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六章 留学 ---------------------------------------------------------------- 美国不是我的国,沙穰不是我的家。               ――冰心:《山中杂记》 每一个刚刚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的姑娘,大概都会经历一种心花怒放的心境,何况 是在二十年代初期,女大学毕业生犹如凤毛麟角的时候呢。所以,当1923年的初夏,二 十三岁的冰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燕京大学本科毕业,并得到了金钥匙――“斐托 斐”名誉学位――的奖赏的时候,她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 尤其令她高兴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她又得到了燕京女大的姐妹学校――美国威尔 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这在她的同时代人中,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她在大学 本科毕业之后,立即准备东渡太平洋,到大洋彼岸去继续求学。 离国之前不久,年轻的女作家刚刚开始在《晨报副镌》的《儿童世界》栏里,发表 她的《寄小读者》通讯。这一组优美的、独具风格的散文,后来成了冰心最主要的代表 作,流传久远,名震遐迩。这是年轻的冰心当时不曾预料到的。她在这一年的7月25日写 的《通讯一》里,郑重地向她的小读者们宣告:“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 十分的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 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同时,她也恳请自己 的小读者,能够想念着她:“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 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姐妹弟兄的 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 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 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冰心虽然从年纪很小的时候起,就经常跟随着母亲南来北往,对旅行并不陌生。但 是,过去的几次迁徙,都是与家人厮守在一起。即使是在路途上,也从未离开过母亲和 兄弟一步,仍然享受着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 然而,这一次,她却要离开慈爱的父亲和母亲,离开与她亲密无间的弟弟们,离开 她的第二故乡北京,离开她的祖国,远渡重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十分生疏的 异国去了。这对于从未离开过亲人,特别眷恋家庭的冰心说来,确实又是一件十分伤心 的事情。 她既舍不得离开父母亲,也舍不得离开弟弟们和亲戚、朋友们。但是为了不惹得母 亲、父亲和亲人们难过,多情而又细心的冰心,不得不一直强忍着离别之苦: 我自从去年得有远行的消息以后,我背着母亲,天天数着日子,日子一天一天的过 去,我也渐渐的瘦了。① 她的亲爱的妈妈,舍不得女儿远离开她,但是为了女儿的前途着想,又不能不放她 走。妈妈是多病的,女儿要远渡重洋,到大洋彼岸的异国去,距她有万里之遥,一想到 这里,她就难过得心口痛,常常连连不断地咳嗽。夜里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 入睡。但是自己的这种心情,又不愿意让女儿知道,反而要强打起精神来,鼓励女儿说: “不要紧的,这是好事!”②还要为女儿操办行装。又怕女儿难过,影响了身体,她亲 自细心地安排女儿临行前的衣食睡眠。为了不流露自己惜别的感情,有时就躲着女儿, 不与女儿讲话。 mpanel(1); 她的慈祥的父亲,一方面要鼓励女儿,安慰妻子,一方面也要强忍着惜别的痛苦。 这位已过中年的军人,总是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叹息,慢慢地教导女儿说:“我十七岁离 家的时候,祖父嘱咐我说:‘出外只守着两个字:勤,慎,……’。”③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五》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五》 ③③冰心:《往事(二)・九》 就连三个年龄不大的弟弟,也知道“姐姐走了,我们家里,如同丢了一颗明珠一般”! ③最小的弟弟,因为学习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就跟姐姐开玩笑说:“姐姐,你走 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 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 是瘦了。”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他们之间,彼此都不敢流露真情,以免惹得姐姐伤心。在《往事(二)・二》里, 冰心写下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片断: ……涵不言语,杰叹了一口气,半晌说:“母亲说……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她如 同……但她又不愿意让你知道……” 几个月来,我们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软心酸,不敢揭破这一层纸。然而今夜 我听到了这意中的言语,我竟呆了忽然涵望着杰沉重的说:“母亲吩咐不对莹姐说,你 又来多事做什么?” 暂时沉默――这时电灯灿然的亮了,明光里照见他们两个的脸都红着。 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 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声音更严厉了。 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的受哥哥的呵斥。他也大声的说: “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姐姐?”他负固的抵抗着。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 然的,无心的吹灭了蜡烛,正要勉强的说一两句话―― 涵的声音凄然了,“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姐姐呢!” 这个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挚爱的感情,冰心怎能割舍得开呢? 就这样挨到了8月3日①,虽然大家都怕这一天到来,但是,出发的日期还是来了。 绷紧的心弦已经到了不能再紧的程度。吃午饭的时候,母亲一看见冰心,眼泪就不 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冰心自己呢?――“心中的酸辛,千万倍于蘸饺子的姜醋!”“我 叫了一声‘妈妈’,挨坐了下去。我们冰凉颤动的手,紧紧的互握着臂腕,呜咽不成声!” ② 象十三年前初到北京时那样,冰心又坐到了马车里。不过这次是她独自远行的第一 步。她的母亲怕自己和女儿都会过于悲痛,不敢出来送她,送她的都是小孩子――她的 弟弟们,舅舅的孩子们,还有这些孩子的小朋友们。她在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簇拥 之下,坐上了马车,到了火车站。 当火车就要开动的时候,她的最小的弟弟,舍不得他这唯一的姐姐离他远去,一双 童稚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与姐姐默默地道了别。等到火车开动以后,冰心望着渐渐远 去了的弟弟的身影,心里想念着刚刚离别了的家中的亲人。为了排遣心中的离愁,她顺 手拿起随身带着的一本书《国语文学史》,想借着读书来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绪。不料, 刚翻了几页,就忽然看见一页书的空白地方,竟然写着五个大字:“别忘了小小。”③ 这是她那位最小的弟弟的笔迹。她看到了他的笔迹,又想起了刚刚在火车站临别时,她 双手捧住的那张小脸,和那一双酸泪盈眸的稚气的眼睛,心里又立刻充满了思念之情。   ①冰心在《往事(二)》文后自注:“每篇末的日月,是那段‘往事’发生的 时期和地点;和写作的时地,是不相干的。”根据《往事(二)・九》篇末冰心自注的 日月,断定冰心离京的日子是1923年8月3日。 ②冰心:《往事(二)・九》 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三》 火车沿着津浦路南下。思念亲人的冰心,躺在卧铺上,睡不着觉。直到抵达山东境 内的泰安之后,她才步下车厢,到站台上去走走,眺望远处的泰山。当火车开到临城的 时候,她想起了抱犊冈劫车的事情,还幻想着能够见到象武松、林冲、鲁智深这样的梁 山泊好汉。这些好汉的生活和作为,在她的幼年时代曾经激起过她奇异的幻想。当然, 她不会见到他们,她也没有看见抱犊冈,但是,她却看到了许多山东籍的士兵,又听到 了她自小就听惯了也说惯了的山东话。这使她想起了她儿时的居住地――烟台。这个地 方,冰心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灵魂上的故乡。 冰心想用观看车外变换的风景,来排遣自己心中的离愁。 