散”的古方,同时参考 黄氏祖传《七十二症方》中有关方剂,经过反复研制,终于拟制出新的方剂。以薄 荷、冰片、丁香、儿茶、砂仁等十余味芳香健胃药为主要成份,做成比绿豆还小的 药丸,取名为“人丹”,以龙虎为商标。从此,“龙虎人丹”这个药名便响亮地传 开了。 一九一0年(宣统二年),黄楚九在浙江路租了两幢房子,成立一个龙虎公司, 由黄楚九亲自监制,并且一再改进配方。他顺应抵制日货的潮流,大力宣传“中国 人请服中国人丹”。同时,在装璜上下功夫,药袋上商标十分醒目,左边是腾飞的 龙,右边是呼啸的虎,颇有龙吟虎啸的气势。 龙虎人丹上市后,虽经黄楚九大力宣传,销路仍然不好,质量一时也难以赶上 经营多年的“仁丹”。经营了一个阶段之后,人丹的销售仍不见起色。一九一二年 (民国元年)黄楚九将龙虎公司连同龙虎商标及所用家具等作价四万元,转卖给中 华书局董事长陆费逵和总经理沈知方,他们改名为中华制药公司,继续制造销售 “龙虎牌人丹”。 陆费逵和沈知方长期经营出版业,对医药并不在行。他们对大量倾销中国大陆 的日本“仁丹”束手无策。经营两年多,将资本几乎全部赔光。无奈,到一九一五 (民国三年),陆费逵只好作价二万元,又把“龙虎人丹”连同“中华制药公司” 退还给黄楚九。 黄楚九收回“中华制药公司”后,附属在中法大药房之下,继续制造“龙虎牌” 人丹。为了大肆宣传,他把公司里的学徒和药工们分成几路人马,赴全市各地,把 凡是贴着“仁丹”广告的地方,都贴上醒目的“龙虎人丹”广告,与其展开竞销。 结果,销路仍然不畅,一年只卖了一百多箱。黄楚九并不气馁,他继续大做广告, 并采取放帐赊销,扩大批零差价等办法吸引零售转销。他OJ还抓住夏令时机,将 “龙虎人丹”与艾罗解毒药以及罗威蚊虫水配套出售,作为“夏令必备卫生品”。 黄楚九的这些措施果真奏效,“龙虎人丹”终于销路渐开,先在上海走俏,逐渐推 向全国。 日商东亚公司的“仁丹”销售部设在上海河南路。他们早就发现中国人制造一 种“人丹”,要与他们竞争。因其味道、色泽、效力皆不佳,也没有人愿意买,故 而没有理睬。如今眼看“龙虎人丹”销售量大增,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便控告中华 制药公司制销“人丹”是“冒牌”、“侵权”,要求中国政府勒令停产。黄楚九丝 毫不怕,聘请上海著名大律师,与日商大打官司。由于双方各不相让,官司逐步升 级,一直打了十多年。一九二七年上诉到北京最高法院机关,最后由内务部做出终 审裁决,判定“人丹”与“仁丹”两药各不相干,可以同时在市场上销售。 在十多年的诉讼期间,“人丹”的名声逐渐扩大。胜诉之后,“人丹”的销路 大增,生产扩大了几倍。 一九二六年夏秋之交,上海流行霍乱。黄楚九抓住时机,大事宣传“人丹”之 妙用。他在报上刊登广告: “时疫猖獗,防传染,救危急,不可一日无此二者――人丹、急救时疫水。上 海三马路中法大药房发售。” 由于黄楚九抓住时疫流行,居然使与霍乱无关的“人丹”和“时疫急救水”成 了畅销药,中法大药房因而又大发了一笔财。 黄楚九与日商打了十多年官司,花的诉讼费、疏通费、人情费共计十余万元。 他既不心疼,也不后悔,他说:“这是给我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是给中国人出了一 口气!” 一帖“百龄机”又赚大钱 黄楚九步入中年之后,经常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因而消化功能减弱,食欲 不振,大便秘结。自己配一些中药吃,疗效并不好。有位高手给他开了一副药,黄 楚九吃了不仅症状大减,而且此药竟成了他又一株“摇钱树”,给他带来巨大财富。 这位高手是谁呢?就是黄楚九的大女婿臧伯庸。 据有关文章记述,黄楚九选臧伯庸为婿,制售“百龄机”,原有一段有趣的故 事。他的四房妻子生有三男六女。三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皆不成才。那么,这一 大摊家业由谁来继承?黄楚九把希望寄托在女婿身上。他有六个女儿,如果有六个 精明强干的女婿,也一样继承他的家业。所以,黄楚九对于选婿,十分重视。 当长女到了结婚年龄,他就开始物色女婿。他把他认识的年轻人认真挑选一番, 中意的一个也没有。后来想起过去在北京认识一位名士叫臧瑜,他有个儿子叫臧伯 庸,长得英俊挺拔,一表人才,而且志向高远;准备东渡日本学医。黄楚九便给臧 瑜写信,表示要把长女嫁给他儿子为妻。臧瑜很快回信,欣然表示同意。一九一二 年,臧伯庸去日本留学归来,便择吉日与黄楚九长女黄淑贞完婚。臧伯庸有知识、 有才干,果然成了黄楚九在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臧伯庸在上海静安寺路斜桥弄开了一家伯庸医院,购进X光机、人工太阳灯、镭 锭照射机等,成为当时上海比较现代化的华人医院。伯庸医院开业不久,因臧伯庸 医术高明,名声大振。老中医黄楚九患病,还得由女婿诊治。他给老丈人开的具有 滋补、开胃、润肠等多种功效的药,被黄楚九发现,这是一种对老年人普遍适用的 药,如果推广开来肯定能畅销。