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卢俊雄和华隆发展公司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卢俊雄和华隆发展公司 卢俊雄,生于一九六八年,籍贯广东,毕业于华南师大经济系。华隆集团创办 人。十岁便偷偷背着家人,带着十多元买来的外国邮票到武汉闯荡。上大学时,曾 和邮商订两万元的邮票,接着,他用四千元办《南华邮报》,该报印数达五万份。 离开校园后便开办华隆邮票经营部,以炒卖邮票为生。 开业初年,这门生意令他进帐逾一百万元。一九八九年,他创办了华隆商行, 曾进行多项投资,但都失败。一九九一年底他去东南亚考察,回到广州后投资房地 产,在广州建立了城市百货中心、东方车行等,开展招租商场业务。 估计他的财富超过二亿元。 别出心裁的公司徽记 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海阔天高,白浪撩云,渔帆点点,景色非凡,这便是河 流纵横、水量充足、四季皆可通航的广东。它以珠江为主通过西、北、东江及珠江 三角洲扇形辐射河网,将全省半数地区联系起来。 广东海洋运输业发达,有大小港口一百多个,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南方对外 贸易的重要港口,巨轮可直驶亚、欧、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担负着巨量外贸物资 的吞吐。 它不但航运四通八达,公路、铁路、空运也都十分发达,横贯全国,通往国外。 由于广东的独特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对外贸易最早的地区,所以民性活泼, 习于经商远游,华侨占全国侨民的三分之 走进二十五层高的华隆大厦,一眼就可以看到墙上那块牌子,神气活现的公司 名竟足有五十个,华隆发展公司仅为其一,很不起眼。 “华隆”挤在这么一大堆公司之中,却把自己的这两个字译成walkalone(独行), 还赫然印在公司微纪之卞,看来是有点不一般的想法,在一个大厦里就挤了五十个 公司的广州,哪条路上不是摩肩接踵人碰人,要想独行,谈何容易? 华隆发展公司总裁卢俊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把挂扇,上书“天生我才”四个 大字。 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没有时间娱乐,身心都在满负荷运转。 他上个月刚过了二十七周岁的生日,圆圆的脸上架副眼镜,中等身材,头发乌 黑稀少,额高而聪明,鼻孔轩豁,富有热情,气度诚挚稳重。整个面貌有一种说不 出的高傲、若有所思和天真的神态。他侧面轮廓的线条全是圆的,但并不因此而失 其刚强。他现在处于人生中深沉和天真几乎相等地各占思想之半的时期,在困难重 重的境遇中,他完全可以愕然不知所措;把钥匙拨转一下,他又能变得卓越不凡。 他的态度是谦逊的,冷淡文雅的,不很开朗的。由于他的嘴生得动人,嘴唇无比地 红,牙齿也无比地白,微微一笑便可以纠正整个外貌的严肃气氛。有时候,那真是 一种奇特的对比,额头高洁而笑容富于美感。他的眼眶虽小,眼神却广阔。 mpanel(1); 求知饥渴中萌动的商品意识 广州仓边路一间十六平方米的房子。 祖母,当工程师的父亲,做财务工作的母亲,兄弟二人,无海外关系,全家月 收入一百元,这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家庭。 一九七九年七月,卢俊雄跨进了中学的大门。这时,他才十二岁。 卢俊雄是个爱读书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小说。每当走到书店门前,他总是恋恋 不舍地站在橱窗前,望着那崭新的书,不愿离去。后来,他经常去书店站在柜台前 说: “阿姨,请您拿一本《战争与和平》。” 营业员马上递给他,他便站在柜台前看起来。直到快要关门,他才把书还给人 家。这时,他感到非常高兴,书中的情节像电影似地浮现在眼前。 第二天,他又是如此,把书拿到手,接着前一天继续看,他感到很过瘾。 书架上那些琳琅满目的书籍,常常使他垂涎三尺,书店每天来了什么新书,他 都了如指掌。 当他看到书架上新放的一套《史记》时,他拿到手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他听爸爸说过,这套书非常好,是司马迁写的。这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 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武帝时三千年政治、经济、 文化多方面的史事。他翻开看了看,价格十元零一角。他摸了又摸,放回书架上。 这时,他才发现书店里只剩下自己了。 他恋恋不舍地走出去,在路上,那套书一直在眼前晃动着,一套十本仅十元零 一角,不算贵呀! 后来,书店接二连三进了《三国志》、《隋唐演义》、《后汉书》等一系列他 最喜欢的书。 他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书,他知道这个愿望只能靠自己来实现。 于是,他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买书,要自己挣钱。 开始他把自己家的牙膏皮积累起来,连同家中的废报纸一起卖掉,可以赚点钱。 后来,他发现卖旧报没有卖新报挣钱多,便改行当了报童。 他每天放学回家途中就在路上卖报,羊城晚报、广播节目报……卖五份报,赚 一分钱,他就这样一分一分地来挣钱。 从此,每天中午或下午放学,十二岁的卢俊雄就小跑着到邮局取了报纸,沿街 叫卖。 那时,政府和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干这些事。为了防备缉查,还得时时躲闪。就 这样,他每天回家途中就有一毛钱的收入。 这就是他走上社会的开端。 卖报攒到近十块钱时,卢俊雄怕有一天终被家人和学校知道,于是改换了一个 “危险性”较小的行当。当他往收购站卖牙膏皮时,发现收购站收购的旧书中有许 多是有价值的书。于是,他脑袋一转,便想出了新点子。 从此,他每周到仓边路旧货收购站一两次,看到有人来卖旧书,便迎上去说: “叔叔,卖书吗?” 那人点头说: “是呀。” 卢俊雄说: “收购站给两毛一斤,我出三毛钱一斤”。 那人二话没说便卖给他了。 他把书拎回去,清理一番,挑出有价值的,转卖到北京路旧书回收部。由于这 里不论斤两而按原价打折,总有些赚头。回到家里一算,自己花三毛钱一斤买的旧 书,转手卖到旧书回收部可卖两块钱,比卖报纸收入要高。 有一天,他整理完旧书回到家里,刚踏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家里像过年似 的,欢天喜地。奶奶的两只小眼眼笑眯眯的,说话的时候露出嘴里仅有的一个牙。 因为没有什么陪衬,这一个牙看着又长又宽,颇有独霸一方的劲儿……卢俊雄不知 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便悄悄地问奶奶: “奶奶,今天有什么喜事啊?” 奶奶激动的眼泪在脸上横流。脸上肉太多,泪珠不容易一直流下来。她兴奋地 说: “你爸爸被评上工程师!工资调到六十多元啦!” 这时,他才发现爸爸也和平常不同了。他本来生得厚厚敦敦的,矮个子,圆脸, 大眼睛,常好把眼睛闭上想事儿。他的语声永远很低,可是语气老是那么谦恭和气, 教人觉得舒服。今天却春风满面,圆润白皙的脸上泛起红晕,浑身喜气洋洋。卢俊 雄急忙上前说: “祝贺爸爸!” 父亲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母亲端着菜往桌上摆放,卢俊雄这才发现,桌上整 齐地摆放着四个菜,一个汤。肚子早就咕咕地叫了,他坐在桌旁盯着桌上的菜,好 像要流口水了。母亲看见他,故意板着脸问: “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卢俊雄胆怯地说: “我去同学家了。”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力咬着嘴唇。卢俊雄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着 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奶奶忙替他开脱说: “孩子有事,晚回来一会儿,是避免不了的。” 说着,便向卢俊雄使了个眼色,说: “快!洗手吃饭吧。今天是大喜日子。” 卢俊雄望着全家喜气洋洋的情景,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他很少看到全家像今天 这样高兴。 这一天,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一九八0年,有一件事改变了卢俊雄的命运。他“企图”到白云宾馆买些宾馆 专卖给华侨的书再“炒”到大街上,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 这天,他放学急忙奔到白云宾馆门前,只见从宾馆里走出一个老头儿,身量不 高,可长得挺富态。宽宽的肩膀,因为上了年纪,稍微往下溜着一点。头发雪白, 往后拢着。腮边一部白胡子,把嘴盖得怪好看的。鼻子不十分高,可是眼睛特别深, 两上小眼珠深深地埋伏着。老头的衣着非常讲究,一看上去就知道是华侨。卢俊雄 忙上前搭话说: “老伯,您是华侨吗?” 老头回过头,看了看卢俊雄说: “你怎么知道我是华侨呢?” 卢俊雄满脸陪笑说: “我看您老人家挺富态,估计错不了。” 老头点了点头说: “小家伙挺机灵,你多大啦?” 卢俊雄作了个鬼脸说: “老伯,您猜猜好吗?” 老头用手摸着胡子,看着卢俊雄说: “十一二岁吧。” 卢俊雄竖起拇指说: “老伯您真有眼力,我十三岁啦。” 老头笑着点点头说: “上学吗?” 卢俊雄点头说: “在实验中学读书。” 老头满意地点点头说: “那可是好学校啊!看起来你也是个好孩子。” 卢俊雄低下头说: “是呀,我很爱读书,但没有钱买书。眼下,只得来此想请您老人家帮忙,在 宾馆里买些书,再到大街上卖掉,赚些钱买书……” 老头听了,思忖半晌,叹口气说: “还算好孩子,不过你要小心,千万不要上当呀!” 卢俊雄望着老人,点点头说: “老伯,我记下了。” 老人终于满足了卢俊雄的要求,替他买了些书,卢俊雄欢天喜地地接过书,谢 过老人,一溜烟似地向大街跑去。 最热闹的地方是集市中心那片广场,那里的地摊有卖菜卖蒸糕、煎饼、芝麻酥 饼的,有卖字画代写书信的…… 吆喝叫卖声在集市上空喧嚣,喷香的诱人食欲的气味在整个广场里弥漫。 卢俊雄找了个稍微僻静一点的地方站住了,他拿出书摆在地上,对着过往的行 人喊道: “卖书了,卖书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不一会儿,围上一群小青年,他们你撕我夺。两人争吵起来,卢俊雄见势不好, 忙上前解劝。可有谁能听呢,事情越闹越大,只能警察来解决了。该着有事,结果 还没等卖书就给派出所扣住了,至晚八时才放了他。 天空暗云低垂,天色已晚。路上的车迹看得见,在前面微微地发亮,可是两旁 的景物都变得模糊了,每一样东西的轮廓连在一起,成了一些大的黑块。突然,一 个人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立刻收住脚问道: “谁?” 那人忙说: “是我。” 这时,卢俊雄才看清是同学,只见他慌慌张张地说: “大事不好!你爸爸到处找你呢。几乎每个同学家都去了。” 卢俊雄听了,心里一动,心想:事到如今只好和盘托出了。回到家里,全家人 正严阵以待,一见卢俊雄进来,奶奶马上迎上来说: “可把奶奶急坏了!饿了吧,快吃饭吧。” 吃完饭,爸爸便问道: “今天为何回来晚了?” 卢俊雄如实“供认”了一切“不轨行为”,但开明的父亲听完说: “就算穷一点,也不能这么干,人要有好的情操。这样吧,我给你三本邮票, 你去集邮吧。” 集邮:小小方寸,价值连城 卢俊雄接过三本邮票,不解地问: “爸爸,这不是邮票吗?它有什么用处呀?” 卢俊雄的父亲笑笑说: “邮票,这小小的方寸小纸,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它吸引了世界上成千 上万的人。