可是离愁却时时缠绕着她,不肯离去。 火车经过蚌埠的时候,冰心包用的这间房间里,走进来了一母一女。那女儿已有二 十岁左右,长着一脸麻子,却擦脂抹粉,打扮得珠光宝气,忸怩作态地向她母亲撒娇, 要汤要水。那位母亲呢,对这样一个女儿,却是充满了爱怜。这一片慈母的心肠,使敏 感的冰心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顿时,思念的潮水涌上心头,她不得不走出房间,站在车 厢甬道的窗边,悄悄地擦去眼角的泪水。 到上海以后,冰心休息了几天,接待了许多来看望她的亲戚朋友,为《晨报》的 《儿童世界》栏写了三篇《寄小读者》通讯,料理了一些杂务。之后,于8月17日的下午, 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约克逊号”邮船。“约克逊号”的汽笛长鸣,徐徐地驶出 黄浦江码头,留学生冰心,真正开始了横渡太平洋的旅程。这个庞大的轮船,载着她, 也载着她的浓重的乡愁,还载着一百多名也象冰心一样,到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飘 然东去了。 这个在大海旁边度过了童年的孩子,再一次地亲近了大海。她望着脚下波涛滚滚的 海水,忆起了烟台濒临的那一大片蓝极绿极的广阔无垠的海面。她常常一个人在舱房里 或甲板上,悄然而立,凭栏凝望着。对于童年的回忆,和对于母亲、父亲、弟弟们的思 念,陪伴着她。 经过了三天的航行,“约克逊号”于19日的夜晚,抵达了日本国的神户港。当轮船 上的许多旅客都上岸观光去之后,冰心独自一个人登上了“约克逊号”邮船的最高点, 观赏这异国之夜的风光。她“初次看见这般璀璨的世界,天上微月的光,和星光,岸上 的灯光,无声相映。不时的还有一串光明从山上横飞过,想是火车周行”。①她面对着 如此美妙的夜景,忽然涌出了极为强烈的思念亲人的情绪,她想:“倘若此时母亲也在 这里……”②与她同享这观赏夜景的乐趣,该有多么好啊!她是多么地想念她的亲爱的 母亲,慈祥的父亲,和那远在北京的温暖的家庭啊!这思念竟是如此地沉重,以至于想 要拿起笔来,给她可爱的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的早晨,她与同船的旅伴们一起上了岸,游览了神户的市容。这是冰心第一 次踏上日本国的土地。后来,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她又跟随着丈夫吴文藻,并带领着 她的孩子们,到日本长住。全国解放以后,她又多次地出访过日本。然而,在她生平第 一次地踏上这块异国土地的时候,在冰心的眼里,原来神户竟与中国很相象,它的市容 与祖国一些城市的市容差不多,只是街道两旁的店铺,要比中国的店铺矮一些。冰心最 注意的还是小孩子,她觉得日本小孩子的衣着,要比中国小孩子的衣着,来得鲜艳些, 再衬着他们的那象中国小孩子一样黑的眼睛,一样黑的头发,使冰心觉得,他们个个都 很可爱。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这一天的黄昏,轮船继续乘风破浪,从神户向横滨进发。 这是一段历来都不平稳的航程。 当“风浪要来了”的信息,在乘客中间传开的时候,身材瘦小的冰心,一点儿也不 惊慌,相反地,她却有着“无名的喜悦,暗地里从容的笑着”①,因为她是一个海军军 官的女儿,自幼就见惯了大海的各种容颜。而当托着盘子的餐厅侍者,身体开始左右摇 晃,有的旅客已经支持不住,人们都在对付晕船的时候,冰心却“渐渐的觉得快乐充溢, 怡然的笑了”。③   ①③冰心:《往事(二)・五》 她觉得自己的身心,与大海离得愈来愈近,仿佛要去接受海的女神的邀请,去赴她 的夜宴似的。当同船的人们都已坚持不住,纷纷地逃回自己的舱房之后,冰心的瘦小的 身体,却迎着海风,走到了舱外。这时候,甲板上早已空无一人,只有灯光,和栏杆外 面的海涛声,伴着她的身影。她微笑着,再一次攀登上轮船的高处,迎着夏夜的海风, 掠一掠自己的秀发,然后再走到栏杆旁,把一个救生圈放在甲板上,自己抱膝坐在上面。 她放眼望去,周围是连成一片的暗灰色的天空和海水,她看见船尾的栏杆,左右摇晃着, 与暗灰色的天边的水平线,反复地、互相重叠着起落,高度只相差五六尺。她抬首望天, 在一片暗灰色的苍茫之中,只闪烁着一两颗星星。全船的人都躺下了,只有她一个人坐 在船顶之上,想着临行前父亲含笑对她说的那句话:“这番横渡太平洋,你若晕船,不 配作我的女儿!”她想念着父亲,也想念着母亲,她的被惊涛骇浪激扬起来的思绪渐渐 平静了。她高兴地感觉到:自己已经经受住了第一次风浪的考验。她在心里骄傲地对自 己宣布:她确实配作父亲的女儿。她觉得海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船,就是母亲给她 安置的摇篮。几百个婴儿都在安睡,唯独她,这个清醒的女儿,还在倾听母亲讲给她听 的故事。21日的黄昏,轮船靠近了横滨。冰心倚在轮船的栏杆上,写了几张小纸条,把 它们分别地装在几个盛胶片用的锡筒里,封好了口,再把它们投到海水里去。她在纸上 写下的,是一个向渔民祝福的吉祥的句子:“不论是哪个渔人捡着,都祝你幸运。我以 东方人的至诚,祈神祝福你东方水上的渔人!” 待轮船在横滨码头停靠稳当了之后,冰心便再一次地跟随着旅伴们登上了岸,游览 了横滨的市容。然后,坐上电车,直达东京。他们先到了中国青年会,之后,又到一个 日本饭店去吃了顿中国饭。入乡随俗,冰心和她的同伴们也学着日本人的样子,脱鞋进 门,席地而坐,在这家清洁幽雅的木质结构的饭店里,吃了一顿几乎与中国的家常便饭 没有什么两样的日本便饭――米饭,牛肉,干粉,小菜之类。饭后,他们又冒雨乘车, 游览了日比谷公园,靖国神社,博物馆,二重桥皇宫等等名胜古迹。不过都是来去匆匆, 走马看花。在匆忙之中,细心的冰心也没有忽略了摄影。她本想把这些照片寄回祖国去, 给母亲看看。可惜的是,在雨中匆匆抢拍的镜头,模模糊糊,竟然洗不出这些异国情调 的风景来。 游览了东京之后,冰心又回到了横滨。23日“约克逊号”邮轮就渐渐地远离了日本 的海岸,而进入了更加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 在大海之中飘流的冰心,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她在轮船上,写了三首思念母亲的 诗。在8月25日写的《惆怅》里,她这样唱着: 当岸上灯光, 水上星光, 无声地遥遥相望。 苍茫里, 倚着高栏, 只听见微击船舷的波浪。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梦里的母亲 来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温人的爱语―― 几次醒来, 药杯儿自不在手里。 海风压衾, 明灯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循着栏杆来去,―― 群中的欢笑, 掩不过静里的悲哀! “我在海的怀抱中了, 母亲何处?” 天高极, 海深极, 月清极, 人静极, 空泛的宇宙里,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怅――无着! 两天之后,她又写了两首诗:《纸船――寄母亲》和《乡愁》。她在《纸船――寄 母亲》中这样唱道: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在《乡愁》里,她更是恢复了童心,觉得远离了故乡的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孩 子,而与自己同船的游伴,也象她一样,都变成了小孩子。他们不知道面前等待着他们 的是什么,只顾向着已经远离了的祖国遥望,因为只有在那边,才有爱他们的亲人: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晨,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己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也正是在“约克逊号”邮轮上,年轻的冰心邂逅了一位青年学者。这位青年学者, 也是从上海踏上“约克逊号”轮船的。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有一副长方形的面庞。 在这副面庞上,有着粗黑的双眉,细长的双目,大小适中的嘴,笔直的鼻梁上,架着一 副玳瑁边眼镜。他是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被选送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去 深造的。①既然他与冰心乘的是同一艘轮船,又是同到美国去留学的,他们就很自然地 相识了,交谈了。这位青年学者,就是后来与冰心共同生活了五十六个年头的知名教授 吴文藻。   ①据冰心1986年3月17日下午对笔者的谈话。 在“约克逊号”邮轮上初识冰心时的吴文藻,还是一个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的小伙 子。他年纪虽轻,却学识渊博。虽是攻读社会学与民族学的,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 文学名著。他与这位有名气的年轻女作家交谈,话题总在文学的范畴之内。冰心觉得他 是一位诚恳的、不拘泥于俗套的谈伴,书读得很多。将近半个月的旅途生活,使他们两 人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 又在海上飘流了七八天之后,9月1日,“约克逊号”邮轮终于抵达了美国西海岸的 西雅图。 在轮船即将靠岸的时候,冰心在轮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全体侍者写给全体中国留学 生的一封信。这封信的文字虽然不够通顺,但是情意却是赤诚的。原来这条美国邮轮上 的侍者,都是中国的广东人,他们飘洋过海,到大洋彼岸去谋生,受够了西方人的轻视, 他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祖国的留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为国争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口 气啊!