黄楚九把他的想法和女婿说了,臧伯庸表示赞同。 他们商量该药用什么名字合适。黄楚九说: “百灵剂如何?” “不妥。”女婿说,“世界上哪有‘百灵’的药品,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 宣传广告,是推销手段,不如改为‘百龄剂’,取其延年益寿之意。” “好,甚好!”黄楚九说。他想,到底是洋博士,深明事理,竟胜我一筹。 黄楚九与女婿将药名起好后,又请谋士拟了一篇销售“百龄剂”的广告,送到 报馆刊登。谁知第二天报纸登出来时,排字工人将“剂”字误排成“机”字。“百 龄剂”成了“百龄机”,这可如何是好?如果登报更正,新药还未问世,名字就弄 错了,影响不好,也不吉利。黄楚九正在发愁之时,一位朋友说道: “可以不用改,用‘机’字更好。‘机’可以作为‘机体’解释,即常服用此 药,使人具有可达百龄之机体。” 还有一位朋友说: “中国的药名,都是叫丸、散、膏、丹、汤、剂、片等等,把药名称为‘百龄 机’,可以突破常规,不落俗套,分外新颖。” “好!”黄楚九说道,“只好将错就错吧!”于是,决定此药正式命名为“百 龄机”。 一九二三年,百龄机由中法大药房投入批量生产,但是未用中法大药房的名义, 而是虚设一个“九福公司”。黄楚九认为该药万一砸了牌子,不会祸及厂家或商号。 百龄机试销后,很多老年人争相购买,反响不错。黄楚九认定这种药一定能畅销, 决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除了在报纸上大做广告之外,还雇用大批人到市内各处 张贴广告。在电线杆、广告牌、房角屋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百龄机”如何好 的广告。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黄楚九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七一0号租赁了一幢五 开间的三层大楼,使虚设的“九福公司”成为实体”,“百龄机”用的是“九福牌” 商标,图像上九只蝙蝠围绕一个“福”字飞,“九”表示多,“蝙蝠”为福,多福 多寿之意。“九”还与黄楚九的“九”字一脉相通,这个商标实际上也是黄楚九本 人本家的徽号。 黄楚九为了销售“百龄机”,煞费苦心,采用了各种招术,简直使人难以想象。 他除了请人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挖空心思鼓吹宣传外,还别出心裁,用特大的 风筝,上挂箱箱,内装广告、海报,将风筝放飞,飞到市内上空,箱笼自动打开, 宣传“百龄机”广告、海报满天飞舞,飘飘落下。引得街上万人驻足,争抢海报。 黄楚九又嫌风筝飞得不够高,租了一架直升飞机,在整个大上海,遍撒“百龄 机”广告。 黄楚九还在炎热的夏季,大量订做印有“百龄机”的广告的纸扇,免费赠送顾 客。南方天热,人人手不离扇,广告随人而走,遍布上海及全国各地。黄楚九还不 惜工本精印了几万册《百龄机画报》,主要内容是宣传、表扬“百龄机”功效,上 面印有照片、用户来信等宣传材料。黄楚九登报声明,用户只需随函附上二分邮票, 即可免费寄赠画册。结果,索要者不计其数,使邮局应接不暇,日夜用麻袋装运分 发。 此外,黄楚九还特制大批“百龄机热水瓶”、“百龄机毛巾”,按成本廉价委 托出售。还印制“百龄机美人图月份牌”,赠给购买“百龄机”的顾客。在一九二 八年,黄楚九又别出心裁,宴请一百多位七八十岁的“老寿星”,请他们合影留念, 把照片在报上刊登,题名为“百龄大会”。说明这些老寿星之所以延年益寿,是因 为服用“百龄机”的结果。 黄楚九做广告不惜花费巨资,这是许多商人难以相比的。他用在广告上的费用, 占总开支的五分之一以上。他深知宣传在经商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广告费用和所得 到的巨额利润相比,只不过是钓得大鱼的小小鱼饵而已。 一九二三年,从黄楚九服用一副药起,到一九二六年,短短三年时间,“百龄 机”给他每年赚得五十万元。一九二六年,高达一百二十万元。 “百龄机”销售的成功,使黄楚九有了财力扩大再生产。一九二七年,他投入 巨资,在白克路派克路转弯处(今凤阳路黄河路口),建造一幢三层钢筋水泥楼。 把九福药厂正式改名为九福制药公司(今黄河制药厂前身)。公司由黄楚九三女婿 陈星五担任经理。除了销售“百龄机”之外,又推出治疗咳嗽、肺病的“补力多”、 营养补剂“乐口福麦乳精”,均成为当时热销药品。九福制药公司兴旺发达,许多 名医、名贾都有投资意向,黄楚九便吸收他们的资金,把独资改为股份有限公司, 并陆续在天津、济南、重庆、沈阳、广州、福州等地开设分公司,甚至到新加坡也 开了一家分公司。 黄楚九在经营中法大药房、九福制药公司的同时,一九一六年,盘进了经营不 善、面临破产的罗威药房改名为罗威公司,做为试制新药品的基地。一九二三年, 又盘进上海有名的中西大药房。经过五年的经营,到了一九二八年,扭亏为盈,名 声大振,获利甚巨。 