不论是稚气未消的少男少女,还是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不论是普通的 平民百姓,还是身居高位的上层人士,无不对它向往,对它倾慕。从一八四0年英 国的第一枚‘黑便士’邮票开始发行至今,全世界在邮票上投资的人数已达数亿人。 在美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参加集邮。在日本,有百分之一的人参加集邮。在我国, 集邮人数已超过了一千万人。” 说着,卢俊雄的父亲打开集邮册,指着一张英国女士的头像说: “这是最早的邮票,叫‘黑便士’,至今已价值连城!” 卢俊雄听了,才仔细看了看那张叫“黑便士”的邮票,只见票面印着维多利亚 女王十八岁即位时的侧面头像,面值为一便士,不禁吃惊地问道: “有一百四十多年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是呀,关于邮票的出现,在英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八三八年夏天,英 国有位教育家罗兰・希尔在苏格兰高原一个偏僻的村庄里避暑。一天早晨,他在村 中散步,看见邮递员把信交给一位姑娘,那姑娘向信看了一眼后,说:‘我没有钱 收信,请你把这封信退回去吧!’按当时英国邮政规定,邮费是由收信人交纳的。 邮递员与姑娘发生了争执。希尔看到这种情况,就出钱代付了邮费。邮递员走后, 姑娘对希尔说:‘你可知道,先生,我家很穷。未婚夫在军队里服役,每星期写一 封信。我收一封信,几乎要付一周的工资。因此,我们预先约定,如果他平安无事, 就在寄来的信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暗号,就不必再花钱取信了。’希尔明白姑 娘拒绝收信的原由,既同情她,又觉得这种事情在邮政收入上是个大漏洞。于是, 他便向英国政府提出建议:寄信时由发信人出钱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 已付的凭证,不再向收件人要钱。同时他还提出,不论信件路程远近,邮费一律为 一便士(英国的辅币名)。这个建议当时遭到政府内一些人的反对,认为订这样低 的邮费,会影响政府收入。但希尔深信,降低邮资后往来信件必然增加,政府的收 入将比从前按路程计费时收入更多。希尔这个‘一便士邮资法’提案经过辩论后, 终于在一八三九年八月十七日获得英国议会通过。 “一八四0年五月六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正式邮票。图案为当时的英 国女王维多利亚侧面像,是根据威廉・威恩刻的纪念一八三七年女王即位的纪念章, 由派金斯、巴肯和比茨三人复刻的邮票图案。这次印刷的邮票为黑色,因此通称 ‘黑便士’邮票。 “‘黑便士’邮票发行以后,除作邮资贴信外,还当印花税票使用,因此头一 年的印数就达六千八百万枚。 “维多利亚女王看到她的肖像印在邮票上,非常高兴,在她统治英国六十多年 的时间里,所印邮票始终都是采取她十八岁即位时的侧面像。此后,英国历代统治 者也都以自己的头像作为邮票图案。 “邮票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远。可只是一些萌芽和雏形,都不是国家正式发 行,因此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被公认为是‘黑便士’” 父亲说到这里,喝了几口水,看了看卢俊雄,见他似乎有了点兴趣,便继续引 导说: “继英国之后,陆续开始发行邮票的国家有:一八四三年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 瓦、美洲巴西;一八四五年的美国;一八四九年的法国和比利时;一八五0年的奥 地利、瑞士联邦、列支敦士登;一八五一年的加拿大、丹麦;一八五二年的德国…… “随着邮票发行数量的增长,应用范围的扩大,邮票的种类、形状、图案也随 之层出不穷。依次出现的是:一八四五年荷属东印度发行了欠资邮票;一八五一年 奥地利发行了新闻纸邮票,加拿大发行了动物邮票,北美新不伦瑞克发行了斜方形 邮票;一八五四年西班牙发行了公事邮票……这些邮票爸爸只是听说过,在有关资 料上看过,咱家唯一保存的比较有价值的就是这张列宁像的邮票。进入二十世纪以 来,随着世界范围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邮票图案的题材和内容也有了新发展。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于一九二一年八月发行了第一枚苏维埃邮票, 图案是工人脚踩妖龙,妖龙象征资本主义。一九二四年一月列宁逝世后,发行了最 早印有列宁像的邮票。 “一九一三年三一八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印 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像的邮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相继独立,社会主 义国家在欧亚两洲建立,不仅使得邮票发行量大增加,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邮票的 题材和内容,通过邮票优美的构图,反映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等 方面的状况。很久以来,邮票除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外,还是人们喜爱和珍藏的一 种艺术品,并且成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的一座桥梁。” 卢俊雄听得入了神,他曾记得自己小时候,爸爸常带他去买邮票,有时要去许 多趟才能买到。爸爸拿着邮票时如获至宝,仔细地欣赏着,当时自己还觉得很奇怪, 现在才知道邮票还有这么多学问呢。他见爸爸喝着茶水,似乎在品尝茶的味道,他 等不及了,便问道: “爸爸快点讲呀。” 父亲看着儿子,知道他要上道了,便慢条斯理地说: “一百四十多年前,邮票刚刚诞生的时候,仅仅是作为一种邮资凭证,人们只 是用它来寄信。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并不仅作为一种邮资凭证而存在,它已 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型艺术品,一种‘国家名片’。它具有艺术价值、史料价值、 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人们对它投资,主要是为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邮票这个小小的方寸天地里,汇集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 人情等各个方面情况,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如花鸟虫鱼,江河山川,人物风貌, 科学发明,真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在它上面,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一株株菊 花争香斗艳,一座座高山雄伟壮丽,一条条江河奔腾向前,一个个世界伟人叱咤风 云,一部部世界名著万古流传。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画面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 术品。纵观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邮票,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富饶美丽的大好山河,还可以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从而激发人 们的斗志,使人们不忘过去,向往未来。基于此,许多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把父 母给的零花钱一点点积攒起来,用来集邮,并从这个‘百科知识’宝库中吸取营养, 得到启迪与陶冶。一些年轻人通过集邮,使自己更加富有朝气,知识面更加广博。 集邮给人一种心旷神。冶的感觉,使人忘掉了忧愁,丢掉了烦恼,把自己融进了艺 术的天地之中,得到美的享受。” 卢俊雄拿到爸爸送给他的三本邮票,异常惊奇。他如获至宝,翻阅着,欣赏着, 脑子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不解地问: “‘集邮’一词是怎么来的?” 父亲看着儿子,知子莫过于父,他知道儿子一定会问这个问题的,于是微笑着 回答道: “‘集邮’一词,最早出现于一八六四年,而集邮活动,则于一八四0年英国 发行世界第一枚邮票后不久便开始了。 “一八四二年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了一位少女征购旧邮票的广告,据说她收 到一万六千余枚邮票,用来进行室内装饰,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据可查的集邮 活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行邮票的国家渐多,一八五二年,比利时首都布 鲁塞尔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邮展。一八五六年,英国已有集邮商店。六十、七十代 后,集邮书刊与集邮团体纷纷问世,集邮成为一项流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我国自一八七八年发行第一套邮票后,次年即有人在上海《申报》上刊登收 购‘信封老人头’的广告。” 听到此,卢俊雄问: “什么叫‘信封老人头’呀?” “就是邮票。后来到一八八0年,上海《花图新报》刊出《各国印馆之信图》, 为我国第一篇关于集邮的文章。辛亥革命后,集邮爱好者逐渐增多。一九九二年, 我国第一部集邮专著《集邮须知》问世了。不过,在解放前,一般群众还很难问津。 解放后,集邮活动才逐渐普及。一九五五年,中国集邮公司成立,同年创刊《集邮》 杂志。” 这一年,全国第一届邮票展览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办。父亲带他去了。由于昨 晚下了一场大雨,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今天的天气特别令人喜爱,树叶嫩绿嫩绿 的,处处都充满着绿意。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点缀得如花似玉,真不愧为花城。 色彩美观的红棉绚丽多姿。草木吐出新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喷着沁人扑鼻的 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 地方去。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黄雀,得意地飞翔着,鸣叫 着。鸟鸣和着溪水的流声,在春风里轻轻地回荡。 四季如春的旖旎风光,使人们的心情格外舒畅, 卢俊雄今天可大开眼界了,各种各样的邮票被镶嵌在镜框里,各具特色。自一 八七八年至一九八0年如此大跨度的年代,小小的邮票却真实地记录着每个时期的 历史演变过程,真令人感叹不已。 这一次参观展览对年方十三岁的卢俊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走上邮票经营 之路。 