所以才在这些年轻人即将登岸的时候,用全体侍者的名义,写了一封措词诚恳的 勉励信,贴在甲板上,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拳拳的爱国之心,使冰心十分感动。 “约克逊号”邮轮徐徐地靠拢了西雅图的码头。冰心随着鱼贯而出的人流上了岸, 这是冰心第一次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 她抬眼一看:码头上,除去刚刚上岸的中国留学生之外,都是长着金色头发蓝色眼 睛的外国人。再回头一望:在它上面度过了十几天海上生活的“约克逊号”,已经默默 地停泊在岸旁。这沉默地停靠在码头旁边的巨轮,又使她蓦地回想起了半个月前离开上 海的情景。她深深地意识到:此时此刻,她与祖国,已经相距万里之遥了! 西雅图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如今,已经变成为 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市内有两个湖,街道整齐,景物清幽的美丽海港了。冰心在 这里,游览了两天,就又坐上了三日的夜车,沿途经过落玑山、芝加哥、春野等地,于 9月9日的中午,抵达文化中心波士顿。 冰心稍作休息之后,又利用威尔斯利大学开学前的空闲时间,旅行了绿野、春野等 地,参观了侯立欧女子大学、斯密司女子大学、依默和司德大学的建筑群,还到了大西 洋岸边,看海鸥和在沙滩上嬉戏的孩子。 9月17日,冰心终于抵达了这次远行的目的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校园很美丽。在校园的旁边,有一座湖,冰心给它取名叫作 “慰冰湖”。冰心就住在校园里面一座名叫闭璧楼的学生宿舍里。这座楼是由一位名叫 闭璧约翰的船主捐款建筑的,所以,在这座楼的厅、招待室和甬道里,到处都悬挂着描 述“海”的图画。这样的环境,一方面使自幼就在海边长大,特别热爱大自然的冰心, 感到很喜欢;另一方面,这美丽的景色,又常使刚刚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只身来 到了异国的冰心,生发出丝丝如缕的乡愁,使她常常地思念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思念自 己的故乡和祖国。 来到威尔斯利大学不久,就到了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中秋节,这是照例的一 年一度家人团聚的日子。阴历8月14日的夜晚,皓月当空。这明媚的月光使她十分地思念 自己的亲人。她想起了“看月多归思,晓起开笼放白鹇”的诗句。心想:如有白鹇可放, 自己一定打开笼门,让它们飞归故里,去会见自己的亲人。然而她又想:家,毕竟是太 远了,纵有白鹇可放,它的双翼,又怎能飞越过浩浩万里的太平洋呢?然而她身边并无 白鹇,她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只好跑回屋里,放下了两重帘子, 蒙头睡下了。由于不忍见这月光,当15日的黄昏,天气由晴转阴之后,冰心竟然暗暗地 感谢苍天,使她不必再忍受这难以忍受的乡愁了。同学们邀她到慰冰湖里去荡舟,等待 月明。她不得不去,但是云彩总是严严实实地、厚厚地遮盖着天空,一起荡舟的同学们 感到失望,冰心却感到释然,感到“千金也买不了她这一刻的隐藏”①,她十分感谢这 个阴天,使她不再生出思乡的感触。 她以为这就算是逃过了中秋,也逃过了自己最难忍受的思念的痛苦。没想到,第二 天的夜晚,在她最不提防的8月16日,她偶然地走入了住在楼东的一位同学的房间,却忽 然看到了满室的月光!她对着室中清亮的满月,心中立刻涌起了无限的感伤,她被一股 强烈的辛酸之感困扰着,仿佛是站在万丈悬崖的顶上,下面就是贮满了酸水的海洋。她 真想纵身向下一跃,跳进这充满了乡愁的海水之中去。她这样描述着自己的乡愁:“乡 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 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②她赶忙地辞别了同学和月 光,跑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用手绢把摆在桌上的父母亲的相框蒙上,又拿起了一本厚厚 的书,强迫自己苦读。但是她读不下去,只好躺到床上,默默地流下思念的泪水。   ①②冰心:《往事(二)・六》 为了寄托自己的乡愁,她又把父母的照片摆在读书写作的案头,望着双亲的照片, 就好似看到了他们生动的面容一样。她还把故乡福建的特产――水仙花,带到了大洋彼 岸,她不再象住在北京家里时那样,要依仗着两老来侍弄她屋里的花草,而是时时不忘 给来自故乡的鲜花添水和修剪,让它们能够在这远离祖国的异地他乡,开放出秀丽、典 雅的花朵来。 她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们,回忆着过去在北京的家里,弟弟们带给她的快乐和温 暖。她想起有一次,在秋天,弟弟们都到郊外野游去了,她一个人坐在家中的廊子上, 承受着袭来的秋风,听着墙外传来的叫卖声,一种萧瑟的寂寞感忽然涌上了心头,身上 又不胜秋风吹来的凉意,使她觉得无趣,而且惆怅。可是,就在这时,弟弟们回来了, 传来了他们欢快的笑声和喧哗声,冰心刚刚还感觉到的惆怅和寂寞,立刻被弟弟们的归 来驱赶得无影无踪。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使冰心了解到了手足之情的可贵。她知道了, 原来弟弟们就是她的快乐和安慰,“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 思的。”① 除去思念父母和弟弟们之外,冰心也十分地思念自己的小读者。她在上面提到的那 个令她难以自制的月夜过去之后不久,就在这一年的10月14日的早晨,她早早地起了床, 然后就沐浴着朝阳,穿过树林,来到了慰冰湖畔。她悄悄地坐到了湖岸边。湖水的微波 轻轻地拍击着湖岸,一层一层的湖水的波浪,悄悄地涌上了湖边的潮石。冰心面对着眼 前的湖景,把纸张摊开在膝头,继续写作她的《寄小读者》,向她的小朋友们报告慰冰 湖畔的消息。 她先把面前的慰冰湖介绍给他们:“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的形容介绍她!她现在 横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 小朋友,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便只有她――海的女儿,能慰安我了。”②因此, 冰心便给它取名叫“慰冰”。“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 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 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 嘱咐它,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它到远东去”。“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 了,若问我爱哪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象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 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 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 是清淡相照的。”②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②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也是一个这样清幽的早晨,冰心又写出了一组类似《繁星》与《春水》那样的组诗 《远道》十七首。她在这十七首小诗里,写她是如何地盼望着接到家中的来信,而因为: 信差悠然的关上了信柜, 微笑说“所有的都在这里了。”① 而使盼望家信的冰心: 我微微的起了战栗, “这是何等残忍的话啊!”④她常常这样满怀着希望,又带点儿恐惧地走下楼来, 却常常:coc2因着空的信匣, 却诅咒了无味的生活。②   ①④冰心:《远道・五》 ②冰心:《远道・三》 她只好反复地苦读着过去收到的家书,聊以自慰。又经常在梦里,梦见自己回到了 家中。只要一收到家里的来信,就会使她高兴得流泪。而如果恰逢这种时候,有同学闯 进屋里来,她就: 对着凝视着我的她, 揉着眼睛 掩饰的抱怨着烦难的功课。① 如果有一位美国同学对她说:“再见,我回家去!”这“我回家去”四个字,就会 使她: 呆立了半晌② 想念自己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家庭,因而羡慕这位家在近旁的回家者的好福气。当 有的同学向她炫耀: 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 母亲是最好的妈妈!③ 她的那颗温柔的心里: 竟起了无谓的不平⑤   ①冰心:《远道・十二》 ②冰心:《远道・十五》 ③⑤冰心:《远道・七》 因为冰心觉得:只有自己的父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爹爹,只有自己的母亲才是世界 上最好的妈妈。她在睡梦中见到了这位最好的母亲,梦中的母亲正象过去一样地嘱咐她: 秋风起了, 不要尽到湖上去啊!① 为了安慰思念母亲的自己,她: 连梦中母亲的话语 也听从了!② 她苦苦地思念着母亲,却清晰地记得临别时母亲对她嘱咐的一句话: 自己爱自己!②   ①②冰心:《远道・八》 ②冰心:《远道・十七》 她懂得慈母这句话语的分量,那是因为爱女远去他方,慈母无法随时照料,而要求 女儿自己照管好自己的一片心意。她为了使远在彼岸的母亲放心,努力地这样做了,还 自嘲地说: 离开母亲三个月了, 竟能悠悠地生活着! 忙中猛然想起, 就含泪的褒奖自己的坚强。