到二十年代末叶,黄楚九所属的企业有:中法大药房、中西大药房、中华制药 公司、罗威公司、九福制药公司、急救时疫医院,以及此后开设的九芝堂国药店、 九星公司和明济眼科医院等。其中中法大药房在上海有六个支店,外埠有六家分号。 九福制药公司的经理是他的三女婿,其他公司机构的主持人也都是他的门生或亲信。 这些单位形成了一个黄氏医药托拉斯,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黄楚九成为富豪之后,他对公益事业很是积极热心捐助。一九一九年河南水灾, 他出资收养千余难童。一九二六年夏,上海流行霍乱,黄楚九创办“上海急救时疫 医院”,抢救三百多危重病人。他还在八仙桥龙门路开设“黄楚九医院”,以西医 眼科为主,若贫民看病,可免费赠药。 黄楚九还在近郊漕河径镇置地十亩,开辟“亲睦公墓园”,凡亲友入葬,不收 费用。后来他又买进几十亩地,扩建“亲睦公墓园”,向社会开放,改名为“万年 公墓”。 由于黄楚九做了不少好事,社会团体给他挂上了“乐善好施”的匾额,政府部 门授予他二等大绶禾章,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一九二七年春,鉴于医药同业日益增多,黄楚九特发起组织新药业公会,由中 法大药房和九福制药公司各捐洋一千元作为开办费。成立之后,大家一致推举黄楚 九为上海市新药业公会主席。一九三0年,这个已有三十二家同业参加的公会改名 为“上海特别市新药业同业公会”,依然推举黄楚九为主席。从此,作为我国现代 民族医药工业先行者的黄楚九,俨然成为大上海乃至全中国实力雄厚、声名显赫、 举足轻重的行业魁首。 插手香烟市场失败 黄楚九在医药行业发财致富之后,他又把眼光转向其他行业,首先看好的是烟 草市场。他认为烟草业利润高,市场潜力大,但当时的中国烟草市场几乎全为外国 垄断,银钱如流水般都进了洋人的腰包。黄楚九对此很不服气,他动起了要在烟草 市场闯一闯的念头。 占领上海市场的洋烟有老刀牌、大英牌(又称红锡包)、三炮台牌(又称绿锡 包)、绞盘牌(又称白锡包)、哈德门牌、前门牌和茄立克牌等等。这些洋烟大多 数是由英美烟草公司生产。这个公司成立于一九0二年,它是由英国的帝国烟草公 司、奥格登烟草公司与美国烟草公司、大陆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统一烟草公 司等六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企业,共同出资三千万美元,总部设在伦敦。这家跨国公 司以中国为最大的香烟倾销市场,于一九0二年下半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 开办了英美烟草公司上海分公司。赚得巨额利润后,又相继在天津、汉口、青岛、 云南、四川等地开设分公司。建成了生产、销售、仓储、办公等配套设施,大有独 霸中国市场之势。 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大陆横行之时,一九一七年黄楚九办了一家大昌烟公司, 想与洋烟斗一斗。 大昌制造的香烟,名叫“小囡牌”,上面有个可爱的男婴头像。这头像就是黄 楚九外孙曾维祺――二女婿曾焕堂的儿子。烟盒是以红为底色,有点像风行上海多 年的红锡包(大英牌)。小囡牌香烟上市之前,黄楚九自然按他的老规矩,先要大 做广告。 黄楚九和谋士们商量,应把广告做出点新花样,以便使小囡牌香烟畅销。经过 策划,为“小囡牌”香烟做的广告终于出笼了。 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新闻报》第一版全被黄楚九包下。头一天整个版 面上,只是光秃秃地印着一只大红蛋。任何文字说明也没有。读者看了感到莫名其 妙,互相询问,等着看第二天的报纸。 第二天,报纸的同一版面出现了一条翘着的小孩发辫。 第三天,出现了一个梳着一根小辫的惹人喜爱的胖娃娃。 第四天,戴肚兜梳辫子的胖娃娃头上多了一条套红标语:“祝大家早生贵子。” 是谁“祝大家早生贵子”呀? 第五天,谜底揭晓;是大昌烟公司开张,推出小囡牌香烟。公司特向大家报喜 致贺,并敬告读者凡购买一合香烟者,随烟奉送红蛋一只。 这样新奇的广告,实在引人注目。几天的猜测;到底真相大白,吸引了广大读 者,他们怀着各种心理,涌到大昌烟公司,买一盒小囡牌香烟外加一只红蛋。 黄楚九不仅在报上大登“红蛋”广告,还雇人在马路上到处张贴“红蛋”广告。 还在大世界各游乐部门,在游戏活动中,穿插小囡牌香烟广告,凡游客买一盒小囡 牌香烟,免费奉送大世界游乐场入场券一张。 黄楚九为了宣传小囡牌香烟,他不仅每天亲自抽这种烟,还乘汽车到大街上的 商店专门买这种牌号的香烟。有人看见鼎鼎大名的富豪黄老板,很多名牌香烟不吸, 去吸刚出厂的小囡牌,便认为这种烟一定很好。黄楚九亲自上街买烟,要的就是这 个效果。 为了替小囡牌香烟做宣传,黄楚九还特拍了一部小囡牌电影专题片。 经过黄楚九煞费苦心的宣传,小囡牌香烟在上海逐渐畅销,几乎与老刀牌、大 英牌形成比肩竞争之势。 