他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邮票,有的只听爸爸讲过,此番大饱眼福! 他亲眼看到了墨西哥发行的椭圆形邮票,一八八七年巴拿马发行的地图邮票,还有 爸爸曾讲过的一八五一年奥地利发行的新闻纸邮票和第一枚苏维埃邮票……他简直 激动得要跳起来。 使他感到奇怪的是文化公园门口站着一群群人,他们三五成群不知谈些什么。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也挤进人群,听听人家说些什么。他一眼就看见一个人拿着一 枚“文革”期间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这张邮票他非常熟悉,他的集邮 册里也有这张邮票,只见那人十分得意地说: “这张邮票在汉口有人给我二万五千元,我都没出手。今天有事等用钱,有谁 要,出二万二就行。” 卢俊雄听了大吃一惊,心想。面值八分钱的邮票竟要二万二千元,还声称有人 给他二万五千元。莫非他是疯子吗?看样子不像,他莫名其妙地望着那个人。这时 有人上前还价道: “我给你二万如何?” 那人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 “太便宜了!” 卢俊雄越发感到奇怪,他看见身旁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便上前试探着 问道: “大哥哥,那位叔叔的邮票为什么卖那么贵,面值才只有八分钱呀?” 那青年低头看看卢俊雄说: “你还小,不懂。” “谁说我不懂,集邮是百科知识的宝库,可以启迪和陶冶情操。” 众人听了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卢俊雄见此情景,知道他们是在奚落自己,他的 脸一直红到脖子,仍然不服气地说: “我说的都是真的,你们为什么笑我呢?” 还是那个青年人把他叫到一边说: “小兄弟,你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只是那些人都是票贩子,怎能接受你的说法 呢。” 卢俊雄听了,不解地问: “什么叫票贩子?” 青年人笑了笑说: “为了邮票的艺术价值而进行邮票投资的人主要是广大集邮爱好者。有一些腰 缠万贯的人买邮票不是为艺术价值,而是为了倒买倒卖,他们是整版、整封、整盒 买进邮票长期储存、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邮票储蓄户,看中的仅仅是邮票的经济 价值。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邮票投资,也是为了获取一 定的经济效益。现在邮票投资者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为了保值,以免货币随着通 货膨胀而贬值。他们认为,邮票不仅是永远增值的,而且增值率较其他任何商品都 高,特别是邮票的价格有时高得惊人,令人咋舌。” 卢俊雄听了,突然明白了。心想:难道倒邮票还能比卖报、卖书更赚钱吗?于 是,他迫不及待地问: “那张邮票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青年人点头说: “据说值二万二千元。” 卢俊雄听了,惊讶得张了张嘴半天没合上。他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青年 人。那青年人看出他的意思,便慢条斯理地说: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邮票作为艺术品,它的审美价值可比不上那些名画和 古董,但它的价格却使那些名画、古董自愧不如。一枚一八四七年的蓝色毛里求斯 邮票。现在就值一百五十至二百万马克,约合人民币六百七十万元。我国建国后发 行的特十五《首都名胜》第三枚《放光芒》邮票,售价四万元人民币。纪94《梅兰 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市场价格在五千元左右。J4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 ・香港》(小型张)、T41《从小爱科学》(小型张)市场价格在人民币千元以上。 此外,我国‘文革’中发行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万岁》、《毛主席诗词》 等邮票,每套价格都在五百至千元左右,就连一九八0年发行的T46《猴》生肖票, 价格也在二百五十元左右。” 卢俊雄听得入了神,在他的思维里又出现了许多疑问: “所有的邮票都能这么值钱吗?” 那青年摇摇头说: “不一定,一些名贵的邮票价值连城,一般的邮票就不一定了。” “什么样的邮票是名贵的?” ”名贵邮票是因为它们是邮票王国里的珍品,不过,它们之所以‘珍’,大部 分在一个‘错’字上。印刷和设计上的错误导致某些邮票成为邮票王国中的珍品。 邮票不仅在印刷中会发生一些差错,有时在设计、工艺等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差错, 邮电部门一旦发现这些错误,就会马上停止发行该种邮票,而流到社会上的少量错 体票就必然珍贵起来,使它们的身价顿时增加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物以稀为贵嘛!” 卢俊雄恍然大悟地说: “我明白了。过去我总听人家说错体邮票,一直不知道什么是错体邮票。原来 印错的邮票叫做错体邮票啊!” 那青年人见卢俊雄非常认真地听自己讲述,心里很得意,对卢俊雄也产生了好 感。他觉得这孩子很好学,而且很有头脑,以后一定是个出类拔萃的集邮爱好者。 于是他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集邮很有意思,它们中间还有许多故事呢。闻名于世的毛里求斯邮票之所以 价值连城,就因为它是错体票。一八四七年九月三十日,英国驻毛里求斯代理总督 的夫人戈姆,要举行一次化装舞会。在此之前,她请了一个叫巴纳德的宝石商自制 了五百枚邮票,用它来寄发请柬。但巴纳德在制作邮票时把邮资已付印制成了邮局 请柬,把这种错体票带到了毛里求斯全岛,但可惜没有一枚流传下来,只有少量剩 下未发的邮票,被轮船运到了欧洲和印度。目前,二便士蓝色毛里求斯邮票全世界 仅存十二枚,其中四枚未用的,八枚用过的。巴纳德的错误使毛里求斯邮票成了集 邮界的传奇。” 卢俊雄听得津津有味,见那位青年停下来,生怕人家离他而去,便急忙说: “大哥哥,你知道得真多,再给我讲一些有关集邮方面的知识呗。以后咱们交 个朋友吧。” 那青年爱抚地摸着卢俊雄的头说: “你和我当年一样,对集邮一无所知,只知道欣赏那些优美的画面,甚至把每 张邮票的故事都叙述得很熟练。一点不知道这个小小的方寸纸片能价值连城,现在 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说着他的脸红了,看得出他感到很惭愧。过了一会儿,他才叹口气说: “我还是给你讲错体邮票吧,全世界在邮票的设计和印刷上出现错误的情况时 有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智利邮票上,哥伦布的头像总是画成留着胡子。进入二十世 纪,人们才发现,这同历史记载有矛盾。于是,后来发行的邮票上的哥伦布光着下 巴了。一九七二年,古巴发行了一套有关航海史的邮票,其中一枚画着苏联的‘列 宁号’破冰船航行在北冰洋上,背景是一群企鹅,后来才发现,这是不符合客观实 际的,因为企鹅只生长在南极州,北冰洋根本没有企鹅。 “在我国的邮票发行史上,错体票也不少。在民国邮票中,就有不少错体票, 一枚印着孙中山头像的邮票,居然把孙中山的头印倒了。这种印倒的孙中山头像票, 早已成为民国票中的珍品。我国建国后发行的纪20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邮 票,开始印成了《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多了“苏联”二字,这是不 符合历史事实的。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未成立,那时是俄国。纪92《中国古代科学 家》第一枚蔡伦票,开始将蔡伦的生年印成了‘公元前?’,多了一个前字,这是 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文革’中出现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在地图上把整个 大陆印成红色,把台湾印成白色,明显含有台湾不属于‘全国’范围的含义,这一 政治错误马上被发现,还未在全国公开发行就明令收回。但有的邮局在公开发行前 几天就卖出少量此种邮票,这些流人社会的少量错体票顿时成了珍品,它的身价现 在已经提高了二十多倍。 “就大多数投资邮票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舍得在邮票上下本钱,并非看中了 邮票的艺术价值和少数邮票价值连城,他们更多地注意到的是邮票惊人的增值速度。” 卢俊雄不解地问: “难道邮票没有贬值的时候吗?” 青年人摇着头说: “在邮市上,邮票不是作为一种邮资凭证而出现的,它是作为一种有价票证、 一种特殊商品而出现的,人们买它是出于艺术享受和赚钱的需要。它的价格共有三 层含义。第一层是面价,用这个价格是很难在邮市上买到的,只有到邮局,才可以 凭邮票购买证买到一套。第二层是国家集邮公司公布的价格,它根据邮票的印制时 间和数量来决定,供邮票交易使用。按照这个价格在邮市上也是很难买到的。第三 层是邮票市场成交价,它以国家公布的牌价和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同时受国家政 治、经济、银行利率、股市价格、新闻导向、炒票大户的资金投入、国家政策等的 制约。 “人们只要拿出一部分钱投进邮票市场,就必然导致邮票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若大大小小的邮捐、邮商们再从中哄抬邮票价格,就能够使邮票的价格扶摇直上, 涨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八分钱一张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票卖到二万二,增值二十 七万五千倍;一九八0年发行的《猴》票,卖到三百元,增值三千七百五十倍;一 九八八年发行的T131《三国演义》(小型张),卖到五十五元……有些人在几天内 就赚了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许多人由于在邮市上赚了大钱赚红了眼,一刻不 停地在邮市上买进卖出,饭也顾不上吃,拿几块饼干,边走边吃边转,有的人转得 头晕眼花,居然分不出东西南北,甚至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 天已经黑了,夜幕笼罩着大地,卢俊雄与那位大哥哥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他满面春风,圆润的脸上泛起红晕,浑身喜气洋洋。这时他的脑子里想起了刚 才在文化公园门前的所作所为,真是荒唐可笑,于是暗笑起来,笑得那样欢畅! 在路上,他越想越开心:爸爸送给自己不单单是三本邮票,而是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知识宝库,是源源不断的进财之路。 回到家里,他默默地、喜气洋洋地躺在被窝里,最后微笑着睡着了。他的闭合 上的眼帘轻轻地颤动着,就像舞台的帷幕颤动一样,可以想象出来,那里正在编织 着美好的未来。 卢俊雄从邮展回来就不再去卖报,他开始热衷于集邮。有一次,他发现市面上 解放初期的邮票非常走俏,自己手中恰巧有四张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邮票。他便到市场与一个外国人交易,那外国人拿一张外国邮票, 两人交换后,那外国人掏出一叠钞票塞到他手里说: “我的邮票没有你的价值高,这是给你的补偿。”