①   ①冰心:《远道・十四》 冰心在一人独处的时候,虽然常常被浓郁的乡愁所包围,好在,她的周围还有一群 活泼、漂亮、友好的外国女孩子。这些女孩子,不仅是她求学时候的同学,也是她散步、 泛舟时候的游伴。她们对冰心这个温柔恬静的东方女性,表现出了亲切友好的感情,渐 渐地,她就不再觉得陌生和寂寞了。 又到了一个阴历的月中,月亮正圆的时候,冰心接受了一位异国的东方女同学的邀 请,和她一起,踏着明澈的月光,再到慰冰湖畔去散步。在月光的笼罩之下,四周显得 朦胧而且神秘,淡淡的湖波,微微地起着涟漪,在月光下面,如同叠锦一般。闪烁着点 点灯火,与天空中的星星,互相辉映。在这一片宁静温柔的气氛之中,偶尔地,会从湖 的深处,隐隐传来欢声和笑语。也能看见一只小船,载着两个人儿,从湖面上,慢慢地 划入林荫的深处。在这样迷人的景色的衬托之下,这两个属于不同国度的东方女儿,在 谈着“理想的和爱的天国”,谈着她们之间的友情。冰心为了纪念她和那位异国的东方 女同学的友谊,把在这个月夜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了一篇散文《好梦》,寄给了引导她走 上文坛的摇篮――北京的《晨报》,所以,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为〈晨 报〉周年纪念作》。 然而,这充满了新鲜感的异乡的学校生活,冰心只过了两个多月。11月26日的夜晚, 冰心忽然重病。昏迷之中,只觉得被医生、护士们诊断过了,注射过了。并在无所知觉 之中,被人抬着,离开了挂满了“海”的图画的闭璧楼,而住进了圣卜生疗养院。 圣卜生疗养院就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大范围之中,在一座小山上。住进疗养院之 后的冰心,仍然受到她的同学、老师以及医生、护士的爱护。她结识的那些外国女孩子 仍然关怀着她,不时地给她送来慰问的信件和鲜花。玫瑰、菊花,一簇一簇的,使她的 病房里总是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鲜花的清香。一位住在闭璧楼里的热情的美国女孩子, 写信告诉她:“从村里回来,到你屋去,竟是空空,我几乎哭了出来!看见你相片立在 桌上,我也难过。告诉我,有什么我能替你做的事情,我十分乐意听你的命令!”①另 一个美国女孩子这样希望她:“感恩节近了,快康健起来吧!大家都想你,你长在我们 的心里!”② 一个日本女孩子,给她写来了一张满含着哲理的字条:“生命是无定的,人有时虽 觉得很近,实际上却是很远,你和我隔绝了,但我觉得你是常常近着我!”③冰心虽然 没有写明这位日本女孩子是谁,但是笔者觉得很象那位在一个月夜,与冰心同游慰冰湖 畔,谈论理想与爱的天国的东方女性。 还有一位中国同胞,冰心的中国朋友,写信问候她:“今天怎么样,要看什么中国 书么?”④冰心虽然同样没有明写这位写信的同胞的名字,但从这位写信者的口气看, 笔者冒昧地猜想,可能是出自那位青年学者的手笔。   ①②③④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疗养院里有着绝好的医生和温柔的看护妇,对冰心这个外国留学生,料理得很细心, 很周到。况且如刚才所说,院址就在大学校园内的小山上,看护妇常把冰心的病床推到 窗前,使她能够远远地望见心爱的慰冰湖。 她住在舒适的病房里,看看书,写写字,想念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更怀念远在祖国 的亲人。她一看见窗外天空中的星星,就忆起父亲如何指点她,让她认识天上的星座: 记否去年的一个冬夜,我同母亲夜坐,父亲回来的很晚。我迎着走进中门,朔风中 父亲带我立在院里,他指点给我看:这边是天狗,那边是北斗,那边是箕星。那时我觉 得父亲智慧是无限的,知道天空缥缈之中,一切微妙的事。”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她一听到看护妇接听外国女同学询问自己健康状况的电话,就猛然地忆起过去在家 里,自己生病时,弟弟接听问候她健康状况电话的情景。 当她提笔写信给父亲,报告她在这里的生活,她的思绪就会倒转十几年,想起儿时 在烟台的大海边,那次黑夜里,她到旗台上去寻找父亲,父女二人如何在山上山下彼此 呼唤的那一幕。而现在,他们是隔着汪洋大海,在彼此呼唤了! 她在这座圣卜生疗养院里,写出了一篇至情的歌颂母爱的文字――《寄小读者・通 讯十》: 小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 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 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 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 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 我的自身。 冰心认为只有母爱才是无私的,忘我的。“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 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 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 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这样的思想,在她离开祖国之前不久,也曾通过一首名叫《致词》的诗,表现出来: 假如我走了, 彗星般的走了―― 母亲! 我的太阳! 七十年后我再回来, 到我轨道的中心 五色重轮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么? 假如我去了, 落花般的去了―― 母亲! 我的故枝! 明年春日我又回来, 到我生命的根源 参天凌云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么? 她凝然……含泪的望着我, 无语――无语。 母亲! 致词如此, 累你凄楚―― 万全之爱无别离, 万全之爱无生死! 冰心认为,已经长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自己,和她所喜爱的小孩子们之间,有一根牢 固地维系着友谊的纽带,这就是对于母爱的依恋和歌颂:“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 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丝发,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 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 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 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 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在冰心的心目中,一切都是可能毁灭的,天上的星辰也许可能掉到海里,大海的咆 哮也许可能冲垮房屋,天空也许可能不复存在,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一 种东西是决不会毁灭的,那就是:母爱! 冰心在圣卜生疗养院里住了将近一个月之后,于12月15日,离开了圣卜生疗养院, 转到了青山沙穰疗养院。在沙穰,一直住到了第二年的7月5日才离开。 沙穰疗养院座落在青山上,被一片茂密的绿色松林紧紧地包围着。在大海旁边度过 了童年的冰心,在此之前,大概自己也不曾料到,会在异国的青山峻岭之中,度过半年 多的青春岁月。 沙穰疗养院是一座绿树丛中的白屋。这里的可爱之处是被无边无际的绿色包围着, 环境极其幽雅清静。从白屋的栏杆旁边望出去,山的前面,是一层接一层的大山地,非 常空旷,满种着绿色的树木。冰心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岁末的严冬,树上覆盖着耀眼 的白雪。山的尽头有一个大冰湖,是沙穰村的小朋友们的溜冰场。湖的周围,也被小山 和高树包围着。山的后面,是一片大森林,只见满山遍野都是高大的松树。曲曲折折的 山间小路上长满了青草,向深处望去,不知可以走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十分幽静。每逢 雪花飘落的时候,四周的景色更是变得美丽如画:“四围山上的层层的松枝,载着白绒 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的堆在雪地上。”① 假如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那么,你踏在绒绒的白雪上面的脚印,只消一会儿工夫,就 会被洁白匀整的雪花所覆盖,又变成一片纯洁莹白的世界。而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山前 山后的树梢上,就会洒满金黄色的阳光。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在闭璧楼读书的时候,虽然眷恋着美丽的慰冰湖,却不能忘乎所以,因为惦念着功 课,总是来去匆匆,无法尽兴地赏玩。有时一面在湖边散步,一面还要温习功课;一边 在湖里荡舟,一边就要看看腕上的手表,准备着去上课或者自习。然而现在,在青山沙 穰,却可以抛开一切,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包围之中。只要不耽误了试验体温的时间和 一日三餐,其他时间都由自己支配,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医生 和看护妇,都不会来干涉你,打扰你。 热爱自然的冰心,觉得此时此地的自己,过的简直就是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为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随处游泛,或山巅,或水涯,或林中,或雪地,轻松自如,自由 自在。 