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5 章 六榕寺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五、六榕寺 五羊城中,有一座青砖灰瓦的古寺。据载,该刹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 初名宝庄严寺,后改净慧寺。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谪岭南,经常来寺中游览。每每游览, 都要在那六株环植的老榕树前站立良久,看着那苍劲的树干、茂密的树叶,以及虬龙状 的树根。他内心就极不平静,像面对着六位历尽沧桑的历史老人一样充满敬意,于是就 挥毫题写“六榕”二字,从此该寺就易名为六榕寺了。该寺的香火已点燃一千多年,衣 钵也承传了数十代,而今这里的主持便是赞初大师。 这天,赞初正在读《坛经》,他被一则禅宗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姓卢的范阳藉岭南新州樵夫,听人诵《金刚经》,便心有所 悟,于是就跑到黄梅冯墓山去礼拜五祖弘忍。弘忍虽然也觉得这个樵夫“根性大利”, 但也没有特别赏识,想了想,便让他去碓房碓米。一转眼就过去了八个月。这一天,弘 忍用呈偈的方式来选择衣钵的传人。这个消息传出后,弘忍的弟子纷纷作偈,尤其是大 弟子神秀,便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便用心写了一偈,偈语道: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弘忍看了,较为满意,因为在这一偈中,神秀完整地浓缩了佛教“戒――定――慧” 三阶段方式,也通俗地表明了佛教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解脱方式的理解。 正这时,房门开了,那个碓房的樵夫进来了,他伸出那双茧花累累的手掌,将自己 写的两首偈递给弘忍。偈语写道: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弘忍看罢,大为惊喜,觉得只有这个樵夫才真正领会了禅宗的真谛,揭开了禅宗的 最后一道帷幕,便欣喜地向他看去…… 正这时,有人敲门,赞初轻轻合上了《坛经》,说:“进来。” 看门的小沙弥就进来了,他向赞初回禀说,有个小孩在寺门那里,说要拜见大师。 我知道你正在读经,让他明日再来,可他就是不肯,死磨硬泡地不走,所以我才…… “那就将他领进吧!”赞初说。 不一会儿,小沙弥就将小孩领了进来。 这孩子见了赞初,两眼立时盈满了泪水,扑通一声便跪下了:“大师,你就是我的 救命恩人。” 赞初非常惊讶:“你是?” 孩子接着说:“我就是吃了你的宝丹,起死回生的那孩子。你忘了,在白鹤港,那 天傍晚……” 赞初这才想起那件事情,两眼微微一闭,说:“孩子,你今天来……?” “大师,我今天来就是拜您为师的。我的家……”说到这里,孩子的眼睛又湿了。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戬,乳名三郎。” “你读过书吗?” “我自六岁在镇上读私塾,读过《中庸》、《大学》,后又到教会学过英文。” “唔!”赞初双目微合,眸子暗暗打量他一下,“你小小年纪,尚未知事,遁入空 门,将来你能经得起红尘、事俗的侵扰吗?” mpanel(1); “师父,你若收下我,就是再大困难我也不怕!” 哈哈!赞初爽声一笑,微微颔颔头,“善哉,善哉。”之后语气恳切地说:“自前 年仲秋的那日傍晚,我从那两个孩子口中得知你的遭际,我就心发慈悲,要从苦海之中 拯救于你。今日又见你这片丹心,着实令我感动。只是有十条戒规,不知你能否做到?” “师父,都哪十条?”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 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