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卢俊雄愣了许久,才如梦初醒。从此他更加体验到了邮票不仅仅是艺术品,而 且也是一种商品,商品意识就这样从这个上初中二年的少年心中萌动了。 他很善于行动,很快就办起了广东省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团体:省实验集邮社。 他自任社长,发展了八十多名会员,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第一”。 有一次,学校通知学费提高了。卢俊雄听了心里一惊,只觉得顶门上轰的一声, 那颗心不住地往上乱蹦,要不是气门挡住,险些要蹦出来,脸上的气色大变,回家 的路上他的心一直提着。吃完晚饭,卢俊雄颤巍巍地对父亲说: “今天老师通知,学校的学费又提高了。” 说完,便把学校的通知交给了父亲。只见父亲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撂在桌子上, 脸色渐渐有些发白。两手扶着膝盖儿,目不转睛地怔着,望着那张通知书,良久良 久,沉默不语。 母亲坐在一旁,看着儿子。卢俊雄在那目光的注视下,脊背上掠过一阵阵寒噤, 膝盖和小腿不由自主地剧烈地抖动起来。他想用手绢擦一下额头的汗,竭力平静一 下自己,但拿手绢的手在脸旁像是拿着粉扑往脸上扑粉一样,明显地抖动起来。 这件事使他终身难忘,时常回忆起来,就像刚发生似的。 于是,他开始动脑筋了。他想起了那天他和父亲去文化公园参加首届邮票展销 会时,公园门前那三五成群换邮票的人。他灵机一动,办法有了,他用卖报卖书的 几十块钱,在市青少年宫、火车站、邮票公司等处,“炒”起了邮票,迈出了创业 的第一步。 现在的卢俊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卢俊雄了,不是那个在文化公园门前出尽“风 头”的卢俊雄了。现在他对集邮已有所了解,他对邮票的种类了如指掌,什么“普 通邮票”、“老纪特邮票”、“J、T邮票”、“民国邮票”、“区票”、“东北贴 用邮票”、“文革票”、“编号票”、“欠资邮票”、“改用邮票”、“航空邮票”、 “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生肖票”、“信销票”、“盖销票”、 “新票”、“暂代邮票”、“首日封”、“邮资明信片”、“极限民信片”,他都 能辨认出来,并且初步掌握了怎样收集邮票和辨别假票的基本方法。 有一天,他到火车站邮票市场转悠,发现有位青年人东张西望,好像有急事似 的,他便上前搭话: “你有票吗?” 那青年人忙近前说: “小兄弟,我有张珍邮,是我父亲临死时留给我的,我现在急等钱用,给个价 就把这张邮票卖了。” 卢俊雄看了一眼那张珍邮,摇头说: “既然是珍邮,你开个价吧。” 那人可怜兮兮地说: “一万元” 卢俊雄没回价就走开了。一个集邮朋友上前问道: “他要多少钱?” 卢俊雄伸出拇指说; “一个数” 集邮朋友拉着卢俊雄说: “如果不是赝品,还是很便宜,同我一起看看去。” 这位集邮朋友经过仔细检查,认为不是赝品,便开价说: “质地不算好,如果你有诚意,给你三千元。” 那青年显出一副气愤的模样说: “你识不识货,这可是珍邮!三千元,也太小气了!” 说着就要走开,集邮朋友见势不好,急上前拉着那个人说: “好商量!都是朋友,有话好说,你说个价吧。” 那人思忖半晌说: “我有急事等钱用,不然的话,你给我多少钱也不卖。既然都是同行,五千吧, 可不能再回价了。” 于是两人便成交了。 事过之后很长时间,卢俊雄一直看不见那个集邮朋友。后来,才知道他大病一 场,险些送了命。原来那天买的那张珍邮经过专家鉴定,乃是假票。当时他想,该 票的市价已超过一万二千元,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了。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卢俊雄从中吸取了教训,不再投资高档票或珍邮,只投资于散票,积累经验。 从此,他投资时,选择那些设计精美、色彩鲜艳、内容高雅、富有生活气息的 邮票。如古典名著、古董、古画、著名风景、花鸟虫鱼、江河山川之类的邮票。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避暑山庄》、《杜鹃花》、《红楼梦》等,从不选 择带有政治色彩的邮票。 他为同学们组织讲座,请人讲授集邮知识和历史。他常叮嘱同学们说: “邮票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进票和放票得到较高的利润,你们千万注意,不要上 当!刚开始集邮,切忌过量投入资金。由于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专业知识有限,不要 参与邮市的大宗买卖。可以先收集,培养兴趣,逐步积累经验,先收集自己国家的 邮票,然后再逐渐扩及外国。另外要先收集现在和最近发行的邮票,再逐渐扩展到 过去的邮票。 同学们都非常佩服卢俊雄办事果断,能力强,头脑灵活。于是便找到他说: “你对集邮有经验,同学们的集邮就委托你代办算了,能者多劳嘛!” 卢俊雄欣慰地接受了。 从此,他便同时兼作起邮票生意,帮助爱好集邮的学生代买各种邮票,一般都 提取“劳务费”。 到初中三年毕业的时候,他靠邮票积攒了四十元钱。 第一次远行做邮票生意 升高中考试考完后,毫无信心的他,订好一张发通知书那天去武汉的火车票, 准备一旦落榜,就弃学从商,浪迹天涯,靠邮票为生。 他的智商不低,那边卖报集邮,这边却考上了实验中学的理科实验班。 当时,这样的班全国只有十个,用的是丁肇中编写的大学教材,毕业后可以直 接升上大学,这无疑使同龄人万分羡慕。在他的面前,展现的是理科学士、硕士、 博士……一条通往神圣的科学殿堂的坦途。 他考上了,但他没有退票,真的北上汉口了。 原来有一天,他在邮票公司“炒”邮票时结识了一位集邮朋友,两人很投机, 便聊起天来。从那人那里得知汉口的邮市很兴旺,于是他决定跑一趟,可是他摸摸 兜,身上仅有七元五角。他咬了咬牙,乘火车来到了汉口。在火车上他的肚子开始 咕咕地叫了,他想忍耐一会儿,可怎么也支持不住。他细看前座吃饼干的孩子,一 直到孩子把饼干的最末一块送进嘴去,他仍在看着。实在忍不住了,就买了一盒饭, 花了二元钱。不知为什么,越怕饿越饿,到了汉口车站,肚子又饿了,无奈只好买 了一条脆麻花和一碗豆浆,花了一毛三分钱。 下车后,他无心观览汉口的名胜,只是顺便瞻仰了“二七烈士纪念碑”。碑是 用花岗岩砌成的,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巍巍壮观。还瞻仰了“八七会议会址”、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三烈士亭”、“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古德禅寺”,寺址在汉口解放大道东侧。清光绪三年(公 元一八七七年)由隆希和尚创建,名古德茅篷。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幻觉舍、 观音堂、藏经楼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是仿缅甸阿南陀寺形式建造的,顶部象征九 龙拜圣的九座佛塔、九十六个九莲花墩、二十四天菩萨等,布局巧妙,结构谨严, 门窗墙壁设计精致,修饰华丽,显示出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他用身上仅剩的几元钱打发了三个晚上的住宿费和几顿便饭,用所带的邮票在 邮局门口等待交易。刚到汉口,人生地不熟,第一天只是看了看行情,他突然发现 有一些人异口同声地说; “国家最近整顿邮市了,听说公安局准备上邮市来抓人,邮市太乱,国家发行 八0年的邮票过剩,邮电局的集邮发行不下去……” 只见他们说得唾沫星子乱飞,活灵活现,有时又故意一个人对其他几个人说悄 悄话,并由此编出许多叫人信以为真的小故事,用以欺骗众人。 卢俊雄一眼便识破了他们的伎俩,心想,广州邮市的邮倒们要比你们刁钻。于 是他便坐待时机。一天过去了,当人们相信这些谣言后,邮价便下跌,越跌越没人 买,越不买越跌。这时,他们乘机大量吃进。第二天下午,又有人四处说: “前些时候听说的消息都是假的,不知是谁编瞎话骗人……”还装模做样地骂 一顿。 第三天,奇迹终于出现了,邮市突然出现两个港商,大模大样地在邮市逛了一 圈说: “我要收购八0年的邮票,此票很受外国人青睐,谁有此票都给我送来,多多 益善。” 人们听说,蜂拥而上,卢俊雄借此机会,把自己带来的邮票脱手。当地人见卢 俊雄坐收渔人之利,哪肯罢休,他再也不敢“恋战”,匆匆南归。 可他在高二的时候,却咬咬牙舍弃了那条并非虚幻的坦途,从理科实验班转到 了文科班,勇敢地站到了中学生谈之变容的“黑色七月”的面前。或许,他隐约中 听到了某种更有吸引力的召唤?他的生命之舟陡然转了个方向,驶向蒙着神秘面纱 的市场大海。 高二那个寒假,他组织了大陆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冬令营”。各个学校有不少 人报名。然而开营举办邮展那天,除组织者外仅来了一个营友。原来,报名者都忙 于补习功课,有的班主任不让来。地市集邮协会负责人、校教务主任等赶来参加开 营的典礼,卢俊雄的眼睛湿了。“异端”,他不过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异端”。 卢俊雄把他的心情写成一篇文章,寄给香港《邮票世界》杂志,竟获刊登。更 奇妙的是,一些海外邮票商纷纷来函寄钱,托他购买邮票。因此,卢俊雄进入了 “国际市场”。买到了一百元人民币的“错体票”(漏色、印倒、变体的邮票), 寄出去可获一百英镑的收益。 一篇报道使他走向了世界。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的邮商纷纷给他来信建立联系,连中日 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也成了他的邮友。他们互通信息,有时一个月的交易额就高 达一千英磅,盈利一万多元人民币。在那个时候的中学生眼里,这可是“巨额交易” 了。 办起油印的民间报纸:《南华邮报》 一九八五年对于他是重要的一年:满了十八岁。他又一次显示了他的独立思考, 高考分数很高,明明可以进入国家包分配的班,他却一定要进不包分配的自费班。 他宁愿“浪费”考试成绩中的若干分,尽管是“分分皆辛苦”,宁愿每年交八十元 学费,那时可不是小数目。他就是想拥有以后能做自己想做之事的那份自由。他向 来不在意那些在旧的价值观念中备受赞赏的东西。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卢俊雄却又接到了另一个“残酷”的通知:两笔共投入八 千多元的邮票,英国利物浦的商人托辞没有收到,他由此交了大学前最大一笔“学 费”。 卢俊雄上了大学,他经营的路子更宽,胆子更大了。 各种滋味他都想尝,一边读着经济管理学专业,一边练着“下海”的基本功。 他为一个县的贸易公司推销茶叶,背着茶叶样品骑车到处跑,工厂、机关、学 校、客户就是要一斤茶叶,他也送上门。他的报酬是百分之二十的提成。为了多销, 他让利百分之十给客户,薄利多销,靠的是他的汗水。 他跑各个工厂,力求将茶叶当“高温劳保品”推销出去。他踩坏了一辆自行车, 卖出一千多斤茶叶,每斤赚1块钱,终于够交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用了。 一九八六年底,卢俊雄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帮深圳大学的朋友组织贺卡货源, 第一笔只是六百元的生意。他去个体摊档一开口,却是“要一万元人民币的货”。 于是,人家告诉他不够货,要货得找谁。一个个扯下去,他大街小巷地找便宜货。 终于找到了广州最大规模、而且价格最低的批发商,他说: “要去年的积压品。” 这些不值钱的旧货在一年之后的深圳都是高价出卖了。他为了在约定时间把货 送到,买不上火车票坐中巴,三个小时吐了二十多次,深圳人感动之余,给了他更 大的订单,十天不到他赚了三千多元。 