她喜欢沿着山后的林间小径,慢慢地散步,踏着青青的小草,沉思默想,草上的薄 冰会发出轻微的声响,这声响,这意境,又会使她想起中国古诗中的句子: 空谷足音。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时,她也喜欢沿着屋前的山路走。高兴之极的时候,还要走到溜冰场上去。一面 观赏着小孩子们的矫健活泼的身影,一面在温暖的阳光下欣赏着森林树梢耀眼的白雪。 散步,游山,往往是她一个人独来独往。每逢经过一处山亭,一溪流泉,或一簇芍 药花下,她都要象小孩子那样,挖一个小坑,把她随身携带的纱巾,或名片,或西湖风 景画,等等,埋在土里,留作纪念。下次再来经过此处的时候,她会愉快地微笑,因为 这满山遍野之中,很多地方,都有她独自留下的纪念品啊! 沙穰村的美国小孩子们,常常看到有一个黑头发的穿着皮大衣的年轻姑娘,在林间 的小路上行走,还常走到他们的溜冰场上来,他们都非常好奇地注视着她,还悄悄地赠 给她一个“蛮族”的雅号。因为北美森林中的蛮族都是黑发披裘的,他们以雪为屋,过 着冰天雪地的渔猎生活。当疗养院中医生的外甥女儿把这个笑话讲给冰心听的时候,冰 心高兴了,还惭愧自己并不象北美蛮族那样勇敢。 来到这里十天之后,就到了美国人十分重视的圣诞佳节。圣诞节的前夜,冰心照例 地卧在床上,望着院中:白色的雪地中间有一棵翠绿的松树,树巅点缀着一颗大星星, 树枝上挂着颜色鲜艳的彩带和许多小星星。十二点钟的时候,耳旁传来了圣诞歌声,冰 心望着天上的月亮,地上的白雪,树上的星星,度过了她在外国遇到的第一个外国节日。 第二天,12月25日的早晨,护士向这位中国姑娘祝贺“圣诞大喜”,并给她捧来了 几十包用红丝线缠绕起来的圣诞礼物。冰心怀着喜悦的心情,把它们一包一包地打开, 里面装着的,不是玩具,就是她喜爱的书籍。 这一天的晚上,露天学校的小朋友们,又在疗养院里开了一个圣诞晚会。美丽的圣 诞树上系着许多礼物,其中的一包,送给了大朋友冰心。――那是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 一端有个橡皮帽子,上面还写了一首诗: 亲爱的,你天天在床上写字,写字, 必有一日犯了医院的规矩, 墨水沾污了床单。 给你这一支铅笔,还有橡皮, 好好的用吧, 可爱的孩子! 这些露天学校的孩子们,也是这座疗养院的小病友。热爱儿童的冰心,与这些天真 可爱的外国孩子交上了朋友。她到他们的学校里去参观,坐在他们的小教室里去听课, 与他们亲密无间地交谈。保罗,彼得,都成了她的小伙伴。 还有那些与她同病相怜的外国姑娘,也是她的新朋友。――这里有M,一位有着慈爱 的双亲和美满的家庭的美国女孩子,她天真烂漫,又带着一点儿神经质。有R,她聪明, 灵巧,能干,管理着图书馆的钥匙,负责着医院里天气表的测量,星期日由她来弹琴, 中国文字也学得很快。还有失去了父母,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爱,却又能够隐忍不露 的,性格坚强的E。有父亲酗酒,家庭生活凄苦不幸的爱尔兰女孩子D。有具有东方女性 的温柔和腼腆的西方女孩儿A。 除了M之外,后几位女孩子都没有幸福的家庭。冰心把自住在自己国家里的她们更幸 福。她不无自豪地想到: 我比她们强多了,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在第一步就没有摧伤思想的源路。我能自 在游行,寻幽访胜,不似她们缠绵床褥,终日对着恹恹一角的青山。我横竖已是一身客 寄,在校在山,都是一样;有人来看,自然欢喜,没有人来,也没有特别的失望与悲哀。 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每每因天风雨雪,山路难行,不能相见, 于是怨嗟悲叹。整年整月,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这样的人生!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五》 她和这些女伴们互相怜惜,互相爱护。她们常常举行快乐的聚会。外面刮风下雪的 时候,她们就坐在大厅里,随随便便地说笑,开收音机,弹琴,织毛线。一位希腊女孩 子荣,常常与冰心合作,一个弹琴,一个唱歌,虽然既不会弹,又不会唱,而当别人认 为不行的时候,荣还傲然地宣布:你们懂得什么?这是东西两古国合奏的音乐,你们哪 里配领略!因此,疗养院里就常响着她们的歌声和笑声。 天性善良的冰心,还结交了几个温良的动物作朋友。――她每日都到山后面的牛棚 去,喂那匹拉牛乳罐车的斑白大马。每逢她跪在樱花树下,拔出十样锦的叶子,准备喂 它的时候,冰心都觉得这匹马会转过脸来,善良地凝望着她,仿佛是对她表示欢迎和等 待。还有一只棕色的小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它曾经朝着冰心吠叫,着 实地把冰心吓了一跳。但是当她从女伴们那里知道,它原来是一只驯良的小狗时,再遇 见它,她就先呼唤它的名字,果然,它竟摇着尾巴走近前来,与冰心亲近。于是,这只 小狗便成了冰心的朋友,每次游山,它都陪伴着她,护送着她。还有一只活泼的小黑猫, 喜欢卧在她的床上,陪伴她入睡。 冰心在这里,从冬住到春,又从春住到夏。她有时静静地观看日出,月落,白雪, 森林,有时就听着青鸟的快乐的歌唱,看着红胸的知更雀在白雪地上跳跃。有时又独自 一个人,悄然地在山中闲行,观察每一棵树,每一丛花,和她走过的每一处地方。有时 还去探望筑在玫瑰丛或丁香丛里的雀巢,看望小鸟的家庭。――森林中的雀巢,都筑得 很低,冰心一伸手,就能够摸到;但她决不会做出取卵捉雏的怪事,她不愿意破坏鸟儿 幸福的家庭。她想:假如自己被人捉去了,关在笼子里,永不能回来,那么,她的父母 该要如何心碎呢!她爱自己的双亲,她也就体贴了小鸟的双亲。 年轻的冰心,常常独自面对着大自然,沉思凝想。而她的感情和思绪,也仍如她住 在闭璧楼或是住在圣卜生疗养院时那样,牵念得最多的,还是她的母亲、父亲和弟弟们。 这正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在最美的环境之中,时时的怀念最亲爱的人。① 她有时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遥望着窗外的青山,思念着亲人,而悄悄地流泪; 当思念的情绪十分深浓的时候,她索性就拿起笔来,写她童年时代的故事,写她的慈爱 温柔的母亲,写她的勇敢正直的父亲,写她的手足之情的兄弟,写他们的那个远在大洋 彼岸的幸福的家庭,写父亲、母亲对她的爱抚和保护,以及弟弟们对她的依恋和友爱。 而在描写她的家庭故事的时候,她着墨最多的,还是歌颂母爱的伟大。 在这里,在青山之上,她又继那篇歌颂母爱的长篇书信《寄小读者・通讯十》之后, 写了一篇《通讯十二》,可以算作是集中地歌颂母爱的续篇。她在这篇通讯中发誓,她 要:一心一念,永住永存,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颂扬这神圣无边的爱! 因为只有这种爱,才使她透彻地觉悟到:“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②这不仅 是由于,只有“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的移向光明”!③   ①冰心:《悟》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而且还由于,如她在《通讯十》中曾经歌颂过的那样: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 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 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冰心对于母爱的神圣无边,已经形成了信仰。这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经过了别离,我反复思寻印证,心潮几番动荡起落,自我和我的母亲,她的母亲, 以及他的母亲接触之间,我深深的证实了我年来的信仰,绝不是无意识的!① 在她离国东渡的前夕,在上海,冰心曾经在她那篇《寄小读者・通讯六》里,写过 一段带着孩子气的,但却是非常深刻入理的,议论时政的话:“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 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能以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 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 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比如说吧,开炮打仗,死了伤了几万几千的人,血肉模糊的 卧在地上,我们不必看见,只要听人说了,就要心悸,夜里要睡不着,或是说呓语的; 他们却不但不在意,而且很喜欢操纵这些事。又如我们觉得老大的中国,不拘谁做总统, 只要他老老实实,治抚得大家平平安安的,不妨碍我们的游戏,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而 大人们却奔走辛苦的谈论这件事,他举他,他推他,乱个不了,比我们玩耍时举‘小人 王’还难。”而她觉得能够净化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和谐起来的,只有神圣的母爱: 小朋友,谁道上天生人有厚薄?无贫富,无贵贱,造物者都预备一个母亲来爱他。 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人造的制度阶级?遂令当时人类在母亲的 爱光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平等!②   ①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她劝告她的娇憨的小朋友们,要珍惜这种神圣无边的感情:“你们有这个经验么? 