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 章 毛泽东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章 毛泽东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第一师范是一个好学校” 毛泽东8岁开始读书,在韶山先后进6所私塾就学6年。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风气闭 塞的韶山,去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入学考试时,他在试题《言志》的作文中, 抒发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向。校长阅卷后大加赞赏,对同事们说:“我们取了一个建国 才!” 这所学校实行“新法教育”,毛泽东学到很多中外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新鲜知 识。 他在这里特别爱读康有为谈维新变法的文章、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受到了 他们关于君主立宪主张的影响,并出于救国救民的志向和热情,产生了对康、梁的崇拜。 1911年春,17岁的毛泽东到长沙考取了汀乡驻省中学。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同盟会办 的《民立报》,很快被革命党人的反清爱国宣传所吸引,他认真研究了同盟会的政治纲 领,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变革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时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赞成君主立宪转变成为反对帝制的资产阶 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为了表示反抗清王朝的决心,带头剪掉了辫子。 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暴发,他毅然投笔从戎,在湖南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毛泽东退伍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他读了半年后,感到 中学课程肤浅,并对陈旧的校规不满,认为在校读书不如自学,就退了学。 毛泽东寄宿湘乡会馆,开始了在湖南图书馆的自学生活。 他每天早去晚归,贪婪地阅读各种中外名著。 他在湖南图书馆自修半年,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使他更加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进一步克服了所受康、梁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3年春,毛泽东因父亲反对他自修,只好继续报考学校,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 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师范是一所比较民主开明的 学校,但也存在课程繁杂等弊端。 毛泽东根据寻求革命真理的需要,专心研读哲学、史地、文学等社会科学,对其他 课程不花过多的精力。 他注重自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读书刻苦用功,十分珍惜时间,有时通宵不眠。 他博览群书,但又有阅读重点,而且善于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 mpanel(1); 他爱看报章杂志,当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出版后,毛泽东很快成了它的热心读 者。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常说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力求做到 “周知社会。”他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游学、考察,了解农村的弊端和 农民的疾苦。 他担任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后,以学友会名义办了工人夜学,结识了穷苦工人,了 解了他们的困境和愿望。 毛泽东在接触工农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他救国救民 的决心。 1915年,毛泽东参加组织第五师范进步师生开展了反日、反袁斗争。他在读了一本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明耻篇》后,无比义愤,在封面上题词明 志: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年从夏至冬,毛泽东和爱国师生一直在做宣传救国的工作,反对袁世凯称帝。 在第一师范教师中,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对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较大的影 响。杨昌济对毛泽东十分钟爱,极为赞赏他的远大抱负和杰出才华,认为是国家未来的 栋梁之材,曾在日记中写道,“资质俊秀如此,殊为难得。”毛泽东在同学中也倍受推 崇,1917年学校开展“人物互选”活动,选举范围包括德、智、体三方面,他得票全校 之冠。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一个创举,是他和同学蔡和森等经过反复探讨,决定集合同志, 组织团体,共同奋斗。1918年4月他们在长沙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毛泽东当选为干事。 后来,学会在毛泽东主持下,确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成为当时革命性 最强的团体之一,许多会员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 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他后来回忆说: “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第一师范。第一师范 是一个好学校,替我打好了文化基础。” 毛泽东1936年在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 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学校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概五分之三花在报 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 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冈山时为 止,我从没有中断过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没有回家的兴趣了。那年夏天,我 决定到北京去。当时很多湖南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在出国前打算先去北京学 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 大多数成为著名的激进分子。徐特立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 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直到1927年,他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 运动,但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我自己的国家了解得还不够,把我的时间花在中 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当时跟李石曾(现任中法大学校长)学习法文, 我没有这样做。我另有计划。” 毛泽东对斯诺说,他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来读报的人大多数不把他当人看 待 “北京的生活费用对我来说太高了。我是借朋友们的钱来到首都的,到了以后,非 马上找工作不行。我从前的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当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 请他帮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他后来成为中国 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更后被张作霖杀害。李大钊让我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每月可以 领到一笔巨款――八块大洋。”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 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 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 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 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在新闻 学会里,我认识了一些同学,例如陈公博,他现在在南京做大官;谭平山,他后来参加 了共产党,以后又变成所谓‘第三党’的一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的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26 年他被张作霖杀害。” “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还遇见张国焘、康白情和段锡朋(现在在南京当教育部 次长)。我在这里还遇见而且爱上杨开慧。她是我以前伦理教师杨昌济的女儿。在我青 年时代杨昌济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后来又在北京成为我一位真挚的朋友。” “我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我已经把这种情况的背景告诉你 了。可是当时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你们的话说,我正在寻找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 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一个经常来看我的、名叫朱谦之的学生讨论 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当时,我赞同无政府主义的很多主张。” “我自己在北京的条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都城的景色是鲜艳而又生动的,这 对我是一个补偿。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间小屋子里。当 我们大家都挤在炕上睡觉时,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每逢我要翻身,往往得先同两旁的人 打招呼。但是,在公园里和古老的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 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 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 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一文不名的毛泽东要到上海,却只有买票到天津的钱 “1919年初,我和要去法国的学生一同前往上海。我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不知道到 天津后怎么再往前走。可是,正如俗语说‘天无绝人之路’,很幸运,一位同学从北京 孔德学校得到了一些钱,他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够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在前往南 京途中,我在曲阜停了一下,去看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们濯足的那条小溪和 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镇。在历史性的孔庙附近的一棵有名的树,相传是孔子栽种的,我也 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 生地。在这次旅行中,我还登上了山东的神岳泰山。后来冯玉祥曾在这里隐居,并且写 了些爱国的对联。” “可是我到达浦口的时候又不名一文了,而且没有车票。没有人可以借一点钱给我;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离开浦口。更糟糕的是我仅有的一双鞋又给贼偷去了。嗳呀!怎么办 呢?可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的运气不坏,在火车站外,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 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他借钱给我买了一双鞋,还足够买一张到上海的车票。 就这样,我安全地完成了我的旅程―一路盯着我的新鞋。到了上海,我发现已经有人募 集一大笔钱,协助把学生送到法国去,还提供了一笔钱帮助我回湖南。我送朋友们上轮 船以后,就启程回长沙了。” “记得我第一次到北方去的旅途还有过这些游历: 我在湖南曾沿着洞庭湖徒步环行。到保定时我沿城墙走了一圈。在渤海湾的冰上散 步。《三国》里有名的徐州府城墙,历史上也享有盛名的南京城,我都徒步环行过一次。 最后,我登上泰山绝顶,游览了孔墓。这些事情,我在当时看来,都是可以同我在湖南 的经历和徒步旅行相媲美的成就。” “我回到长沙以后,就更加直接地投身到政治中去。五四运动以后,我把自己的大 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政治活动上。我是《湘江评论》的主编;这是湖南学生的报纸,对 于华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我在长沙协助创办了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现代文 化和政治趋势的组织。这个书社,和新民学会――特别是新民学会―都强烈地反对当时 的湖南督军张敬尧――一个坏蛋。我们领导了一次反对张敬尧的学生总罢课,要求撤换 他,并且派代表团到北京和西南进行反张的宣传鼓动――当时孙中山正在西南进行活动。 张敬尧以查禁《湘江评论》来报复学生们的反对。” “在这以后我又代表新民学会前往北京,并在那里组织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把 反对张敬尧的斗争扩大成为普遍反对军阀的宣传运动。为了推动这个工作我担任了一个 通讯社社长的职务。这个运动在湖南取得了一些成功。张敬尧被谭延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