他还像少年时代一样爱读书,使他大大受益的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 之助。松下以三个人的小电料行发展成十六万人的电器企业集团松下城。如此宏大 的业绩对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是极具感召力的,他一口气读完了松下四十九本一套的 著作。这样一句话印在他的脑子里: “只按照一般的想法去经营恐怕不行吧!” 本来就喜欢独立思考的卢俊雄开始按照不一般的想法去做事。 有一天,卢俊雄在街上无意中遇见过去相识的集邮爱好者。两人像多年未见的 老朋友一样,滔滔不绝地攀谈起来。卢俊雄热情地说: “你现在怎样?” 那人兴致勃勃地说: “还是老本行。” 卢俊雄惊讶地问: “怎么,还在倒票呢?”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集邮可红火啦!” 卢俊雄摇头说: “最近,一直不去邮市,对集邮行情一无所知。” “嗨!现在的集邮市场空前热闹,全国各地新闻接二连三发生,可热闹了。” 卢俊雄将他接到小饭店,要了两杯啤酒,那位集邮爱好者便讲起来了: “现在,随着集邮队伍的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随着邮票供求矛盾的不断加大,民间邮票市场的出现便成为瓜熟蒂落之事了。 “改革开放前,有个集邮爱好者到保定出差,只见邮局门前比大商场还热闹, 平时就常有人在进行邮票的交换与买卖,星期天、节假日交换和买卖邮票的人成几 倍几十倍地增加。据说,在许多大城市,民间邮票市场更是呈现一派分外奇特的景 象。 “在武汉,集邮爱好者聚集在马路一侧,正在从事邮票交换和买卖活动时,执 法人员如天兵降临,将集邮者团团包围,命令所有在场人等蹲在地上,双手举过头 顶,然后一个个搜包。奇怪的是俘虏中有局长、教授等社会名流。”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卢俊雄边笑边问; “你又在编故事骗我。” 那人摇手说: “骗你是孙子。在成都,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整整一条窄而短的街道。大 家你挑我的票,我翻你的本,有的在换票,有的购买自己短缺的而又喜欢的珍品, 气氛热烈而又和谐。忽然,眼光机灵的集邮者惊叫了一声:‘联防队的来了!’顷 刻之间,这些人卷书收本,纷纷夺路而逃。 “在北京,一个邮局门前,买卖邮票的人挤满了整条横街,大家摩肩擦背,几 乎到了插足不下的程度,交通为之堵塞。突然警车飞驶而来,跳下若干名执法人员, 四面分兵把口,不仅没收邮票,有的还被押上警车带走。这些人中有北京的,也有 外地来京的,有买卖邮票的,也有换票的。有的甚至是多年的集邮爱好者,仅仅是 带来了几枚珍品来京请人鉴定,也不料被卷入其中。” 两人越说越投机,那个集邮爱好者神采奕奕,像决了口的洪水似的滔滔不绝地 说着: “特别值得告诉你的是,这种场面前几年在全国各地一些大、中城市时有发生, 查抄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倒卖有价证券、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破坏卫生等等, 因此,有关部门对此屡屡取缔和打击。然而,一些大、中城市的民间邮市几经取缔 打击,不仅没有被禁止,民间市场的规模反而呈现越来越发展壮大之趋势。以咱们 首都北京为例,邮票市场西边抄了,东边又搞了起来;今天禁了,明天又冒出来。 从六部口转移到三里河,再转到三里屯、和平门、礼士路、台基厂……从事集邮交 换和买卖的人们总是转换了一地又一地,顽强地生存着,周旋着,人们戏称其为 ‘打不散的游击队’。 “无可置辩,邮票作为艺术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但它作为商品进入集邮 领域就要发生买卖行为,那么邮票的买卖,就应当有邮票的市场。想当初把集邮污 蔑为‘封资修’的年代,自然不会有邮市的立足之地。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 放了,一场群众性的集邮热如春潮澎湃,以空前的规模席卷神州。要集邮,邮票从 哪里来?新发行的邮票可以从邮票公司购买,要补充以前的邮票就必须从民间邮票 市场上购得。这就清楚地表明了,除了邮票公司之外,必须有民间邮市作为必要的 补充。 “经过广大集邮爱好者反复呼吁,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集邮活动发展形势的 需要,咱们政府有关部门确认,集邮领域的邮票作为特殊商品,允许进入经营范围。 于是,一个个以交换、买卖集邮品为目的,以为集邮者服务为宗旨的民间集邮市场, 在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成立起来。凡是公开建立了民间集邮市场的城市,那支在马 路上的‘打不散的游击队’便立即消失了。从此,我们国家民间集邮市场便堂堂正 正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决定我国民间邮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重要依据是交易价格。近几年,我国 民间邮票市场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直线上升的趋势。“文革”前发行的邮票中,《梅 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上海交易价格超过五千元。另外,有人单独核算过 《红楼梦》(小型张)民间邮票交易市场交易数额。《红楼梦》(小型张)在一九 八一年发行时面值是二元,发行了七十万枚。总值为一百四十万元;按邮票公司定 的牌价,它现在是四十元一枚,总值升到二万八千元;而民间交易市场上,一枚二 百元左右。总值达一亿四千万元。另外,一九八0年发行了《猴》票,发行量五百 万枚,如果现在有一百万枚存世的话,官方牌价七十元,计算出的总值就有七千万 元。当然,这些存世的邮票不可能都进入市场交易。但是,因为民间邮市上已经出 现了大批有雄厚资本的贩子,如果有半数的邮票上市交易的话,这个市场的交易额 将是十分惊人的。仅以这几种邮票为例,民间市场的规模可想而知。 “国内民间市场的建立和不断扩大,使广大集邮者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 他们在这里寻觅自己需要的邮品,丰富自己的收藏,民间邮票市场在建立和发展的 同时也推动了海外的中国邮票热。最近港、澳、台邮商纷纷向邮票公司追加订货数 量,以致不得不改变供应方法。” 这位集邮爱好者,一股脑说了这么一大堆,到现在为止才算喘口气,似乎感到 一种满足。卢俊雄一声不响地倾听着他的报告,时而被他那信息所感动,时而被他 那对集邮的一片挚诚所感动,时而为我国集邮形势的发展所震惊。他似乎看到了集 邮的前景是那样光明,他为这支庞大的集邮队伍感到骄傲。他钦佩地说: “你对全国的集邮形势了解得如此详细,真下功夫了。你满可以写篇论文啦!” 那个集邮爱好者欣慰地笑了,拍拍卢俊雄的肩说: “咱们都是集邮爱好者,这种心情你还不知道?集邮已经成了咱们生活的一部 分了!” 两人分手后,卢俊雄的心又开始发痒了。好些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带来了一 种支配欲的本能、一种癖好,或者简单地一种自从开始说话开始想事时就苏醒了的 欲望。 卢俊雄自从孩童时代起,就想看书,想看遍天下所有的书,为了看书,他绞尽 脑汁赚钱。后来他又迷上了集邮,这两样爱好似乎是他终生向往的自由王国。一九 八七年新年之后,卢俊雄自知不是干力气活的,又转回方寸邮票之间。 卢俊雄又开始出入邮市,他现在已经善于把握邮票进与出的时机,而且还学会 了分析邮市人们的心理。当看到邮市热潮已到火候了,他灵机一动,马上到邮票商 那里定了二万元的邮票。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对邮票商说: “我先交二千元定金,若两个月内不取,定金分文不要。” 邮票商听了,点头说: “一言为定!” 卢俊雄拿到邮票后,每当星期天,他整天蹲在邮市。他认为这正是放票的最佳 时机。到了星期一、星期二复习课程。过了一个月,他果真销出了二万元邮票。 同学们都非常佩服卢俊雄的胆量,纷纷要求他介绍一下经验。卢俊雄若有所思 地说: “说经验,我确实很惭愧,谈不上什么经验,我还很嫩,还很欠火候。不过, 我只有一点体会,那就是掌握时机。邮票的投资者都希望某种邮票最低价格时吃进, 在其价格最高时抛出,这样,就可获得较高的利润。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 愿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是稍纵即逝的,人们一般很难抓住。 并且,在票价处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价格极易反弹和暴跌,很不好把握。所以在 进票时,选择比较低的价位即可吃进,选择比较高的价位即可抛出,万万不可太贪 心,贪心人往往要吃大亏。那么,如何把握票价的较低和较高价位呢?这就靠对影 响邮票价格的经济、政治、社会、舆论、资金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再 得出结论。一般来讲,邮市的低潮期正是进票的大好时机,高潮期是放票的最佳时 期。 “当邮票价格暴涨暴跌之后,又回到涨价以前水平时,这时就可以进票。 “当邮市上的大部分人都认为邮价要上涨时,可以适当进些票,不过,这时要 提高警惕,仔细分析这种要涨价的信息是否真实,以防中了邮倒们设下的圈套。 “在邮票市场,若发现炒票大户开始出货时,也要赶紧把自己手中的存货抛出, 因为随着大量邮票的抛出,必然引起邮价的大幅度下跌。 “在把握邮票进与出的时机时,还要学会善于分析。邮市人们普遍认为赚大钱 了,就连过去无人问津的邮票都大量吃进。而当邮市处于低潮时,热门票也无人过 问。这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买我卖,别人不买我买,就会出奇制胜。 “在邮市上,有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卖票的很多,但成交的很少,大家你看 我,我看你,谁也不先动手,一旦有人开始打破僵局,大家便一拥而上,在这种情 况下,应该做首先打破僵局的人。特别是在卖多买少的情况下,更应下定决心,及 时行动,万不要随大溜。 “对于大多数的邮票投资者来说,一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天去从事 邮票交易的,所以,邮市上星期天人特别多。这正是放票的最佳时机。即使价格不 太理想也要赶快抛出,否则,到了星期一或星期二,价格还会低。正因为如此,星 期一、星期二是进票的好时机,这时,邮市人员大为减少,人们不愿意把票压在手 里,星期天低百分之五都不肯出手的价位,这时让百分之十也可能抛出。 “在选择进与出的时机时,要敢于当机立断。遇有失败,要总结经验教训,在 实践中逐步把握进与出的时机。” 卢俊雄见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述,会心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涉足邮市如何讨价还价。在邮市上,同一种类型的邮票, 有人以五十元成交,有人却用四十元购得,这差异就在于会不会讨价还价。 “讨价就是买主要求卖主开个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买主,首先要在行动和 态度上为自己创造出有利条件。对于自己想要买的货,最好要表现得无动于衷,给 卖主一个漫不经心,并不一定要买的印象。这样,你就在交易中赢得了主动,易于 使卖主降价。否则,卖主认为你非买不可,就不会轻易让价。作为卖主,开价不宜 过高,比心中想卖的价略高些即可,因为人们决不会只在一个地方问一个价就买。 