我往往有爱世上其他物事胜过母亲的时候,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 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就是母亲,也未曾介意,如今病榻 上寸寸回想,使我有无限的惊悔。小朋友!为着我,你们自此留心,只有母亲是真爱你 的,她的劝诫,句句有天大的理由,花鸟虫鱼的爱是暂时的,母亲的爱是永远的!时至 今日,我偶然觉悟到,因着母亲,使我承认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又冷淡了世间一切其 他的爱。”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虽然已经二十三岁了,却是生平第一次远离开母亲的怀抱。这种小鸟首次单独 远飞的处境,使她童心复来。在她专门写给小朋友们看的那篇散文《山中杂记――遥寄 小朋友》里,她就这样写着:“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 时候,从前的爱好,都拿来重温一遍。”“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 童心复来的冰心,也格外地留恋倚靠母亲膝下的情景。所以,当她病愈之后,于1924年 的夏天,应K教授之邀,住进一个消夏别墅之后,得知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小男孩阿历,对 她这个离开了母亲的东方姑娘很同情,悄悄地对自己的母亲说:“看那个姑娘多可怜啊! 没有她母亲相伴,自己睡在大树下的小屋里!”①冰心听说此事之后,竟然“默默相感, 微笑中几乎落下泪来”。③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一》 年轻的冰心有一颗爱美的心。在冰心看来,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是美的极致。 青山赢得了这个海的女儿的爱恋。她爱看青青的松树和白雪,她爱闻松枝和松子的 清香,她爱听树叶的微语和小鸟的歌唱,她喜爱踏在树林的枯叶上散步,喜欢独自与青 松及白雪相伴。她甚至愿意终身生活在这幽静的森林之中。 在歌颂母爱的同时,冰心也在纵情地歌颂大自然。她要赞美朝霞,她要赞美月夜, 她要赞美雨珠和雪花,她要赞美云朵和星辰,她要赞美鲜花和绿草,她要赞美青山和海 洋,她要赞美大自然母亲养育出来的一切神奇而又美妙的孩子。心认为:“世界上最难 忘的是自然之美……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① 她这样写到她所居住的青山:“青山真有美极的时候。2月7日,正是五天风雪之后, 万株树上,都结上一层冰壳。早起极光明的朝阳从东方捧出,照得这些冰树玉枝,寒光 激射。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 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因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② 她把沙穰比作自己的乳母,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九》中,她这样比喻沙穰和她之 间的关系:“她(指沙穰――笔者注)是单纯真朴,她和我结的是护持调理的因缘,仿 佛说来,如同我的乳母。我对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 感念。” 她既爱沙穰的青山,又爱无边的大海。请看,她是用了怎样聪慧的想象和别致的语 言,来描写、比较她所深爱的“海”与“山”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 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岩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③ 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 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都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 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④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六》 ③④冰心:《山中杂记》 而最为难得的是,她在这里的生活,每天都很清闲自在,既不受人打扰,也无功课 要做。“完全来与‘自然’相对,以读书,凝想,赏明月,看朝霞为日课。有时夜半醒 来,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悠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 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百忙中为我求安息。造物者!我对你安能不感谢?”①她可 以自由自在地思念亲人,怀念故乡,观赏风景,偶尔也与女病友们(都是外国女孩子) 嬉笑游戏。 想要动笔写作的时候,还可以用“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想提笔就提笔,想搁 笔就搁笔”,②就这样闲适而又从容自在地写作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象《寄小读者》 二十九封通讯中的不少篇章,《山中杂记》,《往事(二)》,等等,以及短篇小说― ―《悟》,《六一姐》,《别后》,等等。冰心认为:正是这种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 是她一生中所未曾经历过的,因而也是最值得留恋的,所以她说:“沙穰最可纪念处也 在此!”③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 1924年1月,面对着美丽的青山,冰心写出了短篇小说《悟》。茅盾先生称这篇小说 是三年前发表的那篇小说《超人》的“姐妹篇或补充”①。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作品中的人物之一钟梧,也是一个患有厌世症的人,可以说是《超人》中的何彬在 精神上的病友。他因为自己生活经历的坎坷――五岁丧母,十三岁丧父,颠沛流离,半 工半读,受够了苦,而没有一个亲他爱他的人,使他看透了社会和人生,因而形成了他 的厌世主义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世界是盲触的,人类都石块般的在其中颠簸,往深里 说,竟是个剑林刀雨的世界!不知有多少青年,被这纷落的刀剑,刺透了心胸,血肉模 糊的死亡呻吟在地上。”他对人类的私心,和某些人物为人品质上的弱点,更是看得入 木三分,十分极端,他说:“提起人类,不知我要迸出若干血泪!制度已定,阶级已深, 自私和自利,不惜以各种卑污的手段,或个人,或团体,或国家,向着这目的鼓励奔走。 种种虚伪,种种残忍,‘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什么互助,什么同情, 这一切我都参透了!”在钟梧的眼睛里,人生没有别的,只有痛苦,只有眼泪。 而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也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星如的,则与钟梧抱着完 全不同的观点。因为他有幸福的家庭,有深爱他的母亲、父亲、叔叔和妹妹,被钟梧称 之为天之骄子,人之骄子。虽然星如也曾经被厌世的时代病传染过,在“厌世主义里, 打过转身”,然而他却早已醒“悟”了,终于认定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只为着‘爱’”! 他认为导致钟梧走上厌世主义的思想道路的原因,也就是社会上的一切自私自利的根源, 是――“均由不爱而来”。所以,他规劝着自己的朋友钟梧,而且热切地向他表示,要 “与你一边流迸着血泪,一边肩起爱的旗帜,领着这‘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 雨’的人类,在这荆棘遍地的人生道上,走回开天辟地的第一步上来!” 那么,星如是用了怎样的法宝,来克服自己的曾经厌世的主张,又说服着正在患着 严重的厌世症的朋友呢?原来,他还是借助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这三个冰心反复使 用的法宝。星如在与钟梧辩论的信中,首先就向钟梧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有关母爱的外国 故事,这个母爱的故事,曾经深深地震动过星如本人的灵魂,使他自己“如沉下酒池, 如跃入气海,如由死入生,又如由生入死”。而当他领悟这种伟大的爱时,正值他置身 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他是在一个沉黑的雨夜,望见那点象征着母爱的不灭的灯光的。 而当他正为这则故事激动万分的时候,“苦雨之后,忽然明月满天,造物者真切的在我 面前,展开了一幅万全的‘宇宙的爱’的图画。那夜的湖山,清极,秀极,灿烂极,庄 严极,造物者怎知我正在歧路徘徊,特用慧力来导引,使我印证,使我妙悟”? 除去引证外国母爱故事来教育他的朋友之外,星如还用启发钟梧自己回忆童年的办 法,来唤醒他对世界的好感:“我的环境和你的不同,说别的你或不懂,而童年的母爱 的经验,你的却和我的一般。自此推想,你就可了解了世界。茫茫的大地上,岂只人类 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于是 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野草欣欣的青着,走兽欣欣的奔 跃着,人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 助之中,这载着众生的大地,便不住的纡徐前进。” 