洋商们眼看小囡牌成了气候,已经威胁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利益,便要停止供应 烟丝,不准大昌烟公司生产小囡牌香烟。 黄楚九据理力争,与洋商们各不相让。最后英美烟草公司见硬的不行,改来软 的。他们派人与黄楚九谈判,愿出二十万元购买小囡牌香烟的商标和生产权。如黄 楚九不接受这个条件,他们就立即停止供应烟丝。这一招真就卡住了大昌烟公司的 脖子,黄楚九不得不停止了小囡牌香烟的生产,只是得到了二十万元钱。 他用这二十万,又购买一套生产香烟的机器设备,另开了一家福昌烟公司,任 命姚继先为经理。他吸取过去的教训,与美华、友谊、美丰、联美等四家烟草公司 签订了长期供应烟叶、烟丝的合同。 福昌烟公司首先推出的是一种叫至尊牌的香烟。黄楚九要用至尊盖过其他香烟。 他仍然大做广告,包了整个报纸版面,来搞宣传。并以赠礼品券的办法吸引顾客, 即每包至尊牌香烟都附有一张礼品券,顾客积累三十张就可到公司领取美丽仕女画 礼品一张,积累六十张可领取上等毛巾一条。 福昌烟公司还生产英文名为“Full House”牌的香烟,以扑克牌中的三张“K” 加二张“Q”为商标。三张同样的牌另加一对牌,在“沙蟹”赌博中,这种牌型叫 “Full House”,直译叫“富而哈斯”,意译是“客满”的意思。真正的含义是三 个国王只有两个皇后,抢都抢不过来,怎么会不“客满”呢!赌棍们多半是黑天、 白夜大战,都是靠烟提神,这个牌子的烟对他们有吉利感,所以他们肯定会喜欢这 种牌子的香烟。 福昌烟公司还相继推出了“翠鸟”、“红玫瑰”等牌号的香烟。也采取大登广 告、大肆宣传的办法加以推销。他们还想出了一种“强刺激”的策略,在每包烟中 放一张画片。这些画片组成金陵十二钗、二十四孝等等系列。凑满某个系列,可到 公司换取一张奖券。到了预定时间,当众开奖,头名给以重奖,奖品是一辆当时极 其贵重的小轿车,而且保证信誉,说话算数,谁得了奖,当场把汽车开走。 尽管黄楚九想出各种办法,福昌烟公司毕竟是一家原料依附外人的小烟厂,难 以和英美烟商相对抗,终因势单力薄败下阵来。 英美烟草公司打垮了福昌烟公司之后,转过头来又集中力量对付南洋兄弟烟草 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由华侨商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的。简氏兄弟原籍海 南,少时家贫,投奔南洋叔父家,艰苦创业,发家致富。二十世纪初叶,国人掀起 “实业救国”浪潮,简氏兄弟回国兴办“广东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飞马 牌香烟,不仅畅销东南亚,在中国也有广阔市场。一九一五年,简氏兄弟在上海也 建立烟厂,生产的飞马牌香烟立刻占领了上海市场,使英美烟草公司的几个名牌香 烟立刻滞销。这一下可惹怒了洋商,他们使出各种招数都毫无办法。最后趁中国人 抵制日货之机,利用南洋烟草公司创始人简照南在办轮船公司时曾加入日本籍一事 大做文章。他们愿意拿出四十万元,唆使在北洋军阀政府挂了好几个空头官衔的黄 楚九跑到北平,向农商部诬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用日本资金开设的,其产品当属 日货,应撤销其登记注册,不准以国货名义出售。这四十万元供黄楚九打通关节等 使用,多余的归他所有。 黄楚九“见钱眼开”,携带巨款赴京,用二十万元买通农商部的贪官污吏,其 余二十万进了自己的腰包。农商部得了巨款,果然吊销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 执照,勒令其停业。 因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迫歇业,简照南不得不亲赴日本去办理脱离日籍的 手续,半年之后,再次复工。简氏兄弟骨头很硬,不屈从于外商的压力,与英美烟 草公司展开激烈竞争。由于顺时应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销售额大增,从一九一六 年到一九一九年,年盈利均在一百万元以上,并于一九一八年重新获准在工商部登 记注册,简氏兄弟并于当年将公司的中心由香港迁到上海。 一九二五年,上海发生了五卅运动,民众爱国运动高涨,受英美烟草公司排挤 的南洋烟草公司的产品销路大增。英美烟草公司曾有过三次欲将其吞并的企图均未 得逞。在提倡国货的运动中,简氏兄弟推出爱国牌香烟,风行于市场,成为抢手货, 每日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由于全国人民纷纷起来抵制洋货,英美烟草公司不但没有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吞并,而他们生产的几个名牌香烟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买。