开价过高等于把顾客推给别人,如对方还价太低,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吵架或打 架,因为这是商品交易,买卖不成友谊在。进货不易,利润少,别处也是这个价。 如买主确有成交的意愿,还可在价格上稍作让步,这样一来,就很可能成交。 “作为买主,当卖主开价后,应学会用言辞让卖主把开的价降下来,其主要技 巧是: 一、找缺陷、挑毛病。任何商品,从不同角度来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质 量不是上乘,或图案不精美;或内容不吸引人,或款式不新颖;或品相不好等等。 总之,你要千方百计指出这种邮票的不足之处,这就为你降价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二、作比较,举例证。你要想买某一种邮票,你可以对卖主说,刚才有人卖这 种邮票,价格很便宜。这样,就可使卖主把价格降下来。 三、论形势,说利害。为了使卖主把开的价降下来,你可以站在卖主的立场上 晓以利害,说明现在邮市价格看跌,劝其早早低价出售,以免明天价格更低,吃亏 更大。这样,卖主很可能把价降下来。 四、讲困难,显诚意。你若看中了要价一百元的邮品,很想买下来,就可以对 卖主说,我身上只有八十元钱了,来一趟邮市不容易,您要肯卖,我就买下,不肯 就算了,如果一百元是虚价,自然能够成交。 “邮票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讲价钱要因人因货制宜,因时因地制宜。 上述技巧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以几种并用。对那些开价过高、漫天要价的商贩,不 妨‘以毒攻毒’,一开始就把他的要价大幅度降下来,然后再进入实质性商谈。 “当卖主开价后,买主还价不可太匆忙,要先在邮市上多转转,多看看,多问 问,对某种想买的邮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还价。 “买主还价,还要注意整个邮票市场的涨跌趋势,以及邮票交易的成交率。当 邮市趋于热潮时,邮价不断上涨,成交率很高,还价的幅度可以适当小些,甚至不 还价,以免货被别人抢去。当邮市趋于跌势,成交率较低时,还价要低些,以免吃 亏。”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人喊道: “讲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卢俊雄向同学们摆摆手说: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邮价暴跌怎样应付,邮市上之所以会发生邮价暴跌,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炒票大户把邮票炒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大量抛出手中的 邮票,这势必引起邮价暴跌。二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干涉邮市的活 动,使邮价大幅度下降。 “第一种因素造成的邮价暴跌,时间性一般不会太长,少则五六天,多则半个 月至一个月。当炒票大户抛出的邮票被邮市消化后,价格就会出现反弹,由低价位 开始向高价位发展,而涨价幅度很可能比上次还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沉住 气,手里的票不要急于出手。如果手中还有富裕资金,可以多买一些低价票放起来, 等到邮价涨到一定程度时再抛出。 “如果邮价暴跌是出于第二种原因,那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半年,多则几 年。在这种情况下,手中压票的人应该看清形势,及时低价卖出,有利时就是‘跳 楼’价也要卖,不要怕亏本,否则,邮价可能还会更低。 “如果手中压票的资金是本人的积蓄,而目前又不急等钱用,那就完全可以沉 住气,‘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票压下,等待有对机再出手。在压票期间, 邮价不会总是很低,它还要有一点点升值的,这种不太大的升值率,一般和银行利 息差不多,所以,压票不会吃太大的亏。 “如果急等钱用,想把手中的票赶快出手,而本地邮价又实在难以接受,那就 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听一下全国其他地方的邮市价格情况,遇有合适的邮价, 就可以把手中的压票抛出。这些都是我自从集邮以来的看法。几年来,我也是按这 些规律去做的,卓有成效。” 同学们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卢俊雄站起身举起双手向大家致意。他迈着矫 捷的步伐走下讲台,同学们围拢上来,堵住他的去路说: “不行,卢俊雄太保守了。你从小就爱好集邮,出入邮市,可以说百战百胜, 哪能这么三言五语就全部说完了呢。” 另一个同学抢着说: “今天他不把发财之路传授给咱们,咱们就不能饶了他!” 其他同学也迎合着喊道: “对!’ 说时迟那时快,一帮同学一拥而上,把卢俊雄抬起来,向空中抛,卢俊雄拱手 抱拳道: “各位同窗,卢某已全盘托出,再没有妙方,请诸位原谅!” 说着,拱手抱拳,向大家鞠了九十度礼,不知哪个同学喊道: “不行,他又来哄骗我们。他在邮市转习惯了,和那些邮倒们学得可狡猾了。” 旁边有一个平时与卢俊雄很要好的同学说: “是呀,俊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少是农村来的,家里生活都非常贫困。 来上大学时,家里都是东借西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你就带着同学找个财路,就 算同学们勤工俭学吧。” 同学的一席话,打动了卢俊雄的心,自己何尝不是为自食其力,减轻家里的负 担,一步一步走上了这条道。几年来,酸甜苦辣都尝到了,今天手上能有几个钱, 也是来之不易的。回想到当年为了看书这个小小的愿望,自己从卖报开始,卖五份 报才挣一分钱,一天要跑广州半个街才能赚二角钱,一点一滴地积攒。眼巴巴看着 书店橱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书籍,真是垂涎欲滴,那时多么向往有属 于自己的图书王国呀!想到这里,眼圈有些湿润了,他情不自禁地说: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其实,说有什么诀窍倒谈不上。在邮市投资首先 要微利即抛,薄利多销。从事集邮买卖的老手之所以获利较多,一条重要的成功经 验就是微利即抛,薄利多销。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资金周转加快一次,利润将提 高一倍。如一个月资金周转一次获利百分之十,而周围三次获利百分之三十。薄利 多销在市场竞争中能使目己处于较有利的地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薄利多销从战 术上看,好像吃了亏,但从战略上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死货变成活钱,用它 可以投资于任何类型的邮票。如能买到热门票,可能还会大赚一笔。 “再则就是顺势投资,乘胜追击。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如果能正确分析邮价上 涨或下跌的主要因素,对邮价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预测,那么,采用顺势投资法, 即顺着邮价的发展投资,必然获利。一些人能够正确的预测出邮价发展趋势,但获 利后,或是怕担风险,停止不前了;或是不清楚如何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这 里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你认为邮价有较长时间的上升趋势,那么,就要乘胜追击, 继续买进卖出。不过,买进的数量要随着价格的上升逐渐减少,并在预定的价位打 住。如果出价还在上涨,那么,就可将手中的部分邮票抛出,然后逐渐扩大抛出的 数量。这样,可能“收益最大,风险最小”。这种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在 购入邮票阶段采用了分批递减法,使得投资人在避免风险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低 价票掌握在手中。只要预测邮价会继续上升,就必然会赢利,当停止购买后,如果 邮价继续上升,不是一下子抛出手中的全部邮票,而是逐渐扩大出手量,使得卖出 的邮票平均收入仅比最高价位卖出略低些,同时又避免了较大的风险,真是一举两 得。 “三就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于刚开始进行邮票投资的人来说,进入邮 市后,先要冷静地观察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买卖。开始时,先买一点,然后 逐渐加大交易量,这样才不会吃亏。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切莫超过自己的财力大量 进票,特别是不要贷款搞邮票投资。这样,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所以,刚开始进 行邮票投资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另外就是信息,信息就是金钱。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商品经济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要靠信息来了解邮票的发行情况况,了解全国邮市的价格情 况,了解价格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邮市上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谁就会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说,信息就是金钱。 “随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全国各地邮市的变动越来越趋于同一化了。 当北京的邮价发生变动后,上海以至全国各地的邮票价格都会随之发生变动,时间 最多相差一二天。所以,在这一二天之中,掌握了邮市价格变动的信息,很可能收 益甚丰;而那些信息不灵通的邮贩子往往要吃时间差的亏。 “对于邮市上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时, 一些炒票大户为了抛出某种邮票,就散布大量假信息,而一些头脑简单、信息不灵 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正好上了炒票大户的当。对邮市上传播的信息必须进行认真的 分析,如果认为是假信息,不妨将计就计,来它个反其道而行之。 “任何投资活动都具有一定风险性,只不过股票和邮票的投资活动风险性更大 些。在邮票投资活动中,不论技术多么高超,经验多么丰富,还是可能遇到风险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邮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风险大,利润高;风险 小,收益也小。既想赚大钱,又不想冒风险,是一种天真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 这就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从事邮票投资会赚钱,但这个钱不仅不好赚,赔的可能性还相当大。