作品中的星如,虽然竭尽了全力来替“爱的哲学”辩护,用母爱、童心、大自然做 他论辩的法宝,来感化他的论敌;但是,他是否说服了钟梧,让后者也接受了他的哲学 呢? 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交代。只是在星如患病住院期间,钟梧曾送来一束鲜花表示慰问, 但他的思想观念是否转变了,作者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 反正星如在致钟梧的信中,是用这样的口气辩论的:“再退一步,辩论至此,已知 短兵相接!纵使世界如你所说,是剑林刀雨淋漓刺人的世界;而因着还有一个锋镝余生 的我,便仍旧不能证明他是完全不爱的。一日有我在,一日你的理论便不能成立,我要 化身作一根砥柱,屹立在这苦海的乱流中,高歌颂扬这不完全的不爱!”“再退一步, 已是退无可退,纵使我的理论完全是假的,你的理论完全是真的,为着不忍使众生苦中 加苦,也宁可叫你弃你的真来就我的假。不但你我应当如此信,而且要大声疾呼的劝众 生如此信。” 其实,作品中的星如与钟梧所代表的两种观念之间的矛盾,就是作者冰心内心矛盾 的反映。星如的哲学,正是冰心所要坚持的哲学;而钟梧的论调,则是冰心在观察了社 会之后,对现实生活所下的结论。冰心本人仍然处于不能自拔的矛盾之中。她正如作品 中的星如所说的那样,常常是“自问自答,自证自疑”。 茅盾先生在这篇小说发表了十四年之后,曾经这样评论过它:“在这一篇里,冰心 更进一层,说:‘地层如何生成,星辰如何运转,霜露如何凝结,植物如何开花,如何 结果……这一切,只为着爱!’然而《悟》发表的当时,对于青年方面的影响,或者说, 青年方面来的反应,却反不及《超人》那样多。这原因,倘从《悟》的本身上去找,是 找不到的。这是因为《悟》与《超人》中间虽然只隔开一年多,然而中国青年对于‘人 生问题’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的青年已经不愿再拿这个问题来自苦,而另一部 分的青年则已认明了这问题的解答靠了抽象的‘爱’或‘憎’到底不成。”①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1924年3月26日的黄昏,浓郁的思乡之情,又强烈地撞击着冰心的心扉。她坐在沙穰 疗养院的房间里,思绪却已越过了高山和大海,回到了位于大洋彼岸的渤海之滨――她 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的烟台。这位才思敏捷的中国女儿,就在这一天的黄昏,在异国他乡 的白屋里,写出了一篇回忆她的童年生活片断的小说――《六一姐》。 她在缅怀自己童年生活的同时,也歌颂了山东农村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她把这些 纯朴美好的形象,与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断穿插起来,交织在一起描写,就使她所经历过 的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 六一姐是一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农村少女,性格温柔,很会体贴人。她八九岁的时候, 母亲就出来给人家当奶妈,于是她就成了冰心童年时期的旅伴。就象闰土对待迅哥儿一 样,她也会把许多新奇的游戏教给冰心。她们经常在谢家庭院的附近,在海隅沙滩,一 块儿游戏,一块儿谈天。然而这个聪明的农村少女,却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弟弟叫六 一,她就被叫做六一姐。 六一姐十一岁的时候,就忍痛地把自己的脚缠裹了起来,因为:“痛也没有法子, 不裹叫人家笑话。”传统的封建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从六一姐的孩童时代起,就摧残 着她。 在西方留学,接触了许多快乐的、活泼的外国女孩子的冰心,写到这里,心里就漾 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爱自己童年时代的伙伴,这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农村少女 们。然而,象六一姐这样的女孩子,等待着她们的生活前途究竟如何呢?――“她这时 一定嫁了,嫁在金钩寨,或是嫁到山右的邻村去,我相信她永远是一个勤俭温柔的媳妇”。 “她或在推磨,或在纳鞋底,工作之余,她偶然抬头自篱隙外望海山,或不起什么感触”。 她的前途就是出嫁,烧火,做饭,推磨,做针线,操劳一辈子家务,没有感触,没有怨 言,直到老,直到死。 但是,正是这一位自幼就在农村接受着传统的封建习俗摧残的农村少女,却能够用 她那颗善良的心,和练达人情的处世态度,来保护冰心这位受过教育的城市小姑娘。― ―那就是,当作品中的“我”,与六一姐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在金钩寨看社戏,在众 多的穿红着绿的农村妇女与农村女孩子中间,作品中的“我”却只穿着很素静的衣服, 尤其是她那双不裹脚的天足,在农村女孩儿们的眼睛里,更是一桩没有见到过的奇事, ――这些可怜的孩子,她们以自己的被摧残为正常,而以自然的天足为奇怪,――当她 们窃窃地议论与她们大不一样的“我”,而使“我”觉得局促不安的时候,六一姐却用 极其简单的言语为她解了围。使得若干年后回想起此事的冰心,仍然从心里感激六一姐 当年对她的“庇覆”。 冰心在描写这一生活场景的同时,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位美丽的烟台少女的形象,她 是六一姐的同伴之一。小冰心只在这次看社戏时与这位美丽的少女见过一面,但却始终 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我脑中常有她的影子,后来看书一看到‘苎萝村’和‘西 施’字样,我立刻就联忆到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头发不很青,却是很厚。水汪 汪的一双俊眼。又红又小的嘴唇。净白的脸上,薄薄的搽上一层胭脂。她顾盼撩人,一 颦一笑,都能得众女伴的附和。那种娟媚入骨的风度,的确是我过城市生活以前所见的 第一美人儿”! 冰心置身于许多金发碧眼的西方美人中间,却在怀想与歌颂属于祖国的东方劳动女 性的善与美,这说明她是多么地怀念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和自己的祖国。 正如她自己在《六一姐》中所写的那样:“这两天来,不知为什么常常想起六一姐。” “十年来四围寻不到和她相似的人,在异国更没有起联忆的机会,但这两天来,不知为 何,只常常想起六一姐!”“她决不能想起我,即或能想起我,也决不能知道这时的我, 正在海外的海,山外的山的一角小楼之中,凝阴的廊上,低头疾书,追写十年前的她的 嘉言懿行。” 写完了《六一姐》之后不久,这一年的6月2日,冰心从青山上的树林中散步回来, 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没有写完的旧稿,那是她在1921年的冬天动笔写作的,也是一篇抒写 离情别绪的作品。自己看过之后,竟然在“百无聊赖之中,顿生欢喜心”!①于是,她 立即拿起笔来,把它续写完毕,就成了今天的小说《别后》。   ①冰心《别后》后注。 我们从作品中的人物之一――中学生永明快乐的家庭生活里,无疑地可以看到谢葆 璋家日常生活的影子。永明和他的紫衣姐姐宜姑之间的亲密和融洽,又好似冰心和她的 弟弟们之间的友爱关系的缩影。而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他”――永明的同学――和“他” 对已经与他分别了的姐姐的思念,则又象是冰心的弟弟们思念远离家园的姐姐,虽然冰 心与“他”的姐姐之间在性格、教养、处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他”在永明的家里作过客之后,看到了紫衣姐姐宜姑与弟弟永明之间的亲密无间, 感到十分的寂寞和惆怅,因此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姐姐。虽然自己的姐姐只是一个性格麻 木的人,对于任何人都很冷淡,难得向“他”问寒问暖,而且长得也不好看。但是,她 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他”这样写信给自己的姐姐:“你 撇下我去了,我真是无聊,我真是伤心!世界上只剩了我,四围都是不相干的冷淡的人! 姐姐啊,家庭中没有姐妹,如同花园里没有香花,一点生趣都没有了!亲爱的姐姐……” 其实,病在异国的冰心,处境仍是优越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这里有医生和看护妇 微笑的脸庞,他们对她调理得很细心,为她准备了精细可口的营养饭菜,一切都不必冰 心劳神,连头发都不用自己梳理。这里还有外国女同学不断地送来的慰问书信和鲜花, 有美国教授和长者们接二连三的探望。这一切,都使冰心感到愉快和温暖。 虽然如此,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冰心还是加倍地思念故乡与祖国。她常常这样地 自问:“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不曾这样的关心?”① 她在写给弟弟们的信里,还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诗《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来表达 自己的心情: 直至到了海外, 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英格兰!我才知道我付与你的 是何等样的爱。 只消把诗中的“英格兰”三字改成“中国”二字,就是冰心感情的真实体现了。 面对着异国美丽的青山,灿烂的灯火,冰心却在惦念着家里的菊花:“菊花上市, 父亲又忙了,今年种得多不多?”②还非常地想念“北京城里此时街上正听着卖葡萄、 卖枣的声音呢!”