洋商们面临严重威胁,产 品大量积压,降价出售也无人要。他们灵机一动,再次用重金笼络黄楚九,将洋烟 改装成他的福昌烟公司的产品,冒充国货,向市场抛售。黄楚九又一次为洋人充当 了不光彩的角色。 经营娱乐业获得成功 黄楚九经营医药业、卷烟业的同时,还插手娱乐业,并取得了成功。 在上海闹市中心区的浙江路、九江路、湖北路三条马路相交汇的三角地带,黄 楚九集资建起了新新舞台。他自任前台经理,聘请艺名为“四盏灯”的京剧名旦周 泳棠担任后台经理。每晚前半场演出京剧,后半场演话剧。 当时上海南市已有一家叫“新舞台”的戏院,营业兴旺。黄楚九为了压过“新 舞台”,把自己的戏院取名为“新新舞台”。他的戏院,并不只是在名字上要压人 一头,剧场设备也高出一筹。又加上每晚既有“国剧”,又有“新剧”,所以自开 张以来,营业一直红火。 一九一二年,京剧泰斗谭鑫培接受黄楚九的邀请,到上海新新舞台演出。这一 年,谭老板六十五岁。他是梨园里的著名人物,常在清朝宫廷里演出,连慈禧太后 都是他的“戏迷”,授衔“内廷供奉”。同时被邀请的还有花脸金秀山、青衣孙怡 云、小生龙德会、老旦文荣寿、丑角慈瑞金,都是一等名角。可是,他们和谭老板 等上演三天,剧场冷冷清清,上座率不佳,而且报上连一篇捧场的文字都没有。这 不仅使谭鑫培丢了面子,新新舞台也声誉大跌。 当时上海有个习俗,凡各地到上海来演出的戏班子,不论什么样的演员,到了 大上海,都要“拜码头”。“拜码头”也不能自己乱碰瞎撞,需要听戏院里的“案 目”们调度。这些人与当地士绅、富豪、帮会、地痞头目、巡捕,以及报纸、电台 主笔、记者等等都有密切联系。一旦上新戏,案目们便拿着戏单到这些人家去送票, 请他们捧场。剧团想演好戏,没有这批“案目”的活动,是不行的。只有把“案目” 们喂饱了,大摆筵席,塞上红包,他们才肯出动,陪着戏院老板和主演到各处“拜 码头”。这样,包你演出时座无虚席,满堂全红,而且新闻媒介也会开足马力为你 捧场。如若不然,就会弄得你下不了台。 谭鑫培来了,没有理睬上海梨园的习俗,没有把“案目”放在眼里。结果他们 就给谭鑫培来了个“晾台”。 谭鑫培没有在乎,可黄楚九却受不住了。他做的是生意,票房冷落,他就要赔 钱。他不知道是“案目”在作梗,消极罢工,误以为谭老板的戏不叫座。有人说 《猪八戒盗魂铃》这出戏比较好,有惊险高难动作,剧情风趣逗人,上座率会高。 黄楚九与谭老板商量,能否改唱《猪八戒盗魂铃》,说道: “这出戏如果您老肯唱,一定会叫座,卖十几个满堂没有问题。” 按道理谭鑫培应该一口回绝,因为这出戏不是他拿手的老生戏;况且这出戏有 高难度的武功动作,他年届花甲,力难胜任。但是他眼见这次来沪演出,生意不好, 自己大丢面子,还有黄楚九的请求,不能一点不买他的面子,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 演《猪八戒盗魂铃》。 黄楚九见谭老板答应了,很高兴,便亲自出马,发动宣传机器,大登广告,把 该戏如何惊险,吹得天花乱坠。上海京剧观众们认为:“谭老板工老生,这出戏以 武功见长,他怎么能演这出戏?难道年纪大反倒长功夫啦?看不透!” 看到谭鑫培要演《猪八戒盗魂铃》的消息,不少人为谭老板捏了一把汗。一位 名演员孙菊仙劝潭老板武戏文唱,有些动作可以简化,只要说得过去就行。谭老板 认为孙菊仙说得有理,在开演后,有些应该惊险的地方,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一下。 有的观众认为谭老板年事已高,不予计较;可是有一位姓李的四川人,当场就喝了 一声倒彩。这个倒彩,给谭鑫培来个下不来台,为新新舞台添了乱。台下纷纷扬扬, 台上草草收场。黄楚九在新新舞台养着六七个打手,把喝倒彩者拖进剧场后台,重 重地打了一顿。他们不是出于爱护艺人,而是因为喝倒彩者冲了黄老板的财气。 落幕之后,有些观众打抱不平,拥到后台,要求释放喝倒彩的观众。双方僵持 不下,最后黄楚九下令将姓李的商人放走。 黄楚九以为这是件小事,隔夜就完。没想到,第二天打开报纸一看,报纸上登 载着新新舞台侮辱观众的文章。那位因喝倒彩而被打的商人,也到各报馆陈诉当时 被打的情景。第三天,又发表数篇文章抨击新新舞台,还有著名编剧兼演员郑正秋 也写文章,支持受辱观众上诉公堂。一时间烈焰腾起,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黄楚九没想到事情闹到如此地步,不仅剧场生意大受影响,他本人也在上海滩 大丢其脸。他觉得这样闹下去,影响太大,必须赶快结速这个局面。只得去请上海 梨园界联合会出面调解。调解的结果是黄楚九、谭鑫培联名登报向李姓观众公开致 歉,还请在这件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郑正秋到饭店吃饭。黄楚九与郑正秋本来不相 识,初次见面,黄楚九主动承认新新舞台举动鲁莽的错误,请郑老兄看在谭老板的 薄面上,请手下留情,舆论就此打住。郑正秋见鼎鼎大名的黄楚九居然能认输服理, 表示将偃旗息鼓,不再参予此事。 饭后,郑正秋穿起长衫回家。脱长衫时,发觉口袋里鼓鼓囊囊的,掏出一看, 原来是一包钞票。