实际上, 吸引人们投资邮票的只是能够赚钱的可能性,而往往忽略了赔钱的可能性。其实, 不要以为在邮票上的每一次投资都会赚钱,因为影响邮票价格的因素很多,有时某 一方面分析不到,就会吃亏。有人对邮市上的赔与赚做了一种较为客观的结论。他 们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人通过邮票投资赚到的钱的数额,正好与另一部分 邮票投资者赔进去的钱的数额相等。有赚必有赔,这就是邮票投资中的辩证法。 “初入邮市的新手,看到邮市上有一些价格较低的冷票,认为价格便宜,就想 买,须知‘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这种票是买不得的。人们之所以不愿买这 种冷票,是因它们一般都有问题。它们或是图案设计不好,人们不喜欢;或是样式 不吸引人;或是印数过大;或是有些忌讳等等。这种票对于初入邮市的新手来说, 由于缺乏交易技巧,很容易压在手中出不去,或是导致只赔不赚,得不偿失。 “在邮票投资中,选择吃进、抛出的时机比选择何种类型的邮票更重要。这是 因为、不论是价格升值较快的邮票,还是价格升值较慢的邮票,它们的市场价格都 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经济变动的客观情况,为人们取得买和卖的差价提供了可能 性。即使你买的是升值较慢的邮票,只要能在价格较低时买进,在价格较高时卖出, 就能获利。另外,价格升值快的邮票和价格升值慢的邮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 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它们的增值情况很可能倒过来,升值快的变慢, 升值慢的变快。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买到了增值较快的邮票,也要随时注意 邮市的发展动向,以及影响邮价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便选择最佳时机把手中的邮 票出手。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买卖邮票的时机的确比买卖何种邮票更重要。 “在邮票交易中,人们都希望低价买高价卖。但是,邮市价格变化是无常的, 价格下跌时可能是暴跌的前奏,也可能是回升的先兆;价格上升时,可能不久就要 下跌或暴跌,也可能持续上升。任何投资高手也无法准确指出一定时期邮票价格的 最高位和最低位。相对来说,时机把握得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可能大些;时机把握 不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可能小些,甚至亏本。当邮市价格处于上升期时,可抓住时 机多买一些风险较大的邮票,因为这一类邮票的邮市停滞期受到的冲击最大,价格 常跌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在上升期买该种邮票,邮票价格会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正 常水平。在邮市高潮时,邮价不断上升,人们纷纷大量投资。这时,最好是只抛不 买,要买,也只买一些风险小的邮票。因为这类票的价格波动小些。在邮价下跌时, 特别是邮价即将暴跌时,投资者必须将手中的高风险邮票迅速出手,收回资金。因 为这时邮价下跌速度比邮价上涨还快,抓不住时机就会亏本。以后我一定找机会把 同学们容纳进来,咱们一起干。” 大家欢呼雀跃,又一次把卢俊雄抛起来了。 卢俊雄没有失言,他又开始动脑筋了。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 全国二千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三千多元钱办了个报叫《南 华邮报》,八开,铅印。这是我国第一份民办邮报。从集邮协会抄来会员地址,免 费寄出二千四百份。报上有集邮文章,有他待售的邮品目录。他第一次以智力投入 代替资金投入。邮报是铅印的,又是免费的,一下子得到了读者的信任。他的邮票 自然销售顺利。 这份邮报出第二期的时候,卢俊雄便将同学们吸收进来了。抄信封、装报纸, 宿舍成了小小的作坊。他的《南华邮报》后来大约为每两个月出三期,每期印到五 万份,每份报纸的成本两角钱,他一共投进去二十万元。从这个数字可以想象,他 的邮票生意已做到了何等规模! 同学们第一次体验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欣慰。女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她 们将一把一把的彩纸屑抛向卢俊雄。同学们蹦呀跳呀,别提有多开心了。卢俊雄容 光焕发,他那不高、结实、精神的身体里的全部精力由一个看不见的电池充了电, 给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南华邮报》上的大量外邮信息引起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集邮》杂志 的关注,他们要求把这些信息载到他们的刊物上。这样,外国邮票的广告开始出现 在官方的杂志上了。 全国第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邮品商行 一九八八年,二十二岁的卢俊雄离开大学校园。他怀有的信念一如几年以前: 政府部门的办公室和官办公司的铁交椅对于有才干的年轻人并非最佳选择。他一直 对这一信念保持着绝对忠诚,从未象旧体制中的知识分子对分配不公那样埋怨之声 不绝于耳,他决心靠自己的实力去打破不公。 又是一个第一,他注册登记,办起了全国第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邮品商行――华 隆邮票经营部。广州闹市区文德北路七十三号三十平方米的门市,成了集邮迷们频 频光顾的去处。他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奠定了大陆第一邮购商的地位。那时,这 个经营部几乎垄断了全国百分之九十外邮市场。后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大 大小小的邮行、邮社、邮屋,集邮活动也随之升温。 随着事业的发展,卢俊雄年轻的心已不是那方寸世界所能容纳的了,他要策划 新动作,干“大买卖”。 一九八九年临近年关,他办起了大型展销会,名为“迈向九十大行动”。消费 者不明白“大行动”要干什么,无人进门,只落得个“高处不胜寒”…… 这是发生在他三十三岁以前。二十三岁毕竟是个输得起的年龄,况且,如果没 有这一次次失败为他垒起的基石,他或许不会有以后的高度。 一九九一年二、三月至七、八月之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尤 以京穗和四川为最,邮价大致上涨了五倍。卢俊雄在“策动”这一热潮中乃风云人 物。 国家允许开办民间邮票市场,其目的之一就是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换的场 所。广大集邮爱好者将自己的多余邮品出卖,再买回所缺邮品,达到“以邮养邮” 的目的。他们买卖的公式是“票钱票”,其全部着眼点就是邮票,活动的时间主要 是公休日、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在邮票市场上也有“全天候”的专业邮贩。他们的 买卖公式是“钱票钱”,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真正的集邮爱好者从内心深处对他 们很厌烦,但是有时也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这些邮贩子通过各种渠道搞来集 邮爱好者所需的各种邮票,他们为集邮爱好者解决了部分票源。尽管这些邮贩子也 存有宰人行为,但一般情况下价格还不太离谱。 此时的卢俊雄羽毛已经丰满,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卢俊雄手中有大量外票, 于是他便参照“米歇尔”、法国“香槟”、美国“司科特”等邮票目录,决定中国 票一般不超过公家牌价的两倍。华隆邮票经营部一向讲信誉,邮迷们几乎每天都来 光顾,在这里他们经常可以买到得意的邮品,卢俊雄的经济效益也很稳定。 但1991年初开始,卢俊雄发现民间邮票市场骤然见旺,邮价扶摇直上,近十年 来发行的邮票甚至最新面世的一些邮票,价格都被抬得很高,邮票面值与市场价格 之间的差距最大的高达上千倍。 对于集邮方面的信息,卢俊雄可以说了如指掌。近几年,在北京、上海、成都 和广州形成了中国的四大集邮市场。这里每年吞吐着价值数亿元的邮品,左右着全 国的邮票行情。近些日子,这四大邮票市场都风云突变,卢俊雄马上意识到机会来 了。 于是,卢俊雄开始密切注视全国集邮市场的动态。他雇用一些人,给他们配备 上“大哥大”,派往全国各种集邮市场,随时反馈信息。自己坐阵广州,信息反馈 回来,他便将成包(五百版)邮票寄往各地。卢俊雄将手中的资金全部用在邮票上, 凡是外地人员可以坐飞机联系业务。后来,卢俊雄亲自出马往返于上海、北京、成 都等地。 一时间,全中国各地邮票市场刮起一阵阵旋风,直刮得集邮者六神无主,刮得 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短短几个月,各类邮票价格连连暴涨,许多邮市上的行家老手 无不为之瞠目。 被视为邮市珍品的《猴》票,国家标价七十元,春节期间邮市只要价一百元左 右,然而进入八月,各地邮市已突破二百五十元大关,涨幅最高的是小型张和邮资 明信片、邮资信封。“文革”前发行的邮票中,《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 上海的交易价格超过五千元。“文革”后发行的邮票中,《红楼梦》(小型张)在 北京的市场交易价格为二百元一枚。《三国演义》(小型张),国家售价六元,而 进入八月的北京、成都,每枚售价已迅速超过五十元。就连一九九0年亚运会时新 发行的面值十元的小型张,半年过后就涨至七十五元至一百元不等。如此上涨的邮 品交易价格,为建国以来所仅有,这对广大集邮者及全社会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在议论邮票: “买邮票去,来钱得很!” “做邮票生意去,啥手续都不要,完完全全是自由市场!” 人们在传说邮市好挣钱: “不信你去看看,钞票像报纸一样,一捆一捆地数都不数地交易!一天捡它几 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上万元的都有。” 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的邮市,更是空前活跃, 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也陆续成市。市场上从几十人、几百人很快升到千人以上。 其活跃程度仅从北京月坛公园邮票市场的情况即可略见一斑。 北京月坛公园是有关部门确定的邮票自由交换场所,往日门票只卖几百张到一 二千张,一九九一年初夏,突然每天增加到五六千张。人们像潮水般涌进去,一些 邮票贩子,也闻风而至。每天都有邮商大口大口地“吃”进,大版大版的“吐”出。 一些“大款邮贩”(钱多的邮商)在这里常常整封、整包地吃进邮票,一天的交易 额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他们有时为了垄断某种邮品,集资上百万元到这里收邮 票。 这种买卖数量早已超出正常集邮者的行为范围。一般集邮者会成套地买邮票, 也有些人成版地买,而邮贩子们在邮市上则常常论包买票,对小型张一般则论封 (一百枚)地买,出手就是几万元。这些邮贩子到底赚了多少钱,无人能够详知, 但他们在邮市上资本越“炒”越大,交通、联络设备已具现代化水平,平时他们大 多甩“大哥大”联络,一听说某地邮市有空子可钻,马上就登上飞机赶去翻云弄雨。 