③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有一次为了解脱思乡之苦,竟然不顾病后不吃零食的习惯,从一个黑人摊贩手里买 了两包炒花生栗子,其实她哪里是要吃炒花生栗子,无非是想念北京,想要重温一下旧 日的生活。她在写给祖国小朋友们的信中说:“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 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 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 然而,“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 便是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最宝爱的一切的人,飞扬的尘土啊,何时容我再 嗅着我故乡的香气……”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1924年的7月5日,病愈的冰心,离开了沙穰疗养院。临行的前一天,正是美国的国 庆日。这一天的晚上,外面是美国人放起的鞭炮和烟火,气氛十分热烈。在楼里,病友 们也都来到了冰心的房间,与她话别。这些美国姑娘们,与她开玩笑,把无数新生的松 子,悄悄地撒在冰心的床上,这虽然是些长着软刺的小东西,却使冰心的衾枕上有了松 枝的香气。 出发的这一天,冰心又是绝早地起床,一个人悄悄地走上山去,与她所熟悉的每一 棵树,每一丛花,每一个地方,默默地道别。这里到处都有她过去埋在土里的纪念品, 她把这些小小的纪念品留在了青山,也把自己的友情留在了青山。这一天的黄昏,女伴 们站在沙穰白屋的大门边,给她送行,一一同她握手。有的扬起了手中的白巾,有的摇 铃,有的流泪,向这位中国姑娘表示惜别之情。 病愈之后的冰心,游览了玷池,玄妙湖,侦池,角池,大西洋滨岸,娜罕等地,又 应K教授之邀,到了白岭山上之后,住在一座古朴的具有十八世纪田野风味的山中别墅里。 白岭是一座既雄伟又妩媚的山峰,处处有湖,湖山相衬,十分美丽。这座别墅就建立在 山岭之上。远近无人,屋后就是茂密的树林。屋前屋后,都有嶙峋的怪石,环境十分幽 静。K教授正是要让冰心体会一下,真正新英格兰的农家生活方式,该是什么样子。这所 房子里,有着砖砌的壁炉和立在地上的油灯,有粗糙的陶器,桌上摆着采来的野花,黄 昏时要自己提着罐子去取牛乳,采摘葚果来佐餐。这一切,都使冰心想起了她童年时代 生活的地方――芝罘。 冰心住在这幽静美丽的白岭山间别墅里,继续给小朋友们写信,描述她在大洋彼岸 见到了的,千姿百态的异国风光,并给他们讲述美洲红人酋长戚叩落亚的故事。 之后,冰心又到了太平洋之滨的伍岛。她在这里,又一次地亲近了大海。她不仅在 海湾里荡小舟,而且还乘大船出海遨游。有一次,她与15名游伴乘船去海上聚餐,知道 她是航海家的女儿的B博士,笑着请她坐到船尾去,充当舵手,而且跟她开玩笑说:试试 看,你身上是否流着航海家的血。在大家的微笑注目之下,她真的坐到了船尾,而且接 过了舵轮,这时候,她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生活。当由她掌舵的大船, 驶过了波流汹涌的水域、终于抵达了岸边,大家停舟登岸之后,游伴们都笑着向冰心举 手致敬,称她为船主,称她为航海家的女儿。 1925年的年初,冰心又回到了慰冰湖边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住进了娜安辟迦楼, 继续她的学业。 这一年的11月19日的黄昏,她坐在娜安辟迦楼的房间里,写了一篇探索人生意义的 小说《剧后》。一位正当妙龄的女郎安娜,在表演莎士比亚的剧作时,扮演朱丽叶,由 于她的美丽、才华,使她的观众们倾倒、迷醉。她把自己的惊才绝艳献给人群,人群则 回报给她以鲜花、掌声和狂热的崇拜。然而,当她从幸福的陶醉中解脱了出来,自照着 镜中可爱的形象,冷静地一想:原来绝艳的躯体和迷人的爱情都是极为短暂的,在时间 这个可怕的黑影的笼罩之下,一切都会急骤地消失,绝艳的躯体就会变成“一架白骨嶙 峋的骷髅”,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忠贞爱情也会随之埋葬于地下。冰心通过这篇小说, 想要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切属于尘世之上的美貌、爱情和荣誉都是暂时的,而只 有那“冰轮般停在窗外,映入镜里,正做了她顶上的圆光”的“树影后西斜的月光”, 只有这美妙无穷的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这一年的年底,12月12日,冰心又写了一篇短诗《相思》。这是一首十分含蓄的诗 作,诗人没有写明她思念的是谁――是她万里之外的母亲、父亲和弟弟们呢(过去,她 在写作思念他们的文字的时候,总是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还是她于两年前结识的那位 同在美国求学的青年学者呢?诗人没有明说,读者也看不出来。冰心在诗中这样写道: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这一年的感恩节,她还在旅行途中的车上,写成了一篇小说《姑姑》。她自己称这 篇小说为“戏作”。写的是一个十九岁的纯洁青年,单恋上了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他 的同学的姑姑由于痴情,而使自己处处被动,甚至闹出了种种笑话的故事。冰心绝少爱 情题材的作品,正如郁达夫所说:“她的写异性爱的文字不多,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 的地方独少的原因,一半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想在那里束缚她,但一半也因为她的思 想纯洁,把她的爱宇宙化了秘密化了的缘故。”①冰心笔下的这个十九岁的青年“他”, 虽然有些笨拙的举动,但是他的感情的纯洁和真挚,思想的纯朴和天真,却使读者非常 喜欢他,理解他。相反地,那个年纪轻轻,却为人虚伪的“姑姑”,她的思想的浅薄, 以及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情,利用别人的纯洁的情感而差遣人、捉弄人的作风,相比之 下,就显得格外地做作。尤其是,这位姑姑竟然找了一个学问比谁都不如的有钱有势的 “绣花枕”作丈夫,其认识之浅薄,就可见一斑了。所以说,虽然这是一篇戏作,但因 为作品必定会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冰心生活态度之严肃,也能够从这篇“戏作”中看出 一点儿来。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美国的风景是美妙的,美国的朋友是友好的。但是,做为一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中 国青年,一个中国女性,一个中国作家,她并不留恋属于异国的山水、建筑和舒适的生 活,她清醒地认识到:“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 ‘在客’。”①当她在银湾的黑岭和乔治湖旅游的时候,她就想念自己童年时的家―― 芝罘;当她在雄伟、妩媚的白岭别墅里消夏的时候,看到英格兰人古朴的乡居生活方式, 也立刻想到了在芝罘的见闻。她有时一面弹琴看书,一面却回味着和弟弟们在一起傻顽 痴笑的日子,一面独自在森林中散步,一面就希望着身旁能够有自己的弟弟们同行奔走。 她就在这种思乡情绪的伴随之下,度过了三年的留学生涯,以《论李清照的词》为题, 通过了研究院的毕业论文,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1926年的7月,她象三年前离开祖国时那样,又登上了“约克逊号”邮轮,不过这次 不是去国,而是再一次远渡重洋,投向祖国与亲人的怀抱了。 她的行李箱里,装着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的毕业证书和文学硕士证书,还装着 一封厚厚的长达六页的信――这是吴文藻向冰心正式求婚的信件,请冰心带回祖国,呈 报给她的双亲,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批准。 轮船愈是挨近祖国的土地,冰心愈是激动不已。当7月27日的黎明,轮船已经驶入黄 海的时候,海上已能望见中国船只的帆影,冰心这时再也无法入睡,她望着东方的朝霞, 盼望着与母亲和亲人们的团聚。“我俯在圆窗上看满月西落,紫光欲退,而东方天际的 明霞,又已报我以天光的消息!母亲,为了你,万里归来的女儿,都觉得这些国外也常 常看见的残月朝辉,这时却都予我以极浓烈的慕恋的情意”。① 等到黄昏到来的时候,“约克逊号”邮船终于徐徐地驶进了黄浦江口。这时候,学 成归国的冰心,激动地走到甲板上,紧紧地抱柱而立,“迎着江上吹面不寒的和风,我 心中只掩映着母亲的慈颜,三年之别,我并不曾改,我仍是三年前母亲的娇儿”。② 她在上海稍稍休息了几天,因为天热,因为看不惯上海摩登女士们的服装,尤其是 因为思母心切,就又于8月3日登车北上,急不可耐地投向母亲的怀抱了! 北京的蔚蓝的高空,白白的云朵,绿色的杨柳枝条,粉红色的夹竹桃,都使冰心感 到格外亲切。当然,还有与更加亲爱的母亲,父亲,弟弟们的重逢,更使冰心欣喜异常。 她快乐地对小朋友们宣告:“我回家了!这‘回家’两字中我迸出了感谢与欢欣之泪!” ③   ①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 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 到家以后,冰心就于这一个月的月底,8月31日,完成了她《寄小读者》的第二十九 篇通讯。为这部在以后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儿童文学著作,暂时地画了一个句号。 ------------------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Search


Share