郑正秋想,这是在他不注意时,黄楚九派人装在他口袋里的。他 突然想到黄楚九的钱,不可以随便花,否则要吃大亏,便立即派人将钱退了回去。 原来,报上登载过黄楚九用钱宰人的一段劣迹。 有一位文人,在小报上挖苦黄楚九。黄楚九并不硬干,相反,却邀请此公到 “一家春”菜馆吃西餐。并说道: “我黄某在上海滩,是个商人,在赚钱的过程中,肯定有失检点的地方,请先 生多多帮忙,多多关照。”说着摸出一大卷钞票,“区区小礼,不成敬意,务请先 生笑纳,否则就是看不起黄某,等于打我的耳光。”那文人见他诚心实意,自己也 见钱眼开,便收下黄楚九的钱。 饭后,那文人离座告辞。黄楚九握手告别,并说道: “鄙人还要结帐,请先生先走一步,恕不远送。” 那文人酒足饭饱,揣着厚厚一叠钞票,兴冲冲走出“一家春”餐馆,没走多远, 就被两个巡捕截住搜身,搜出一卷钞票。经过仔细翻看,有几张钞票上,盖着黄楚 九的印章。巡捕大喝一声道: “青天白日竟敢敲黄老板的竹杠!”不容分说,便将此人捉到巡捕房,教训一 番。不但被打得鼻青脸肿,还退回了钞票。此文人遭此羞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 苦说不出。 黄楚九约此人吃饭,原来是事先曾和巡捕房下好了圈套,使此人大上其当。他 在巡捕房牢狱中尝了一天一夜的铁窗风味,第二天上堂被审,被判永远逐出租界。 此事在报上一披露,此文人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在社会难以立足,只好隐归原 籍。 这就是郑正秋急于退回黄楚九钞票的原因。黄给郑钞票是否是要暗算他不得而 知,但郑正秋自黄楚九当面认错之后,尤其是考虑到谭鑫培的面子,便不再在报上 写文章,别人也不再提及此事。新新舞台辱客事件,就此平息。 这场事件,应该说主要责任在黄楚九,没有帮助谭鑫培打通关节的是他,硬要 改戏码的是他,打手们动手打人时他也在场,所以事情闹得越来越大,他不能辞其 咎。最使人惋惜的是,此事累及一代宗师谭鑫培。他曾三次到过上海,头两次都很 风光,第三次在他六十五岁,艺术上达到鼎盛时期,竟栽在黄楚九手里。这是艺人 受资本家和社会恶势力欺凌的例证。当时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后来,黄楚九与黄 金荣联手经营大世界,干过不少这样的事。 “大世界”称雄上海 有关文章这样记述过‘大世界”的缘起。 一九一三年,笔名为“海上漱石生”的作家孙玉声给黄楚九出主意:“能否开 个游乐场,门票不贵,有听有看,有吃有耍。老板从每个游客身上赚钱不多,但是 游人如云,加起来赚头一定很大。” “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黄楚九听得眼睛直放光,连连称赞。 孙玉声还说道: “这件事我还对经润三说过,他也说这是个赚钱的好办法。” 黄楚九当机立断: “既然经老板也对此道感兴趣,我可以同他联起手来经营。” 经润三是上海有名的“地皮大王”,靠地皮生意发了大财,也想做些别的生意 扩展财路。黄楚九找到他商量合伙办游乐场。两人一拍即合。由黄楚九提供新新舞 台的楼顶,经润三出资并设计施工,两人共同经营,利润分成。上海第一家游乐场 就此诞生了。 这家设在新新舞台楼顶大平台上的游乐场,取名叫“楼外楼”。还有人叫“屋 顶花园”。游乐场四周摆满鲜花,当中是喷泉,各摊位上设置各种游乐项目,如上 海滩簧、说书、评弹、戏法等,还有冷饮室和茶座,规模虽然不很大,但是这种娱 乐消费相兼的综合游乐场当时独此一家。新新舞台地处闹市中心,为千金难买的黄 金地段。“楼外楼”开张之后,门庭若市,生意十分兴隆。楼下是剧场,散戏后, 观众有兴趣,便转到楼上赏心悦目,呼吸新鲜空气,舒展身体。 “楼外楼”还设置了两样东西吸引了游客。一个是从国外进口的几面哈哈镜。 它可以把人照成千奇百怪的模样;另一个是“电梯”。“楼外楼”修成时,为了方 便顾客上下楼顶,在楼梯旁边装了一部电梯。在当时,除租界有少数外国人的楼房 有电梯外,很多人对电梯都未见过,也没听说过。所以,楼外楼这架以铁栅栏为栏 门的老式电梯又成为希罕玩意。每人掏两毛钱买票,就可以登上电梯,腾空而起, 十分有趣。哈哈镜和电梯,还有楼顶游乐场的各种娱乐活动,使“楼外楼”游客如 潮,日夜客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楼外楼”经营的成功,使黄楚九和经润三甚为满意。他们认为“楼外楼”地 盘太小,没有发展余地。经过再三商讨,两人再度合作,在泥城桥附近跑马街转角 处,租下一块空地,合资建造一座三层楼房的大型游乐场。一楼有滑冰场、弹子房、 跑马场和电影院。二楼有苏州滩簧、宁波滩簧、上海滩簧、扬州说书、苏州评弹, 还有时髦的文明戏和南方歌剧、北方大鼓、口技杂耍、三弦拉场戏等等。三楼仍是 屋顶花园,可以凭栏远眺。下面正是外国人开办的跑马厅和赛马场。夏天,楼顶还 放映露天电影。 一九一五年,游乐场正式落成,取名“新世界”,由黄楚九出任经理。 