卢俊雄派去的人在成都邮市之外三十余米处,在三个小时,倒手六次,获利三万三 千五百一十元。卢俊雄运筹帷幄,做总指挥,派往各处人员专在“第一线”收集零 散邮品,已经形成协调网络。上海著名的“杨百万”等股市大户,在投资邮市过程 中,都与他成为好朋友。 从华隆经营部到华隆集团公司 一九九一年的秋天,卢俊雄独行东南亚,他喜欢一个人在外面跑来跑去。此行 他的足迹遍及香港、澳门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 他花了几万元,买回一些全新的感受。留在他脑子里的,不是东南亚绚丽的风光, 而是在那另一种秩序中生活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新加坡商场完全是个人租用柜台分 区经营;香港人工作节奏紧张,一个人可以打几份工;泰国房地产商对土地成片开 发后卖给外国人经营……在这些非常具体的经验的带动下,他本来就灵敏的脑子中 涌动起一个又一个念头。他独行三个月回到广州后已是一九九二年一月,随着邓小 平南巡带起的改革之风再度劲吹,卢俊雄不失时机地创办起华隆发展公司,构想了 雄心勃勃的大动作。青春的理想一遇良机,是会令人全身心地燃烧的。 卢俊雄除继续他的“邮子屋”、“大龙邮票行”等邮票业务外,开始涉足百货 贸易、商铺招租、旧楼交易、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大约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 九二年间,“华隆发展公司”已成为一个拥有上百员工、数名外国业务代表、数千 万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员工平均年龄在二十四岁左右。 他有了说多不算多、说少不算少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房地产生意的尝试。 他当时没有经营房地产的实力,却已介入其中。 他收集大量信息行情,比较之后挑选一些市中心地点好的旧房子,他先找到旧 房的房主说: “我先付五千元定金,一个月以后按每平方米八百元买下。” 房主思忖半晌说: “若过期此合同无效。” 卢俊雄果断地说: “一言为定!” 就这样,事情算敲定了。接着,他马上找港商或外商协商道: “你们出图纸出费用,华隆公司代为改建修配电话等项目,一个月以后每平方 米二千元交房。” 外商见此条件,觉得求之不得,于是马上签定合同。来广州买房的老板多的是, 卢俊雄买旧房卖新房的生意十分兴隆。而他最聪明的点子是,如果客户以后不用了, 他保证以不低于买进价帮他卖出。他知道房子总是在升值的。 他又一次使用了靠别人的钱赚自己钱的方法,就像过去做邮票生意一样,他出 售的实际就是一种社会需要的服务。为数众多的港商、台商、外商来到广州,他们 需要舒适漂亮的公寓,因而买旧房卖新房的生意挺兴隆。这笔收益,为华隆公司奠 定了基础。 一九九二年初,卢俊雄将他原来的华隆经营部扩展成为华隆集团公司,接着又 策划了几个大动作。 第一个动作就完成得很漂亮,他们在中山七路建造了一座占地一千四百平方米 的“城市百货公司”,有中央调控、扶手电梯,充满现代气息。商场实行招租柜台。 招租在广州并不新奇,有些商场的柜台一年都租不出去。但由于卢俊雄的招数高, 只用二十三天就把二百二十多个摊位全租出去了。奥妙在于他使用了更好的退还租 金的方式。通行的方式是十年后一次性还租,他们的方式是一个摊位一次性收十年 租金五万元,每年退其中的百分之十,还包括利息;另外每个摊位每月再收取比市 场低三分之二的管理费。二百二十多个摊位的租金就是一千多万,华隆公司等于只 在报上花费了二千元的招租广告费,就建起了一个大型商场,这个办法是很巧妙的。 卢俊雄的资金全是活的,在这个项目上得到收益,马上会投入下一个项目去增 值。 有了大钱,卢俊雄马上进行第二个大动作。即在人口稠密而又缺少商店的西华 路彩虹时装购物广场花二百八十万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一个一千平方米的; 日商场,建造成购物城。这次招租方式又有不同,租期五十年,装修先由摊主提供 自己需要的摊位面积,再按他们的要求分割成玻璃房间,每平方米五十年租金是五 十七万元,二十年逐年退还。华隆收到四千四百多万元的租金,每年向租用者退百 分之五的租金。而最有吸引力的是每租用一平方米摊位,就在新塘华隆已买下的土 地中送一百平方米地皮。新塘在广州东边,马上就会得到开发,地价肯定猛增,承 租者大大有利可图,闻讯者纷至沓来。很快,卢俊雄又得到几千万元的租金。 他是一个领悟力奇快的人,与他谈话,你说了上半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说 什么。在生意上,他屡屡抓住了一闪而过的灵感。有个熟悉他的人说: “此人非常胆大,有点玄。” 他的手下则说: “跟老板干事,怕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的眼光随时超过现在投向将来,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汽车、摩托车的消 费者肯定升温。他在东华东路规划了他的第三个大动作――兴建东方车行,迎接社 会即将出现的对汽车、摩托车配件巨大需求的浪潮。这一次招租退款方式又与前两 次不同,热衷于承租摊位的人又排起了队。 第三个大动作的风险在于华隆公司每年要为承租者退款,退款的资金如何保证? 第四个动作应运而出:当广州市政府决心在三年内把所有的大排档(临街食摊)赶 进室内的信息传进他的耳朵时,灵感给他带来了又一个机会。他相中了中山路临街 的一排旧房,马上规划设计广州市第一个美食城,大酒店的格调和管理,大排档的 价格和服务。三层大厅分别经营广东风味、外国风味和南北小吃,摊主各自经营, 食客统统坐在中央,服务员统一雇用,还可电话送餐。这个美食城的收益,就是前 三项招租商场退款的来源和保证。 四个动作:百货中心、购物广场、美食城和车行,照一般的想法去建,卢俊雄 有多少钱或得有多少贷款才能建得成?可他有的是不一般的想法,他投进了少量的 钱和大量的智力,所以办成了。他实现了松下的经营思想: “用天下的钱和天下的人来经营事业,我售出的是一种服务。” 这四个连环套的大动作的成功,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受香港人几处打工的启示, 华隆公司中聘用了数千名商务代表。公司初建时,他招聘了二千多名商务代表,后 来竟增到四千多名。这些商务代表有其他公司的业务员、大学在校生、主治医生、 政府公务员等。从十七岁到六十岁,老老少少,方方面面。公司并不给他们发工资, 只是经常把近期要做的事通知他们,如找旧房,找项目,提供各种信息等等。这几 次推租摊位,他们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商务代表的报酬亦很可观:提成百分之三。 聘用商务代表当然不是卢俊雄的发明,但能像他这样用得如此之好的却不多。 卢俊雄不肯安静的头脑里总是有一堆势不可当的新鲜念头往外冒。泰国的整片 土地开发对他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显然,他喜欢难度更高的动作。他认为中国的土 地应当尽可能地由中国人自己开发,土地开发权应当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在 广州东边的新塘买了一千亩地,他认准了那是一片极具开发潜力的土地。 一个念头跟着一个念头。去新塘的路上他看到黄埔长洲岛,这个九平方公里的 海岛曾哺育过国共两党众多的将帅人才,今天却显得那么陈旧。陈旧有陈旧的优势, 他马上与长洲镇政府联系,组织专家上岛考察,论证开发的可行性。镇政府任命他 为开发办公室主任,将全岛陆地面积的一半交给他,应允他以政府规定的价格购买 这片土地的开发权。在卢俊雄的蓝图上,长洲岛将建成一座海上花园、旅游度假胜 地。他已决定投资的两个项目是:在黄埔军校的旧址建造“统一陵园”,免费安葬 海峡两岸已去世的黄埔毕业生,以利国家统一大业;在海滨建造世界第一个残疾人 宾馆,由残疾人管理,主要接待残疾人,收益的百分之四十捐给全国残疾人联合会。 长洲岛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蒋介石收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实况的地方。 到这里旅游观光,体味一下蒋介石当年心中的滋味,对人们一定有吸引力。为了方 便旅游,卢俊雄的蓝图上还有一座跨海大桥,当然他还会使用天下人的钱来造天下 人的桥的妙法。 汕头对面的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一九八八年前是海防前哨,不开放 也不建设,如今它却有了很辉煌的前景。靠近台湾、香港,又濒临国际主航道,这 成了它极大的区位优势,更何况还有希望成为被政府“扔向太平洋”的自由港。 能慧眼识南澳的人已经有一些,而现在就前去探个究竟、试个深浅的则多是实 力雄厚的港商、台商或大陆官办公司的老板。在这些大老板中有个“小老板”,就 是卢俊雄。他敢向县长说: “官方集资并不一定就比我快,他们的方案也并不一定就比我们好,可以公平 竞争嘛!” 他首先看中的是现在的金岛宾馆,与县政府联营投资二千万元扩建金岛宾馆为 三星级宾馆,以适应海岛日益开放之需。 南澳有八个海湾可以建港。卢俊雄选了烟墩湾。他要在这里建国际深水良港和 码头,投资在十亿元以上。华隆发展公司与南澳县政府,正式就烟墩港事宜签订合 同。与填海造地建港这样的项目相比,华隆发展公司的资金是太微乎其微了,可卢 俊雄在以不足二百万元资金就完成了百货中心、购物广场、车行和美食城四个大动 作之后,已经学会了“用天下人的钱办天下人的事”的妙法。他仍将不用银行一分 钱贷款,一如既往地完成他的更高难度的动作。 卢俊雄很年轻,他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很年轻,没有一个超过二十七岁,连见多 识广的澳门赌王何先生都感慨地说: “这么大规模而有这样年龄结构的公司,我还没见过第二家。” 华隆是一个大家庭,卢俊雄的秘书那里有一个特别档案,记录着每个员工父母 的生日,公司到时都会派人送去一个礼物,父母们无不感激这群儿女们的孝心。 员工之间,不以职务相称。何秘书叫“何小姐”。总裁叫“卢生”,下了班了 叫“阿努”,那是他的英文名,叫起来亲热。 “阿努,玩一盘飞镖吧。”干累了,伙伴们敲开总裁的办公室,输了的,请吃 一餐盒饭。 卢俊雄和他的华隆公司以其年轻,以其高文化、高智力的优势,自立于广州公 司之林。 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智囊团,都是一些离休或者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这些曾经 叱咤风云的老同志吃盐多于年轻人吃米,经验丰富,影响犹存。他们并不计较你请 他吃一顿饭,给他多少报酬,只在乎这个年轻人能够念旧,能够恭敬地向他们请教, 能够重温自己当年的风采,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不遗余力地扶掖后辈了。 卢俊雄深晓处世之道:世界很大,也很小,每个人都有一个关系网,一抓一大 串朋友,该找的人总在里面,该办的事也就畅通无阻了。卢俊雄对成败有他自己的 理解: “失败与成功都是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 验。” 他并不在意那些世俗的财富,他曾捐赠广东民族文化促进会二十万元,还要以 残疾人的宾馆收益捐赠残联……他最欣慰的是他能比同龄人更自由、更充分地把握 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 与他对未来的巨大热情和在社会上实现自己存在价值这一信念相比,他觉得已 做成的一切都是无足道的。当为了应酬之需陪着客人在酒会舞厅时,他书生气的脸 上常常露出沉思。 他喜欢的仍然是书籍和邮票,在那些小世界里有他的大世界。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