新世界游乐场里还供应吃食,有中西大菜、美酒糕点、民间小吃、时令水果、 冷饮热茶,应有尽有。有钱的游客,吃喝玩乐,可以玩到夜里十二点以后。 新世界游乐场设施齐全,雅俗共赏,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 口味的娱乐项目。而对于老板来说,不管是什么人,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新世界买卖兴隆之后,带动了上海新兴娱乐事业的大发展。有“天外天”、 “绿云天”、“小世纪”、“神仙世界”、“大千世界”等各种游乐场先后开业。 连“先施”、“永安”等大百货公司也在楼顶附设游乐场所。 “新世界”开业一周年,正当庆贺生意兴隆的时候,黄楚九的经营伙伴“地皮 大王”经润三突患脑溢血猝死。他死后,他的妻子汪国贞继承夫业,成了“新世界” 的女老板。汪国贞号称女强人,外号“女大亨”,人称“经大娘子”。她的经营能 力比她丈夫更加厉害。她与黄楚九明争暗斗,矛盾陡起,最后终于闹翻。黄楚九撤 出自己的股份,宣布与“新世界”脱离关系。“经大娘子”气走黄楚九,大权独揽, 任命自己的外甥张石川出任“新世界”经理。 黄楚九从“新世界”撤出后,决心要另起炉灶,办一个比“新世界”规模更大、 更高级的游乐场,要与“经大娘子”争个高下。他在短时间内集资八十万元,准备 修建比“新世界”大一倍的“大世界”游乐场,因而特别组织了一个大发公司。 一九一六年末,黄楚九准备在公共租界修建“大世界”,后来受到法国领事甘 司东的邀请,希望他把游乐场建到法租界去。黄楚九欣然表示同意,就在法租界挨 近闹市区的爱多亚路、西藏路口地段,于一九一七年三月,动工修建,并开始登报 招艺、招商。启事如下: 大发公司大世界敬告脑筋新颖诸君 本公司在西新桥堍英法(租界)交界繁盛之区,以基地九亩八分创建大世界花 园(大游戏屋顶花园),现正绘图,下月初即当兴工建筑。敬告脑筋新颖诸君,如 有特别游戏为沪上所未有者,或需设置机关,或须建造房屋,或欲设立特别商柜, 可于午后二时至五时请至宁波路广西路转角本公司事务所与鄙人面商,进行或由发 明之人承办,或由公司合办,或聘请经办,以便从容设布为荷。大发公司总经理 因为黄楚九创办“新世界”出了名,所以他在集资时,不少人积极入股,连力 图复辟帝制的辫子将军张勋也入股投资,成为大发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设计“大 世界”的游乐项目时,黄楚几聘请几位顾问,搞了许多新花样,有共和厅、大观楼、 小蓬山、小庐山、雀屏、风廊、花畦、寿石山房、四望台、旋螺阁、登云亭等景观, 还请几位文人题了许多令人逻想的十景美名,如飞阁流丹、层楼远眺、亭台秋爽、 广厦延春、风畦坐月、霜天唳鹤、瀛海探奇、鹤亭听曲、雀屏耀彩。黄楚九派人将 其制成匾额,与实景一起拍成照片,登在报纸上,以备吸引游客。 “大世界”准备于一九一七年七月十四日开张,开张前,从七月三日起至十三 日,黄楚九包下上海各家报纸广告的版面,整整十天,以突出地位刊登如下广告: 大世界开幕广告 择期阳历七月十四日 即阴历五月二十六日 本公司择地英法(租界)交界之爱多亚路即西新桥堍,特建大游戏场,其内容 有花园及屋顶花园、商场、剧场、各种书场、特别大厦、共和厅、美术界、动物院、 弹子房、中西餐馆、中东名寮、鸳鸯池、金鲤池与大观楼、四望台、招鹤、题桥、 登云各亭并旋螺阁诸胜;艺术则有小京班与超等女伶会串京剧,优美社女子文明新 剧,日本松旭斋天左男女大魔术团,大发公司订定特级之最新电光影戏,天津班男 女各种杂耍,宁波时调文明书、女说书、苏州著名评话反弹词、滩簧、广东潮州特 别焰火;至种种游戏,则有走线飞船、机器跑马、升高椅、升高轮、秋千架、各种 电光、西洋镜、哈哈镜等;并蒙诸大文豪设立文虎社,每晚悬挂灯虎,并有诗钟征 联文人游戏,各品射中及揭晓后,以游券或薄彩车酬,藉助雅兴。游资每位小洋两 角,孩童及仆役减半。晚间二点钟止。敬告男女诸同胞贲临游赏为荷! 大发公司大世界启 “大世界”的建筑,比“新世界”多一层;建筑面积多一倍,达一万四千七百 平方米;每天接纳观众二万多人次,也超过“新世界”一倍多;其游乐内容,比 “新世界”多出很多项目。如中心露天场地中安装了高空飞船、机器跑马、高椅旋 转、高轮升转、秋千荡船等。这些项目最能吸引青少年前来光顾。 “共和厅”里有“群芳会唱”,由“长三书寓”里的妓女在台上低唱浅吟,暗 香袭人,使一些想入非非之徒,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这里驻足观看。“四望台” (后改四篁台),可供文人雅士,看竹品茗,促膝清谈。著名文豪郭沫若先生曾来 这里会友猜诗,成为“大世界”一时的美谈。 “大世界”选定七月十四日开张,是黄楚九亲自挑选的日子,这一天是法兰西 共和国的国庆,可以讨法国领事的欢心;这一天还是他跟随母亲来到上海整整三十 周年的纪念日。三十年前的今天,他一个穷小子混迹沪上,而今已成为富豪,“大 世界”的揭幕,标志着他事业上的巅峰。所以七月十四日,对他来说是喜上加喜。 这一天下午,“大世界”门前鼓乐喧天,霓虹闪耀,鞭炮齐鸣,游客如潮水般涌来。 “大世界”开张,人海如潮。“新世界”经理汪国贞气得直咬牙。她知道,黄 楚九是要用“大世界”压垮她的“新世界”。经大娘子也不是等闲之辈,于是想出 各种招法准备与黄楚九争个高下。可是黄楚九凭“大世界”的一大二新,与经大娘 子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斗,处处压“新世界”一头。 “新世界”称“上海第一家游艺场”;“大世界”则以“中国第一俱乐部”为 标榜。“新世界”登出广告:中餐券半元,西餐券一元,游资在内;“大世界”也 登广告:与“新世界”同等价目下,加上“茶饭奉送”。“新世界”引进意大利戏 剧和“空中飞人”马戏;“大世界”利用世界战事蜂起,布置陈列各式“战车”模 型,并在共和大厅举办瓜会,收集各类奇异爪果,供游客赏玩尝新。 经大娘子虽然经常推出新的项目招徕游客,无奈“大世界”的规模、设施新颖 别致,都在“新世界”之上,在斗法中必然处于劣势。她又采取挖地道,向马路对 面扩充地盘,竞选“花国总统”等措施,与“大世界”争夺游客。这些措施只是热 闹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挽回颓势。经大娘子自知回天无力,斗不过具有“迦门头脑” 的黄楚九,只得把“新世界”出盘给陆锡侯,最后成了美商“花旗烟公司”、“大 美烟公司”及花筝炼乳公司的广告制作场地。 在“新世界”破产前后,“大千世界”、“花花世界”、“神秘世界”等游乐 场所,皆因败于“大世界”的竞争而关闭。 在游乐业纷纷塌台之际,精于算计的黄楚九却把“大世界”经营得红红火火, 日进斗金。但不久却越办越发花里胡哨,把“色情”引进了游乐场。一楼每天请名 妓演唱,卖弄色相;二楼特辟密室,供嫖娼宿妓之用。有些妓女、暗娼常年在“大 世界”拉客。赌博和买卖股票也引进“大世界”,招引了大批投机家和赌棍、掮客。 他们如果赚钱了或玩累了,就到二楼密室去寻找妓女消遣或吸上几口鸦片提提精神。 “大世界”固然有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但它对民族文艺及娱乐业的发展的确起 到过巨大的积极作用。 “大世界”内各个剧场、书场、曲艺场,经常有一些表演艺术家来演出,如大 鼓书名家刘金宝、白云鹏,山东大鼓小白姑娘,京韵大鼓小艳芳,苏滩演员王美玉, 文明戏大将顾无为、汪优游,评弹演员夏荷生、赵稼秋,独脚戏鼻祖王无能,无锡 滩簧名伶袁仁仪等。这些演员都在“大世界”施展了才能,并受到观众的喜爱。 “大世界”里京剧也很吸引游客,当年京剧名伶孟小冬、张文艳、萧湘云、马金凤 等也在此献艺,轰动一时。很多演员就是在“大世界”唱红,由此名扬四海。 黄楚九兴办“大世界”之所以取得了成功,除了他有一个精明的头脑之外,更 重要的是他与上海赫赫有名的大流氓、青帮头子、当时在法租界巡捕房任巡长的黄 金荣搭上了线。他没有黄金荣的支持,他的游乐场不会安宁。另外,黄金荣还是上 海梨园公会主席,闻名南北的大戏霸。没有他的支持请不到好戏班、好演员。即使 请到了,没有他的关照,也会横生枝节,场子没准就被砸了。黄楚九本人也向黄金 荣拜过帖子,也算黄金荣的挂名“门生”。开办“大世界”之前在他那里打通了关 节;开张之后,每月给他一笔丰厚的津贴,月月如期“孝敬”。 “大世界”的开办和成功经营,大大推动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娱乐业的发展, 也给“掘金能手”黄楚九带来了巨额利润,并把他的事业推向巅峰。他靠这些利润, 去开发别的事业,哪里能赚钱,他的手就伸到哪里,而且不干便罢,一干便全力以 赴,直到干成。他的“百家经理”的头衔就是这么来的。由于经济活动面日益拓宽, 他经营的商号和涉足的行业越来越多,为了统一管理,便建立了黄氏产业总公司, 名为“共发公司”。这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时候,也是他如日中天的全盛时期。 创办“日夜银行” 二十年代,上海兴起了开办交易所的热潮。黄楚九开办“大世界”一举成功, 资金雄厚,雄心勃勃,所以他也于一九一九年末,与叶山涛、包达三、范回春等人 合伙开办“上海夜市物券交易所”,由他亲任理事长。 黄楚九办的交易所与众不同,一般交易所都是白天营业,他的交易所夜间经营; 除了买卖黄氏名下的各家产业的股票外,还兼做其他各种有价证券的买空卖空。 “上海夜市交易所”开在“大世界”下层爱多亚路一带的房子里。实际上与“大世 界”联成一体。黄楚九坐镇在“大世界”里便可控制交易所。 开办交易所,需要准备雄厚的财力投入运转,他手下的众多企业、商号也需要 调转大批资金,这就使黄楚九觉得非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不可。他不想投靠外国银行 或其他官僚资本银行,怕自己的经济命脉控制在别人手里。黄楚九在开办交易所的 同时,又决定自办银行,以便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